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東有個歐佩克,南美要搞“锂佩克”?

作者:财經雜志
拉美三國想壟斷锂價,但面臨内部機制協調、外部價格競争以及與下遊精煉環節的價格博弈等諸多難題,替代技術的湧現也會導緻锂價下跌。是以,組建一個資訊互通、政策協調、增加礦産附加值的低配版“锂佩克”似乎更可行
中東有個歐佩克,南美要搞“锂佩克”?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5日,智利Salar de Atacama,在阿塔卡馬沙漠的礦區,一台锂礦機正在移動鹽的副産品。智利化學和礦業協會正在擴大其在Salar de Atacama的采礦業務,以滿足全球對碳酸锂日益增長的需求,碳酸锂是電動汽車電池生産的主要成分。智利是世界上僅次于澳洲的第二大锂生産國。 圖/視覺中國

文|《财經》記者 李飛

編輯|郝洲

應對氣候變化成為日益緊迫的全球性議題,交通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約占總排放量四分之一,成功從内燃機轉向锂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基石之一,新能源電池所需的關鍵金屬供應鍊也是以成為地緣政治焦點。

掌握這些關鍵金屬的國家希望仿效“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建立相似機制,以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關鍵金屬供應和定價,進而影響世界經濟和外交政策。

锂就是這些關鍵金屬之一,近日,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外長就建立金屬锂定價機制進行深入談判。這三個南美國家被稱為“锂三角”,“锂三角”位于安第斯山脈西南角——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邊界接壤處。2021年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顯示,在全球已探明的8600萬噸锂礦石儲量中,約58%來自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分别為2100萬噸、1930萬噸、960萬噸。

中東有個歐佩克,南美要搞“锂佩克”?
中東有個歐佩克,南美要搞“锂佩克”?

雖然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的儲量是最大锂生産國和出口國澳洲的三倍,但目前這種潛力尚未展現在産能方面。英國電池原材料咨詢公司基準礦業情報機構進階分析師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對《财經》記者估算稱,到2030年,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将供應全球約30%的锂,如果能夠協調合作,會對價格産生一些影響。

2022年初以來,锂礦石價格一路飙高,是兩年前價格的近10倍,全球權重均價約為6萬美元/噸。“目前锂價格暴漲是因為電動車産能速度遠超锂開發速度,造成供需不平衡,已投資開發的锂礦能滿足未來锂電池需求,但現在還沒達到供應數量。” 澳洲紐卡斯爾大學副教授、商學院副院長譚浩對《财經》記者分析說。

中東有個歐佩克,南美要搞“锂佩克”?

随着電動車行業不斷提升産能,這種供需不平衡恐加劇。彭博新能源财經估計,2025年電動車銷量預計将達到2100萬輛,較2021年增長近220%。電動汽車需求激增推動資源需求,預計到2030年,锂礦石需求将從2021年的50萬噸上升到300萬或400萬噸,再加上供應鍊結構性赤字,已促使各國和汽車制造商争相擷取資源。

在共同利益驅動下,上述拉美三國開始探讨針對锂礦石價值鍊的戰略合作。玻利維亞國家锂礦公司(YLB)總裁卡洛斯·拉莫斯(Carlos Ramos)表示:“全球利益如此之大,如果我們不以非常戰略的方式管理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就無法獲得我們真正想要的利益。”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和智利總統博裡奇在2022年舉行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啟動锂和鹽灘兩國工作組,該工作組已經與兩國當局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此外,阿根廷一直在與玻利維亞國家锂礦公司進行談判。10月,锂礦石産業鍊工業化成為第39屆拉加經委會會議主要議題之一,拉美國家就促進锂三角地區礦石開采達成初步共識,并提議在巴西和墨西哥發展汽車工業,以提供電動汽車原型和公共汽車。

“在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之間,我們正試圖了解如何從區域合作角度看待锂資源。”阿根廷國有能源公司Y-TEC總裁羅伯托·薩爾瓦雷紮(Roberto Salvarezza)表示:“我們正在為該行業的戰略發展、環境保護和工業化尋找共同議程。”

雖然尚不清楚“锂佩克”如何具體運作,但其潛在影響值得關注。對于“锂佩克”的前景,國際锂協會創始主席阿南德·舍斯(Anand Sheth)在給《财經》記者的聲明中表示,該協會鼓勵和支援其成員将可持續和負責任生産的初級和二級锂産品推向市場,并倡導一個具有競争力和适當立法的監管環境。

“銅佩克”因何無疾而終

這并不是第一次有國家提出建立類似歐佩克的非石油資源卡特爾組織的想法。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創始人兼名譽所長C.弗雷德·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曾在1976年撰文指出,歐佩克機制并非隻局限于石油領域,鋁土礦領域也有類似組織。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南美國家對這一機制也進行仿效,但卻并不成功,這讓很多分析人士并不看好“锂佩克”的前景。在1967年,智利、尚比亞、秘魯和薩伊這四個主要的銅生産國在歐佩克的啟發下組成“銅佩克”,全稱為銅出口國政府間理事會(CIPEC)。CIPEC約占全球精煉銅的30%,已探明銅儲量的50%以上。

對于“銅佩克”的失敗原因,肯塔基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卡倫·明斯特(Karen A.Mingst)在她的論文《合作還是幻想:評估銅出口國政府間理事會》中指出,成功的卡特爾價格協調機制所需的一些必要條件。

首先需要這種商品的供應由提倡價格合謀的集團完全控制,卡特爾成員之間必須就價格和市場劃分達成一緻,并進行有效監督和執行協定。在采礦行業,由于勘探和生産階段的固定成本高,如果礦産由私人或外國資本主導,且資源國缺乏外匯存底,那麼資源國可能沒能力實施自願儲存和減産。

其次是産品需求相對于價格是無彈性,即需求對價格的反應越弱,合謀的好處就越大,提價以增加生産者的收入,而不導緻需求量下降。如果消費者最關心的是供應穩定,那麼他們願意接受資源國操縱價格以保證這種穩定。消費者對供應穩定的重視助長資源國合謀,特别是在需求對價格變化反應相對滞後的情況下。

再次,還需要隻有少數國家生産這種商品。如果控制生産的國家相對較少,且控制世界市場大部分份額,那麼合謀就更容易,因為非成員國幹預市場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如果替代品不可得、太貴或由生産集團控制,那麼合謀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增加。替代供應的價格彈性越低,資源國就越有可能改變價格和供應,而不必馬上擔心失去市場。

歐佩克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正是因為石油的短期需求和供應都是無彈性的。“銅佩克”沒有成功,因為銅有替代産品且需求彈性度比石油高,再加上成員之間利益沖突以及經濟體制差異從未達成有效合作,隻是制造一種合作的幻覺。許多專家認為其影響市場力量幾乎忽略不計,因為它既無法協調減産也無法控制全球銅價,特别是在1975-1976年危機期間提價失敗,皮諾切特政府上台主導的智利經濟體制私有化最終終結 “銅佩克”。

“锂佩克”内部協調困境

“銅佩克”的失敗為“锂佩克”的前景打上問号,首先就是能否強有力協調市場供應。現實中,锂三角國家對各自锂礦有着天差地别的控制權。如果用三極來劃分,玻利維亞處在政府主導一端,阿根廷在自由市場經濟一端,智利則介于兩者之間。

在玻利維亞,锂是戰略資源,國家掌控這種礦物的所有權、擷取、開采、提取和生産,不允許私企介入,雖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锂礦資源國,但尚未實作锂生産工業化規模,幾乎沒有外資流入。

與玻利維亞不同,雖然锂在智利也是一種戰略資源,政府主要是開采權的所有者,但私人公司通過簽署投标來開發這些開采權。這意味着智利的礦業所有者并不擁有任何锂資源,而是需要申請特殊開采許可證,智利政府收取高達40%的特許開采權使用費。

由于公司必須從國家租賃礦權,過去30年來沒有新礦被開采,隻有兩家锂礦業公司得到開采許可,分别是智利礦商SQM和美國公司雅寶 (Albemarle)。但由于锂價高漲,智利還是搭上東風,其出口額從不到10億美元大幅增長至50億美元。到2022年,锂已取代金、銀和鐵,成為智利第二大出口礦業産品。

在經濟收益驅動下,博裡奇上司的左翼政府試圖加強國家對锂礦資源掌控,他在競選期間就表示,智利不能再犯私有化資源的曆史性錯誤,是以要建立國家锂公司。在今年3月宣誓就職後,博裡奇政府就開始準備審查上述兩家大型锂礦公司特許開采合同,并全力支援建立大型國有锂礦公司,增強政府在該行業的作用。這些舉措引發對該國可能會失去投資者青睐的擔憂,因為投資人可能擔心智利政府越來越多的幹預,轉而投資更加自由市場經濟的阿根廷。

與智利和玻利維亞不同,阿根廷在發展锂産業方面采取自由市場模式,國家很少參與,稅收低,監管寬松,是以更加得到投資者青睐。阿根廷法律規定自然資源歸各省所有,各省成功地吸引大量私人資本,礦産控制權掌握在外國或私營公司手中,在國家層面幾乎沒有掌控權。

2020年锂價飙升引發外資流入熱潮,盡管阿根廷金融環境不穩定,經濟聲譽不佳(多次債務違約)。根據阿根廷锂商會的資料,有十多個新項目正在開發中,中國贛豐锂業以9.62億美元收購薩爾塔的平闆锂鹽的礦權。目前正在經營的兩個項目已經生産約4萬噸碳酸锂,幾乎相當于全球産量10%,分别由美國和澳洲的公司營運。

在阿根廷的自由市場機制讓國家幹預可能性非常有限,當阿根廷政府表示三國外長将開會商讨區域锂政策協調機制後,省長們紛紛抱怨,會議最終沒有達成任何協定,這為“锂佩克”成立出了難題。

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锂礦研究員布魯諾·弗尼洛(Bruno Fornillo)就認為阿根廷可能是“锂佩克”運作最大障礙。“戰略協調的基礎是國家和社會對锂儲量和初級生産的控制,你無法掌控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弗尼洛說。

基準礦業情報機構分析師黛西·詹甯斯·格雷(Daisy Jennings Gray)對《财經》記者指出,要運作“锂佩克”就需要考慮現有外國投資,如何處理這些投資,還需要考慮既定供應協定,這些都會給供給協調帶來影響。

不同的定價機制

不僅要搞定内部協調,“锂佩克”要想獲得更大影響力必須要與澳洲這個最大锂礦出産國結盟,否則這樣的機制外競争者将會輕而易舉瓦解“锂佩克”的價格操控。雖然锂三角國家希望邀請澳洲加入,但這并非易事,因為存在價格競争困境。

“如果‘锂佩克’成立,不同的國家可能會采取不同的立場。例如,澳洲采取不同于南美的生産方式,即從堅硬的岩石開礦,這可能會導緻意見分歧。”格雷說。

锂礦石開采有兩種方法,在南美洲以外地區,例如澳洲,锂通常從堅硬的岩石中提取。而南美國家則是從鹽灘中提取,将鹵水泵入池塘,然後加工锂鹽,水蒸發後就會結晶。第二種生産方法更便宜,但需要時間和投資來建立,但比澳洲的硬岩開采便宜。

另外,鹽水提取比硬岩提取更環保,雖然需要更多的水,留下更多實體足迹,但卻使用較少有害化學物質,由于依賴太陽能蒸發,也消耗更少能源。兩害相較取其輕,環保考慮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歐洲公司而言。

生産成本的不同再加上競争對手的環保優勢,就決定了澳洲不太可能加入“锂佩克”,因為難與其他三國達成價格協調,“銅佩克”垮台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成團國生産成本大不相同,存在利益沖突,無法就減産增産步調一緻,更别提協調價格。

另外,在外匯存底水準上,三國都處于較低水準,阿根廷和智利都在300多億美元左右,玻利維亞才10億美元,特别是考慮到阿根廷曾經多次債務違約,這與歐佩克國家擁有豐厚外匯存底以對沖價格協調帶來的損失不能相提并論。

锂礦石的定價機制也決定了“锂佩克”不太可能成功,格雷指出,從根本上說,锂的價格與市場的供需平衡有關,取決于上遊供應與下遊終端使用者需求之間的緊張程度,是根據長期供應協定決定購買數量,還會按照市場極端購買現貨數量決定定價走向。

“正如我們今天看到的市場短缺,中國電池級碳酸锂價格同比上漲144.6%,達到每噸77900美元(EXW中國)。這也取決于具體産品規格,例如,該産品是電池級锂化工産品,還是技術級或原料,在每個細分市場的供需平衡和潛在容量是不同的。在需求方面,政策和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是關鍵,而在供應方面,則是全球價值鍊的建構,通過采礦和加工生産電池級化學品。”米勒舉例說。

既然定價權是由供需雙方共同決定,那麼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锂礦石加工國(60%以上産能)、最大電動車電池和電動車制造國的中國擁有相當大話語權與“锂佩克”進行價格博弈。

“锂不是稀缺資源,而且不同于石油消費者的分散,锂消費對象主要就是中國,锂生産加工下遊大部分集中在中國。由于锂上遊比下遊分散,中國議價權甚至超過上遊,這三個國家儲量雖然高但産量趕不上澳洲,如果澳洲不加入,中國作為買方可以通過選擇性購買各個擊破。”譚浩說。

“雖然中國的煉油廠可能依賴外國原料,但其他地區也依賴中國作為客戶。是以,任何锂‘卡特爾’都需要中國的支援,否則很快就會缺少客戶。”格雷也認為锂三角在定價中需要尊重中國作為锂行業大學營的地位。

壟斷锂價有難度

供需關系平衡變化還會為锂三角帶來另一個風險,那就是價格會逐漸下降。雖然未來五年,随着需求超過供應,價格将保持在高位。而且由于新礦建立需要時間,供應将幾乎保持不變。但随着全球範圍内供應的增加(目前資本流入的結果),價格将會下降。

歐佩克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建立在石油替代産品和非傳統開采石油方法成本太高的基礎之上,然而一旦實作技術突破必然會對價格壟斷造成沖擊,例如美國的頁岩油技術。舍斯指出,除了增加對傳統锂資源(如鹽鹵水和锂輝石)的勘探,現在還包括對新型非傳統锂資源(如锂粘土、锂雲母和地熱鹵水)的勘探。

不僅是替代性開采方式,替代性産品也會随着科技進步而出現,這會進一步削弱锂三角定價能力。譚浩指出,锂礦石價格高漲會促使替代性技術研發,例如無锂電池,這與石油不同,石油是化石能源時代的必需品,而锂面臨很多技術競争,并不具備唯一性。

新技術從研發到大規模應用需要一段時間,這個視窗期還是給了锂三角國家機遇。以锂回收技術為例,價格大幅下跌要在锂回收十多年後才會發生。回收包括粉碎舊電池,将材料分離,并将它們放入新的電池中。目前,二手電池仍然不多,今天出售的電池将在下一個十年回收利用,那時技術也将更成熟。

雖然難以建立高标準卡特爾機制,譚浩認為“锂佩克”可能實作低配版标準,即實作地區性政策協調,互通資訊,鼓勵區域内投資延長産業鍊,增加礦産附加值,這個是比成立“锂佩克”更可行的方針,這可能會給中國锂産業帶來一些影響。

锂産品價格保持高位的時間越長,被發現的锂資源就越多,開采的利潤也就越大。在當今地緣政治環境下,政府和汽車制造商就更傾向把采礦業搬到離本國更近地方,以確定供應。上遊端锂供應變化将關聯影響精煉廠、電池制造商等産業鍊各環節。“锂佩克”倡議可能使南美國家縱向延伸産業鍊,這會導緻下遊锂加工産業多元化,導緻一些份額從中國市場分流出去。

過去一兩年來,在政策導向下,已經有很多中國企業赴阿根廷投資锂礦并建設精煉加工廠。例如,阿根廷能源礦業公司JEMSE已經和中國企業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決定就當地锂礦資源保障、碳酸锂精煉廠建設、下遊業務拓展等方面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即使沒有一個類似歐佩克的組織,我們也看到各地區政府通過政策鼓勵産能建設,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例如,美國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這是一個重大挑戰,因為中國控制着當今市場60%的锂精煉産能。”米勒說。

雖然可能分流一部分産能,但中國作為锂産業精煉中心的地位卻不會被輕易動搖,因為這是市場機制決定的。锂電池是電動汽車核心,這些電池在靠近電動汽車生産地的地方生産會帶來很多好處。由于規模經濟和锂技術原因,包括電池正極材料和锂化學品在内的中遊供應鍊往往位于同一地區。作為早期的锂精煉國之一,中國目前也是最大的锂消費國,建立龐大精煉産能,以滿足國内需求并出口精煉锂。

“锂礦石在中國加工是因為中國加工能力強并且成本低,電動車電池産能也在中國,靠近最下遊企業,是以即便延長産業鍊會造成下遊加工多元化,但也不能撼動中國的先發優勢。”譚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