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蹲點記③|沂源縣流水村:紅蘋果“結”出好日子

作者:海報新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為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衆,進一步凝聚黨心民心、鼓舞奮進力量,大衆日報11月21日起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欄目,推出大型融媒體行進式主題采訪報道。記者走進城鄉社群、機關、企事業機關、校園、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确立的發展目标和戰略任務,結合山東實際,宣傳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務實舉措和實際行動,多形式、分層次、廣覆寫報道幹部群衆立足本職崗位、紮根基層一線、認真履職盡責的生動實踐,激勵全省廣大幹部群衆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創造新的偉業,赢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今日刊發《紅蘋果“結”出好日子》——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蹲點記③|沂源縣流水村:紅蘋果“結”出好日子

沂源縣南魯山鎮流水村——

紅蘋果“結”出好日子

□大衆日報記者 楊淑棟 通訊員 張琦 王振群

11月18日早上6點半,沂源縣南魯山鎮流水村金飛洋果品專業合作社果樹管理技術員翟作紅早早來到果園,準備給果樹施肥。“現在蘋果都采摘完了,正是上肥的關鍵時期,這關系到來年的收成,可馬虎不得。”

初冬的清晨雖然寒冷,翟作紅卻是幹勁十足。“土地流轉租賃費一年3200元,加上打工工資一個月3600元,一年下來,俺家能有4萬多元的收入呢。”他掰着手指頭告訴記者。

翟作紅從20多歲開始種果樹,後來放過羊,也去外地打過工。如今歲數大了,老兩口把家裡的3畝2分地流轉到村裡的合作社,自己進社當起了技術員,一手果樹管理的好本事又有了用武之地。

“5月開始,社裡又給俺漲工資了,一天多賺20元。今年,俺家土地上的果樹進入盛果期,估摸年底還能分紅6000元左右,日子越來越好。”翟作紅說,這樣的好日子,從前不敢想。

流水村是由原北流水、南流水、東流水三個村于2021年通過行政村規模調整組建而成。其中,北流水村曾是省定貧困村,陳丙福在2001年任北流水村黨支部書記後,從抓班子、帶隊伍入手,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帶領黨員群衆創新創業、實幹苦幹。

鄉村要振興,産業要先行。2014年,北流水村黨支部領辦金飛洋果品專業合作社。經過多年發展,現在有流水村和周邊村201戶村民加入,全村80%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建成1500畝“沂源紅”富锶蘋果種植基地、10000畝富锶大榛子種植基地和擁有21個草莓棚、33個育苗棚的富锶草莓種植園,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創新實施“土地流轉租賃費+社員年底分紅+打工工資”的利益配置設定方式,村民變身股東和産業勞工。各果品基地年收益的20%歸村集體所有,80%歸合作社用于社員分紅,實作集體和個人雙增收、共緻富。

“目前,合作社的蘋果基地實作每年每畝平均收入超6000元,大榛子基地每年每畝收入超2000元,畝均收益都是土地流轉前的3倍以上。”村會計徐勤貴翻着賬目表,從前的赤字變成一筆筆收益,村集體年收入達8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

科技賦能讓産業發展更上一層樓。在數字農業大資料應用服務平台螢幕上,土壤溫度、濕度、成分含量實時顯示,數字果園技術負責人陳丙祥不時檢視各項資料。近年來,流水村打造智慧數字果園,大資料系統實時監測葉面溫度、果實大小、土壤資訊等,水肥一體化設施實作人工效能提高10倍,節水、節肥、節藥20%以上,科學管理讓果品品質大大提升。“現在優質果率可達到80%,今年蘋果的批發價賣到了5元一斤,比去年漲了一倍多。”陳丙祥說。

今年,沂源縣探索黨組織聯合抱團發展新路徑,以産業為紐帶,以流水村為核心,聯合周邊11個村、企業黨支部建立了“流水锶鄉”黨建共同體。陳丙福擔任共同體黨委書記,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為我們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二十大代表陳丙福從北京參會回來後,對村子的發展規劃更加清晰。

“我們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年産10萬噸高锶礦泉水項目,并将1萬平方米撂荒地開發成‘流水锶鄉’荷塘月色休閑項目,建設标準垂釣魚塘一座、步行廊道100米,打造原生态民宿區,與村内的高锶産業示範園、數字化果園、樹屋餐廳、網紅泡泡屋等,形成特色三産融合項目。”談起未來的發展,陳丙福信心滿滿。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蹲點記③|沂源縣流水村:紅蘋果“結”出好日子

■記者手記

鄉村要振興 黨建要夯實

□ 楊淑棟

在蹲點采訪過程中,記者參觀了流水村建立的鄉村振興會客廳,其中一處黨代表工作室格外引人注意。設立黨代表工作室,不僅僅是要暢通傳黨聲、聽民情的管道,更是要打造一個發揮黨代表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平台。

鄉村要振興,必須堅持黨建引領,要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黨代表是這支隊伍的帶頭人,尤其是來自農村的黨代表,充分發揮他們的先進性,對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意義重大。在流水村,黨的二十大代表陳丙福帶領村黨支部成立合作社,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産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收益分紅、務工工資相結合的收益配置設定模式,走出了一條可持續、可推廣的鄉村産業振興之路。今年流水村與周邊村和企業成立了“流水锶鄉”黨建共同體,并在黨代表工作室成立了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孵化中心,結合各村實際,制訂孵化方案。

發揮好基層一線黨代表作用,夯實基層黨建根基,以更強合力推動“三農”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去,讓希望的田野鋪展鄉村振興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