天天看點

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12月7日至19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旨在制定并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架構”(以下稱“架構”),擘畫未來1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内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藍圖。

作為COP15主席國,中國積極發揮上司力和協調作用,推動架構談判程序,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國際社會普遍期待COP15能夠凝聚國際社會最廣泛共識,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台階。

“保護和修複生命網絡的機會”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在COP15第二階段會議開幕前夕的歡迎儀式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據估算,到2030年,全球生态系統退化每年将導緻3萬億美元損失,本次大會亟須通過架構。古特雷斯呼籲,發達國家必須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财政支援。

“這次大會是我們保護和修複生命網絡的機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表示,我們需要看到一個雄心勃勃、行之有效的架構,并有明确的目标和基準。

“在生物多樣性加速喪失等問題不斷加劇的背景下,COP15是應對這些挑戰的一個曆史性機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馬爾科·蘭貝蒂尼表示,中國在架構談判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對各方達成架構持樂觀态度。

在菲律賓《亞洲商業周刊》總編輯安東尼·洛佩斯看來,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環境破壞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危機,中國積極推動COP15程序,為推動達成架構作出了貢獻。“期待本次會議能夠凝聚各方共識,促進共同行動,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糧食安全、減貧等可持續發展目标存在重要内在聯系。”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農業科學與獸醫學大學副校長弗洛林·斯坦尼卡表示,COP15程序不斷推進,彰顯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也展現了各方攜手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決心和行動力。“本次會議對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至關重要,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和豐富實踐将為各國帶來啟發。”

“期待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能團結一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将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推行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尼泊爾文化、旅遊和民航部部長什雷斯塔表示,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在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值得許多開發中國家學習。

秘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曾多次到訪中國,見證了中國在生态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贊譽有加。“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可以為世界提供生物多樣性保護、污染防治、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的經驗。”

“過去10年,中國環境治理與生态保護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波蘭媒體協會主席馬雷克·特拉奇克留意到,中國把超過25%的陸域國土面積劃入生态保護紅線區域,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目标。“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COP15是推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良好契機。”

中國企業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打造出諸多優秀的生态保護項目。據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劉春喜介紹,截至2021年底,伊利“種養一體化”項目已覆寫272座合作牧場,23家分公司被中國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中國乳業展現出綠色發展的生機,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

高棉環境部副秘書長索瑪麗·占表示,柬方贊賞中國推進COP15程序,期待中國在大會上凝聚更多國際共識,取得更加務實、具體的成果。“生物多樣性危機是人類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中國在生态文明建設領域取得巨大成就。期待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能團結一緻,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合作作出更多貢獻。”

“與各方共同促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

今年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30周年。國際輿論認為,本次會議如能推動架構達成,将大大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程序。

“作為COP15主席國,中國正努力推動建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問題專家伊格納西奧·馬丁内斯表示,中國通過推動南南合作和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積極維護開發中國家利益,加強與國際合作夥伴之間的技術和經驗交流。

南非《外交》雜志主編克裡坦·巴哈納認為,中國作為COP15主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發揮着關鍵作用。“中國代表廣大開發中國家發聲,推動提升廣大開發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是對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維護。”

匈牙利農業與生命科學大學園藝科學學院教授卡若利·赫魯特科多年來緻力于匈中農業合作,見證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農業發展等方面的成就,高度贊賞中國生态扶貧模式。他說:“中國的沙漠化防治和植樹造林工程令人驚歎。中國的成功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和生态保護可以互相協調互相促進,這給很多開發中國家帶來啟示。”

非洲碳交易所董事韋斯利·道格拉斯表示,中國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中國站在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與各方共同促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這是立足長遠發展的表現。相信中國将繼續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