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九月》主創三十年後再聚首 兒時治愈系電影引發“回憶殺”

北京晚報

三十年前,由俞麗執導的兒童電影《我的九月》上映。5月30日下午,該片主力主演張萌、闫丹丹、編劇杜曉谷以及兒童電影和文化學者張浩月出現在"第一屆藝術聯盟——6月1日兒童節特輯"手機視訊直播中,與網民分享了當年拍攝的影片及其近期情況,引發了很多人的共同回憶。

影片講述了1990年9月的故事,在北京亞運會前夕,大臼夫國小100多名學生為團體運動會的開幕式進行了密集訓練。其中一個名叫安建軍的孩子因為反應遲鈍半而被取消資格,在經曆了捐款被搶走後,安建軍勤奮練習,終于抓住機會重新加入團體表演,為個人和集體赢得了榮譽。

編劇杜小谷透露,當導演和他合作出演多部電視劇時,一直想拍第一部電影,為此,他接受了編劇的任務,當全國都在為北京亞運會的開幕式做準備時,電視也與亞運會的新聞有關, 于是她去同學們的群練表演,"聽了很多他們的故事,很感人,是以有創作靈感。"

主演張萌在片中飾演"安達傻瓜"安建軍,他透露導演去學校挑選演員時,在訓練期間被導演攔住,導演問他:"你平時淘寶嗎?"他回答說,'不,但不是兜圈子。也就是說,不要越過麻煩的邊緣。這個答案感動了導演,張萌終于被選中了。

多年來,許多觀衆一直在詢問"安達傻瓜"演員的地位。張萌回複說,他從此沒有成為職業演員,而是成為資深定制服裝設計師,"有時候覺得有點遺憾,但也有個結,但想想看,沒有必要成為職業演員。"

片中,安曉梅飾演的闫丹丹笑着,當導演想找一個沒有銀幕表演經驗的孩子時,結果就被選中了。拍完戲後,她沒有從事表演,而是成為了一名設計師,"這次表演是一段非常珍貴的回憶,我孩子的生活和别人不一樣,多一分就能多一點。"

兒童電影和文化學者張浩月說,随着時間的推移,《我的九月》的價值越來越被挖掘,甚至有觀衆認為它是國産最好的兒童電影,"沒有兩部"。"主要原因是影片描繪了孩子真實的心理,"當電影在電影院上映時,當安建君終於參加團體運動表演時,有觀眾居然站在椅子上為他加油,他們被安達傻瓜所感動。

編劇杜曉谷說,原拍時最動人的是,"創作氛圍很好,我們很簡單,不是為了名利,劇組就像一家人,這樣的創作氛圍現在很少。(記者 王金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