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科技文化中心,位于餘杭開闊的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運河的南端,經曆五年的設計與監造,将于 2022 年對公衆開放,并為工匠、企業家、設計師、材料研究人員和遊客們提供交流場所,内容包含教育、展示、會議、體驗、研發...等多重功能。作為全球首個最大陶瓷岩闆體驗空間,旨在引領産業革新,以工業技術與建築設計的碰撞下,賦予了陶瓷制造業發展更宏大的時代意義。
闊合 CROX 林琮然表示“在‘中華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發祥地形塑建築,希望再造‘琮’的精神,将‘禮天地四方’的文物,轉換為承載自然的空間。建築體态由天圓地方展開,并藉由超山,半山與臨平山所環繞的山形,構成了流動的曲形概念,将建築以方為基底,泥塑般的造型手法,提取而成了一種寫意的坡屋頂,曲面屋面在一片廠區内宛若凸起的山谷,平衡了工業廠房與前方高架路橋的緊張關系,讓行經于此的人們感覺的遠方山體延伸于此,讓廠區有了更自然的氛圍,在屋面凸起的中間是朝向天空的留白,中空的圓不僅是将光線與空氣引入室内,更與下方的環形多功能報告廳呼應,讓人文交流的場域與自然感悟的中庭,産生天人合一的精神,也構成建築内外一體的布局形勢。
文化中心如同地表壟起的山脈,前方引導人們行經蜿蜒小路,通過鏡面水池,由通過擡起的建築入口進入大廳,牆面在虛實交錯的光影下,讓空間形成一種優美有序的氣息,核心區的陽光透過兩片偌大弧形牆的縫隙灑下,層層疊疊的鋪展開一種儀式感。由此進入各個展廳,也可順着弧形樓梯通往上層,二樓的布局圍繞靜谧的中庭展開,人們可自然過渡到各個功能空間,其所在,有精心,有驚喜,讓人回味無窮。靈動的動線設計不止于此,環繞式的觀覽體驗,内外情景的交融,自然氣息的深入,不正是“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中的引人入勝的叙事性的呼應。
建築師以可持續的方式建造,并盡可能地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建築内外皆選用首次采用的諾貝爾新型可回收岩闆,外立面岩闆紋樣采用白色水波紋設計,相較于傳統的石材,更易清潔和耐候,技術上打破幹挂單塊面積 1.5 平方的外牆限制,為建築行業建立新材料的使用标準,一片片大面積的岩闆和通透的幕牆構成垂直方向的開窗,并通過計算太陽輻射情形決定切片的角度, 確定了整棟建築享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并同時減少建築的太陽能得熱與能源消耗。室内岩闆運用超過 12500 平方米,小到桌面、台面、地面和櫃門,大到大堂、吧台、會議室、貴賓室等整體空間的處理淋漓盡緻的運用于各個功能場景中。
陶瓷的發明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器物是生活的載體也是藝術的媒介,從“工匠精神”到科技化生産,器物與建築兩者共同記錄了了人們的需求,也承載了地域性精神和其使用屬性。然而不管是小器物還是大建築,如果僅僅是從功能上去塑造,精神上就會随著時間産生隔閡,若是把“自然”作為連結的中心,體會由文物所賦予的用意,進而轉為寓意的建築,那諾貝爾陶瓷岩闆科技文化中心不僅僅具有博物館屬性的文化象征意義,更是一種未來“紀念碑”式建築的延伸。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負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剖面圖
△細部示意圖
△細部示意圖
△結構大樣圖
△結構示意圖
△模型圖
項目資訊
建築設計: CROX
面積 : 7068 m²
項目年份 : 2022
攝影師 :亮點影像
主創設計師 : 林琮然, 杜柏均
設計團隊 : 林琮然,杜柏均,李本濤,孫立東,Darcy, 劉慧,張秀,周天野,顧博聞,周晨媛,黃培耿,Ale ,朱飔晗, 張鼎
室内設計 : 柏仁設計, 杜柏均,王稚雲,王徐菲,呂青青 ,趙澤超,孫浩軍,林新晨
委托方 : 杭州諾貝爾陶瓷有限公司
幕牆設計 : 浙江天尚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渲染 : Beijing Fancy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PRID Decor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地點: 杭州,中國
版權聲明: 轉載作品,本文來源于 CROX ,由( 創研社 ) 整編而成。
原文位址: CROX, 如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長期接受各類作品、資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