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作者:鲸落x萬物生

你見過皮膚透明的生物嗎?

或許你能想到水母和海蜇。

那麼再加點難度,你有見過不僅皮膚透明,而且透過皮膚還能看到内髒器官的生物嗎?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水母

出去吃粵菜的時候,想必大家都吃過一道叫水晶蝦餃的菜,顧名思義,就是外皮晶瑩剔透,就跟水晶一樣,透過外皮,還能隐隐約約看到裡面粉色的蝦肉,不僅外觀做的像水晶球,口感上更是軟糯鮮甜。是以如果把這種透明外皮放到食物上,看起來應該會比放在自然界容易得多,那麼實際上外皮透明的生物體真的存在嗎?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水晶蝦餃

全身透明的“外星生物”,其實是新物種

你可别告訴我,是什麼科幻電影裡面的水晶人,那怎麼看也像編的啊!說點實際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正所謂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四條腿的透明蛤蟆還是有的。沒錯,就是玻璃蛙!而且人家還上過電視呢!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透明人

2022年3月23日,就有報道稱,研究人員在厄瓜多安第斯山脈附近,發現了一種以前從沒見到過的玻璃蛙,經過分析之後,判斷這個所謂的“新物種”,已經瀕臨滅絕,給這個新發現的朋友也取了一個名字,叫“Mashpi”。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玻璃蛙

同樣在2020年2月8日,央視新聞就曾報道過,在玻利維亞,發現了和人們闊别18年的玻璃蛙,而且僅僅發現了一隻,後來被保護起來了。無獨有偶,在2015年4月20日,也是作為“新物種”的玻璃蛙,出現在哥斯達黎加。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次“新物種”玻璃蛙的出現,都是和以往發現的玻璃蛙種類不同的。你敢想象,就這麼一隻不常暴露在人們視野下的玻璃蛙,就足足有156種嗎?

就算種類再多,也抵不過數量上不占優勢。畢竟物以稀為貴,而且即便是在玻璃蛙的“老家”委内瑞拉,這個半透明的生物也很少見,這次闊别18年又重新出現在玻利維亞,也更好地能說明發現地的生态環境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改善。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玻璃蛙的廬山真面目,竟然這麼美

說得神乎其神,這傳說中的玻璃蛙到底長什麼樣呢?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玻璃蛙

玻璃蛙不像其他蛙類朋友一樣,那麼大一隻,反而小巧得很,普遍也就兩三公分左右,也就跟人的拇指差不多大。而且在蛙類裡面,可以說是顔值非常高了。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半透明的身體,翠綠色的外皮,骨頭是很漂亮的藍紫色,下半身和兩側都是透明狀,從肚子這邊看,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内髒。什麼跳動的心髒、蠕動的腸道,包括血管都一覽無遺,完完全全呈現在你的面前,清晰度非常高,是不是有點水晶蝦餃的意思了。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藍紫色的骨頭

這個小家夥還很喜歡趴在樹葉上,經常和樹葉融為一體,再加上它本身就是透明的,幾乎很難被人發現。要說它有多喜歡樹葉呢,這麼跟你說吧,基本上這個家夥,吃飯在樹葉上,睡覺在樹葉上,就連産崽都在樹葉上。因為蝌蚪都是在水裡生活的,是以一般情況下,玻璃蛙在産卵的時候,都會選擇靠近溪流的樹葉上,這樣等雌蛙孵化好卵,蝌蚪破殼而出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掉進水中,等到它們長大變成玻璃蛙之後,再回到樹葉上。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玻璃蛙的卵

會隐身的玻璃蛙,其實是為了自保

不過你要問它為什麼這麼喜歡樹葉,其實說白了,還不是因為人家個頭小,好欺負,隻能委屈巴巴地用樹葉作為掩飾,這樣就能躲避很多敵人。因為玻璃蛙本身是綠色和半透明的,是以在樹葉上能很好地掩飾自己。動物學專家巴内特曾對這個現象做出過解釋,說在樹葉和玻玻璃蛙之間,由于玻璃蛙特殊的身體結構,也就能和樹葉産生一種顔色梯度,再加上玻璃蛙兩邊是透明的,可以像變色龍一樣很好地将自己和環境融為一體,看起來和葉子沒什麼特别明顯的邊界,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邊緣擴散”。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資料模拟

巴内特所提出的這種效應,也并不是他的一種猜想,本着對科學嚴謹的态度,為了驗證“邊緣擴散”效應,他曾和他的團隊在野外拍攝了很多動物照片,這些動物無一例外都是在綠葉上生活的,摳圖之後再和白色背景拼接,通過計算機模拟人類的視覺效果,以及它們的天敵的視角,看看能否在野外,一眼辨識出這些動物的位置。試驗選擇了不同的環境,包括光線明亮的調整等等,結果發現,玻璃蛙的亮度會随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小小的一隻蛙,其實是環境晴雨表

除了因為特殊的外觀能引人注目外,每次玻璃蛙的出現總能備受關注,其中原因還有它獨特的“被動”技能,隻要有它在的地方,就說明附近生态環境,得到了很大地改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适合動物生存的環境。因為作為兩栖動物的它,皮膚有着很強的滲透功能,這種功能使它們對外界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比如空氣品質、溫度、氣候的變化等等。隻要當下所處的環境有一點不适應生存,你根本就沒有見它一面的機會。而且玻璃蛙本身就比很多動物脆弱,就跟它的名字“玻璃”一樣,一旦環境有所改變,生命也就戛然而止,對栖息環境非常挑剔。是以玻璃蛙經常被人們稱作自然環境中的“晴雨表”,同樣也是生态環境的訓示标。因而,每次當科研人員在野外發現它們時,都會感覺到像是發現了驚喜一樣。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手指一樣大小的玻璃蛙

為數不多的見面,但已成為瀕危

不光是現在發現玻璃蛙能讓人感覺意外,其實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時它就已經走進人們的視野了,1950年~1970年之間,所被人們發現并熟知的玻璃蛙,都是在美洲中南部發現,也就是常說的拉丁美洲。到了1973年的時候,生物學家John D. Lynch和William E. Duellman着手開始對玻璃蛙的研究,發現它們主要栖息在安第斯山脈附近,這也正和近幾年玻璃蛙的發現地相吻合。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清晰可見的内髒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這次發現的兩隻玻璃蛙後,專家就建議把這種玻璃蛙列為瀕危物種,這也符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規定,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引起更多人保護生态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因為玻璃蛙所能适應的生活環境十分脆弱,而現在大量的人為活動,包括農業用田、城市建設、礦業開采等對生态破壞非常嚴重,有極大地可能破壞玻璃蛙生活栖息地,導緻它們滅絕。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而本次玻璃蛙的出現,也無疑是給人們帶來一個好消息,這證明在生态保護上我們是有進步的。當然也引起了更多的人,重視生态環境保護,加入到保護瀕危物種、保護地球生态平衡的活動中來,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為地球出一份力,也會有更多像玻璃蛙一樣珍稀的動物,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全身透明的玻璃蛙,内髒通過肉眼清晰可見,目前瀕臨滅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