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禅打坐,最愛曬太陽
最近,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們在逛動物園時,都發現了那麼一個奇怪的動物,大家也都因為覺得好奇用手機記錄下來之後,發到了網上。說這個動物奇怪,倒也不是因為長相奇怪,而是因為曬太陽出圈了。
環尾狐猴曬太陽
要說一般在太陽地裡,有的動物可能喜歡打打鬧鬧,有的動物就喜歡吃完飯之後打個盹兒什麼的,但唯獨這個動物偏偏劍走偏鋒,人家就盤腿坐在地上,張開雙臂,擡起頭,沐浴這美好的陽光,這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架勢,讓我想起一句歌詞,“早上起床,擁抱太陽,滿滿的正能量”,别說,還真有這麼點意思呢。
其實這個動物叫環尾狐猴,除了愛曬太陽之外,人家還有個特殊的身份呢,那就是馬拉加西的國寶。
要說起來它為什麼這麼愛曬太陽,我說是因為養生,你信嗎?
不過這就得先從它的老家說起了。要知道,馬拉加西是非洲的一個小島,四面環海,而且全島都在熱帶地區,環衛狐猴呢又恰好生活在雨林中,這個空氣可以想象的出是有多麼潮濕了。跟人一樣,白天活動,晚上睡覺,作息非正常律,這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因為在野外睡一晚上的話,晚上的空氣濕度是要比白天大很多的,而且晚上的溫度也比白天低,當環尾狐猴白天醒來之後,毛發上就會産生很多露水,搞得自己濕漉漉的。
馬拉加西島
其實要說起來野生動物濕一點也沒什麼啊,但其實對咱們環尾狐猴來說,毛發在這種潮濕狀态下容易滋生很多病蟲害和細菌,搞不好就會生病。再加上環尾狐猴的毛發比較單薄,尤其是肚子上那塊兒,這一冷一熱,按咱們的話來說就是更容易着涼。是以人家就想了個好辦法——曬太陽。每天太陽升起之後,就一排排得坐好,張開雙臂,有時候可能還會調皮的站在同伴前面,更好的享受陽光,從頭到腳,給自己曬個幹幹淨淨。而這個習慣也一直保留到現在,是以即便在動物園,它們也會在白天一起曬太陽。人們常說多出去曬曬太陽對身體好,但咱們做得還不如一個動物朋友好,這真是讓我感覺自歎不如啊!
說起這個環尾狐猴,倒也奇怪,明明是隻猴子,卻長了一張狐狸的臉,而且走起路來也不像猴子那樣蹦蹦跳跳,一步一步地優雅得很。而且,還把它那長長的尾巴翹得很高,要知道一隻環尾狐猴身長也就40公分左右,而尾巴卻足足有60厘米長,直直地豎立起來,仿佛一面醒目的旗幟一樣,不管走到哪裡都引人注目。這同樣也能在同伴之間作為一個交流信号,遠遠地就能看到同伴是否被敵人追趕,如果有敵人追它,它們一跑,遠方的同伴看到它們這招搖的尾巴,也立馬就跟着跑。
環尾狐猴正面
但是說它的尾巴招搖,除了能像旗幟能豎起來之外,更有特色的是,環尾狐猴的尾巴上是黑白相間的,像圓環一樣的花紋,這種一節節的斑紋一般都在11~12個左右。你可能會覺得它是不是到了現代進化成這個樣子的,其實不然,這裡咱們看圖說話。
跨越千年的相逢
這是一副被儲存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的畫,《交趾果然圖》,圖中正是一隻長着狐狸臉,尾巴是黑白斑紋的環尾狐猴,而這幅圖的完成時間,是在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由一位來自意大利的畫師郎世甯所作,由乾隆皇帝親筆題詩,不過這時候它還不叫環尾狐猴,而是叫果然。同樣,在上古名著《山海經》中對它也有所記載,而後在宋代的《太平禦覽》中也有提及。也就是說千百年來,這個猴子就沒變過模樣。
果然交趾圖
不過這環尾狐猴是怎麼發現的呢?這個到沒有具體記載,不過咱們可以從它的親戚中找一些線索,現在狐猴科有5屬21種,巧的是這些狐猴科都是起源于馬拉加西。拿着環尾狐猴的DNA,對比在大陸上,和它們相近的懶猴和非洲夜猴,發現它們可能都來自于共同一個祖先,這個祖先距今約有6000萬~6500年,根據發現的化石推斷後,得出狐猴應該是在2000萬年左右進化成現在的樣子的。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位古生物學家Erik Seiffert,曾經和團隊的科研人員們,在埃及發現了一具儲存非常完好的化石,這個化石是一種滅絕的靈長類動物Wadilemur elegans,但是保留了狐猴身上一些非常明顯的特征。後來他們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相關内容,說是像梳子一樣的牙齒特征能證明這個化石,就是狐猴的祖先,通過化石能推斷狐猴可能在3500萬年前甚至更早就存在了。
但為什麼狐猴的種類這麼多,卻委身于馬來加斯加這座小島上?這就牽扯到地質運動了,在幾千萬年前,其實馬拉加西和非洲大陸是緊密相連的,後來由于地殼運動,島嶼和大陸逐漸分離開來,靈長類動物的祖先分為兩支,一部分在非洲大陸進化,但是由于在自然競争中沒有占優勢,在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中被淘汰了,另一部分則就生活在馬拉加西島上,逐漸進化成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狐猴。
環尾狐猴與幼崽
越臭越迷人,臭寶本寶
和其它20個親戚不一樣的是,環尾狐猴有着非常發達的臭腺,也是狐猴裡唯一一個帶有臭腺的物種。咱們之前講狼獾這種鼬類動物時,就知道它們能通過臭味來标記領地和自保,包括像黃鼠狼、臭鼬等,但是它一個猴子帶臭腺有什麼用啊?人家除了上面兩個用處之外,其實還可以通過臭味尋找配偶,這種臭味在人家種群當中還真沒那麼臭,它們聞到這種味道就好比人類聞香水一樣,感覺是非常有魅力的!如果一個雄性環尾狐猴的臭腺越發達,發出的臭味越濃重,反而還能脫穎而出,優先取得交配權,在雌性群體中更加受歡迎。
而對于臭腺的産生,更早的追溯能到大概6000萬年前,正是猿剛剛進化成人類的時候,狐猴在人類和類人猿之間分離出來後,不僅有着非常靈敏的嗅覺,甚至還保留了一種特殊的臭腺,分布在手腕、肩膀、以及生殖器上。
環尾狐猴的臭腺中究竟有着什麼成分,能讓敵人聞了想跑,但是又能讓雌性同類着迷的?你别說,還真有學者去仔細研究了一番。在《當代生物學》這本雜志上,就有動物學家通過采樣觀察發現,臭腺的分泌物其實就是三亞硝基化合物,由十二醛、十二甲基十三醛和十四醛所組成。對于醛這個物質,後來在《科學》雜志上,也有學者提出,這是一種昆蟲性資訊素,聞起來像梨的味道。但就是這種讓大多數生物聞起來臭臭的味道,卻能很好地吸引同類的異性,甚至雌性都會專門去聞或者舔這些分泌物。而這種臭液的産生也并非是随時随地,一般大多會在繁殖季節的時候,會分泌得多一些,當然這也和雄性環尾狐猴的睾丸技術水準有很大關系。
環尾狐猴
危險!沒有天敵也會瀕危,真相令人心寒
這種臭臭的“被動”技能,也讓環尾狐猴在馬拉加西這座島上幾乎沒有天敵,世世代代生活了幾千上萬年。而在2017年,New Scientist卻給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資料,說在馬拉加西島上在1997年~2017年,短短二十年間,數量從幾十萬隻銳減到不足3000隻,也就意味着這二十年這個島上有95%的環尾狐猴消失了,截止到現在,世界現存的環尾狐猴更是不到2000隻。
沒有天敵,也沒有發生什麼劇烈的自然災害,怎麼會讓短尾狐猴在這二十年中經曆滅頂之災?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人類,在2000年左右,大批人類進入馬拉加西島,這裡森林資源和礦産資源都非常豐富,而短尾狐猴正是生活在這片雨林中,人們在這裡不斷伐木,開設營業場所、建設城市、農場、牧場,包括在這裡源源不斷的采礦。這使包括短尾狐猴在内很多動物的栖息地大幅度減少,能夠維持生活的空間減少了90%。沒了适宜的生存環境,擺在眼前的隻有死路一條,讓這座島上近1/3的動物都成了瀕危物種。
即便是現在,馬拉加西島上的環境也并沒有改善。
從2019年到現在,馬拉加西的森林砍伐率平均增長了10%,根據習慣,在10月~11月之間,還有着十分頻繁的非法燃燒。根據馬拉加西,管理局通信和資訊系統部門的負責人,Ollier Duranton Andrianambinina提供的資訊來看,這座島上,平均每年約有6900公頃的森林被砍伐。而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同樣作為環尾狐猴的鄰居,北方鼬狐猴滅絕了約80%,目前數量連100隻都不到了。甚至當地居民在吃不上飯的時候,會選擇把狐猴肉作為食物。而做出這些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馬拉加西實在是一個窮的地方,經濟的匮乏導緻當地居民民不聊生,隻能通過這種自然資源的販賣來維持生計。
難道就這麼任由人們破壞森林,就沒有什麼保護措施嗎?
其實早在2012年的華盛頓公約中,就已經把環尾狐猴列為CITESⅠ級保護動物,在201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更是把環尾狐猴列為“瀕危物種”。但無可奈何,不管全世界怎麼呼籲,當地的經濟狀況如果一直不改善的話,人們也束手無策,隻能建立在當地動植物的血肉之軀上求以生存。現在人們也隻能盡自己所能,呼籲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瀕危物種。至于未來什麼樣,隻能祈禱馬拉加西這座小島可以盡快發展起來,更好地保護島上為數不多的動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