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穿戴賽道,小米歲末再出手。這次不僅有最拿手的“成本效益”,還有行業首發的新功能。
12月11日小米Watch S2正式釋出,并将于12月14日以999起的價格開啟首銷。因為産品特色功能,被網友稱“又省了買體脂秤的錢”。
小米Watch S2内置生物電阻抗傳感器,隻要将手表正常佩戴到手腕上,另一隻手将兩根手指放在手表側邊,就能進行身體成分測量,八大身體資料實時檢視,充分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據潮電智庫從産業鍊了解,小米Watch S2能夠成功行業首發這一新功能,因為搭載了芯海科技(688595.SZ)的高精度生物傳感AFE晶片CS1253。
不止是智能手表,從2017年合作至今,芯海科技自研的多款晶片已經廣泛應用于小米的筆電、TWS、體脂秤等終端産品,是小米建構AIoT生态的重要合作夥伴。
“小米的成功,從來離不開其強大的供應鍊資源支援。”智能手表産業專家亮亮認為,其智能手表也是如此。
小米手表沖前三
在個人消費三件套中,相比已經進入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機和TWS,小米對于智能手表的拓展時間點相對滞後。嚴格意義上來說,小米智能手表是從2020年才開始發力。
小米對潮電智庫表示,2021年是公司手表産品發展的一大裡程碑,其Redmi Watch 2、Xiaomi Watch Color 2、Xiaomi Watch S1等不同風格的組合新品得到了許多米粉使用者的喜愛。
根據潮電智庫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表銷量快速攀升,在全球品牌TOP10中市占率為6%,名列第四。
不過因為疫情泛濫,消費降級等因素影響,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表銷量為54萬隻,排名在品牌陣營回落至第八位。
産品快速更新疊代是消費電子行業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動市場不斷向前的核動力。今年9月,蘋果和華為已經相繼釋出手表新品。國内某智能手表ODM廠商高管龍哥表示,按照小米的習慣性打法,必然是做好了充分的迎戰準備,是以有理由對S2的市場前景産生更多的期待。
小米其實是可穿戴領域的先驅品牌之一,早在2014年就釋出了第一款智能手環,并于2019年達到了累積1億的可穿戴裝置出貨量。
行業觀點普遍認為,從形态與功能上看,智能手表是智能手環的進階版,均屬于智能腕帶穿戴系列。
“穿戴終端是小米AIoT生态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智能手表進入全球品牌銷量前三,一定是小米的‘小目标’。”亮亮認為,以小米的品牌與研發實力,做出好的智能手表并不難。而且其“成本效益”殺手锏,也就是低價高能的市場政策,會給行業帶來新的沖擊,讓産品更為親民。
芯海CS1253解密
11月17日,芯海CS1253晶片在全國227家優秀企業的334款參賽産品中脫穎而出,榮登“中國芯”優秀技術創新産品榜單。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芯”評選是由國家工信部指導、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舉辦的行業權威活動。此次芯海科技CS1253榮獲“中國芯”,是公司自2007年以來累計第七次、從2019年連續三屆榮膺“中國芯”。
據潮電智庫了解,芯海科技CS1253是一款支援可穿戴裝置的生物阻抗測量的模拟前端(AFE)晶片,結合人體成分算法,可以實作高精度的人體成分分析。産品内部內建了生物阻抗測量電路(BIM)和高精度Sigma-delta ADC信号鍊。生物阻抗測量電路采用正弦激勵源,将生物阻抗轉化為電壓信号送到ADC信号鍊進行測量,可以支援多頻率生物阻抗測量。
受益于半導體和傳感器技術的創新突破,智能可穿戴式健康測量裝置作為傳統醫院用醫療裝置的延伸,憑借穿戴舒适、即時檢測和無創監護等産品優勢,在健康測量消費市場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和迅猛發展。
芯海科技的技術專家介紹說,CS1253晶片的精準度、內建度、低功耗、易用性等各方面名額處于行業領先,非常适合于智能穿戴應用場景。
不僅如此,随着5G通信在國内的部署,物聯網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聯網有望實作快速發展,包括智能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都會大幅提升智能傳感器的需求。是以,作為資訊互聯和智能感覺時代下不可或缺的基礎硬體,傳感器晶片市場空間将進一步擴大。
前些年,行業主要由美國、日本和歐洲公司主導,産業鍊上下遊配套成熟,幾乎壟斷了“高、精、尖”智能傳感器市場。
目前,以成立近20年的芯海科技為中堅代表,憑借研發與應用端的不斷突破,國産晶片原廠正在快速崛起。乘國産替代東風,智能傳感器市場新格局必将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