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作者:光明網

首長說,人家當面高興,一轉身就戳你脊梁骨,說中央的幹部、中組部的幹部就這麼個分量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周敬東

(本文選自《博覽群書》雜志2022年第九期,題目和内容經《博覽群書》編輯部最新修改,與雜志原文有所不同。)

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呂楓同志,因病于2022年6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驚聞老上司仙逝,我懷着無盡的哀思,追憶着給他老人家當秘書的那些形影不離的日子。

1980年,我從煤炭工業部調入中央組織部經濟幹部局,被配置設定到能源重工處。

能源重工處的辦公室占用兩個房間。其實,兩個房間隻是一個約40多平方米的大廳,因為中間沒有隔牆,是以處長與辦事員共聚一室。處西邊的鄰居是經濟幹部局副局長呂楓,他經常端個水杯到我們這裡坐坐,總是習慣地坐在我的辦公桌旁,一邊喝水,一邊聊天,愛問些家長裡短的事,互相間既親切又溫暖。唠的嗑至今還記得一件:有一次,下班回家路過一個賣西瓜的地攤,隻見一對夫婦去買瓜,把個一歲多的孩子留在自行車後座上,大人專心挑瓜,孩子把自行車撲騰倒了。眼看孩子要摔下來,我趕忙前去相扶,還是晚了。車子哐當響,孩子哇哇哭,夫婦倆認為事故是我造成的,怒氣沖沖,不依不饒,賣瓜的攤主仗義執言,“車倒在先,人家是來扶你孩子的”,這才化解了一場風波。聽了我的講述,老呂說,被人誤解比受批評更讓人難受,人的一生要經曆很多誤解和委屈,甚至蒙受不白之冤,如何面對,考驗你的定力、氣度、胸懷和修養。如果能夠做到坦然面對,這也是一種能力。

1983 年,中組部内部進行機構改革,大批幹部得到調整。呂楓、曹志擔任了副部長。部上司班子成員是:部長陳野蘋,副部長李銳、呂楓、王照華、曹志,顧問白志民、鄭伯克、劉華鋒,秘書長何載,副秘書長沙洪。

呂楓同志擔任副部長三個多月沒有配備秘書,原來,他一直在考察物色人選。9月29日,局上司連尹找我談話,“呂楓同志要你給他當秘書,現在征求你的意見。”呂楓同志在抗日戰争最艱苦的時期參加革命,解放戰争之時随大軍南下,新中國成立後轉戰工業戰線,曾兩進中央組織部。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在複雜激烈的對敵鬥争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貢獻。在黨和國家撥亂反正的重要曆史時期,思想解放,銳意進取,為加強幹部隊伍管理作出了積極貢獻,是位令人景仰的老革命。他思維敏銳,視野開闊,考慮問題周到全面,具有很強的組織上司能力,謙虛和藹,平易近人,我倆很談得來,有一拍即合之感。他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選擇了我,能夠走到一起,這是緣分,更是信任。我當即表示:我願意。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呂楓同志八十歲生日合影

呂楓同志是我的老上司、老相識,現在卻要面對面地搭配工作,直接為他服務,我很擔心自己的水準、能力、學識,绠短汲深,會令他失望。但是他親切和婉地對我說:“秘書不僅是個服務崗位,也是一個鍛煉幹部的崗位。今後,生活上少操勞,工作上多用心。對所經辦的事宜,必先由你深思熟慮,消雜疑,明要義,收集情況,提供資訊,拟訂方案,提出建議,當好參謀,出好主意。”

我十分珍惜這樣學習鍛煉的工作環境,決心要勤勉向上,勇于擔當。秘書——身居兵位,胸為帥謀。作為部上司的秘書,負有參政設謀,協調綜合,督促檢查,拾遺補阙的重大責任。呂楓同志分管的幹部調配局,是一個幹部管理的綜合性業務部門,上與中央,下與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直接對接,經辦的事宜,幾乎都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大事。為此,我集中精力在“五個打造”和“三個着力”上下功夫。首先,打造五本台賬。一是電話本;二是辦件記錄本;三是交辦事項備案本;四是電話記錄本;五是檔案登記本。通過認真理賬、明碼結賬、按時交賬,工作就做到了井然有序,胸中有數。

其次,着力在“博于學,笃于行”上下功夫。面對多于繭絲牛毛的檔案、資料,我要像一部篩選機,在恒河之中披沙揀金,使上司既能從“文山”中解脫出來,又不會使其與寶貴的資訊失之交臂。其實披沙揀金也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通過研讀,從中感悟原理,熔煉價值,創新思維,增長知識,提升水準,内化精神追求,外化自覺行為。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呂楓同志與本文作者合影

着力在“虛心禮讓,協調關系”上下功夫。秘書是連接配接上司者之間,以及與下屬部門之間的紐帶,是溝通資訊、互通情況的橋梁和管道。發揮紐帶、橋梁、管道的作用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我牢記呂楓同志關于“飽谷彎腰,智者溫和”的叮囑,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有些檔案、辦件、資料、交辦事項,本來可以通過組織管道或電話辦理,但我盡量做到親取、親送、面對面地商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密切了互相關系。

着力在“待人接物,寬厚平和”上下功夫。呂楓同志的職位居軸處中,常常上班有人圍着、下班有人攔着、家中有人等着。如何既能為上司解困分憂,又能為群衆答疑解難,同時又不損害幹群關系,考驗着我的涵養、品格和為人處世的能力。在待人接物之時,力求心态平和、善于換位思考、敏于事、慎于言,做到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正當我們“師徒”二人在幹部管理工作中,同氣相求,相得益彰之際,一道緊急指令使我倆立即轉入新的戰場——整黨。

這次整黨是進入新時期後,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為加強自身建設而進行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實踐。為此,黨中央成立了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其辦事機構是辦公室。呂楓同志擔任了辦公室副主任,1984年春節之後,他帶領中央組織部的張淩、高義、彭輝等十多人到中指委辦公室正式辦公。

工作伊始,肩壓四副重擔:一是抽調從業人員難度大;二是資訊溝通應接不暇;三是整黨是中央組織部分内工作,責有攸歸;四是情況複雜,政策性強。

早起路到日頭晏,方知百步無輕擔。面對四副重擔,呂楓同志心力交瘁恪盡職守,獅象搏兔皆用全力,整黨工作日就月将,為進一步做好這項事關全局的工作,呂楓同志決定走出辦公室,到基層開展調查研究。

1984年5月開始,呂楓同志對内蒙古自治區、北京市、河北省的整黨工作進行調研。兩個多月中,深入縣市盟旗及機關廠礦指導工作。1985 年春去夏來的時候,第一期整黨工作勝利結束,在第二期即将展開之際,一個更年輕的同志接替了我的工作。迎來了新秘書,告别了呂楓同志,告别了中組部,告别了中指委,又回到了久違的“娘家”——煤炭工業部。

幾年來形影相随,忽然要離他而去,不禁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别滋。撫今追昔,在他身邊的每一個日子,都是激蕩的音符,每一個年輪,都回響着一段難忘的樂章。

他顧全大局,不計得失,勇于拔釘克難、爬坡過坎挑重擔,有一種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這種家國情懷,對我影響深刻;他常念親情友情,性情率真,真誠坦然,待人有情有義,對待孩子、老人、親朋、同僚、下屬、身邊從業人員,感情細膩而真摯,和藹可親。

我不當秘書了,雖然不在他身邊,但仍然常到中組部去看他,與他一起聊聊天,叙叙家常,談談見聞,彙報彙報工作,說說心裡話。

他對待我一直充滿愛心,既百般呵護,又嚴格要求,對我的錯誤、缺點和不足之處從不簡單指責,而是循循善誘啟發我提高認識,自覺改正。可是,他有一次也直言不諱地批評我。那是1984年5月,在標頭市毛紡廠搞整黨調研的時候,我從該廠買了一件羊絨背心,原價 30 元,隻收了25元。羊絨背心又輕又軟又暖,款式新穎,真是物美價廉,甚感惬意。然而,首長卻十分生氣,指責我不應該占這個小便宜。他說,“人家當面表示高興,心甘情願,一轉身就會戳你脊梁骨,會看不起你,說中央的幹部、中組部的幹部、上司的秘書就是這麼個分量、這麼個德性。”把我批得面紅耳赤,羞愧難當,我立即補交了5元,力求挽回影響。首長的痛批使我終身難忘,讓我明白了“月暈生風,礎潤有雨,見微知著”和“鼠洞毀屋,蟻穴潰壩,防微杜漸”的道理。以後,我的工作機關多有變化,工作環境多有變化,工作職務多有變化,一旦置身利益面前之時,呂楓同志的話就在耳邊響起,令我警醒,令我潔身自好。首長以身立教,率馬以骥,在一起出差的日子裡,購物、吃飯,交錢交糧票分厘不差。他所給予的“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的教誨,使我終身受益。在離開首長、導師、戰友漫長的人生道路上,隻身闖蕩眼花缭亂且充滿誘惑的世界,每當想想他的諄諄教導,回憶他的為人師表,我總能獲得強大的免疫力,汲取不竭的精神動力,確定行穩緻遠,進而有為。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呂楓與中組部經濟幹部局的部分同志合影

繼我之後,還有8 位同志擔任過呂楓同志的秘書。我們都親身感受到,呂楓同志是一位信念堅定,旗幟鮮明,胸懷博大,親和包容,作風嚴謹,勤奮敬業,敢于擔當的上司幹部。尤其,1989年擔任了中央組織部部長以來,更加凸顯出沉穩、細心、大度、誠信、有為、擔當的上司幹部風範。他十分推崇“四抓”的工作方法:抓思路——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 ;抓調研——結合實際做出有底氣、接地氣的方案 ;抓推進——經常擰擰螺絲、揮揮鞭子;抓落實——求真務實、知難而進。他倡導“要抓典型,用宣傳和推廣典型經驗來推動工作”,他說:“這是毛主席一貫倡導的工作方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毛主席親自寫按語,批發過大量的典型經驗,對推動工作很有效。現在中央的大政方針很明确,我們也發過許多有關組織、幹部工作方面的檔案,一定要狠抓落實。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解剖‘麻雀’,總結出一些有說服力的好典型,用事實說話,才能不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這是一項基本功,也是一種好作風。我們要學習和堅持這種方法。”運用他倡導的工作方法,往往能取得“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效果。

他堅持黨管幹部原則,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和“四化”方針,改善上司班子結構,推動上司班子新老幹部的合作與交替,加快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步伐,積極培養和選拔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青年幹部。在貫徹落實“四化”方針中,他堅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實作和促進其他“三化”。“誰赢得了青年,誰就赢得了未來”,呂楓同志特别重視培養教育選拔任用年輕幹部,他說,“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一項根本措施。” 他積極推行在實踐中培養年輕幹部的五項措施 :一是有計劃地選派優秀大學生到基層鍛煉 ;二是有計劃地安排在職的青年幹部下基層鍛煉;三是有計劃地對青年幹部進行交流和輪崗 ;四是在工作崗位上嚴格要求,加強鍛煉;五是各地、各部門要掌握一批三四十歲的優秀青年幹部,安排到最艱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幫助他們積累經驗,增長才幹,更快地成長。90 年代初,他不失時機地連續主持召開了培養教育青年幹部工作座談會、全國青年幹部鍛煉成長經驗交流會、青年幹部鍛煉成長經驗交流報告會。1993 年 3 月 17 日,中央組織部、中直機關工委、國家機關工委、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北京市委,聯合在京舉辦“青年幹部鍛煉成長經驗報告會”,邀請參加“全國青年幹部鍛煉成長經驗交流會”的李衛華同志(武漢大學副校長、教授)、孫金龍同志(地礦部地質工程公司總經理、進階工程師)等9位青年幹部到北京,向中央國家機關、北京市機關的青年幹部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作報告,介紹他們鍛煉成長的經驗和體會。在大會上,呂楓同志勉勵青年人積極投身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把自己鍛煉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棟梁之材。由于教育培養青年幹部的舉措敦本務實,使得一批批優秀青年幹部迅速成長,幹部隊伍青黃不接現象迅速改變。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1984年在内蒙617廠合影,呂楓(前排右四),本文作者(後排右一)

呂楓同志主政中組部之時,正是大陸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他敏銳地意識到“大陸的經濟體制正進行着一場深刻的變革,随着這種變革,組織工作如何适應新的經濟體制的要求,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他勇立潮頭,本着管活管好的目标,取得補短闆、強弱項、增動力、激活力的效果,下手從三個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一、建立科學的分類管理體制,根據不同行業的不同特點和各種人才成長的不同規律,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使各類人員在适合其特點的管理制度下,人盡其才,各展所長。二、在幹部管理中,要注重實績,鼓勵競争,為各類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制度保證。三、加強幹部人事管理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實作幹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民主監督和依法管理。按照三個方面的改革需求有計劃,分步驟地穩妥推進幹部交流制度、幹部回避制度、幹部能上能下制度、幹部考核制度、鄉鎮幹部聘用制、幹部離退休制度并完善幹部選任委任和聘任制度。他改革的初衷聚焦于幹部人事工作,矢志于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保駕護航。他一再強調 “在工作中既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擺脫陳舊觀念的束縛,要善于從新情況出發,研究新問題,探索新思路,拿出新辦法,創造新經驗,努力探索搞好組織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的新路子”,“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

在這方面,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在我剛當秘書的時候,收到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報來的一個檔案,王光英董事長要求免去他兼任的中國市場出版公司和展望出版社董事長職務。乍一看,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兼任的兩個職務不歸中央管理,當初也不是中央任命的,完全可以回複此事不歸中組部管。然而呂楓同志并沒有将簡單的事進行簡單的處理。他經過深思熟慮,認為王光英擔任着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并受中央之命到香港開辟第一家以中資為背景的光大公司,大陸雖說一直有新華社這樣的政府機構常駐香港,但大張旗鼓地用國家的錢來開辦公司做生意的,光大公司還是第一家,這是改革開放的一面旗,是與香港加強聯系的紐帶,辦好光大公司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讓他聚精會神地辦好光大公司,免除過多兼職的要求是合理的。考慮到社會影響及政策導向,對他的要求不能草率處理,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由中央組織部幹部調配局發文給光大公司,同意免除其兩個出版機構董事長職務,免職手續由光大公司自行辦理。如此辦理既愛護幹部,又不違背幹部管理原則,使當事人感受到了尊重和關切。又如,1988 年成立的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這是改革創新的産物,是一個半官半民的社會團體,其擔負的殘障人士事業是大陸社會發展的短闆,底子薄、起步晚、困難多、任務重,需要黨和國家給予殘聯科學的配置及合理的賦能,那時我擔任着中國殘聯的副理事長,當殘聯向中央組織部轉達幹部管理“計劃單列”的訴求時,呂楓同志認真研究後,責成幹部調配局副局長與我們對接。1990年2月,中組部就以“組通字(1990)5 号”檔案明确了中國殘聯的黨組書記、副書記、理事長、副理事長、辦公廳主任、人事部主任列入中管幹部序列。通過這些事情,我感受到了呂楓同志對改革開放的關心和支援,他用實際行動在踐行着“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呂楓和夫人合影

他十分重視加強上司班子建設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運用分類指導、狠抓薄弱環節的辦法,重點解決好企業、高校、農村黨組織建設中的緊迫問題。他十分重視知識分子工作,積極推動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大力發展優秀知識分子入黨,改善黨員隊伍結構。努力抓好第三梯隊建設,推動建立健全後備幹部制度,推動建設一支德才素質好、數量充足、結構合理、上下銜接、不斷充實和發展的後備幹部隊伍。他注意對黨員和幹部的教育教育訓練,重視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工作。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圍繞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不斷開創組織工作新局面,他不愧為組織戰線改革道路上堅毅的“忠實信仰者”,有擔當的“仰望星空者”,隻争朝夕的“腳踏實地者”。

于細微處見精神。從一頁頁泛黃的月曆上,從一件件陳年往事中,從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呂楓同志信念堅定、旗幟鮮明的政治品格,勇于探索、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公道正派、謙虛謹慎的優良作風,胸懷坦蕩、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廉潔自律、懷德自重的道德操守。

呂楓同志走了,他留下寶貴的精神财富定格成一面熠熠生輝的旗幟,在組織戰線、在我們的心上迎風招展。

(作者系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原副書記。)

《博覽群書》之“給呂楓同志當秘書”

《博覽群書》,1985年創刊,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刊名,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喬木撰寫發刊詞,是光明日報社主辦的綜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甯靜心靈”是我們的追求,“知識人寫給知識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這本雜志堅守37年。

敬啟讀者:近日,《博覽群書》編輯部收到大量咨詢電話,反映受疫情影響到當地郵局訂刊不便,本刊特制作以上圖文,點選最後一個二維碼即可完成郵局訂閱。有操作問題可進一步咨詢本刊。

來源: 光明日報博覽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