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作者:澎湃新聞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海報設計 澎湃新聞記者 周寰

【編者按】

在中國,攝影收藏還是一件新鮮事。盡管圖檔已經是人們日常交流的方式,但收藏攝影似乎仍是一件遙遠的事。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的影像收藏市場逐漸活躍,越來越多的人與機構開始意識到了影像的價值:出色的攝影是時代的見證,也具有藝術價值,連接配接了個人與集體的記憶。

從1992年買下第一幅攝影作品開始,黃建鵬收藏攝影已有三十年了。他的收藏主要有兩條專題脈絡:一條集中于中國攝影史裡的重要攝影師的代表作品,另一條線則聚焦西藏,收藏了十九世紀後半葉及二十世紀多位拍攝西藏的重要攝影師的代表作品。三十年的收藏經曆讓黃建鵬成為了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最大的藏家之一。2019年,一場名為“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的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場展覽也把黃建鵬豐富重要的攝影藏品帶到了公衆面前。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的時候,黃建鵬沒有掩飾對自己收藏體系和藏品品質的自信。他與記者聊起了自己收藏體系的建立,中國攝影收藏的現狀以及一個健康攝影收藏生态的願景。末了,他又配合地發來一些圖檔以供展示,并關照強調:“網絡用圖大多經過了幾次複制,色調影調都有差異,這些圖檔的影調是标準的。”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什谷腦屯的貴族少女》1934年,西康理番縣(理縣),莊學本攝,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41.2×41.1cm。發表于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莊學本全集》下冊封面。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先将您收藏的這批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放一放,人們好奇,收藏需要巨量的資金,您做收藏的資金來源于哪裡?

黃建鵬:我從1994年就開始做公司了,一直做到現在。我也炒股票,同時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這30年也獲得了紅利。20多年前投資的房産都升值了很多倍。這些錢基本上構成了我們攝影收藏的主要的來源。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2020年11月印行的《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 全集》。此圖為畫冊的貴賓限量收藏版。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您的收藏主要集中在中國近現代的攝影史這塊,以及關于西藏的攝影。您是怎樣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的?您覺得這些照片的價值在哪裡?

黃建鵬:攝影本身是個舶來品,在整個系統中,無論是具體操作,還是觀念,包括博物館的收藏标準,西方還是走在中國前面的。是以我覺得,從收藏的方法上來講,應該還是要學習西方的經驗。但收什麼?我的想法很清楚。2006年以前,我也收西方大師的作品,但後來我覺得不對,因為我們對他們作品和裡面的本體語言的了解是不夠的,我們對中國攝影就相對了解很多,是以我就改了方向。2006年以後,我就基本不收藏西方攝影作品了,把全部集中精力投入到收藏中國攝影史上的經典名作和西藏攝影上。

你剛才談到了關于西藏攝影,我覺得是這樣的,第一,我與西藏攝影很有緣分。因為我1990年就看了攝影大師藍志貴的作品,當時我還沒很在意,那時我正好在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攝影專業學習,下課後我們會和老師私下交流,他告訴我們,西方有很多專題性的攝影,包括一些大師的作品都是經過一兩年,甚至三四年的時間進行拍攝的。我1990年在看了藍志貴的作品以後,發覺他非常不得了,因為他用20年的時間來拍西藏這樣一個大專題,而這20年正是西藏風雲變幻的20年。我個人認為這些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前提下,我跟他談了很多次,我也把國際上的名家名作,攝影語言和他拍的作品進行比較,包括他當時用的器材,那也是世界頂級的,祿萊弗萊克斯、徕卡M3等。他采用柯達、富士、愛克發等專業底片,這些都是與當時西方攝影大師使用的同款耗材。在研究藍志貴的基礎上,我對莊學本也進行了研究,又收藏了莊學本的作品。2009年《西藏人文地理》雜志又開設了“黃建鵬專欄”,每期介紹一位與西藏相關的重要攝影家,一共介紹了五人。我又陸續采訪了十多位拍攝西藏的重要攝影家及他們的夫人和子女。我還在中國美術館和布達拉宮策展了藍志貴的西藏攝影作品展覽。對西藏攝影有了深度的認知,我收藏西藏攝影作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機會。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拉薩節日的歡樂》1958年,拉薩,藍志貴攝,50.8×40.8cm,銀鹽紙基,藍志貴簽名限量版作品。限量版20幅,4/20中國美術館收藏,1/20作者收藏。這是新中國攝影史上榮獲的第一個國際金獎作品。黃建鵬畫廊 供圖

2012年我們到英國牛津大學皮特裡斯博物館,看到了他們關于西藏攝影的收藏。皮特裡斯博物館是世界上關于西藏攝影最大的收藏機構,主要收藏1950年以前的照片,而我收的主要是1950年至1980年間的,這兩部分就接上了。他們對我非常客氣,把庫房都打開讓我看。這正好也是個契機,是以我認為不管是從西藏史也好,還是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也好,我收藏從1950年前到上世紀80、90年代的這些作品,當然2000年前後的我也在收,它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系列。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克裡斯·莫頓博士将我們帶入皮特裡斯博物館收藏西藏影像的庫房,這個庫房很少有人能進入,皮特裡斯博物館和莫頓博士給了我們極高的禮遇和信任。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您具體收藏了哪些拍攝西藏及藏族影像重要攝影家的作品?

黃建鵬:1995年,藍志貴老師贈送給我了一幅他的作品,這是我收藏的第一幅西藏攝影作品。當時并沒有系統收藏西藏攝影作品的意識。2003年前後,我閱讀了西方出版的攝影收藏方面的書籍及西方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報道後,開始系統收集二十世紀中國攝影史上的重要攝影家的作品;二十世紀拍攝西藏的重要攝影家的作品,包括:日本人青木文教、英國人查爾斯·貝爾、英國人弗雷德裡克·斯賓塞·查普曼、美國人洛倫·圖特爾、德木·丹增加措、車仁·晉美松贊旺布、莊學本、藍志貴、徐樂天、袁克忠、陳珺、範石林、林安波、冀文正、 馬競秋、許安甯、阿多、張加裡、陳明義、陳宗烈、任用昭、彭遐熙、盧榮桄、馬鵬萬、袁伯平、胡輪翔、林志常、劉麗嘉、侯生福、李煥民、阿布欽、桑珠、孫忠靖、顧绶康、黎軍、王達軍、張守國等30多名拍攝西藏的重要攝影家的2000多幅原作。建立起了二十世紀西藏攝影史上的主要攝影家的作品架構。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牧女》1961年,昌都,藍志貴攝,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50.7×40.7cm,限量版作品,背面藍志貴簽名,入選《1961中國攝影藝術選集》,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1962年第2期,發表于2009年第3期《中國美術館》雜志,發表于2009年第2期《西藏人文地理》雜志,發表于2009年7月号《寫真地理》雜志,發表于2010年9月号《中華文化畫報》,入選200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藍志貴個展“見證西藏民主改革——藍志貴西藏1950-1970攝影作品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2010年南京博物院展出的“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2019年在拉薩布達拉宮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綻放的雪蓮——藍志貴個人攝影作品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捐贈中國美術館同版收藏作品。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草地初雪》1934年底,阿壩至果洛途中,莊學本攝,南京博物院藍志貴、莊學本聯展原件,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37.7×49.4cm。發表于1935年12月号第112期《良友》雜志,以《雪山行獵》為作品名發表于1936年6月出版的《中華攝影雜志》封面,入選198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選》,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2002年第2期,發表于2009年9月号第5期《西藏人文地理》雜志,入選2010年在南京博物院展出的“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康巴色土官》1934年,青海果洛,莊學本攝,南京博物院藍志貴、莊學本聯展原件,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41×40.7cm.發表于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莊學本全集》上冊,入選2010年在南京博物院展出的“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藏族牧民女子》1939年,四川理塘,莊學本攝,南京博物院藍志貴、莊學本聯展原件,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41.4×39.8cm。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2002年第2期封面、2007年第12期。入選198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選》封面。發表于200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塵封的曆史瞬間 攝影大師莊學本20世紀30年代的西部人文探訪 1934-1939》。入選2012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莊學本相冊》。入選2010年在南京博物院展出的“回眸經典——中國攝影大師藍志貴、莊學本藏族攝影作品精品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羌族婦女》1934年,西康理番縣(理縣)九子屯,莊學本攝,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45.5×45.4cm,入選1980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莊學本少數民族攝影選》,發表于200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莊學本全集》上冊封面。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可否介紹一下您的收藏管道。

黃建鵬:2000年左右的時候有很多小拍賣會,北京、上海、廣州還有成都都有,從2000年到2010年,那個時期是買攝影作品的最佳時機。這10年我收到了很多重要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收到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這是一個管道。

第二個管道就是大型拍賣會,包括北京上海關于影像的專題拍賣,這些價格就比較高。還有三五年前有一些微信群在賣照片,他們也進行拍賣,在這裡面我也淘到了很多好東西。早期全國各地賣二手書的書店也能收到不少好的攝影作品。國外旅行也可以淘到一些中國攝影作品。

澎湃新聞:是否遇到有造假的照片,有沒有吃過虧?

黃建鵬:攝影作品做假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我個人也是這個專業的,我對洗印化學這些東西都很了解。有的做假我也碰到過,比如說翻拍。但我都會有言在先,東西如果不對我會退,基本沒吃過什麼虧。

澎湃新聞:您記得你最貴的一次收藏花了多少錢?

黃建鵬:我不具體講哪一幅作品了,有十幾萬一套的,也有好幾萬的一幅的,但絕大部分沒這麼貴。從90年代末到現在,這些收藏品的平均價值增長了20多倍。升值最快的一定是名家名作和好版本的重要作品。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歸牧》1920年代,鎮江,吳中行攝,1920年代吳中行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21.3×36.9cm,背面吳中行簽名,1920年代中國攝影史上重要作品之一,入選1926年英國國際攝影展覽,入選《1931年英國攝影年鑒》,發表于1936年《龍涵影畫集》,發表于1947年民國版《中國攝影》雜志上,入選1957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吳中行藝術攝影集》,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1957年第3期、1999年第4期、2019年第11期,入選1987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攝影史1840-1937》,入選2005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華人攝影經典作品》,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2019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吳中行影藝集》封面。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山高路回》1920年代,雁蕩山,陳萬裡攝,1920-1930年代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28.6×37.3cm,孤品,發表于1935年出版的由蔣中正題寫書名的《東南攬勝》精裝書中,發表于1946年11月1日出版的民國版《中國攝影》雜志11月号上,發表于2017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攝影大師》畫冊中。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金波泛筏》1930年,浙江嵊縣,郎靜山攝,1950年代初郎靜山親自暗房精放,20.6×15cm。入選1939年出版的《郎靜山攝影專刊》,入選1948年出版的《靜山集錦》,入選1964年中國台灣出版的《靜山攝景藝術》,入選1971年中國台灣出版的《六十年攝景選輯》,入選1972年中國台灣出版的《靜山藝影》,入選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的《郎靜山詩畫意趣攝影特刊》,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1990年第4期,入選2003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攝影大師郎靜山》,入選2004年中國台灣出版的《畫意·集錦 郎靜山》,入選2013年中國美術館編 印刷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國家美術捐贈與收藏系列《影像中國 20世紀中國攝影名家郎靜山》,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和淮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年第二屆“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中的主題展“黃建鵬藏攝影大師郎靜山作品文獻展”。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華溪鹽井》1938年,四川樂山,郎靜山攝,1950年代郎靜山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42×29cm,發表于1971年出版的《六十年攝景選輯》,發表于198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的《郎靜山詩畫意趣攝影特刊》,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1990年第4期、2020年第4期,發表于2003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攝影大師郎靜山》,發表于2004年雄獅美術出版的《畫意·集錦 郎靜山》,發表于2013年中國美術館編輯出版的《國家美術捐贈與收藏系列 影像中國 20世紀中國攝影名家 郎靜山》大型畫冊,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和淮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年第二屆“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中的主題展“黃建鵬藏攝影大師郎靜山作品文獻展”。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源遠流長》1948年3月,奉化試劍岩,翁受宜攝,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圖文尺寸 34×26cm,翁受宜手書簡識,孤品,此作發表于1948年7月15日出版的民國版《中國攝影》雜志第17期,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2020年第4期。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您攝影收藏的總數量大概是多少?

黃建鵬:總共的話,中國攝影史部分有2000多張,西藏的也有2000多張。

澎湃新聞:在收藏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比較遺憾的事情?

黃建鵬:當然有了,比如說2017年前後,我發現了沙飛的一組作品,我沒跟賣家打過交道,是以我就遲疑了一下,等我第二天把資金準備好,準備去北京的時候,他就變卦了。但我現在心态很好,因為不可能所有你認為好的東西你都可收到。收藏這個東西本身就是一種緣分,同時收藏也強調個性,你不能從衆。總是有遺憾的,這個很正常。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過馬路》1957年,北京,柯複、王一波攝,1950年代末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洗印版本,25×18.2cm,發表于《人民日報》1957年8月10日第四版,入選1957年12月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并發表于同名圖錄,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1958年第1期、2019年第9期,發表于《1958中國攝影年鑒》,發表于196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攝影作品選1957-1959》大型畫冊,發表于1989年出版的《1949-1989中國攝影藝術作品選》大型畫冊,入選2000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國新文藝大系 1949-1966 攝影集》,入選2011年陳申、徐希景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攝影藝術史》。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千裡江陵一日還》1957年,四川奉節,薛子江攝,1950年代末薛子江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59.5×44.6cm,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1957年第3期、2003年第6期、2010年第3期、2019年第9期,入選1957年12月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發表于《1958中國攝影年鑒》,入選195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實用攝影知識叢書《怎樣拍攝風景》,入選1963年《攝影家薛子江先生紀念集》,入選1963年在北京展覽的“薛子江攝影遺作展覽”及圖錄封面,入選1983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薛子江攝影作品集》,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龍門石佛》1959年,河南洛陽,薛子江攝,1950年代末薛子江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紙闆裝裱,63.1×50.5cm,入選1959年9月第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2020年第4期。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于右任肖像》1950年代末,台北,郎靜山攝,1960年代初郎靜山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于右任手書钤印,28.2×20.7cm,孤品,入選2013年顧铮、林路主編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攝影大系理論卷》。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我們聊聊中國國内的攝影收藏現狀,您覺得如今中國的官方的機構,包括美術館、博物館,他們現在在攝影收藏方面的表現如何?

黃建鵬:現在大家都有這個意識,但真正搞懂攝影收藏的人很少,因為它不像繪畫,不像雕塑,不像當代藝術,已經有很專業的收藏機構和收藏群體。同樣是一張照片,它是藝術作品還是文獻,很多人搞不清楚,但國外畫廊和機構分得非常清楚,它整個攝影生物鍊都很健全,中國的攝影生物鍊上的很多環節是脫鈎的,比如有些藏家收到了很多東西,就認為他們手上的東西是最好的。其實不是這樣,好的作品有公認和專業的标準。随着時間的發展,随着在歐美學習的這些留學生的歸國,随着大量的收藏人的介入,大家會明白什麼東西才是真正好的東西。

我個人認為,像現在國内大部分的機構,絕大部分都還沒有搞懂攝影收藏。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收了多少多少萬張,以張數為标準。但懂的人不會強調我們收了多少張,隻會講我們有哪些人的什麼作品。從這個角度來看攝影收藏,首先第一步要厘清是資料、文獻還是作品。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池塘·晨曦》1920-1930年代,北京,劉半農攝,1920-1930年代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18.4×24.5cm,右下角劉半農簽名及钤印,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2020年第4期。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戴草帽擺POSE的卓水瓊》1940年代初,昆明,梁祖德攝,1940年代初梁祖德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手工着色,29.3×29.3cm,孤品。入選1980年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在廣州舉辦的“梁祖德影展”,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手拿檀香扇的卓水瓊》1949年春,廣州,梁祖德攝,1949年梁祖德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手工着色,35.2×28cm,孤品,入選1980年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在廣州舉辦的“梁祖德影展”。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勝利燈》1945年,梁祖德攝,1940年代梁祖德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38×30.5cm,入選1980年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在廣州舉辦的“梁祖德影展”。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童獅》1949年,廣州,梁祖德攝,1949年梁祖德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30.5×30.2cm,入選1980年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廣東分會在廣州舉辦的“梁祖德影展”并發表于同名畫冊,入選1993年出版的《梁祖德攝影作品選》,入選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中國攝影 二十世紀以來”大型展覽并發表于同名畫冊。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黃河中原人——木材市場》1990年,山東,朱憲民攝,1990年代暗房精放的展覽原作,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33.5×49.3cm,右下角朱憲民簽名,入選1997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黃河人:朱憲民黃河風俗攝影集》。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這十幾年,中國有很多地方做了攝影節,其中也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攝影收藏,您對這些活動怎麼看?

黃建鵬:您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澎湃新聞:真話。

黃建鵬:國内有很多自稱國際一流的攝影節,但國際一流攝影節不應該是口号。作為目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努力實作,空談一流沒有意義。首先,應在國際視野内挑選攝影史上一流攝影家的一流原作進行展示。國外優秀的展覽使用的原作很少有超過20英寸的,把照片寫真成巨幅尺寸進行展覽是比較幼稚的策展行為。國際上一流展覽很少會這樣做,即便把部分作品寫真放得很大,也隻是局部烘托氣氛,小尺寸原作一定在展場占有主流地位。

國内有的攝影節比較搞笑,把口号喊得很高,實際裡面有很大的問題,你仔細看他們的這些作品和他們選的這些作者,絕大部分都是這些策展人和策展團隊朋友圈裡的人的作品,這種視野下的展覽的視角肯定是很有限的。我現在已很少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我覺得自嗨的事情沒什麼意義。我提出的以上觀點不針對任何人,隻是就事論事。

還有一點,因為攝影收藏也好,攝影展覽也好,它主要還是強調個性,要沉下心來,慢慢挖掘好東西。前兩天與顧铮老師在上海聊天,他提到,12月26日将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慕琴生涯——丁悚誕辰一百三十周年文獻藝術展”。他用了六年時間構思此展,作為策展人,他希望選用原作,盡量最大程度地還原當時的語境。我将收藏的民國重要攝影家盧施福、郭錫麒、陳傳霖、胡君磊的孤品原作借給劉海粟美術館,以支援顧铮老師策展的這樣有溫度的學術展覽。劉海粟美術館向全國二十幾家機構和個人借展了原作。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赤壁古潭》1935年春,紹興東湖,盧施福攝,1962年盧施福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46.7×30cm,《1962年盧施福個人攝影藝術作品展覽》展覽原作,孤品,右下角盧施福簽名。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石林奇石》1930-1940年代,郭錫麒攝,1930-1940年代郭錫麒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背面钤印,7.1×9.6cm,入選1987年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攝影史1840-1937》,入選2011年陳申、徐希景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攝影藝術史》。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王小姐》1938年,上海,陳傳霖攝,1938年陳傳霖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22.1×18.4cm,孤品,此張作品是入選1938年法國國際攝影沙龍的原件,發表于《中國攝影》雜志2020年第4期。黃建鵬畫廊 供圖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草坪上的三姐弟》1940年代,胡君磊攝,1940年代胡君磊親自暗房精放,明膠銀鹽相紙最佳洗印版本,19.4×24.5cm,左下角钤印。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您認為一個健康的攝影收藏生态是怎樣的?

黃建鵬:任何一個圈子都有生物鍊,但生物鍊必須正常。比如說攝影收藏,像西方一般都有藝術品投資人、資本家,還有各個研究機構的研究者,出版機構的從業人員及負責人,還有獨立研究攝影的學者,大學裡專門研究攝影的老師,然後還有拍賣公司和畫廊裡的從業人員、收藏家、藝術家,包括一級和二級市場從業人員。我經常強調攝影收藏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在當代攝影這塊,很多作品賣的價格比莊學本、藍志貴、吳印鹹還高,我覺得莫名其妙,不合邏輯。随着時間的推移,以前價位定高的中國當代攝影,價格坐标将會向下移動。

在歐美,攝影市場是有來龍去脈的。我在2013年去美國參加AIPAD,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攝影交易博覽會,4天的會展有2天泡在那裡,在那裡面我徹底搞清楚了攝影版本的概念。

在紐約AIPAD裡,那真是人頭攢動,并且有60%的人都會購買作品。但像影像上海博覽會,去的大部分都是攝影師、時尚人士和打卡人士,他們拿着各種相機和手機像拍汽車展上的模特一樣對展場進行拍攝,這些人幾乎不會購買攝影作品,買家鳳毛麟角。紐約AIPAD、巴黎PHOTO和PHOTO上海,三家攝影藝術作品銷售博覽會中PHOTO上海成交率是最低的,是以攝影收藏文化,東西方差别非常大。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美國人非常熱愛攝影作品,普通美國人都有收藏影像原作的習慣,2013年4月4日-7日,展覽四天就有一萬一千人次參觀。六成的參會者都會購買攝影作品。黃建鵬畫廊 供圖

還有就是,無論是國外美術館,還是個人收藏,你購買照片都是一個價格。國内有些美術館來找我,他們想讓我捐贈,或是想讓我便宜地出售一些作品。我捐贈過一些,但有的美術館開的購買價格非常離譜,他們不是按照市場行為和價格來推進的。

是以,當整個生物鍊中的每個環節發育好了,生态健康了,中國攝影才可能進入平穩發展階段。中國攝影收藏現在的生物鍊是斷裂的,有些拍賣公司還會給很多新進來的藏家吃藥,會誤導一些東西。不是講攝影作品,把一些文獻、一些老照片也拿進來。在國外也有很多人收藏老照片,但它相對來講藝術性要弱很多。真正攝影語言好的藝術作品主要誕生在20世紀和21世紀。

澎湃新聞:其實您剛才提到了關于當代攝影和經典攝影的價格差別,十幾年前,像古斯基(Andreas Gursky)、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作品創下了當時的拍賣記錄。這兩年,曼·雷(Man Ray)和斯泰肯(Edward Steichen)的經典攝影作品又重新整理了記錄。這兩者你會有傾向性的價值判斷麼?

黃建鵬:我覺得現在這兩年的價值判斷更準确。你不能回避攝影史上的經典作品,這個肯定是未來各個美術館和博物館的追求目标。經典的名作一定是構成攝影史一部分的作品,如果你把它們收集到了,它的價值肯定比現當代的作品未來要高的。我一直強調,時間對于攝影來講是很重要的,收藏也一樣,都要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洗禮。現在有很多當代攝影,在這塊根本是沒有沉澱的。我們翻翻20年前專業攝影雜志上很多“糖水”風光片和所謂的紀實作品,你會發現90%的作者已經與攝影沒什麼關系了,現在再看這些作品,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能留下來的經典名作是很少的。

澎湃新聞:您剛才提到了攝影版本的概念,可否詳細說一下這裡的概念是怎樣的嗎?

黃建鵬:我給你舉個例子,2013年我在美國AIPAD,比如同樣是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的《青椒》這幅作品,尺寸都是8×10英寸,在AIPAD裡面有賣1萬美元的,也有賣8.5萬美元的,還有賣20萬美元的,為什麼?

這裡就有相紙的微妙差别。因為《青椒》是不限量的,這要看你的眼力,也是看各個畫廊的信譽。歐美大多數畫廊是講專業、講規矩和講信譽的,價值1萬的作品賣8千至1.2萬,大衆都是能夠接受的。如果隻值1萬的東西,你賣3萬,就會遭到同行的鄙視,那這個畫廊你就不要做了。能賣8.5萬的,它就是值8.5萬左右的貨。相紙的質感和洗印年代是很微妙的,就像你懂酒的人,你喝一點就知道裡面的微妙差别,它就構成了它的價值。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AIPAD展會上展售的愛德華·韋斯頓的《青椒》,另一個畫廊賣的《青椒》是1萬美元。這幅标價為八萬五千美元,主要原因是這幅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版本,而1萬美元的則是八十年代的版本。黃建鵬畫廊 供圖

澎湃新聞:您收藏了那麼多東西,有沒有考慮過這些作品最終的流向?

黃建鵬:當然,作為一個藏家,年老以後,肯定希望這些東西進入到公共空間得以傳世,藏家隻是一個時間段的保管者。收藏最終不外乎四種歸宿,一種全部賣掉,一種就是捐一半留一半,一種是賣一半留一半,還有一種就是全部捐掉,捐到各個你喜歡的公共空間。是賣還是捐?與藏家最後的境遇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一個藏家晚年開始貧窮了,他肯定希望賣掉。一直很富有的,也不在乎錢,國際國内一些好的博物館和美術館是藏品最好的歸宿。但捐贈是要有前提的。

公共空間要公正,守規矩,能傳承下來。比如說有些公共空間,你捐給他,他給你賣了,那不是很扯?但的确有這樣的情況。是以中國想要形成一個好的收藏大環境,各個環節都要有科學性和現代性,要有傳承。今天這個館長說按合同執行,過幾年另一個館長又是另一種說法,一筆糊塗賬,這就是問題。

本期攝影作品選自2019年12月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

攝影收藏⑰|黃建鵬:意識到攝影收藏重要性的人多,懂的人少

海報設計 澎湃新聞記者 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