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CNCC2022将于12月8日至10日舉辦,今年CNCC技術論壇數量達到122個,内容涵蓋了“計算+行業、人工智能、雲計算、教育、安全”等30個方向。本文特别介紹将于12月8日舉行的【綠色計算論壇】。

CNCC2022将解讀算力發展趨勢,帶你洞悉資料價值真谛,與你共議計算領域生态融合與發展!别缺席,等你來,歡迎報名線上參會!

數字經濟時代,“計算力就是生産力”已經成為行業的重要共識。但算力增長的背後,資料中心的耗電量也會增長。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背景下,如何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一個宏大的命題。2016年,螞蟻集團把綠色發展确定為核心戰略方向,并通過螞蟻森林綠色公益平台,帶動數億使用者踐行綠色生活方式,通過公益捐贈的方式保護生态環境。與此同時,積極探索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論壇安排

順序 報告題目 講者 機關
1 論壇主席緻辭 何征宇 螞蟻集團
2 多粒度認知計算與綠色計算 王國胤 重慶郵電大學
3 端雲協同下分布式模型學習與進化 吳飛 浙江大學
4 異構編譯與AI編譯的結合與思考 崔慧敏 中科院計算所
5 百度文心大模型ERNIE技術及應用 孫宇 百度
6 昇思MindSpore超大規模AI實踐 蘇騰 華為
7 螞蟻綠色AI實踐 張科 螞蟻

論壇主席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何征宇

螞蟻集團 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可信原生和計算智能技術事業部總裁

生于1985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工程系碩士學位,佐治亞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是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曾任谷歌核心組主任工程師,創立和上司了開源項目gVisor。現任螞蟻集團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可信原生和計算智能技術部總裁,綠色計算負責人。

報告及講者介紹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王國胤

CCF理事

重慶郵電大學 副校長/教授

曾任國際粗糙集學會(IRSS)理事長,現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副理事長、重慶市人工智能學會(CAQQI)理事長、重慶市資訊安全協會(CISA)理事長,是IRSS/CAAI/CCF會士。主要從事粒計算、知識發現、認知計算、大資料智能等研究。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數十項,獲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勵13項。帶領的團隊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

報告題目:多粒度認知計算與綠色計算

報告從人腦認知與智能計算融合出發,提出多粒度認知計算這一認知科學和智能科學的交叉學科前沿研究方向,讨論其主要理論研究問題,并結合綠色計算介紹其在複雜問題簡化求解、優化排程節能等方面的應用。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吳飛

浙江大學 求是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負責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曾擔任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專家組工作組組長,現任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指南編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資訊與電子工程學科執行主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報告題目:端雲協同下分布式模型學習與進化

基于深度學習和遷移學習等技術,以“湧現”和“同質化”為特點的大模型或基石模型取得了突出成效。在 “泛在互聯、端雲協同、AI賦能”時代背景下,将大模型蒸餾壓縮為終端可用個性化小模型,同時終端可用個性化小模型彙聚起來提升雲端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形成端雲協同機器學習計算範式,展現“須彌納于芥子”的哲學思想,是大模型賦能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本報告将介紹大小模型協同進化分布式機器學習平台“洛犀”。在端雲協同分布式架構下,洛犀平台對圖式結構海量資料深度學習,所得大模型通過高精度壓縮,約簡為終端可用的小模型,小模型的實踐向大模型彙聚累積起來,以不斷提升雲端大模型的認知推理能力。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崔慧敏

中科院計算所 研究員

研究方向為面向資料中心和異構體系結構的編譯技術,近年來圍繞大資料、AI等新型計算範式,研究它們在異構體系結構下的編譯優化方法。崔慧敏作為負責人承擔科技創新2030項目、多項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和課題,先後在PLDI、MICRO、PPoPP等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在PPoPP、SC、ISCA、CGO、PACT等頂級會議上擔任程式委員會委員。

報告題目:異構編譯與AI編譯的結合與思考

近年來異構體系結構快速發展并快速應用到HPC、AI等多個領域,以CUDA/OpenCL為代表的底層程式設計模型為使用者提供了靈活的自定義算子能力。但是底層的編譯器仍然采用Host和Kernel分離的編譯政策,這一政策不僅局限了特定平台上優化潛能的挖掘,也給程式跨平台移植時的性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們針對這一問題,建構了Host和Kernel融合的編譯基礎架構,從編譯的基礎分析、優化變換等角度展示了将Host和Kernel融合後所帶來的性能和可移植性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我們将從通用編譯器和AI編譯器的角度讨論對AI應用的優化方法。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孫宇

百度 傑出研發架構師/文心大模型ERNIE負責人

從事自然語言處理研究與應用十餘年。上司研發了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ERNIE、百度搜尋引擎關鍵核心技術等世界領先技術,相關技術廣泛服務于數億網民。取得全球最大語義評測等世界冠軍二十餘個,發表頂級學術會議論文數十篇,公開與授權國内外專利七十餘項。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世界人工智能大會SAIL獎、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科技成果獎、中國專利優秀獎等獎項。

報告題目:百度文心大模型ERNIE技術及應用

近年來,基于自監督學習的預訓練大模型成為人工智能新的研究熱點,該技術使用統一的模型和範式解決各類AI任務,打破了傳統技術對于大規模标注資料的依賴,顯著提升了AI模型的效果、通用性及泛化性。2019年,百度創新性提出了知識增強大模型,顯著提升了大模型學習效率、效果和可解釋性,在全球權威榜單GLUE、SuperGLUE登頂榜首,在金融、通信、企業服務、網際網路等行業取得廣泛應用。本次報告主要分享百度在預訓練大模型領域的技術與應用實踐。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蘇騰

華為 MindSpore架構師

浙江大學博士,目前是MindSpore超大規模AI技術負責人。加入華為10年,長期從事大規模分布式并行計算系統研發,曾主導華為自研的分布式任務計算架構、分布式強一緻性K-V存儲架構、容器化資源管理與排程架構、Actor模型程式設計架構的設計開發,并在多個産品落地應用,在大規模分布式系統方向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報告題目:昇思MindSpore超大規模AI實踐

以大模型、大資料、大算力驅動的超大規模AI正成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突破口,也是邁向通用強人工智能最有潛力的技術方向之一。昇思MindSpore建構了多元度混合并行、多元度記憶體優化、圖算融合等關鍵技術,支撐了20+大模型的訓練。并在2021年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協同創新,釋出了鵬程盤古NLP大模型、中科院紫東太初圖文音多模态大模型、鵬程神農蛋白質結構大模型、武大珞珈遙感大模型等。本次分享将從昇思MindSpore大模型實踐出發,介紹昇思MindSpore超大規模AI訓練、微調、壓縮、部署全流程關鍵技術,如何使用這些關鍵技術在昇騰大叢集上訓練大模型,以及昇思MindSpore上的大模型如何助力産業發展。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張科

螞蟻集團 計算智能部首席架構師/資料智能委員會綠色AI負責人

2009年中國科學院碩士畢業加入微軟,主要工作有必應搜尋引擎排序系統重構和廣告主平台研發,開源深度學習模型标準ONNX以及推理引擎ONNXRuntime的主要作者之一。2020年回國後加入螞蟻,負責螞蟻AI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題目:螞蟻綠色AI實踐

綠色AI是在“雙碳”大背景下亟需嚴肅認真對待和大力創新投入的關鍵技術領域。本次分享将介紹螞蟻集團在綠色算法和綠色算力上的重點項目和關鍵技術,闡述螞蟻集團在全面努力推進綠色AI算法和工程全棧上系統解決的問題和遇到的挑戰,包括如何衡量端到端模型研發生産到消費的綠色度;如何從整體業務視角出發,做到基于有限算力的智能算法比對,達到更好業務效果;如何做到模型推理和訓練等AI工程智能化,系統服務動态伸縮,讓硬體細節對算法使用者透明;以及如何池化和混部高性能叢集,在沒有或可接受的SLA影響下,達到更好的資源利用效率等。

CNCC|綠色計算是否可以成為低碳算力發展新趨勢?

CNCC是級别高、規模大的高端學術會議,探讨計算及資訊科學技術領域最新進展和宏觀發展趨勢,展示計算領域學術界、企業界最重要的學術、技術成果,搭建交流平台,促進科技成果轉換,是學術界、産業界、教育界的年度盛會。今年邀請嘉賓包括ACM圖靈獎獲得者、田納西大學教授Jack Dongarra,以及高文、管曉宏、江小涓、錢德沛、徐宗本、張平等多位院士及專家,還有七百餘位國内外名校學者、名企領軍人物、各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業内專家,CNCC在計算領域的水準及影響力逐年遞增。本屆CNCC的主題是:算力、資料、生态。

CNCC2022将彙聚國内外頂級專業力量、專家資源,為逾萬名參會者呈上一場精彩宏大的專業盛宴。大會期間還将舉辦“會員之夜”大型主題狂歡活動,讓參會者暢快交流,燃爆全場。如此盛會,豈能缺席!等你來,馬上行動,歡迎參會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