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線耳機用起來确實友善,但如何攜帶充電盒卻成了新的問題:充電盒和鑰匙放一起怕外殼留下劃痕、和錢包放在一起拿出去也不友善,扔到包裡也同樣麻煩。當然了,有些CYBERBLADE使用者表示自己出門從來不帶充電盒,不帶耳機就直接把耳機放在褲袋裡。但很顯然這種做法不适合那些耳機上有佩戴傳感器的使用者——畢竟你也不想耳機在你褲袋裡繼續自動播放剛剛沒聽完的音樂吧。
為了解決這個“不算問題”的問題,不少廠家都發揮了想象力,拿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他們有的設計精妙、有的“腦洞大開”。比如前段時間釋出的華為WATCH Buds就把真無線耳機的充電盒和智能手表有機結合,設計出了采用螢幕翻蓋設計的耳機手表二合一産品。
但如果我告訴你,把耳機充電盒跟手表/結合在一起,并不是華為的“首創”呢?這個創意早在2019年就由艾智爾的WearBuds實作了。
好的設計要為功能服務
WearBuds是一款于2019年6月登入衆籌平台的原創可穿戴産品。顧名思義,WearBuds是一款可以佩戴在手上的真無線耳機,而實際産品也忠實地還原了這個功能——手表就像一個充電倉,可以将兩個小巧的真無線耳機“塞進”手表兩端。同時WearBuds的整體外觀設計也向着一般的智能手表看齊,降低了手表的突兀感。
但至少在外觀上,WearBuds的設計和市面上常見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環還有些許不同。為了收納兩個真無線耳機,WearBuds和一般的智能手環相比明顯增厚;同時螢幕也沒能用盡整個黑色區域,盡管體積和同時期不少智能手表看齊,但螢幕顯示面積卻隻有早期智能手環的規模。
但這裡我們就要談到另一個話題了:作為使用者,我們究竟希望産品設計以外觀還是功能優先?在理想的情況下,外觀和功能兩手抓自然是最好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受技術、成本限制,我們往往需要在功能和設計之間做選擇。
在WearBuds之後也有部分品牌嘗試在把藍牙耳機和藍牙耳機和智能手環結合在一起,但他們都選擇以外觀為優先,讓功能為外觀讓路。這樣的設計理念确實可以使手環看起來“平平無奇”,但耳機的佩戴體驗卻不甚理想:壓縮折疊的耳塞設計不僅影響了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同時也改變了耳機本身的聲學結構。
而WearBuds很顯然采用了另一條路線,它選擇以硬體功能為第一優先級,将産品重心放到了TWS耳機的聲音品質上。即使全尺寸的真無線耳機收納會增大WearBuds本體的體積,但WearBuds依舊在産品易用性上做足了功夫。
不同于複雜的耳機釋放設計,WearBuds的耳機收納做得相當簡潔:左右兩枚耳機分别用按壓開關固定在WearBuds的兩側,按下即可自動彈出,再次按下則自動鎖定并充電,當然你也可以單獨使用其中某一隻耳機。WearBuds在手表内側标注了左右兩隻耳機的安裝方向,但由于耳機采用了對稱設計,你要是實在懶得區分也可以把兩隻耳機反着收進手表中。
1+1>2的最好例子
而在功能上,WearBuds的配置也沒有落伍,步數統計、心率統計、睡眠統計等功能一應俱全。而在WearBuds的手機App中,使用者也可以在一個統一界面檢視過去所有的健康資料,讓操作不再局限于手表的小螢幕當中。
當然了,鬧鐘、通知提醒等功能在WearBuds上也是支援的。另外WearBuds的App中也内置了喜馬拉雅和咪咕音樂,音樂和播客功能都能在同一個App中提供。
至于耳機的部份,WearBuds的音質表現也确實追上了主流TWS的水準。耳機的調音偏向低頻,而入耳式的設計也能保證耳機的低頻效果。另外,WearBuds也通過了HiRes音頻的小金标認證并支援高通的aptX傳輸,音質有保證。
雖然WearBuds不支援主動降噪,但根據小雷的實際體驗,全尺寸的耳機設計和舒适的矽膠耳塞确實為WearBuds提供了不錯的“被動降噪”,或者說隔音能力。隻要環境不是太吵不會影響耳機的正常使用。
而且WearBuds的耳機本身也采用了觸控操作的設計并通過了IPX6防水測試,用起來更省心。
這才是TWS的未來?
盡管從實際體驗來看,WearBuds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進一步擴大手表的螢幕尺寸、加入更多與手機互聯的功能、進一步壓縮手表的體積。
但從産品形态上看,定型、誕生于2019年的WearBuds,确實在嘗試一種“很新的東西”。他們成功預測到TWS會随着晶片成本下降成為新一代爆品,也敏銳地發現了真無線耳機背後“便攜”的沖突。要知道有些品牌得等到第四代産品釋出才意識到之前的充電盒一點都不便攜。
從這個角度看,WearBuds這種二合一的産品,其實也以一種“概念車”的身份帶領着TWS耳機行業的前進。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概念車的意義并不在于設計一台外形炫酷的跑車,而是産品進化的角度探索産品未來的變化,比如高度流線型的車身為2022年電動時代的低風阻輪毂帶來了設計靈感,越來越扁的駕駛艙引發了對無人駕駛的思考、前後不分的氣泡設計也讓大家開始讨論“駕駛員-司機-乘客”的身份變化。
而WearBuds在我看來也是這樣一種産品。盡管他在衆籌期間就獲得了不錯的銷量和媒體評價,但這并不是他對TWS市場作出的最大貢獻。WearBuds真正難得的地方在于WearBuds提出TWS的全新形态:沒有人規定真無線耳機一定是一個獨立的單品,同時也引領了其他品牌對真無線耳機形态的探索。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将有更多TWS的“跨界産品”出現。而當大家對未來新産品表示認可的同時,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在TWS發展長河中,還有無數個WearBuds正推動行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