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布上的寶石

作者:寶石學讀書會Gemology

寫在翻譯之前:曆史上很多顔料均是取自寶石材料,例如赤鐵礦、藍銅礦、孔雀石等,其中赤鐵礦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穴居人時期,是應用最古老的顔料之一,孔雀石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埃及化妝品中。通過曆史的梳理,顔料的使用通常伴随着重大的藝術運動的興起,每一次運動都将導緻藝術史發生根本性的轉變。GIA卡爾斯巴德實驗室的寶石學加Britni LeCroy近期在《Gems & Gemology》上發表了一篇題為《Gems on Canvas: Pigments Historically Sourced from Gem Materials》的文章,系統的總結了寶石礦物在顔料中的使用曆史。

畫布上的寶石

1、概述

在古代,佩戴珠寶主要用于彰顯其所有者的地位和魅力,由于寶石的價值相對較高,研究方法多以無損測試為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寶石的産源特征判别、人工合成以及寶石的優化處理。對于寶石學家,破壞寶石是一種重罪,但在顔料領域,寶石與研缽和研杵碰撞後形成顔料,應用在畫布、壁畫、洞穴壁畫上同樣變得不朽,它作為一種記錄形式,超越了任何的書面或口頭語言。在早期,人們通常使用赤鐵礦、藍銅礦、青金石、骨頭、象牙、朱砂等作為顔料,在顔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顔色研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叉領域,涉及的專業包括地質學、藝術學、人類學、曆史學,甚至包括寶石學,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将自己的知識貢獻到這個領域中來,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畫布上的寶石

圖2 寶石材料及對應的顔料

天然無機顔料一般取自天然的岩石或礦物,而合成材料的化學性質與天然顔料相同。但是,但由于合成材料力求高純度、高度均勻,而天然顔料由于形成環境的複雜性,并非均一,是以天然材料在加工後的顆粒大小和結構上微小缺陷賦予了顔色獨特的指紋特征,這種個性化的色調,使得反射光線的方式比相應的合成顔料更為複雜,這就意味着沒有兩種孔雀石綠和朱砂紅是完全一樣的。當塗在畫布上時,自然顔色的顔料在幹燥後可以看到和感覺到的微小的砂礫質地,提供更為自然的感官。

粘結劑是顔料的第二種重要的成分,起到固定顔料的作用,并且幹燥後可保持顔料的顔色不變。曆史上所使用的粘結劑主要為天然物質,如蛋黃、亞麻籽油、罂粟籽油、樹脂、唾液、牛奶、明膠,甚至是血液。如今,丙烯酸顔料的出現成為了人工合成的化學粘結劑,但亞麻籽油和阿拉伯膠(一種硬化的樹脂)仍被廣泛使用。

對顔料的研究已有幾個世紀之久,這有助于加深人們對科學和藝術的了解。确定一件作品中顔料的礦物來源,有助于研究該作品在創作時期的貿易路線和人類流動的重要資訊。顔料技術的發展,包括化學及工業技術的進步,也可通過較早的洞穴壁畫和博物館中亞克力畫的對比進行判斷。前者由天然顔料,如赭石(來源于鐵氧化物)木炭和簡單的有機顔料組成,而今天的繪畫通常全部為人工制造的顔料。

廉價、可批量生産的顔料的出現,是數百年前研究的結晶,但在這種革命性的發明之前,制作顔料是一件既昂貴又費力的事情,每種顔料必須由藝術家或其助手手工操作,另外,用于顔料的礦物通常需要遠距離運送才能到達這些藝術家手中,同樣增加了顔料的成本。繪畫本身是為哪些有能力享受這些奢侈品的人所保留的,或者是那些足夠幸運的,被皇室、富人或教堂雇傭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曆史繪畫都是宗教或是皇室或貴族的肖像。

顔料的研究中,一個較新的應用領域是在藝術保護和藝術修複中。這與其說是一門藝術,不如說是一門科學,珠寶首飾需要經過各種測試,包括可見光光譜、拉曼光譜、紅外光譜以及紫外熒光、X射線熒光等,這些測試方法在寶石學實驗室中非常常見,首先,紫外熒光可确定有機材料和清漆的存在,X射線熒光可獲得元素組成的資訊,紅外光譜可發現原始底漆和油漆損失的區域,拉曼光譜主要用于識别顔料中的礦物組成。

畫布上的寶石

圖A-1。拉曼光譜對拉斐爾的《雅典學派》進行了分析

在這些測試手段中,真正神奇的是可見光光譜,它能夠解釋顔料所産生的可見光光譜,通過建立資料庫将光譜與已知顔料進行比對,使得在修複過程中可以使用更為精準的顔料複制品,確定重要的藝術作品保持正确的構造,以供後人欣賞。

寶石學和藝術學領域的重疊其實并不常見。寶石的貨币價值和文化意義可能遠不如其作為顔料對藝術品價值所做的貢獻。縱觀曆史,赤鐵礦、藍銅礦、孔雀石、青金石、骨頭、象牙和朱砂等均是藝術的重要貢獻者,雖然大多數已被人工合成的顔料所取代,但部分仍沿用至今(圖2)。

2、赤鐵礦

赤鐵礦是已知昨早作為顔料的寶石礦物之一,寶石級的赤鐵礦具有較深金屬色,主要與深紅色的微晶密集堆疊有關,吸收了光譜中大多數的可見光,當赤鐵礦以粉末狀或可透光的薄晶體的形式存在時,其顔色為紅色。赤鐵礦是少數具有金屬光澤的寶石之一,三方晶系,化學式極為簡單,為Fe2O3。作為寶石,其最受歡迎的時代可能是維多利亞時代,在當時常被廣泛用于悼念珠寶。

畫布上的寶石

圖3 石英中的赤鐵礦晶體,視域7.22mm

在藝術領域,粉末狀的赤鐵礦被稱之為紅赭石,在藝術表達之初即開始使用。紅赭石也可通過加熱針鐵礦或褐鐵礦而獲得。從更新時到如今,世界各地所有時期和傳統的藝術作品中均有使用紅赭石作為顔料的記載。紅赭石的首次使用可能是在洞穴壁畫和人體彩繪中。後來被用于埋葬或生育儀式中,代表着血液,此外,紅赭石還應用于防曬、醫藥、粘結劑和陶瓷塗料。

畫布上的寶石

圖4 拉斯科洞窟中使用紅赭石繪制的早期洞窟壁畫。

畫布上的寶石

圖5 Cueva de las Manos(手的洞穴)入口處展示了古代阿根廷部落成員創作的紅赭石手印

紅赭石對顔料的影響是其他顔料所無法比拟的。從史前藝術時代(公元前500年以前)直至當代,紅赭石無處不在。來自地球上每個宜居大陸的最早洞穴壁畫中均展現了人類最原始的藝術能力,并均以紅赭石為重要特征。法國拉斯科洞穴藝術是一個著名的研究案例,其年代可追溯至19000年前,該壁畫描繪了野牛和馬等野生動物(圖4)。另一個更年輕的例子是阿根廷Cueva de las Manos(手的洞穴),創作于13000-9500年前,其中展示了手繪的手輪廓(圖5)。學者們普遍認為,使用紅赭石作為顔料是藝術起源的代名詞。事實上,紅赭石的使用和工具制造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兩個重大進步,後者被普遍認為是人類智力、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名額。從理論上講,藝術與科學的結合開始于紅赭石的使用。

南非開普海岸的布隆伯斯洞穴考古遺址是一個與紅赭石有關的重大人類學發現,紅赭石并非以一種形式存在,而是存在于鮑魚殼中,鮑魚殼在洞穴地闆上被遺棄數千年,并被砂子慢慢掩埋。與貝殼和赭石一起發現的其他材料還包括鵝卵石、海豹和羚羊的骨頭以及一些石器,被認為是10萬年前的史前藝術工具箱。這些發現告訴我們,10萬年前生活在此處的工匠已經具有抽象思維、多任務處理能力、長期規劃能力和基本的化學知識。

直至今日,人們仍然認為洞穴壁畫是智人獨有的特征之一,2018年,一組古人類學家發表了三個西班牙洞穴中發現的一系列簡單圖畫的U-Th定年資料。該研究中檢測的點、線、圓盤和手工模闆,均由紅赭石制作,這些物品至少有6.4萬年的曆史,比人類到達歐洲至少早兩萬年。當時的尼安德特人隻居住在現代歐洲地區,這也意味着這些藝術家确實是尼安德特人,他們的創造藝術的能力有助于消除人們普遍的誤解,即尼安德特人在智力上不如智人。

畫布上的寶石

圖6 以利沙·柯卡爾創作于18世紀初的淡色多色(用粉筆塗紅赭石)版畫

曆史上每一位被奉為聖人的藝術家均在某個時期使用過紅赭石。這種顔色同樣是紅色粉筆的傳統成分。達芬奇很喜歡這種材料,在文藝複興時期的許多畫作中均使用了這種顔色,而達芬奇則被認為是首批使用這種紅赭石的藝術家之一,米開朗基羅繼續使用這種赭石,這一時期同樣普及了在壁畫中使用紅赭石。後印象派運動中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保羅·高更将這種顔色作為自己調色闆的主要元素。紅赭石對現代藝術的重要性是無法估量的。20世紀的大師如巴勃羅·畢加索、馬克·羅斯科和安迪·沃霍爾都創作了以這種顔色為特色的作品,使它回到了原點。雖然大多數天然顔料已經被合成顔料遠遠超越,但紅赭石是例外,主要原因是紅赭石主要是由天然赤鐵礦或加熱針鐵礦而來,材料豐富,成本低廉。

3、藍銅礦和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種鮮豔的綠色顔料,屬于銅的堿式碳酸鹽,由藍色的藍銅礦風化而成,兩者具有相似的化學式。藍銅礦與孔雀石很少單獨存在,多出現于銅礦氧化帶中。兩種礦物均為單斜晶系,莫氏硬度較低,為3.5-4.0。孔雀石自古以來就廣泛應用于裝飾,但藍銅礦由于其較低的耐久性和解理,其裝飾用途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主要用于顔料。

藍銅礦和孔雀石的最早可能應用在化妝品中,其中孔雀石可追溯至古埃及,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100年前的前王朝時期,主要用作眼部顔料。同樣,高純度、粗研磨的藍銅礦的應用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6700年前安納托利亞遺址(今土耳其)的女性和嬰兒的墓葬中,在該遺址中,該礦物也可能被用作化妝品材料。自公元前4500年開始,這兩種礦物在中東被用來給皂石上色。

畫布上的寶石

圖7 帕西諾·迪·博納圭達的《聖勞倫斯的殉難》,出自聖阿涅塞的勞達裡奧(約1340年)

畫布上的寶石

圖8 Ogata Kõrin的《八橋的鸢尾》,18世紀早期。這些著名的屏風在金箔紙上以扁平的孔雀石綠和深藍為特色。

雖然藍銅礦的儲量遠不及孔雀石,但藍銅礦作為顔料的應用更為廣泛。在整個中世紀,它是歐洲最重要的顔料,文藝複興時期達到了頂峰。這主要與它的雙重作用有關,這不僅僅是皇家的顔色,而且是奢華深藍色(青金石)的底漆,這兩種顔料在日本使用了數百年,如浮世繪(16世紀至19世紀),孔雀石則在今天的屏風和卷軸畫中仍在使用。中國曆史的藝術作品也廣泛應用這兩種顔料有數百年之久。

銅和含銅的金屬最常與具有明亮綠色的銅綠聯系在一起。中國曆史揭示了孔雀石在仿制銅綠方面的巧妙應用。約公元1000年開始,銅綠開始與中國出土的古代青銅器聯系起來,這一特征成為古董青銅收藏家們争相追捧的特征,給人一種真實感。宋朝、明朝和清朝出土的青銅雕像,通常通過小心的将孔雀石顔料在複制品上作畫,以達到仿造銅綠的效果。藍色的藍銅礦并不普遍存在,但在特定的條件下仍有可能出現。

畫布上的寶石

圖9 雷諾阿的《菊花》(1881-1882,布面油畫),使用綠色孔雀石顔料,是印象派風格的典範

孔雀石在14世紀到17世紀的歐洲架上繪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直到銅綠的出現(如銅綠和銅樹脂),合成綠色顔料在1800年左右取代了孔雀石,在19世紀經曆了短暫的複興,正是這一時期,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創作了《菊花》這一作品(圖9)。雷諾阿與同時代的莫奈、塞尚、德加和馬奈等人一起幫助鞏固了印象派運動。印象派的特點是短而粗的筆觸創造出自發的未完成的外觀,充滿活力的調色闆和自然主題。該運動得到了現成的預制油管油畫顔料的支援,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先鋒藝術家們可以把他們的作品帶到戶外。該運動從19世紀中後期蓬勃發展,對現代藝術具有最為重要的影響。

畫布上的寶石

圖10。孔雀石(左)和藍銅礦(右)顯示了由于不同粒徑而産生不同飽和度

由于孔雀石和藍銅礦的顔色取決于顆粒的大小,使得其作為顔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圖10),精細的研磨材料為畫布提供了較好的紋理,但減少了顔色的飽和度。較粗的顆粒可提供較高的飽和度顔色,但很難進行繪制。随着人造顔料普魯士藍的發明,藍銅礦在19世紀逐漸被淘汰。

4、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種複雜的變質岩,由方解石、黃鐵礦等多種礦物組成,青金石的藍色成因是一個仍為解決的問題,不過普遍認為與藍方石(haüyne)有關,這兩種礦物以及方鈉石和黝方石均屬于方鈉石族。一些研究表明,産自阿富汗Sar-e-Sang和加拿大Baffin島的青金石中,藍方石占優勢,而不是青金石。另外,産自智利Coquimbo地區的樣品則以青金石為主。

曆史上的天然顔料中,從青金石中提取的深藍色是最為珍貴的。Cennino Cennin是15世紀意大利畫家,也是《工匠手冊》(1437年)的作者,這本書是一本關于方法和技術的藝術家手冊,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Cennini極為推崇這種顔料,并描述到“深藍色(Ultramarine blue)是一種傑出的、美麗的、最完美的顔色,超越了所有顔色”。在鼎盛時期,藍色是一種神聖的顔色,隻用于最重要的作品和最神聖的宗教人物中。據說當時這種深藍色與同等重量的黃金一樣貴,高成本源于隻有一個産地,以及将其加工成純顔料所需的複雜程式。青金石作為顔料的曆史可追溯至人類文明本身的起源。

藍色是自然界中最為豐富的顔色,例如天空、海洋,但實際上,這些顔色不僅僅含有藍色光,例如,天空的藍色的大氣分子對光瑞利散射的結果,海水的藍色是因為其優先吸收紅色光,但這兩種藍色的成因均與光的實體作用有關,隻有少數植物和動物擁有真正的藍色色素,這就給曆史上的藝術家們留下了極少的選擇。從中世紀到文藝複興時期,藍銅礦占主導地位,但它具有一個典型的綠色底色,且不能去除,限制了它的應用,相比之下,深藍色的青金石包含紫色(violet)-藍紫色(purplish)的底色(圖2),是以創造了這一鮮豔的顔色,且後來将其與神相聯系。

畫布上的寶石

圖11 左圖:阿富汗Sar-e-Sang青金石礦的一名礦工。右圖:藍色的青金石礦脈與碳酸鹽岩寄主岩石形成鮮明對比。

由于其産地稀少,古代的青金石僅産于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山脈的Sar-e-Sang礦,該礦床的開采始于石器時代,目前已在Mehrgarh人(位于今天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新石器時代定居點)墓葬總發現了青金石制作的珠寶首飾,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

青金石在大約3000年前出口至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蘇美爾文明,在前王朝時代到達埃及,并在第一王朝時期開始盛行。埃及人将青金石用于珠寶、鑲嵌、醫藥和化妝品中。古埃及最著名的文物是圖坦卡蒙法老的葬禮面具,鑲嵌有黑曜石、石英、青金石、綠松石、天河石、紅玉髓等寶石,成為該件文物的一大特點。部分鑲嵌用青金石作為圖坦卡蒙的眼線,代表了精英們使用其作為化妝品顔料。

畫布上的寶石

圖12 喬治·特魯伯特的《小時記》(1480-1490),在羊皮紙上結合了蛋彩畫、金箔、墨水和金屬顔料

最早發現的深藍色是阿富汗巴米揚岩洞牆上的油畫,可能創作于6世紀晚期,由半印度、半波斯風格的佛教主題組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發現還揭示了石油作為粘結劑的已知最早應用。深藍色在中世紀早期出現在歐洲,并于14世紀到15世紀中期流行起來,當時被大量用于面闆油畫和手工繪本中。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繪畫中,最高品質的深藍色保留在基督和聖母瑪利亞的鬥篷上(圖12),深藍色在其鼎盛時期是最為昂貴的顔料,這就意味着其用量很少。

畫布上的寶石

圖13。薩索菲拉托的《祈禱中的聖母》(1640-50),聖母瑪利亞雙臂的藍色帷幕是古典藝術深藍色最生動的例子

畫布上的寶石

圖14 約翰内斯·維米爾最著名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約1665年,布面油畫)

從青金石中提取顔料工藝大量發表,增強了這種深藍色的受歡迎程度,由于青金石是一種含有方解石、黃鐵礦等多種礦物的岩石,是以,制備青金石僅使用簡單的研磨、水洗和篩分顯然不夠。若不提取出其他礦物,尤其是黃鐵礦,将使這種深藍色變暗,甚至變色,是以,制作這種顔料需要反粉碎,并篩選出高品質的青金石,然後将粉末與各種蠟制成團,在堿性溶液中揉搓,藍色的顆粒慢慢從中析出進入溶液,而黃鐵礦等較重的物質則被保留下來,一旦液體蒸發,則隻留下深藍色顔料,該過程可能耗時幾個月甚至更久,這就是導緻其成本較高的另一個因素。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深藍色在歐洲獲得了無與倫比的聲望,以這種顔色作為特色的作品獲得了永恒的名聲(圖13和圖14)。

畫布上的寶石

圖15 Titian的《巴克斯和阿裡阿德涅》1523,描繪了希臘神話人物的一次會面。

雖然深藍色最常出現在基督教的藝術作品中,有時也用于在畫布上創作出風景如畫的天空。天空的特征模仿青金石,在深藍色中閃爍的黃鐵礦和方解石就像星星和雲。這種特征在Titian的《巴克斯和阿裡阿德涅》(圖15)可見一斑,這幅作品中還加入了藍銅礦、孔雀石和朱砂。

1824年,法國民族工業鼓勵協會舉辦了一場合成人造深藍色的比賽,獎金為6000法郎,四年後,一種方法被發現,Jean Baptiste Guimet成為獲獎者。這種合成材料被稱之為“法國深藍色”,其售價約為天然材料的十分之一,19世紀中期,整個歐洲均可生産,很快就超過了天然顔料,直至今天仍然如此。

5、骨頭和象牙

曆史上,骨頭和象牙常用于制作黑色顔料,骨頭和象牙的成分較為複雜,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近期的研究表明已确定無機成分為羟基磷灰石。當骨頭或象牙在缺氧條件下加熱,會産生黑色的色素,碳源主要為膠原蛋白,該物質主要存在于材料的基質中。

骨頭是已知最古老的寶石材料之一。最近,考古學家在西澳洲的遺址中發現了一個由骨頭制成的鼻環,具有46000多年曆史,是該大陸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骨器。美國目前最大的骨黑顔料生産生Ebonex公司的檔案明确指出,碳化牛骨是其主要原料。

畫布上的寶石

圖16 象牙雕刻品,約公元前1390-1352年,上面刻着“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名字,他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法老

畫布上的寶石

圖17 《足球運動員的繪畫現實主義——第四次元的色彩團》(1915年),以象牙黑、人造深藍色和朱紅為特色

在史前、埃及、希臘、羅馬、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均發現了骨黑。光學顯微鏡顯示,從三世紀至二世紀,骨黑主要使用在古希臘的墓碑上。15世紀至20世紀,象牙色和骨黑已在西歐藝術品中被科學鑒定出來,包括丁托列托、魯本斯、倫勃朗、馬奈和雷諾阿的作品。對巴黎畢加索博物館(Museum of Pablo Picasso)中的作品進行分析,62幅畫作中均含有象牙色和骨黑色。現代藝術家Kazimir Malevich是至上主義運動的創始人,與畢加索一起推動和普及了抽象藝術,他的标志性幾何風格以象牙黑色為特色(圖17)。

從骨頭中生産白色顔料可在氧化條件下進行。骨白基本上是所有有機物質被破壞後留下的灰燼,在新石器時代首次被使用,主要作為金屬點繪圖中的紙張制備使用。在這種技術中,一種柔軟的金屬書寫工具(銀、金或銅)擦過塗有底漆的紙,通常是用混合了兔皮膠的骨白色顔料。骨灰具有輕微的研磨性質,使金屬脫落并粘附在底漆表面,類似于現代石墨鉛筆對紙的影響。由于石墨更容易使用,最終變得更受歡迎,金屬點繪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雖然骨灰作為一種現代顔料幾乎沒有什麼用途,但骨黑仍然在藝術商店出售。

6、辰砂

辰砂是一種顔色鮮豔的硫化汞礦物,是Hg的主要礦石礦物。它在地殼中的分布并不豐富,僅在歐洲、中東和亞洲發現了少量礦床,多呈塊狀構造,較少發現寶石級的單晶體。它的色調是鮮豔的紅色,帶有強烈的橙色。朱砂的顔色來源簡單,在研缽中粉碎或研磨礦物即可制作顔料。一種合成的形式通常被稱之為朱砂(vermilion),該技術已存在數個世紀,是将Hg和S進行化合而成。在深藍色之後,朱砂成為曆史上最具價值和聲望的顔料,西班牙和中國則是這種顔料的主要來源。

畫布上的寶石

圖18。馬其頓女王或公主在她的女兒或妹妹旁邊玩鍍金的齊特爾。背景的特點是大量顯示昂貴的朱砂顔料

最早使用朱砂作為顔料的地區是中東的Çatalhöyük,該地區在公元前7100年至公元前5700年是一個早期人類的定居點,那裡的繪畫和墓葬背景中均發現有朱砂。以色列的800多本死海古卷是世界上最早的聖經抄本,其中4個碎片被證明含有由朱砂組成的紅墨水。古羅馬人沉迷于在壁畫中使用這種顔料,并賦予它極大的重要性和神聖的聯想(圖18),純朱砂在光照條件下會變黑,這促使羅馬學者維特魯威和老普林尼在工作中使用油或蠟塗層,最近研究表明,這種變色實際上與朱砂接觸過鹵素或含有微量Cl的物質有關。

朱砂在中國也具有廣泛的文化傳播,在商周時期,在墓葬中撒入朱砂粉,以儲存死者。朱砂在中國煉金術中十分珍貴,是制作哲人石(一種神話物質,據說可以将普通金屬變為黃金)和中世紀藥劑的重要原料。傳統中醫将朱砂粉用于治療多種疾病,例如皮膚感染和腸道疾病。許多朱砂療法仍在當今的中醫中使用。

畫布上的寶石

圖19 朱砂雕刻器物,左圖:雕刻有荔枝和蔓藤的高腳杯;右圖為一個雕刻有蝴蝶、葫蘆和蔓藤的盒子

朱砂顔料在中國漆器中大量使用,這種材料的使用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直至今天仍在生産。漆為一種樹脂,主要來自漆樹科植物漆樹,當暴露在氧氣中并幹燥後,會變成一種耐熱、防水的天然塑膠。漆器是在一個轉木的基礎上,塗上30層到200層漆,硬化後可被精心雕刻成幾何圖案,或雕刻出代表土地、水、天空的圖案。這些物品通常被塗成紅色,稱之為朱砂漆。

朱砂是一種人工制造的辰砂,可通過濕法或幹法合成。在通過阿拉伯商人将其傳入西方之前,幹法可能由中國發明,關于這一過程的第一記錄起源于8世紀。中世紀的幹法是将水銀與熔融的硫磺混合後加熱,直至化合物升華凝結,其産物是硫化汞的紅色結晶物。然後使用堿溶液處理,以去除硫。濕法是在17世紀發明的,将硫化汞和加熱的硫化铵或硫化鉀溶液混合,這種工藝更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成為西方最受歡迎的朱砂生産方法。朱砂在8世紀時,還鮮為人知,14世紀時已成為主流。與孔雀石和藍銅礦不同,朱砂具有很強的吸光性,其顔色在所有的粒徑中均可儲存。

畫布上的寶石

圖20。埃德加·德加(1896)的《梳理頭發》,該作品是對紅色近乎單色的贊美,展示了朱紅、紅赭石和紅鉛顔料

朱砂是泥金裝飾手抄本中的重要顔色,主要用于繪制紅色字型和圖像。自14世紀開始,成為一種主要的顔色,出現在維米爾(圖14)、提香(圖15)和德加(圖20)的作品中,19世紀早期,镉紅色開始引入,并逐漸取代朱砂。含镉顔料逐漸成為了明亮、耐光、抗風化性強的黃色、紅色和橙色的标準。

7、結論

曆史上,很多可用作顔料的寶石具有雙重使命,随着時間的推移,這兩種使命均保留了其偉大的價值。雖然人們欣賞寶石的美麗,但藝術觀衆們往往不清楚,從史前到後現代時代中,那些受歡迎的繪畫中的顔色均來自裝飾性材料,顔料和寶石因其解釋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了解,将人類學資訊的能力進一步交織在一起,随着化學的進步,顔料和寶石的合成不可避免的随之而來。各種寶石材料可獲得性推動了顔料的發展,進而創造了藝術史。由于藝術隻是我們對環境對心裡反映,藝術的對話對人類自身的塑造同樣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

原創聲明:本文僅對翻譯及編譯内容申請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我是艾昊,珠寶教育訓練師,十餘年從業經曆,用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大家分享專業的珠寶知識,如果你有珠寶方面的問題,歡迎私信、留言或關注。本人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中科院艾昊講珠寶】或【寶石學讀書會】。

畫布上的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