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簡史:從蠻族入侵到“日不落帝國”,改寫世界曆史的程序

作者:顧小北說娛樂

前55—前54年,恺撒大帝兩次入侵不列颠,均沒有成功。

43年,羅馬帝國開始征服不列颠。

122—127年,羅馬帝國修建哈德良長城,以防禦北部的皮克特人。

盎格魯—撒克遜王國時期(406—1066年)

406年,西哥特人、汪達爾人等蠻族擊敗西羅馬軍隊,突破萊茵河防線,進入高盧地區。稍後,西羅馬軍隊放棄了不列颠島,島上逐漸被盎格魯人 、撒克遜人和其他蠻族兵團占領。

870年左右,丹麥人攻陷不列颠島上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一個個王國,隻有韋塞克斯王國幸免于難。

878年,韋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在艾丁頓大敗丹麥人,丹麥人從韋塞克斯撤軍,并同意維持永久和平。

886年,韋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擊敗丹麥人,攻占倫敦。韋塞克斯王國随後與麥西亞王國結盟,開始了英格蘭的統一。

950年左右,韋塞克斯王國統一盎格魯—撒克遜各個地區,并将丹麥人控制區收歸統治。

978年以後,丹麥國王再度侵犯韋塞克斯王國,國王艾思爾萊戰敗,被迫每年向丹麥人支付賠款以求和平。

990左右,韋塞克斯國王艾思爾萊取得不列颠島福斯河灣以南的土地,成為全英格蘭的統治者。

1016年,艾思爾萊去世,丹麥人卡努特繼承英格蘭王位。

1019年,卡努特繼承丹麥王位。

1028年,卡努特征服挪威,建立起橫跨丹麥、挪威和英格蘭的北海帝國。

1035年,卡努特去世,其後代内亂不斷,北海帝國也告瓦解。

1042年,英格蘭内亂結束,艾思爾萊的兒子愛德華成為國王。

英國簡史:從蠻族入侵到“日不落帝國”,改寫世界曆史的程式

阿爾弗雷德大帝

諾曼王朝時期(1066—1154年)

1066年,愛德華去世,因沒有留下繼承人,英格蘭再度陷入内亂。諾曼底公爵威廉趁機出兵英格蘭,通過黑斯廷斯戰役逐漸征服英格蘭,建立起諾曼王朝。

1087年,威廉一世去世,其兒子威廉二世即位。

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其弟弟亨利一世即位。

1125—1154年,亨利一世去世,因沒有留下繼承人,其外甥斯蒂芬和女兒瑪蒂爾達為争奪王位而發動内亂。

安茹(金雀花)王朝時期(1154—1399年)

1154年,斯蒂芬去世,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橫跨英法的安茹帝國被建立起來。

1189年,亨利二世在兒子們的叛亂中去世,其較年長的理查一世即位。

1189—1193年,理查一世率軍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與法國國王腓力二世聯合攻占阿卡後堅持前行,與穆斯林軍隊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戰争,取得不少戰果。理查一世後因弟弟約翰在腓力二世的支援下發動叛亂,在與穆斯林談和後班師。理查一世在歸國途中淪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的階下囚,亨利六世扣押理查一世一年多,在得到大量的贖金後又釋放了理查一世。

1199年,理查一世在攻打法國時受傷去世,其弟弟約翰即位。

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在布汶擊敗英格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約翰的安茹帝國瓦解,奧托也失去帝位。

1215年,約翰在内外交困中和貴族妥協,簽訂了限制王權的《大憲章》。

1216年,約翰不願服從《大憲章》,在貴族們的全力反叛中死去,其兒子亨利三世即位。

1258年,亨利三世為了解決大規模的财務危機,與貴族簽訂了限制王權的《牛津條例》。

1264年,大貴族萊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爾發動叛亂 ,活捉亨利三世,開始以國王的名義短暫統治英國。

1265年,亨利三世的兒子愛德華王子擊敗孟福爾,重新奪回了統治權。

1271—1272年,愛德華王子為援救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起第九次十字軍東征,後與穆斯林簽訂停戰協定而退兵。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其兒子愛德華一世即位。

1282年,愛德華一世征服威爾士。

1290年,愛德華一世控制蘇格蘭。由于蘇格蘭人民不服從統治,威廉·華萊士和羅伯特·布魯斯一世先後上司蘇格蘭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反抗。

1290年,愛德華一世驅逐猶太人,沒收他們所有的貨物和财産據為己有。

1307年,愛德華一世去世,其兒子愛德華二世即位。

1327年,愛德華二世被貴族廢黜,其兒子愛德華三世即位。

1337年,愛德華三世為了争奪法國王位,對法國國王腓力六世宣戰,“百年戰争”爆發。

1346年,英國軍隊在克雷西戰役中大敗法國軍隊。

1356年,英國軍隊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大敗法國軍隊,并俘獲了法國國王約翰二世。

1377年,愛德華三世去世,其兒子理查二世即位。

1381年,遍布英格蘭大部分地區的農民起義爆發,理查二世誘殺了這次起義的領袖,然後很快地分化并鎮壓了剩下的起義者。

英國簡史:從蠻族入侵到“日不落帝國”,改寫世界曆史的程式

英法百年戰争

蘭開斯特王朝時期(1399—1461年)

1399年,理查二世被廢黜,其堂兄亨利四世即位,建立起蘭開斯特王朝。

1413年,亨利四世去世,其兒子亨利五世即位。

1415年,英國軍隊在阿金庫爾戰役中大敗法國軍隊。

1420年,英法簽訂《特魯瓦條約》,法國國王查理六世被迫承認亨利五世對法國王位的繼承權。

1422年,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去世,其兒子亨利六世即位,兼任法國國王。

1429年,法國少女貞德指揮法國軍隊在奧爾良和帊提戰役中接連大敗英國軍隊。

1430年,英國的勃艮第盟軍俘虜貞德,而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則拒絕将她贖回。貞德被賣到了英國,并以異端與行巫術的罪名被送上了魯昂城的法庭。

1431年,魯昂法庭判處貞德火刑。

1450年,法國軍隊在諾曼底擊敗英國軍隊。

1453年,“百年戰争”結束,英國軍隊徹底被法國軍隊擊敗,幾乎失去了所有在法國的土地。

1455年,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為争奪王位,爆發長達三十年的玫瑰戰争。

約克王朝時期(1461—1485年)

1461年,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擊敗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六世,建立起約克王朝。

1470—1471年,亨利六世在法國的支援下複辟王位,愛德華四世短暫失去王位。

1483年,愛德華四世去世,其十二歲的兒子愛德華五世即位。不久,愛德華四世的弟弟理查三世囚禁愛德華五世和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奪取王位。

都铎王朝時期(1485—1603年)

1485年,蘭開斯特家族的遠支亨利七世在約克家族和法國國王的幫助下擊敗理查三世,結束玫瑰戰争,建立起都铎王朝。

1485—1509年,新式君主亨利七世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亨利八世即位。

1534年,亨利八世頒布《至尊法案》,規定英格蘭教會為國教。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愛德華六世即位。

1553年,愛德華六世去世,瑪麗一世即位。瑪麗一世恢複羅馬天主教,鎮壓新教徒,被稱為“血腥瑪麗”。

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一世即位。

1587年,伊麗莎白一世處死前蘇格蘭女王瑪麗。

1588年,伊麗莎白一世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前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詹姆斯一世兼任英格蘭國王,建立斯圖亞特王朝。

英國簡史:從蠻族入侵到“日不落帝國”,改寫世界曆史的程式

伊麗莎白一世

斯圖亞特王朝(1603—1714年)

1625年,詹姆斯一世去世,查理一世即位。

1642年,英格蘭内戰爆發。

1646年,第一次内戰結束,查理一世投降,被移交議會,遭到囚禁。

1648年,革命派内部分化,保王黨趁機發動叛變,英格蘭第二次内戰爆發。

1649年,第二次内戰結束,查理一世被處死,英格蘭成為共和國。

1652—1653年,英格蘭議會通過《航海條例》,規定外國商品出入英格蘭或其殖民地時,必須經由英格蘭自己的船隻或殖民地的船隻運送。這引發了第一次英荷戰争,英國取得勝利。

1653年,奧利弗·克倫威爾成為“護國公”。

1658年,理查德·克倫威爾繼任為“護國公”,但不堪大任,保王黨重新掌權。

1660年,愛德華·蒙太古到荷蘭迎接查理二世回國,英格蘭王權複辟。

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戰争爆發,以英國失利而結束。

1672—1674年,第三次英荷戰争爆發。

1685年,詹姆斯二世即位,強行推行天主教,引發國内不滿。

1688年,“光榮革命”,威廉三世與瑪麗二世入主英格蘭,共同執政,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

1689年,法王路易十四為扶植詹姆斯二世複位,發動對英國的戰争。

1694年,瑪麗二世病死。

1697年,法國與英國簽訂合約,承認威廉三世對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統治,“七年戰争”結束。

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爆發。

1702年,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1707年,英格蘭、蘇格蘭合并成為聯合王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喬治一世即位,建立漢諾威王朝。同年,《烏得勒支條約》簽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争”結束。

英國簡史:從蠻族入侵到“日不落帝國”,改寫世界曆史的程式

“護國公”克倫威爾

漢諾威王朝(1714—1901年)

1714年,喬治一世即位,無心政事,羅伯特·沃波爾爵士承擔了國王的大部分工作,開始被人們稱為“首相”。

1727年,喬治一世去世,喬治二世即位。

1745年,查爾斯·愛德華·斯圖亞特王子(詹姆斯二世之子)在蘇格蘭發動叛變,英國出動艦隊進行封鎖。

1746年,英軍在卡洛登大敗蘇格蘭叛軍,查爾斯王子逃亡他地,叛亂被平定。

1756年,英國和法國爆發“七年戰争”。

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普拉西擊敗法國支援的孟加拉公國,英國由此在印度取得主動權,并逐漸使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759年,查爾斯·桑德斯中将擊敗法軍,攻占魁北克,法屬加拿大逐漸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愛德華·霍克追擊逃亡的法國艦隊,又在基伯龍灣大敗之,法國海軍損失慘重,英國的海上霸權得以确立。

1760年,喬治二世去世,喬治三世即位。

1763年,“七年戰争”結束,英國擊敗法國。

1768年,詹姆斯·庫克第一次航行考察太平洋,抵達紐西蘭,發現了澳洲。

1772年,詹姆斯·庫克第二次航行考察太平洋,橫穿南極。

1773年,北美爆發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對波士頓施以重罰,北美人民更加不滿。

1775年,北美獨立戰争爆發。

1776年,詹姆斯·庫克第三次航行考察太平洋,抵達夏威夷,被當地土著殺死。

1778年,法國與美國結盟,向英國宣戰。

1779年,西班牙向英國宣戰。

1780年,荷蘭對英國宣戰,北美戰争發展成為全球戰争。

1781年,康沃利斯将軍在約克鎮遭到美軍的圍攻,托馬斯·格雷夫率艦隊在切薩皮克灣遭遇法軍艦隊而撤退,康沃利斯被迫投降美國。

1783年,《巴黎和約》簽訂,英國承認美國的獨立。

1787年,英國開始把澳洲作為新的罪犯流放地。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

1793年,英國對法國大革命進行幹涉,攻占科西嘉島,三年後又從島上撤軍。此後,英國對法國進行了長期的封鎖。

1798年,霍雷肖·納爾遜在尼羅河大敗法國艦隊。

1799年,波拿巴·拿破侖從埃及傳回法國,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成為第一執政官。

1801年,英國遠征埃及,法國軍隊向英國投降,登上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船隻,被運回法國。

1804年,波拿巴·拿破侖在巴黎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帝國。

1805年,霍雷肖·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大敗法國艦隊。

1806年,拿破侖頒布《柏林敕令》,建立了針對英國的大陸封鎖體系,所有拿破侖能施加影響的港口都被禁止與英國有貿易往來。英國也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政策。同年,霍姆·波帕姆上校從荷蘭手中奪取了好望角,又向北擴張,拿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不久又被西班牙擊敗,英軍棄城南歸。

1807年,丹麥成為法國的傀儡,為控制波羅的海,詹姆斯·甘比爾遠征哥本哈根,丹麥屈服,向英國投降。詹姆斯·薩瑪瑞斯随後率軍進駐波羅的海,與瑞典結盟。

1808年,亞瑟·威爾斯利受命支援西班牙人反對法國統治的起義,在羅麗卡和維梅羅擊敗法軍,占領了裡斯本。約翰·摩爾随後從裡斯本向西班牙内陸行進,拿破侖親自率軍反擊,英軍撤退至科倫納,約翰·摩爾受傷而死,英軍狼狽逃至港口,乘船歸國。亞瑟·威爾斯利因功被封為威靈頓公爵。

1812—1815年,英國與美國再次爆發戰争,科伯恩上将攻進切薩皮克灣,擊敗美軍,短暫占領了華盛頓,火燒白宮。

1813年,反法聯軍在萊比錫大敗拿破侖。

1814年,拿破侖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1815年,英國與美國勢均力敵,通過和談停戰。同年,拿破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對法國恢複統治,幾個月後,反法聯軍在滑鐵盧大敗拿破侖,拿破侖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并最終死在那裡。

1820年,喬治三世去世,喬治四世即位。

1827年,英、法、俄三國聯合出動艦隊,援助希臘反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在納瓦裡諾海灣大敗奧斯曼艦隊,奧斯曼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為希臘的獨立掃清了障礙。

1830年,喬治四世去世,威廉四世即位。

1837年,威廉四世去世,維多利亞女王即位。

1839年,英國對阿富汗發動戰争。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争。

1842年,鴉片戰争結束,英國占領香港,并獲得了四個港口通商貿易的特權。同年,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争結束,取得勝利的英軍從阿富汗撤軍。

1848年,倫敦爆發憲章運動,歐洲各國爆發革命。

1854年,英、法、土三國因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與俄國爆發戰争,英法聯軍與俄軍在塞瓦斯托波爾展開激烈的戰鬥。

1855年,英法聯軍擊敗俄軍,攻占塞瓦斯托波爾。

1856年,英國發動對中國的第二次戰争。同年,克裡米亞戰争結束,在戰争中首次使用地雷,産生了第一張戰事照片以及職業護士、戰事記者;這場戰争畫下了帆船時代的句号,也開啟了海軍的汽船時代。

1857—1859年,印度爆發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起義。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争結束,英國獲得了十個港口通商貿易的特權。同年,英國海軍幫助意大利人朱塞佩·加裡波第從西西裡渡洋前往意大利大陸,以實作意大利的統一。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這極大縮短了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路程。

1879—1880年,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争,取得勝利的英軍從阿富汗撤軍。

1880—1881年,第一次英國-布爾人戰争。

1882年,英國占領埃及。

1884—1885年,歐洲列強瓜分非洲。

1899年,第二次英國-布爾人戰争爆發。

英國簡史:從蠻族入侵到“日不落帝國”,改寫世界曆史的程式

霍雷肖·納爾遜

溫莎王朝(1901年—至今)

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愛德華七世即位。

1902年,第二次英國-布爾人戰争結束。

1907年,英國、法國和俄國組建“三國協約”。

1910年,愛德華七世去世,喬治五世即位。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年,馬恩河戰役,英法聯軍擊敗德軍,交戰雙方開始構築戰壕。從此,塹壕戰成為西線戰場上的一大特點。

1915—1916年,加加裡波利戰役,奧斯曼帝國擊敗英法聯軍。

1916年,日德蘭海戰爆發,英國艦隊損失慘重,德國艦隊也被迫撤回港口,此後不得不依靠U型潛艇繼續海戰。同年,索姆河戰役爆發。

1917年,凡爾登戰役爆發。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英國和法國主導的巴黎和會召開。同年,第三次英國-阿富汗戰争爆發。

1920年,英國和法國瓜分中東,法國占領叙利亞和黎巴嫩,英國占領巴勒斯坦和伊拉克。

1920年6月—10月,伊拉克爆發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大起義。

1922年,英國簽訂《華盛頓條約》,條約規定英國和美國海軍主力艦總噸位所占比例相同,這标志着英國開始喪失海洋霸主的地位。同年,南愛爾蘭脫離英國的統治,成立愛爾蘭共和國。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正式賦予澳洲事實上已經擁有的獨立地位。

1932年,伊拉克脫離英國保護,實作完全獨立。

1936年,喬治五世去世,愛德華八世即位。同年,愛德華八世退位,喬治六世即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0年,法國向德國投降、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戰。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進攻東南亞,占領英國大片殖民地。

1942年,阿拉曼戰役,蒙哥馬利擊敗德國隆美爾,扭轉北非戰場的局勢。

1943—1944年,同盟國解放意大利,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裡尼倒台。

1944年,諾曼底登陸,同盟國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7年,英國放棄印度和巴勒斯坦。

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伊麗莎白二世即位。同年,埃及軍官納賽爾推翻英國扶持的穆罕默德·阿裡王朝,讓埃及實作獨立。

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從英國、法國手裡收回蘇伊士運河。同年, 蘇丹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實作獨立。

1957年,加納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實作獨立。

1960年,非洲獨立年,英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瓦解。

1971年,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脫離英國保護,實作完全獨立。這标志着英國在中東的殖民統治瓦解。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爆發“馬島戰争”。

1990年,英國參與“海灣戰争”。

2022年,伊麗莎白二世去世,查爾斯三世(查理三世)即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