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瑞幸難超,更難抄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從跌入谷底到涅槃重生,成為行業标杆,需要多少時間?

瑞幸的答案是兩年。

“這是中國商業史上的奇迹,瑞幸在中國将超過星巴克。”

兩年前,參與做空瑞幸的雪湖資本對瑞幸的評估也出現了大反轉,甚至自稱已購入瑞幸股票。

誰曾想到,一家經曆财務造假、信譽滑坡的公司,通過實控人和管理層大換血、産品創新、商業重構,居然能重拾強勁增長。

瑞幸主導的這場“資本奇迹”,仍在繼續上演。

走向價值成長

用持續“逆勢增長”來形容今年的瑞幸,毫不為過。

剛剛公布的2022Q3财報,依舊讓市場咋舌,在疫情反複,消費不振,行業一片低迷之際,瑞幸營收、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繼續創新高。

其中,營業收入38.95億元,同比增長65.7%;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營業利潤5.85億元;自營門店同店銷售增長率19.4%,在主要競争對手連續下滑的背景下,顯示出了更強的韌性。

瑞幸難超,更難抄

瑞幸的門店層面利潤率保持在了29.2%的行業高水準,且無論是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還是非美國會計準則(Non-GAAP)下,均斬獲超過5億元的淨利潤。

瑞幸難超,更難抄

來源:瑞幸财報,富途

2019年虧損,2021年虧損減少,2022年首次盈利(GAAP準則下),并持續超預期增長,瑞幸成功實作業績“三級跳”。

業績向好,引來資本競相追逐。盡管身處粉單市場,但瑞幸股價連續上揚,股價從不到1美元漲至19美元,兩年漲幅超過20倍。

與此同時,瑞幸還釋出了首份公司治理報告,回顧了瑞幸在過去兩年時間,在全新價值觀指引下,逐漸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最終逆風翻盤的曆程。

對比之下,星巴克中國2022年第四财季的營收為7.7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9.6%,門店銷售額下降了16%。這已是星巴克中國業績連續多個季度下滑。

一升一降,市場聲量随之此消彼長。雪湖資本報告顯示,星巴克市場佔有率從2018年的45%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8%,瑞幸則從2%增至14%。

瑞幸難超,更難抄

來源:SnowLake

瑞幸的崛起,讓星巴克的“鐵王座”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沖擊。

但事實,不止星巴克,随着現制咖啡賽道變得越發擁擠,咖啡各品牌間的競争随之加劇,導緻引流獲客成本不斷變高,售賣單價則不斷變低,門店盈利的難度指數級上升。

如去年還融資近億元的時萃咖啡,由于持續虧損,缺乏造血能力,目前已幾乎關閉了所有線下門店。

咖啡新勢力MANNER,也在今年5月深陷讨薪風波。而其此前的最大股東今日資本,則在去年因不看好其發展而選擇全面退出。

去年上市的奈雪的茶,2022年上半年營收為20.45億元,同比下降3.8%;淨利潤則變為虧損2.54億元。

瑞幸難超,更難抄

圖檔來源:奈雪的茶公司業績公告

剛剛借殼上市的TIMS中國,同樣流血不止。據其招股書顯示,自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其淨虧損就不斷擴大,2019年虧損8782.8萬元,2020年虧損1.4億元,2021年更是巨虧至3.8億元。巨大的虧損,使其上市不到1月股價即腰斬,使其母公司笛卡爾資本集團巨虧64%。

流血上市,資本市場也不免“用腳投票”。

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咖啡領域已披露的融資金額僅為18.03億元,而在2021年僅上半年融資金額便高達50.76億元,降幅高達近2/3。咖啡賽道的熱情明顯開始退燒。

盡管行業依然熱鬧非凡,新晉品牌層出不窮,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随着頭部企業快速擴張,并建立起深厚的護城河,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确立。過去後來者需要面對的隻是星巴克這一個巨頭,且在價格帶上有空白空間,但如今卻要同時面對星巴克和瑞幸兩座大山,且在價格帶幾無空白,那些不具備規模優勢、成本優勢的中獨幕喜劇牌已經很難再有彎道超車的可能。

瑞幸門店數量截至三季度末已達到7846家,星巴克中國門店數量突破6000家,而排在第三的品牌則僅有1000多家,MANNER更是僅有400餘家。

門店規模的巨大差距,不僅意味着頭部品牌可以有着更廣泛的觸達,更關鍵還在于規模下頭部品牌在原材料采購、門店房租等上可以有更大的議價空間,形成的巨大成本優勢。也就是說同樣的品質下,頭部品牌可以賣更低的價格卻依然可以盈利,但中獨幕喜劇牌卻無力還手。

更為關鍵的是,行業“祛魅”後,如今資本更加務實,更加注重營收和盈利的确定性。缺乏資本的支援,缺乏造血能力的品牌大批死亡,這一景象似乎已并不遙遠。

此外,如今還要面對消費疲軟,以及疫情反複等不确定性風險的幹擾,更是難上加難。據餐寶典釋出的調查報告顯示,11.5%的咖啡店活不過3個月,42.4%咖啡店持續營運時間超過2年就已經屬于“老店”了。《閑魚2021創業避雷指南》顯示,咖啡店創業失敗率位列第二。

瑞幸難超,更難抄

而瑞幸之是以能夠持續增長并盈利,則在于其圍繞數字化建構的商業模式,成本低,營運效率更高,更加靈活,且在規模加持下,更具抗風險能力。

瑞幸的單店面積僅約35平米,且以自提+外賣為主,這種消費習慣一旦養成,短期内很難更改。經過疫情洗禮,人們更加注重社交距離和身心健康,“自提+外賣”也正成為時下主流的購買方式。

成立至今,“高品質、高成本效益、高便利性”的咖啡産品,是瑞幸始終的堅持。

“快取店”的模式下,瑞幸門店就像是咖啡流水線的“前置倉”,輔以标準化制作、全自動機器、柔性供應鍊+生産線,并用“平價”政策實作“品質平權”。

财務資料是企業戰略的“會計學”展示,今年以來,一路回暖的瑞幸,正在用資料證明其戰略的正确性。

從最新财報可以看出,在外有疫情擾動,内有巨頭圍堵的背景下,瑞幸能展示出自身的阿爾法韌性,并迎來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輕按兩下”。

顯然,瑞幸已進入“投資-盈利-現金流正循環”的優質成長階段,這是一家企業走向價值成長的标志。

新咖啡故事

在中國,選擇在咖啡賽道創業,一開始便會遭遇兩種相反的觀點。

看多者認為,中國人均咖啡銷量相比歐美還有巨大差距,潛力無窮;看空者則認為咖啡作為一種舶來品,味道不讨喜,并不适合中國市場。

這正是當年渾水做空瑞幸時,所指出的商業缺陷。

但商業的一切症結,都可以通過創新來解決。

彼得·德魯克曾經提出“第四種戰略”,就是“改變産品、市場或一個産業的經濟特征”。即聚焦使用者需求和市場價值,對産品政策、價值主張、服務解決方案進行優化或者變革。

面對咖啡的“天然悖論”,瑞幸開創了不斷更新疊代咖啡爆品的成長路徑,與彼得·德魯克的思想不謀而合。

通過快速疊代,持續爆款政策,重新赢得市場,并可以盡享領創者紅利。這一“破壞式創新”,成功将咖啡的“中國式沖突”消解。

走對方向後,瑞幸還有自己的方法論,即以“高頻次上新+數字化産品開發”,掌握可持續推出“爆品”的密碼,同時加強供應鍊、門店模式變革、以及改變營銷增長方式等等,為戰略的成功運作打下堅實基礎。

瑞幸持續打造爆款的産品力,消費者已深有體會,厚乳拿鐵、生椰拿鐵、椰雲拿鐵、生酪拿鐵……連續爆賣,不斷拉高粉絲的期待值。其中,生椰拿鐵上市以來銷量超1億杯,椰雲系列的目标同樣也是1億杯。10月10日上市的生酪拿鐵,創下新品銷售記錄。

推出一件爆款可能有運氣成分,但持續高品質輸出,則要仰仗實力。

這背後是瑞幸一整套以數字化能力為保障,創造優秀産品的機制,包括從規劃-研發-測試-上架-回報等全鍊路的研發體系。

“我們不相信碰巧,更相信資料。”正如瑞幸副總裁、産品負責人周偉明所說的,“快速推出一個好産品并不能展現競争力,真正有用的是能夠快速推出好産品的機制。”

以瑞幸爆款生椰拿鐵為例,這款産品嚴格測試,曆經一年打磨,和各種拿鐵品類對比後,最終才在2021年4月上市。

瑞幸尤其注重收集市場資料、流行趨勢以及消費者真實回報,并進行量化對比。上架後,還會基于App等線上回報,疊代營運及物料損耗,提升效率。

相比2年前野蠻粗放的發展方式,現任管理團隊更加精細化。團隊内部的“策創會”,會對産品、營銷、研發、定價等方面不斷打磨。

今年以來,瑞幸産品的上新頻率是星巴克的2.5倍,是MANNER的4.2倍。

2021年,瑞幸新品數量高達113款,上新速度遠超星巴克,甚至高于茶飲行業的頭部企業。

另一方面,營銷和使用者經營是消費企業的必修課。瑞幸聯合創始人、首席增長官楊飛認為,“品運合一”、“精細化管理”等使用者營運政策,與産品研發和數字化門店營運戰略協作,打造“人、貨、場”的三支柱,是瑞幸引領新消費、新零售時代的關鍵。

通過研究年輕人的喜好,瑞幸認為奶咖是最大的細分市場,瑞幸由此确定了“大拿鐵戰略”。“厚乳”、“生椰”、“絲絨”是以成為2021年的“拿鐵三劍客”。

使用者經營層面,瑞幸更側重線上生态化。2022年Q3,瑞幸月均交易客戶數2510萬。

如此龐大的使用者資産,讓瑞幸得以大展拳腳,同時輔以優質青年偶像代言、跨界IP聯名、事件營銷等玩法不斷擴大流量池。

基于“大私域流量池”,瑞幸更可以真正實作C2M式的産品研發,并持續優化經營和銷售政策。

目前,瑞幸自身的App貢獻了總銷量的55%,加上小程式等線上管道超過七成。這無疑也将降低銷售費用率。雪湖資本就預計,到2025年,瑞幸的管理+銷售費用率之和僅為12%,而2021年為20%。

當然,猶如奶源之于乳業企業,高品質的咖啡也離不開優質供應鍊,瑞幸已經開始在全球甄選優質原材料。

SOE雲南紅蜜系列的咖啡豆,主要來自雲南保山、普洱兩大産區,瑞幸已于今年采購1000噸雲南精品咖啡豆;

一季度,瑞幸還從埃塞俄比亞采購3000多噸高品質咖啡豆,成為埃塞“花魁”在中國的超大買家。

今年9月,瑞幸宣布将于未來三年采購巴西約4.5萬噸咖啡豆,并和巴西進行咖啡産業深度合作。

進博會期間,瑞幸還簽署了印尼高品質咖啡豆的合作意向書。

中遊産能上,瑞幸自建首家咖啡烘焙工廠,已在福建正式投産,設計産能1.5萬噸。第二家烘焙廠進入選址規劃的階段,預計産能3萬噸。

深耕咖啡的每一個環節,形成“優質生豆+高效供應鍊+獨特烘焙生産處理方式+優質終端服務”的全産業鍊服務,瑞幸不斷為高品質加碼。

通過對各環節的颠覆性創新,突破增長天花闆,以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洞見,找到打開消費新需求的鑰匙,并不斷培育出更多咖啡消費者。瑞幸的商業飛輪得以良性運轉。

重生後的進化論

當下的咖啡市場,其實充斥着商業的殘酷。

一邊是資本跑步入場,一邊卻是關門謝客。

時萃咖啡是眼下發生的真實案例。這家成立三年的創業之星,曾在1年内完成3次融資,但選址多在核心區位,高昂的租金、營運成本,還未完善的經營體系,導緻資金枯竭,現金流斷裂,最終隻得草草收場。

越來越多的咖啡初創企業,都需要面對“速生速死”的宿命,穿越創業死亡谷的隻能是極少數。

行業上演着“冰與火之歌”,衆多新品牌的失敗,揭露着一個事實——當市場格局已經穩固,後來者幾乎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當下,頭部企業已經紮好堅實的籬笆,頭部品牌在規模、供應鍊、品牌、數字化營運等多方面牢牢築起護城河,憑借在房租、原材料價格、營運效率等方面的優勢,在保障品質的同時可以極緻壓縮成本。

競争加劇下,價格中線不斷下移,讓營運成本更高的獨幕喜劇牌,很難再有盈利空間。當資金枯竭,絕大多數都會成為襯托行業火熱的炮灰。在這種背景下,加盟商在選擇合夥夥伴時會更加謹慎,也會更加青睐頭部企業。

如今,瑞幸已完成曆史切割,重新上路。通過重塑價值觀、嚴守财務鐵律、強化内控管理,在全新價值觀指引下,推動公司走向良性運轉的軌道。

走出至暗時刻,并能在激烈的競争中,逆勢增長,是在瑞幸全新的價值觀指引下實作的。這是瑞幸重獲消費者、市場和資本信任的底層基座。

當下的瑞幸,已經成功上岸,找到了成長秘訣。

一是定位上的差異化,相比于主打“第三空間”,定位精英、白領的星巴克;瑞幸定位大衆消費領域,從學生到城市新銳,産品更加多元,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咖啡偏好。

在咖啡市場,星巴克經營的是“第三空間”的咖啡生意,而瑞幸卻在講述咖啡大衆化故事。

瑞幸的打法可以看做是“品牌上探,産品下沉”,讓更多的消費者喝上“物美價廉”的高品質咖啡,提高大衆咖啡市場整體的品質。

二是搶先占領下沉市場,瑞幸改變過往堅持的自營模式,啟動新零售合作夥伴招募計劃。

“一二線自營+下沉市場聯營”的模式,瑞幸以輕資産擴張,靈活高效,且可以擺脫過往高昂的資本開支,輕裝上陣。

瑞幸董事長兼CEO郭謹一曾在财報會議上指出:“通過合作方在本地的優勢,配合智能化遠端指導,能夠快速占領下沉市場,同時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瑞幸店面數量超過星巴克,低線城市門店更是其2倍有餘,在下沉市場擁有先發優勢。截至第三季度末,瑞幸聯營店數量達到2473家,數量占比超過31.5%,加盟收入占比23%。郭謹一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12月還将放開新一輪下沉市場聯營合夥人名額。

瑞幸難超,更難抄

三是面對茶飲企業的“繞後攻擊”,以及其他資本力量的新進入者,瑞幸已建立起深厚的競争壁壘,且已實作盈利正循環。

資本逐利,但最終會回歸理性,當市場降溫後,下半場将是本地化經營、供應鍊實力等多方面的綜合比拼。

四是原生數字能力賦能業務模式變革,比如,基于企業自身的私域流量,瑞幸對“場”的智慧選址、優化營運;對“貨”的選品、研發、供應鍊優化;對“人”的精細化營運,提升留存率、複購率等等。

這些護城河,正是為什麼“都在學瑞幸,卻都無法複制瑞幸”的重要原因。

瑞幸的一切努力,都圍繞着“高品質、高成本效益、高便利性”的“鐵三角”,來尋求最優解。

縱觀世界咖啡巨頭,星巴克注重品質,但缺少成本效益;雀巢速溶咖啡便利性最高,但基本和高品質“說拜拜”。

在大衆咖啡領域,瑞幸已經具備了世界級咖啡企業的潛力。能在多層級城市林立、且并非咖啡文化原生地的中國獲得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在未來,瑞幸走向咖啡消費更加盛行的海外,其想象空間無疑更上層樓。

本文源自華商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