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喊出“三個不相信”,背後是怎樣的信念?

作者:中國軍号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号

在美國新聞界,一張名為《撤退》的照片久負盛名——照片中士兵滿臉血污、雙眼望天,眼神中充滿了茫然和絕望。這是1950年冬天,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從長津湖撤退的情景。

喊出“三個不相信”,背後是怎樣的信念?

讓這支美國最精銳的“美利堅之劍”部隊吃了敗仗的,正是他們眼中“由中國農民組成的志願軍”。這支隊伍,在冰天雪地裡,打赢了被公認為人類戰争史上最殘酷的會戰之一的長津湖戰役。

彼時,北韓半島正遭遇50年一遇的嚴寒,剛到10月底,長津湖地區就開始普降大雪,氣溫急劇下降,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27攝氏度,最低氣溫甚至降到零下40攝氏度。紀錄片《冰血長津湖》中,親曆長津湖戰役的老軍醫于芝林這樣描述寒冷的氣候:“當時零下40℃,手捏着鐵,皮膚粘上去了。再拿下來,就要掉一塊皮。我們把被單白色的一面,反過來披着,利于隐蔽。卧在雪山中,忍饑挨餓不能動。”

嚴寒中,戰鬥如火如荼地進行。就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誕生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志願軍赴朝作戰前的動員會上,他喊出了振聾發聩的“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楊根思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自己許下的誓言。

11月29日拂曉,敵人密集的炮彈落在楊根思率領戰士們堅守的小高嶺陣地上,這是美軍南逃的唯一通道,也是志願軍必守的要地。所有的炮彈、飛機炸彈、燃燒彈狂風暴雨般傾瀉在這座小小的山頭上,不一會兒,就把白雪皚皚的山頭打成了黑褐色。飛機和大炮掩護着數倍于我軍的美軍步兵,向楊根思所在的陣地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喊出“三個不相信”,背後是怎樣的信念?

在打退美軍的8次進攻後,3排陣地上隻剩下楊根思和另外兩名傷員,此時已經彈盡糧絕。眼看美軍新一波的攻擊又将開始,楊根思指令兩名傷員撤退、機槍手将重機槍帶離陣地,不能留給敵人。不久,美軍發起了第9次進攻,40多個美軍沖了上來,楊根思抱起陣地上僅存的一個炸藥包,向着敵人沖了過去。随着一聲驚天巨響,楊根思與40多名敵人同歸于盡,他用生命踐行了“人在陣地在”的承諾。

那一刻,“三個不相信”的铮铮誓言響徹雲霄,仿佛吹響的号角,高亢嘹亮,悲壯而又決絕,它宣誓着:最後的勝利必将屬于我們。

抗美援朝戰場上每一位戰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釋着何為“三個不相信”:長津湖畔,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卧在零下40攝氏度的陣地上,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着整齊的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态,仿佛是躍然而起的“冰雕”群像;石硯洞北山邊,戰士許家朋在對美軍暗堡實施爆破時,攜帶的炸藥包因降雨受潮失效,他毅然用胸膛堵住美軍暗堡射擊孔,掩護戰友沖上陣地消滅敵軍,自己壯烈犧牲;74号陣地上,戰士伍先華抱起10公斤的炸藥包沖向火海,即使中途中彈倒地,仍冒着槍林彈雨爬到敵人火力點,最後拉燃導火索沖進坑道,炸死敵人40餘人,犧牲時年僅25歲……

喊出“三個不相信”,背後是怎樣的信念?

以絕不屈服的意志迎戰不可能的任務,這是長津湖戰役寫下的奇迹,也是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始終在進行的事業,每一次我們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曾經有人叫嚣“三個月滅亡中國”,而我們以頑強的毅力血戰到底,最終以弱勝強,開啟了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複興的轉折;曾經有人笑話我們“貧油”,而我們以“甯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忘我拼搏,打出新中國第一個特大油田的第一口油井,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曾經有人說中國人自己造不出原子彈,而我們以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不屈意志矢志奮鬥,終于引爆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一聲“東方巨響”震驚世界;曾經有人斷言,中國人吃飯的問題沒人能解決,而我們憑借着赤誠的信念和勤奮的雙手,拓開了一條自己養活自己的糧食生産之路,讓14億人吃得好……

完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克服艱巨的困難,戰勝強大的敵人,那年立下的“三個不相信”的铮铮誓言,在中華大地上一次又一次被實踐。

為什麼我們可以做到?我們靠的是不信邪、不畏難、不服輸的精氣神;是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人民的堅定信仰;是為人民奉獻、為人民擔當、為國家盡責的責任與使命;是面對沖突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氣;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魄力真抓實幹、以敢為人先的膽識開拓創新、以善作善成的決心矢志向前的堅韌意志。

那些閃閃發光的信念,滋養了一個民族的精氣神,曾讓貧瘠的土地開出絢爛的花兒、結出豐碩的果實。今天,呵護花兒開得更豔、果實長得更飽滿仍舊需要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就像當年前輩們在貧瘠中孕育出希望一樣, 我們的使命是把希望之花培育得更旺、更盛,不負流過的血與淚。

(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