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登康口腔募集資金一半拿來“打廣告”,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 IPO觀察

作者:钛媒體APP
登康口腔募集資金一半拿來“打廣告”,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 IPO觀察

登康口腔旗下冷酸靈品牌

日前,重慶登康口腔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登康口腔)遞交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拟沖刺深交所主機闆,本次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4304.35萬股,預計募資6.6億元,其中2.2億元将用于智能制造更新建設項目,3.7億元将用于全管道營銷網絡更新及品牌推廣建設項目,3500萬元将用于口腔健康研究中心建設項目,3500萬元将用于數字化管理平台建設項目。資料顯示,登康口腔成立于2001年12月14日,主要從事口腔護理用品的研發、生産與銷售,其旗下擁有“登康”、“冷酸靈”等知名口腔護理品牌,實控人為重慶國資委。

钛媒體APP發現,登康口腔銷售費用率遠高于研發費用率,主營業務毛利率和同行頭部品牌差異較大。公司想要發展電動牙刷、沖牙器等一系列電動口腔護理品類,形成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但面臨着行業同質化、高端化難布局等問題,未來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将面臨更多挑戰。

銷售費用率遠高于研發費用率

钛媒體APP發現,報告期内,登康口腔公司銷售費用率遠高于研發費用率,2019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分别為29.24%、25.8%、24.45%、24.79%,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分别為3.21%、3.08%、3.11%、2.84%,雖然兩個費用率均處于下降趨勢,但費用相差了9倍左右。據悉,公司一直十分重視營銷推廣,此次拟募集的資金計劃中,高達3.7億元将用于全管道營銷網絡更新及品牌推廣建設項目,占總募集資金比例的56.06%。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公司研發費用率處于下降趨勢,但是近兩年來的專利申請較活躍,招股書展現了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共計57項主要有效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中,2014年至2021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分别為7、10、2、1、4、1、9、9,尤其是2020年、2021年申請的專利數量比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數量之和都多。

登康口腔募集資金一半拿來“打廣告”,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 IPO觀察

同行企業銷售費用率

那麼,整個行業是否都是“重”營銷“輕”研發呢?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以雲南白藥、薇美資、兩面針、倍加潔、拉芳家化為代表的同行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别為24.25%、20.4%、23.43%、18.19%,整體低于登康口腔近幾年的銷售費用率。不過公司表示,倍加潔收入主要來自 ODM 銷售,自主品牌對銷售收入的貢獻較小,是以倍加潔在品牌推廣及管道鋪貨等方面的投入需求較小,銷售費用率相對較低。剔除倍加潔的影響後,報告期各期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均值分别為 28.86%、24.50%、27.08%和 20.20%,公司銷售費用率與行業均值較為接近,不存在重大差異。

登康口腔募集資金一半拿來“打廣告”,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 IPO觀察

另據尼爾森零售研究報告資料顯示, 雲南白藥( 市場佔有率23.86%)、 登康口腔( 市場佔有率6.83%)、 薇美姿( 市場佔有率4.88%)2021年線下管道銷售額份額排名分别為第一、第四、第六。2019年至2021年,雲南白藥銷售費用率分别為14.01%、11.59%、10.71%, 薇美姿銷售費用率分别為44.17%、39.06%、41.31%,雲南白藥對營銷推廣依賴較低,薇美姿依賴較高,登康口腔介于兩者之間。

登康口腔募集資金一半拿來“打廣告”,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 IPO觀察

同行企業研發費用率

研發方面,行業研發費用率普遍低于銷售費用率,且差距較大,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内,以兩面針、倍加潔、拉芳家化為代表的同行業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别為1.89%、2.08%、2.06%、2.75%,呈上升趨勢,相比之下,登康口腔對研發投入率呈下降趨勢,但2019年至2021年費用率都高于行業平均值。從産品功效上來看,冷酸靈在抗敏感牙膏領域中話語權較高,有着接近6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有業内人士表示,要想實作品牌突圍,冷酸靈應該在抗敏功效上下更多的功夫,打造更多的産品線。因為在牙膏的抗敏成分上,冷酸靈是硝酸鉀和氯化锶,競品(以GSK舒适達為例)通常為硝酸鉀、氟化鈉、乙酸锶和Novamin(磷矽酸鈉鈣),競品抗敏功效産品線更多,Saltrain和舒适達還使用了美容成分,陸續推出積雪草精粹抗敏牙膏。如果公司在這方面增加研發投入,或許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

毛利率和頭部品牌相差較大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登康口腔的營收分别為9.44億、10.3億、11.4億及6.1億;淨利潤分别為6316.3萬、9524.03萬、1.2億及5813.11萬;毛利率分别為42.26%、41.71%、42.1%及41.76%。相比之下,報告期内,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為36.16%、36.37%、36.94%、29.6%,逐漸降低,且與登康口腔的差距越來越大,公司表示,主要系各公司産品結構、業務模式、客戶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所緻。

登康口腔募集資金一半拿來“打廣告”,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 IPO觀察

主營業務毛利率,資料:招股書

但钛媒體APP發現,公司與同行業類可比産品的毛利率相差也較大,在2019年至2021年,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别為42.24%、41.7%、42.1%,而頭部企業雲南白藥自制工業産品毛利率分别為60.98%、61.18%、63.98%,薇美資口腔護理産品毛利率分别為53.8%、58.1%、62.8%,均遠高于登康口腔。對此,公司表示,主要系産品市場定位不同、功能不同,以及銷售管道和覆寫的重點市場存在差異。

第二增長曲線電動牙刷業務難成型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将重點布局和發展電動牙刷、沖牙器等一系列電動口腔護理品類,形成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钛媒體APP發現,目前公司已經布局電動牙重新整理賽道,但收益并不明顯,2021年,公司電動牙刷、口腔醫療與美容護理産品銷售收入分别為666萬元、891萬元,僅占營收的0.58%、0.78%;今年上半年,口腔醫療與美容護理産品銷售收入有所增長,但也僅占營收的1.21%。

有業内人士表示,目前大陸電動牙刷市場中,國産品牌大多生産低、中端産品,且行業同質化嚴重。一方面,電動牙刷最具核心技術的電機方面, 國産大多品牌目前正處于研發階段或者依賴進口,是以高端布局者相對較少;另一方面,電動牙刷主要是由電池、電機、外殼和刷頭幾個部分組成,整體結構簡單,是以大多廠家更多入局的是低端(售價250元以内)、中端(售價250元-600元)市場,低、中端市場快速增長使得行業同質化開始凸顯。

沖牙器市場的競争也相當激烈,美的、海爾、松下等傳統家電品牌,usmile、拜爾智能、素士等新興個護小家電企業,小米、華為等消費電子品牌均紛紛布局該賽道,有業内人士表示,國貨品牌一方面要做好品牌塑造,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則是加大産品的研發,打造自己特有的優勢,這樣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就公司未來是否會加大研發投入?未來在抗敏牙膏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功效創新,以此擴充産品線?将采取怎樣的政策提升電動牙刷等第二曲線業務等問題,钛媒體APP發送《調研函》至公司郵箱,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複。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廖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