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作者: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辦發〔2022〕17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22年5月17日

(本文有删減)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

現代物流一頭連着生産,一頭連着消費,高度內建并融合運輸、倉儲、分撥、配送、資訊等服務功能,是延伸産業鍊、提升價值鍊、打造供應鍊的重要支撐,在建構現代流通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内市場、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着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十三五”以來,大陸現代物流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服務品質效益明顯提升,政策環境持續改善,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構現代物流體系的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經國務院同意,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形勢

(一)發展基礎。

物流規模效益持續提高。“十三五”期間,社會物流總額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超過300萬億元,年均增速達5.6%。公路、鐵路、内河、民航、管道營運裡程以及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快遞業務量均居世界前列,規模以上物流園區達到2000個左右。社會物流成本水準穩步下降,202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内生産總值的比率降至14.7%,較2015年下降1.3個百分點。

物流資源整合提質增速。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示範物流園區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物流要素與服務資源整合步伐加快,市場集中度提升,中國物流企業50強2020年業務收入較2015年增長超過30%。航運企業加快重組,船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民航貨運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物流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物流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區物流規模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準。運輸結構加快調整,鐵路貨運量占比穩步提升,多式聯運貨運量年均增速超過20%。倉儲結構逐漸優化,高端标準倉庫、智能立體倉庫快速發展。快遞物流、冷鍊物流、農村物流、即時配送等發展步伐加快,有力支撐和引領消費結構更新。

科技賦能促進創新發展。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網絡貨運、數字倉庫、無接觸配送等“網際網路+”高效物流新模式新業态不斷湧現。自動分揀系統、無人倉、無人碼頭、無人配送車、物流機器人、智能快件箱等技術裝備加快應用,高鐵快運動車組、大型貨運無人機、無人駕駛卡車等起步發展,快遞電子運單、鐵路貨運票據電子化得到普及。

國際物流網絡不斷延展。大陸國際航運、航空物流基本通達全球主要貿易合作夥伴。截至2020年底,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0多個國家的90多個城市,累計開行超過3萬列,在深化大陸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推進複工複産中發揮了國際物流大動脈作用。企業海外倉、落地配加快布局,境外物流網絡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推動現代物流發展的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措施出台實施,特别是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持續發力,“放管服”改革與減稅降費等取得實效。物流市場監測、監管水準明顯提升,政務服務品質和效率大幅改善。物流标準、統計、教育、教育訓練等支撐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物流誠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行業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二)突出問題。

物流降本增效仍需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尚不健全,物流資源要素配置不合理、利用不充分。多式聯運體系不完善,跨運輸方式、跨作業環節銜接轉換效率較低,載運單元标準化程度不高,全鍊條運作效率低、成本高。

結構性失衡問題亟待破局。存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東強西弱”、“城強鄉弱”、“内強外弱”,對新發展格局下産業布局、内需消費的支撐引領能力不夠。物流服務供給對需求的适配性不強,低端服務供給過剩、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貨物運輸結構還需優化,大宗貨物公路中長距離運輸比重仍然較高。

大而不強問題有待解決。物流産業規模大但規模經濟效益釋放不足,特别是公路貨運市場同質化競争、不正當競争現象較為普遍,集約化程度有待提升。現代物流體系組織化、集約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不高,國家層面的骨幹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不健全,缺乏具有全球競争力的現代物流企業,與世界物流強國相比仍存在差距。

部分領域短闆較為突出。大宗商品儲備設施以及農村物流、冷鍊物流、應急物流、航空物流等專業物流和民生保障領域物流存在短闆。現代物流嵌入産業鍊深度廣度不足,供應鍊服務保障能力不夠,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支撐能力有待增強。行業協同治理水準仍需提升。

(三)面臨形勢。

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要求強化現代物流戰略支撐引領能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曆史性交彙,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影響廣泛深遠,全球産業鍊供應鍊加速重構,要求現代物流對内主動适應社會主要沖突變化,更好發揮連接配接生産消費、暢通國内大循環的支撐作用;對外妥善應對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挑戰,為推動國際經貿合作、培育國際競争新優勢提供有力保障。

建設現代産業體系要求提高現代物流價值創造能力。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要求現代物流适應現代産業體系對多元化專業化服務的需求,深度嵌入産業鍊供應鍊,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推進産業基礎進階化、産業鍊現代化。

實施擴大内需戰略要求發揮現代物流暢通經濟循環作用。堅持擴大内需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要求加快建構适應城鄉居民消費更新需要的現代物流體系,提升供給體系對内需的适配性,以高品質供給引領、創造和擴大新需求。

新一輪科技革命要求加快現代物流技術創新與業态更新。現代資訊技術、新型智慧裝備廣泛應用,現代産業體系品質、效率、動力變革深入推進,既為物流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也要求加快現代物流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賦能,打造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智慧物流新模式。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和安全水準,推動建構現代物流體系,推進現代物流提質、增效、降本,為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形成強大國内市場、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活力,提高物流要素配置效率和效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戰略規劃和政策引導,推動形成規範高效、公平競争、統一開放的物流市場,強化社會民生物流保障。

——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統籌謀劃物流設施建設、服務體系建構、技術裝備更新、業态模式創新,促進現代物流與區域、産業、消費、城鄉協同布局,建構支撐國内國際雙循環的物流服務體系,實作物流網絡高效聯通。

——創新驅動、關聯融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牽引,深化現代物流與制造、貿易、資訊等融合創新發展,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互動和更高水準動态平衡。

——綠色低碳、安全韌性。将綠色環保理念貫穿現代物流發展全鍊條,提升物流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物流安全治理水準,完善應急物流體系,提高重大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促進産業鍊供應鍊穩定。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

——物流創新發展能力和企業競争力顯著增強。物流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智慧物流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物流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産學研結合機制進一步完善,建設一批現代物流科創中心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鐵路、民航等領域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市場活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争力的骨幹物流企業和知名服務品牌。

——物流服務品質效率明顯提升。跨物流環節銜接轉換、跨運輸方式聯運效率大幅提高,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内生産總值的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多式聯運、鐵路(高鐵)快運、内河水運、大宗商品儲備設施、農村物流、冷鍊物流、應急物流、航空物流、國際寄遞物流等重點領域補短闆取得明顯成效。通關便利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城鄉物流服務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

——“通道+樞紐+網絡”運作體系基本形成。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完成12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100個左右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布局建設,基本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的骨幹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物流幹支倉配一體化運作更加順暢,串接不同運輸方式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逐漸完善,暢聯國内國際的物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樞紐經濟發展取得成效,建設2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

——安全綠色發展水準大幅提高。提高重大疫情、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物流對經濟社會運作的保障能力。冷鍊物流全流程監測能力大幅增強,生鮮産品冷鍊流通率顯著提升。貨物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鐵路貨運量占比較2020年提高0.5個百分點,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鐵路、内河集裝箱運輸比重和集裝箱鐵水聯運比重大幅上升。面向重點品類的逆向物流體系初步建立,資源集約利用水準明顯提升。清潔貨運車輛廣泛應用,綠色包裝應用取得明顯成效,物流領域節能減排水準顯著提高。

——現代物流發展制度環境更加完善。物流标準規範體系進一步健全,标準化、集裝化、單元化物流裝載器具和包裝基礎模數廣泛應用。社會物流統計體系、信用體系更加健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行業協同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展望2035年,現代物流體系更加完善,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一流物流企業成長壯大,通達全球的物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對區域協調發展和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引領更加有力,為基本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三、精準聚焦現代物流發展重點方向

(一)加快物流樞紐資源整合建設。

深入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補齊内陸地區樞紐設施結構和功能短闆,加強業務協同、政策協調、運作協作,加快推動樞紐互聯成網。加強國家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聯運轉運設施建設,有效銜接多種運輸方式,強化多式聯運組織能力,實作樞紐間幹線運輸密切對接。依托國家物流樞紐整合區域物流設施資源,引導應急儲備、分撥配送等功能設施集中集約布局,支援各類物流中心、配送設施、專業市場等與國家物流樞紐功能對接、關聯發展,促進物流要素規模集聚和內建運作。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二)建構國際國内物流大通道。

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主要城市群、沿海沿邊口岸城市等,促進國家物流樞紐協同建設和高效關聯,建構國内國際緊密銜接、物流要素高效集聚、運作服務規模化的“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四橫五縱”國内物流大通道建設,要暢通串接東中西部的沿黃、陸橋、長江、廣昆等物流通道和聯接南北方的京滬、京哈—京港澳(台)、二連浩特至北部灣、西部陸海新通道、進出藏等物流通道,提升相關城市群、陸上口岸城市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和規模化運作效率。加快“兩沿十廊”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等,強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輻射能力。

(三)完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圍繞做優服務鍊條、做強服務功能、做好供應鍊協同,完善集約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支撐現代産業體系更新,推動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鍊中高端。加快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包裝、裝卸等領域數字化改造、智慧化更新和服務創新,補齊農村物流、冷鍊物流、應急物流、航空物流等專業物流短闆,增強專業物流服務能力,推動現代物流向供應鍊上下遊延伸。

(四)延伸物流服務價值鍊條。

把握物流需求多元化趨勢,加強現代物流科技賦能和創新驅動,推進現代物流服務領域拓展和業态模式創新。發揮現代物流串接生産消費作用,與先進制造、現代商貿、現代農業融合共創産業鍊增值新空間。提高物流網絡對經濟要素高效流動的支援能力,引導産業叢集發展和經濟合理布局,推動跨區域資源整合、産業鍊關聯和價值協同創造,發展樞紐經濟、通道經濟新形态,培育區域經濟新增長點。

(五)強化現代物流對社會民生的服務保障。

圍繞更好滿足城鄉居民生活需要,适應擴大内需、消費更新趨勢,優化完善商貿、快遞物流網絡。完善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設施網絡,健全分級配送體系,實作幹線、支線物流和末端配送有機銜接、一體化運作,加強重點生活物資保障能力。補齊農村物流設施和服務短闆,推動快遞服務基本實作直投到建制村,支撐擴大優質消費品供給。加快建立覆寫冷鍊物流全鍊條的動态監測和追溯體系,保障食品藥品消費安全。鼓勵發展物流新業态新模式,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保障就業人員權益,促進靈活就業健康發展。

(六)提升現代物流安全應急能力。

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安全和資訊安全保護,提升戰略物資、應急物流、國際供應鍊等保障水準,增強經濟社會發展韌性。健全大宗商品物流體系。加快建構全球供應鍊物流服務網絡,保持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充分發揮社會物流作用,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應急物流隊伍。

四、加快培育現代物流轉型更新新動能

(一)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

促進全鍊條降成本。推動解決跨運輸方式、跨作業環節瓶頸問題,打破物流“中梗阻”。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提高幹線運輸規模化水準和支線運輸網絡化覆寫面,完善末端配送網點布局,擴大低成本、高效率幹支倉配一體化物流服務供給。鼓勵物流資源共享,整合分散的運輸、倉儲、配送能力,發展共建船隊車隊、共享倉儲、共同配送、統倉統配等組織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幹支倉配一體化深度融入生産和流通,帶動生産布局和流通體系調整優化,減少迂回、空駛等低效無效運輸,加快庫存周轉,減少社會物流保管和管理費用。

推進結構性降成本。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進港區、連園區、接廠區,合理有序推進大宗商品等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完善集裝箱公鐵聯運銜接設施,鼓勵發展集拼集運、子產品化運輸、“散改集”等組織模式,發揮鐵路幹線運輸成本低和公路網絡靈活優勢,培育有競争力的“門到門”公鐵聯運服務模式,降低公鐵聯運全程物流成本。統籌沿海港口綜合利用,提升大型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提高碼頭現代化專業化規模化水準,加快推進鐵水聯運銜接場站改造,提高港口鐵路專用線集疏網絡效能,優化作業流程。完善内河水運網絡,統籌江海直達、江海聯運發展,發揮近海航線、長江水道、珠江水道等水運效能,穩步推進貨物運輸“公轉水”。推進鐵水聯運業務單證電子化,促進鐵路、港口資訊互聯,實作鐵路現車、裝卸車、貨物在途、到達預确報以及港口裝卸、貨物堆存、船舶進出港、船期艙位預定等鐵水聯運資訊交換共享。支援港口、鐵路場站加快完善集疏運油氣管網,有效對接石化等産業布局,提高管道運輸比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二)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促進企業協同發展。支援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創新供應鍊協同營運模式,将物流服務深度嵌入制造供應鍊體系,提供供應鍊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增強制造企業柔性制造、靈活制造能力。引導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建立互利共赢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投資專用物流設施建設和物流器具研發,提高中長期物流合同比例,制定制造業物流服務标準,提升供應鍊協同效率。鼓勵具備條件的制造企業整合對接分散的物流服務能力和資源,實作規模化組織、專業化服務、社會化協同。

推動設施關聯發展。加強工業園區、産業叢集與國家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設施布局銜接、關聯發展。支援工業園區等建立或改造物流基礎設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并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發展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完善第三方倉儲、鐵路專用線等物流設施,面向周邊制造企業提供內建化供應鍊物流服務,促進物流供需規模化對接,減少物流設施重複建設和閑置。

支援生态融合發展。統籌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和智慧物流體系同步設計、一體建設、協同運作,加大智能技術裝備在制造業物流領域應用,推進關鍵物流環節和流程智慧化更新。打造制造業物流服務平台,促進制造業供應鍊上下遊企業加強采購、生産、流通等環節資訊實時采集、互聯共享,實作物流資源共享和過程協同,提高生産制造和物流服務一體化運作水準,形成技術驅動、平台賦能的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新生态。

(三)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

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推動物流要素線上化資料化,開發多樣化應用場景,實作物流資源線上線下關聯。結合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引導企業資訊系統向雲端躍遷,推動“一站式”物流資料中台應用,鼓勵平台企業和數字化服務商開發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雲平台、雲服務,加強物流大資料采集、分析和應用,提升物流資料價值。培育物流資料要素市場,統籌資料互動和安全需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促進物流資料安全高效流通。積極參與全球物流領域數字治理,支撐全球貿易和跨境電商發展。研究電子簽名和電子合同應用,促進國際物流企業間互認互驗,試點鐵路國際聯運無紙化。

推進物流智慧化改造。深度應用第五代移動通信(5G)、北鬥、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分類推動物流基礎設施改造更新,加快物聯網相關設施建設,發展智慧物流樞紐、智慧物流園區、智慧倉儲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數字倉庫等新型物流基礎設施。鼓勵智慧物流技術與模式創新,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拓展智慧物流商業化應用場景,促進自動化、無人化、智慧化物流技術裝備以及自動感覺、自動控制、智慧決策等智慧管理技術應用。加快高端标準倉庫、智慧立體倉儲設施建設,研發推廣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低成本、子產品化、易使用、易維護智慧裝備。

促進物流網絡化更新。依托重大物流基礎設施打造物流資訊組織中樞,推動物流設施裝置全面聯網,實作作業流程透明化、智慧裝置全連接配接,促進物流資訊互動聯通。推動大型物流企業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多樣化、數字化服務,穩步發展網絡貨運、共享物流、無人配送、智慧航運等新業态。鼓勵在有條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大腦”,全面連結并促進城市物流資源共享,優化城市物流運作,建設智慧物流網絡。推動物流領域基礎公共資訊資料有序開放,加強物流公共資訊服務平台建設,推動企業資料對接,面向物流企業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業提供普惠性服務。

(四)推動綠色物流發展。

深入推進物流領域節能減排。加強貨運車輛适用的充電樁、加氫站及内河船舶适用的岸電設施、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站等配套布局建設,加快新能源、符合國六排放标準等貨運車輛在現代物流特别是城市配送領域應用,促進新能源叉車在倉儲領域應用。繼續加大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力度,持續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提高鐵路、水路運輸比重。推動物流企業強化綠色節能和低碳管理,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積極開展節能診斷。加強綠色物流新技術和裝置研發應用,推廣使用循環包裝,減少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促進包裝減量化、再利用。加快标準化物流周轉箱推廣應用,推動托盤循環共用系統建設。

加快健全逆向物流服務體系。探索符合大陸國情的逆向物流發展模式,鼓勵相關裝備設施建設和技術應用,推進标準制定、檢測認證等基礎工作,培育專業化逆向物流服務企業。支援國家物流樞紐率先開展逆向物流體系建設,針對産品包裝、物流器具、汽車以及電商退換貨等,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務平台和網絡,創新服務模式和場景,促進産品回收和資源循環利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五)做好供應鍊戰略設計。

提升現代供應鍊運作效率。推進重點産業供應鍊體系建設,發揮供應鍊核心企業組織協同管理優勢,搭建供應鍊協同服務平台,提供集貿易、物流、資訊等多樣化服務于一體的供應鍊創新解決方案,打造上下遊有效串接、分工協作的關聯網絡。加強數字化供應鍊前沿技術、基礎軟體、先進模式等研究與推廣,探索擴大區塊鍊技術應用,提高供應鍊數字化效率和安全可信水準。規範發展供應鍊金融,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與供應鍊核心企業或平台企業合作,豐富創新供應鍊金融産品供給。

強化現代供應鍊安全韌性。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強供應鍊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防控、應對等能力建設。發揮供應鍊協同服務平台作用,引導行業、企業間加強供應鍊安全資訊共享和資源協同關聯,分散化解潛在風險,增強供應鍊彈性,確定産業鍊安全。積極參與供應鍊安全國際合作,共同防範應對供應鍊中斷風險。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六)培育發展物流經濟。

壯大物流樞紐經濟。發揮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輻射廣、成本低、效率高等優勢條件,推動現代物流和相關産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促進區域産業空間布局優化,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力的産業叢集,穩妥有序開展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建設。

發展物流通道經濟。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升“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線物流基礎設施支撐和服務能力,密切通道經濟聯系,優化通道沿線産業布局與分工合作體系,提高産業組織和要素配置能力。

五、深度挖掘現代物流重點領域潛力

(一)加快國際物流網絡化發展。

推進國際通道網絡建設。強化國家物流樞紐等的國際物流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通關等功能,加強國際、國内物流通道銜接,推動國際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商貿物流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優化海外布局,擴大輻射範圍。鞏固提升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運輸組織水準,推動跨境公路運輸發展,加快建構高效暢通的多元化國際物流幹線通道。積極推進海外倉建設,加快健全标準體系。鼓勵大型物流企業開展境外港口、海外倉、分銷網絡建設合作和協同共享,完善全球物流服務網絡。

補齊國際航空物流短闆。依托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集聚整合國際航空物流貨源,完善配套服務體系,打造一體化運作的航空物流服務平台,提供高品質“一站式”國際航空物流服務。加快培育規模化、專業化、網絡化的國際航空物流骨幹企業,優化國際航空客運航線客機腹艙運力配置,增強全貨機定班國際航線和包機組織能力,逐漸形成優質高效的國際航空物流服務體系,擴大國際航空物流網絡覆寫範圍,建設覆寫重點産業布局的國際貨運通道。

培育國際航運競争優勢。加密國際海運航線,打造國際航運樞紐港,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力,強化國際中轉功能,拓展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綜合服務。加快推進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治理體系建設。加強港口與内陸物流樞紐等關聯,發展海鐵聯運、江海聯運,擴大港口腹地輻射範圍。鼓勵港航企業與貨主企業、貿易企業加強戰略合作,延伸境外末端服務網絡。

提高國際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優化完善中歐班列開行方案統籌協調和動态調整機制,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完善海外貨物集散網絡,推動中歐班列雙向均衡運輸,提高貨源集結與班列運作效率。加快國際航運、航空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海鐵聯運班列等協同關聯,提升國際旅客列車行包運輸能力,開行客車化跨境班列,建構多樣化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提高重點邊境鐵路口岸換裝和通行能力,推動邊境水運口岸綜合開發和國際航道物流合作,提升邊境公路口岸物流能力。推進跨境物流單證規則、檢驗檢疫、認證認可、通關報關等标準銜接和國際互認合作。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二)補齊農村物流發展短闆。

完善農村物流節點網絡。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補齊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偏遠山區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短闆,切實改善農村流通基礎條件。統籌城鄉物流發展,推動完善以縣級物流節點為核心、鄉鎮服務網點為骨架、村級末端站點為延伸的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設施體系。推動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加快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宣傳推廣,促進交通、郵政、快遞、商貿、供銷、電商等農村物流資源融合和集約利用,打造一批公用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完善站點服務功能。推進公益性農産品市場和農産品流通骨幹網絡建設。

提升農村物流服務效能。圍繞農村産業發展和居民消費更新,推進物流與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深化電商、快遞進村工作,發展共同配送,打造經營規範、集約高效的農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快工業品下鄉、農産品出村雙向物流服務通道更新擴容、提質增效。推動物流服務與規模化種養殖、商貿管道拓展等互促提升,推動農産品品牌打造和标準化流通,創新物流支援農村特色産業品質化、品牌化發展模式,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

(三)促進商貿物流提檔更新。

完善城鄉商貿物流設施。優化以綜合物流園區、專業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商貿物流設施網絡。完善綜合物流園區幹線接卸、前置倉儲、流通加工等功能。結合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城新區建設,建立和改造更新一批集運輸、倉儲、加工、包裝、分撥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配送中心,支援大型商超、批發市場、沿街商鋪、社群商店等完善臨時停靠裝卸等配套物流設施,推進智能提貨櫃、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設施建設。

提升商貿物流品質效率。鼓勵物流企業與商貿企業深化合作,優化業務流程,發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優化完善前置倉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深化電商與快遞物流融合發展,提升線上線下一體服務能力。

(四)提升冷鍊物流服務水準。

完善冷鍊物流設施網絡。發揮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的資源集聚優勢,引導商貿流通、農産品加工等企業向樞紐、基地集聚或強化協同銜接。加強産銷冷鍊集配中心建設,提高産地農産品産後集散和商品化處理效率,完善銷地城市冷鍊物流系統。改善機場、港口、鐵路場站冷鍊物流配套條件,健全冷鍊集疏運網絡。加快實施産地保鮮設施建設工程,推進田頭小型冷藏保鮮設施等建設,加強産地預冷、倉儲保鮮、移動冷庫等産地冷鍊物流設施建設,引導商貿流通企業改善末端冷鍊設施裝備條件,提高城鄉冷鍊設施網絡覆寫水準。

提高冷鍊物流品質效率。大力發展鐵路冷鍊運輸和集裝箱公鐵水聯運,對接主要農産品産區和集散地,創新冷鍊物流幹支銜接模式。發展“生鮮電商+産地直發”等冷鍊物流新業态新模式。推廣蓄冷箱、保溫箱等單元化冷鍊載器具和标準化冷藏車,促進冷鍊物流資訊互聯互通,提高冷鍊物流規模化、标準化水準。依托國家骨幹冷鍊物流基地、産銷冷鍊集配中心等大型冷鍊物流設施,加強生鮮農産品檢驗檢疫、農獸藥殘留及防腐劑、保鮮劑、添加劑合規使用等品質監管。研究推廣應用冷鍊道路運輸電子運單,加強産品溯源和全程溫濕度監控,将源頭至終端的冷鍊物流全鍊條納入監管範圍,提升冷鍊物流品質保障水準。健全進口冷鍊食品檢驗檢疫制度,築牢疫情外防輸入防線。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五)推進鐵路(高鐵)快運穩步發展。

完善鐵路(高鐵)快運網絡。結合電商、郵政快遞等貨物的主要流向、流量,完善鐵路(高鐵)快運線路和網絡。加快推進鐵路場站快運服務設施布局和改造更新,強化快速接卸貨、集散、分揀、存儲、包裝、轉運和配送等物流功能,建設專業化鐵路(高鐵)快運物流基地。鼓勵電商、郵政快遞等企業參與鐵路(高鐵)快運設施建設和改造,就近或一體布局建設電商快遞分撥中心,完善與鐵路(高鐵)快運高效銜接的快遞物流服務網絡。

創新高鐵快運服務。适應多樣化物流需求,發展多種形式的高鐵快運。在具備條件的高鐵場站間發展“點對點”高鐵快運班列服務。依托現有鐵路物流平台,建構業務受理、跟蹤查詢、結算辦理等“一站式”高鐵快運服務平台,推動高鐵快運與電商、快遞物流企業資訊對接。

(六)提高專業物流品質效率。

完善大宗商品物流體系。優化糧食、能源、礦産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務,提升沿海、内河水運通道大宗商品物流能力,擴大鐵路貨運班列、“點對點”貨運列車、大宗貨物直達列車開行範圍,發展鐵路散糧運輸、棉花集裝箱運輸、能源和礦産重載運輸。有序推進油氣幹線管道建設,持續完善支線管道,打通管網瓶頸和堵點,提高幹支管網互聯互通水準。依托具備條件的國家物流樞紐發展現代化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增強儲備、中轉、通關等功能,推進大宗商品物流數字化轉型,探索發展電子倉單、提單,建構銜接生産流通、串聯物流貿易的大宗商品供應鍊服務平台。

安全有序發展特種物流。提升現代物流對大型裝備制造、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的配套服務能力,加強大件物流跨區域通道線路設計,推動形成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大件物流綜合網絡。發展危化品罐箱多式聯運,提高安全服務水準,推動危化品物流向專業化定制、高品質服務和全程供應鍊服務轉型更新。推動危化品物流全程監測、線上監管、實時查詢,提高異常預警和應急響應處置能力。完善醫藥物流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壯大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鼓勵覆寫生産、流通、消費的醫藥供應鍊平台建設,健全全流程監測追溯體系,確定醫藥産品物流安全。

(七)提升應急物流發展水準。

完善應急物流設施布局。整合優化存量應急物資儲備、轉運設施,推動既有物流設施嵌入應急功能,在重大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設計建造階段充分考慮平急兩用需要,完善應急物流設施網絡。統籌加強抗震、森林草原防滅火、防汛抗旱救災、醫療救治等各類應急物資儲備設施和應急物流設施在布局、功能、運作等方面互相比對、有機銜接,提高緊急調運能力。

提升應急物流組織水準。統籌應急物流力量建設與管理,建立專業化應急物流企業庫和人員隊伍,健全平急轉換和經濟補償機制。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完善應急物流幹線運輸和區域配送體系,提升跨區域大規模物資調運組織水準,形成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物流保障能力。

健全物流保通保暢機制。充分發揮區域統籌協調機制作用,鼓勵地方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應對疫情物流保通保暢工作機制,完善決策報批流程和資訊釋出機制,不得擅自阻斷或關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閘等通道,不得擅自關停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鐵路車站和航空機場,嚴禁采取全城24小時禁止貨車通行的限制措施,不得層層加碼實施“一刀切”管控措施;加快完善物流通道和物流樞紐、冷鍊基地、物流園區、邊境口岸等環節的檢驗檢疫、疫情阻斷管理機制和分類分級應對操作規範,在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效阻斷疫情擴散、確定物流通道暢通,保障防疫物資、生活物資以及工業原材料、農業生産資料等供應,維護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和産業鍊供應鍊安全。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六、強化現代物流發展支撐體系

(一)培育充滿活力的物流市場主體。

提升物流企業市場競争力。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聯盟合作等方式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現代物流企業,提升一體化供應鍊綜合服務能力。引導中小微物流企業發掘細分市場需求,做精做專、創新服務,增強專業化市場競争力,提高規範化運作水準。完善物流服務品質評價機制,支援企業塑造物流服務品牌。深化物流領域國有企業改革,盤活國有企業存量物流資産,支援國有資本參與物流大通道建設。鼓勵民營物流企業做精做大做強,加快中小微企業資源整合,培育核心競争力。

規範物流市場運作秩序。統籌推進物流領域市場監管、品質監管、安全監管和金融監管,實作事前事中事後全鍊條全領域監管,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加大物流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争執法力度,深入推進公平競争政策實施。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完善市場退出機制,有效引導過剩物流能力退出,擴大優質物流服務供給。引導公路運輸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提升公路貨物運輸組織效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二)強化基礎标準和制度支撐。

健全物流統計監測體系。研究建立物流統計分類标準,加強社會物流統計和重點物流企業統計監測,開展企業物流成本統計調查試點。研究制定反映現代物流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高品質發展的監測名額體系,科學系統反映現代物流發展品質效率,為政府宏觀調控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健全現代物流标準體系。強化物流領域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規範指導作用,鼓勵高起點制定團體标準和企業标準,推動國際國内物流标準接軌,加大已釋出物流标準宣傳貫徹力度。推動基礎通用和産業共性的物流技術标準優化更新,以标準提升促進物流科技成果轉化。建立政府推動、行業協會和企業等共同參與的物流标準實施推廣機制。建立物流标準實施評價體系,培育物流領域企業标準“領跑者”,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加強現代物流信用體系建設。加強物流企業信用資訊歸集共享,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依法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信用資訊共享機制,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企業分類監管制度,完善物流行業經營主體和從業人員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依法依規建立物流企業誠信記錄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制度,提高違法失信成本。

加強物流安全體系建設。完善物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物流企業的監督管理和日常安全抽查,推動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産主體責任。提高物流企業承運物品、客戶身份等資訊登記規範化水準,加強運輸物品資訊共享和安全查驗部門關聯,實作物流活動全程跟蹤,確定貨物來源可追溯、責任能倒查。提高運輸車輛安全性能和從業人員安全素質,規範車輛運輸裝載,提升運輸安全水準。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提升物流相關資訊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

(三)打造創新實用的科技與人才體系。

強化物流科技創新支撐。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開展物流重大基礎研究和示範應用,推動設立一批物流技術創新平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機制,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産學研結合的物流科創中心,開展創新技術集中攻關、先進模式示範推廣,建立成果轉化工作機制。鼓勵物流領域研究開發、創業孵化、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科技咨詢等創新服務機構發展,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

建設物流專業人才隊伍。發揮物流企業用人主體作用,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高等院校物流學科專業建設,提高專業設定的針對性,培育複合型高端物流人才。加快物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支援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開設物流相關專業。加強校企合作,創新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産教融合型企業,支援企業按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教育訓練,促進現代物流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提升。指導推動物流領域用人機關和社會教育訓練評價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積極開展物流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競賽。實作學曆教育與教育訓練并舉銜接,進一步推動物流領域1+X證書制度和學分銀行建設。對接國際專業認證體系,提高國際化物流人才培養水準,加大海外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實施新一輪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進物流領域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審,逐漸壯大高水準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

七、實施保障

(一)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按規定放寬物流領域相關市場準入,消除各類地方保護和隐性壁壘。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推動物流領域資質證照電子化,支援地方開展“一照多址”改革,促進物流企業網絡化布局,實作企業注冊、審批、變更、登出等“一網通辦”,允許物流領域(不含快遞)企業分支機構證照異地備案和異地審驗。推動物流領域(不含快遞)資質許可向資質備案和告知承諾轉變。完善物流發展相關立法,推動健全物流業法律法規體系和法治監督體系。開展現代物流促進法等綜合性法律立法研究和準備工作。嚴格依法行政依法監管,統一物流監管執法标準和處罰清單。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政務資訊開放共享,避免多頭管理和重複監管。大力推動貨車非法改裝治理,研究制定非标準貨運車輛治理工作方案。依托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創新“通關+物流”服務,提高口岸智慧管理和服務水準。推動部門間物流安檢互認、資料互通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安檢。支援航空公司壯大貨運機隊規模,進一步簡化貨機引程序式和管理辦法,優化工作流程,鼓勵航空物流企業“走出去”。

(二)創新體制機制。

完善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強化跨部門、跨區域政策協同,着力推動降低物流成本等重點工作。深化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推進投融資、運輸組織、科技創新等體制機制改革,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推動鐵路貨運市場主體多元化和服務創新發展,促進運輸市場公平有序競争。鼓勵鐵路企業與港口、社會物流企業等交叉持股,拓展戰略合作聯盟。

(三)強化政策支援。

保障重大項目用地用海。依據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要求,完善物流設施專項規劃,重點保障國家物流樞紐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和港航設施等的合理用地用海需求,確定物流用地規模、土地性質和空間位置長期穩定。創新物流用地模式,推動物流樞紐用地統一規劃和科學布局,提升土地空間集約節約利用水準,支援物流倉儲用地以長期租賃或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方式供應。鼓勵地方政府盤活存量土地和閑置土地資源用于物流設施建設。支援物流企業利用自有土地進行物流基礎設施更新改造。支援依法合規利用鐵路劃撥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物流基礎設施。

鞏固減稅降費成果。落實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有關部署,推進現代物流領域發票電子化。按規定落實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購置挂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等稅收優惠政策。嚴格落實已出台的物流簡政降費政策,嚴格執行收費目錄清單和公示制度,嚴禁違規收費,堅決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依法治理“隻收費、不服務”的行為。清理規範鐵路、港口、機場等收費,對主要海運口岸、機場地面服務收費開展專項調查,增強鐵路貨運收費透明度。對貨運車輛定位資訊及相關服務商開展典型成本調查,及時調整過高收費标準。

加大金融支援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按市場化方式發起成立物流産業相關投資基金。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骨幹物流企業和中小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拓寬企業兼并重組融資管道,引導資金流向創新型物流企業。在倉儲物流行業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鼓勵保險公司開發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鍊物流保險,提升鮮活農産品經營和品質安全風險保障水準。

(四)深化國際合作。

推動建立國際物流通道沿線國家協作機制,加強便利化運輸、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等方面合作。持續推動中歐班列“關鐵通”項目在有合作意願國家落地實施。逐漸建立适應國際鐵路聯運特點的陸路貿易規則體系,推動完善配套法律法規,加強與國内外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合作,探索使用鐵路運輸單證開展貿易融資。

(五)加強組織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行業綜合協調和宏觀調控,協調解決本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確定規劃落地見效。建立現代物流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加強對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政策咨詢,指導規劃任務科學推進。推動行業協會深度參與行業治理,發揮社會監督職能,加強行業自律和規範發展,助力規劃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