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馳“加速”付費,将賺錢寫在臉上

作者:虎嗅APP
奔馳“加速”付費,将賺錢寫在臉上

出品 | 虎嗅智庫

作者 | 關舒丹

封面圖 | 視覺中國

近期,奔馳宣布将為其電動汽車推出名為"加速提升"的定制服務,使用者隻需每年花費1200美元,就可以讓汽車加速至少提高0.8秒。

就在前不久,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奔馳的"後輪轉向都需要付費"被沖上了熱搜,車主“僅”需花費4988元/年,即可讓入門版的EQS解鎖10°的後輪轉向功能。

也就是說,你把車買回來,車裡的功能有,但不一定讓你用,需要使用什麼功能車企說了算,還得另收你錢。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死命、可着勁兒薅一頭羊上的羊毛。說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眼熟?再用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這種模式,那就是“訂閱”。

那麼一系列的問題來了,諸如奔馳這樣的訂閱該一棒子打死嗎?其本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麼?企業要怎麼做才能持續賺錢?針對以上問題,虎嗅智庫釋出了《汽車軟體訂閱模式分析報告》。

該報告首發于虎嗅智庫,以下為文章内容及觀點節選。

奔馳“加速”付費,将賺錢寫在臉上

點選文末【閱讀報告】檢視完整版報告

  • 軟體訂閱,大勢所趨

所謂的付費訂閱服務,是指在同一硬體體系下,開發出不同的功能與性能;在賣硬體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賣不同的功能與性能軟體,甚至可以衍生出一系列軟硬體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分時售賣、限時售賣、打包售賣等。也就是說,汽車不僅可以售賣汽車本身,同樣可以售賣并且持續不斷售賣多元化服務。

在汽車進入智能化競争階段,訂閱服務的商業模式也被拉到台前。目前,車企對訂閱模式趨之若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市場由增量競争轉為存量競争

汽車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将會由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增量市場當中,主機廠更關登出量的增長,而忽視使用者使用後的精細化營運。當進入存量市場後,企業競争加劇,企業利潤難免在競争過程中被逐漸壓縮。汽車利潤的大幅擠壓,勢必會催生行業的主導者們思考服務所産生的附加值,思考硬軟體分離後新的利潤來源,思考如何能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與消費者産生足夠的粘性,獲得業務的可持續增長。

2.特斯拉的“推波助瀾”

特斯拉做了“優等生”。自2016年10月起,特斯拉所有出廠車型預埋了AutoPilot硬體,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選擇是否開啟。如今特斯拉已建構了FSD付費、OTA付費更新、進階車聯網三大軟體付費模式,并卓有成效。據推算,預計到2030年,特斯拉的軟體訂閱服務收入有望每年超過160億美元。

從這之後,訂閱制仿佛成為了一種風潮,很多車企都開始轉向訂閱制。

3.消費者購買意願為訂閱制發展奠定了基礎

消費者存在為增值服務買單的意願。根據麥肯錫的調研結果顯示,60%~70%的消費者在在購買汽車後,依然傾向于為新的功能買單。該項資料表明,較高比例的使用者願意為自動駕駛功能額外付費,也為汽車訂閱制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圖:對于自動駕駛功能消費者的支付意願

奔馳“加速”付費,将賺錢寫在臉上

來源:麥肯錫、虎嗅智庫

  • 訂閱模式,毀譽參半

就汽車付費訂閱這件事,特斯拉、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車企都在做,我們可以将訂閱内容大緻分為三個部分:車聯網娛樂功能、其他硬體的增值服務及自動駕駛功能。

大部分車企将娛樂功能作為标配,試水訂閱制企業并不多,且價格都相對較低,主要歸因于目前車機娛樂系統不健全、軟體生态貧瘠、且無法有效開展。

而其他硬體的增值服務,廣大消費者覺得,把一些基礎硬體配置标價出售,還美名其曰”付費訂閱”,這也是寶馬、奔馳被口誅筆伐的重要原因。

自動駕駛作為第三個層級,則是車企毛利增加的最大來源。從配置上看,基本功能全系标配,标配功能更多屬于主動安全功能。這符合目前主流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售賣政策趨勢,即标配主動安全相關基本功能,其他智能駕駛輔助功能作為一個額外的功能包,由使用者自行選擇是否增加。

我們将收費的輔助駕駛功能分為兩個層級。第一層級是以高速導航輔助和智能泊車兩大功能為核心。比如小鵬的Xpilot 3.0、蔚來的NIO Pilot全配包、特斯拉的EAP等,功能上差異不大,但給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大緻相當。較高一個層級的核心功能,則是L3級的城市智能導航輔助,目前僅能支援部分特定場景。小鵬的 Xpilot 3.5 、NAD自動駕駛(包含部分城區道路、封閉高速道路的自動駕駛體驗)均包含此項功能。

  • 訂閱模式的背後

訂閱模式,傳統汽車行業做的五花八門,那我們有必要将目光拉回其成熟發展的領域,或能整理出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以騰訊視訊為例,普通使用者可免費觀看基礎視訊,需要付費成為VIP會員才能享有權益,包括内容搶先看、VIP免費看、超前點播、1080P、臻彩視聽、緩存特權等。在基礎權益之外,騰訊視訊更是從使用者需求着手,不斷優化産品體驗,為會員提供更多增值權益:直播特權、互動特權、娛樂特權、超級影視VIP特權等。

騰訊的示例說明:訂閱制的本質是基礎資源采取免費,高品質的内容收取費用,公司需要不斷推出新的高品質内容促進付費訂閱。

再看印象筆記,針對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提供差異化的梯度訂閱服務。服務的内容豐富多樣,大部分以産品内外部基礎服務為基礎,企業根據使用者需求,設計不同的服務組合。

圖:印象筆記的付費會員清單

奔馳“加速”付費,将賺錢寫在臉上

來源:印象筆記官網、虎嗅智庫

那麼運用于汽車行業呢?

對于其他硬體增值及自動駕駛服務而言,雖然軟體決定産品性能,但強大的功能也要依托硬體來實作。是以,車企可将軟硬體打包作為訂閱内容,需保證硬體的基礎功能免費使用,在此基礎上通過軟體算法或智能技術,能夠給予使用者優質體驗的增值服務的,可采取收費模式。

對于娛樂性功能而言,其本質與騰訊視訊類似,均是使用者為優質内容進行付費,其中包括視訊、音樂、工具等。

無論是哪種服務,都可設定價格區間和可選功能,多一些選擇給到使用者。車企可将核心場景派生出的細分場景下的最小單元功能子產品組合,打包出售給使用者。使用者根據需求,選擇不同價位的不同的服務。

搞不搞服務訂閱、怎麼搞服務訂閱、怎麼搞才能賺錢對車企而言是商業模式設計和盈利需求的問題。

  • 欲速不達,還需摸索

目前,車企發展訂閱制還處于初級階段,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虎嗅智庫根據研究結果,梳理出企業發展訂閱制服務的三項建議。

首先,訂閱邊界在哪裡?

車企需要認識到,不是任何服務都能夠順利實作訂閱制轉型,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價值付費訂閱的定位應是增值服務和差異化服務,不能應用于基礎性服務。

是以要界定哪些是基礎功能,哪些是高價值功能。這些問題的回答需根據使用者意願及市場需求,車企可通過使用者訪談、市場調研等方式來獲得使用者回報。

其次,硬體和訂閱制服務之間該如何配置?

車企在最初設計時,就需考慮後期加裝及更換硬體的便利性。若消費者有意願訂閱此項服務,可先于服務中心安裝對應的硬體,再進行更新開通。

以長安深藍SL03為例,全系标配L2級輔助駕駛功能,搭載3顆毫米波雷達、6顆超音波雷達等,共計15個感覺硬體。使用者在後期,可花2萬元更新至高階智能駕駛輔助,換裝包含1顆4D成像毫米波雷達、4顆高密度點雲毫米波雷在内的包含34個感覺硬體。

此方案的優勢在于,消費者當下購買産品并不需要為預埋的硬體付出額外的成本,後期若不想更新也不會産生任何影響。

最後,觀念如何轉變?

由“硬體定義汽車”轉換為“軟體定義汽車”。傳統車企在技術研發方面不像造車新勢力,天生就有消費電子、網際網路這些以使用者為導向的“基因”,這就導緻他們的人才政策、決策流程、技術路線會相應地受影響。在以“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企業需要有“寬松容錯”、“勇于創新”的“叛逆精神”。

以“AAARRR”模式取代現有“線性漏鬥”模式。AAARRR模式的主要優勢在于,車企可以與客戶保持緊密互動,基于每位客戶的興趣和背景,打造個性化營銷手段,進而實作生命周期價值的最大化。

從單一部門演變為架構系統性建設。企業不能将商業模式簡單套用,需要考慮供應鍊管理、研發管理、人力資本管理、财務管理等層面的系統性建設。車企可以逐漸适應軟體定義汽車的趨勢,從戰略、組織和營運層面,系統思考和推動組織變革,由一個以面向功能的架構研發體系,轉變成以面向服務的架構體系。

如需閱讀完整報告,請點選“閱讀報告”

關于虎嗅智庫:

虎嗅智庫緻力于推動産業數字化以及以“雙碳”轉型為代表的可持續發展,為參與這個程序的中國企業高管、政府相關決策服務。我們主要的服務手段主要為:研究型内容(報告、分析文章、調研評選)、資料庫、線上線下活動與社群、定制型項目等。

我們提供的核心價值:

及時與優質的洞察,了解技術、了解行業、了解同行與對手

為決策者技術與産品戰略決策、産業規劃、解決方案選型提供重要參考

幫助市場全面了解前沿科技及所影響産業的發展狀況,還有未來趨勢

虎嗅智庫官網:hri.huxiu.com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