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新研究:妊娠改變孕期女性大腦結構,或緻産後母性行為

作者:澎湃新聞

·孕婦自身激素水準的變化,以及胎兒本身帶給孕婦的變化,都會導緻母親的腦部結構發生改變,進而使母親産生母性行為。積極正向的母性行為有助于嬰兒成長,也有助于母嬰關系的加強,異常的母性行為則會對孩子成長産生一定負面作用。

最新研究:妊娠改變孕期女性大腦結構,或緻産後母性行為

懷孕可能會讓母親的大腦結構發生變化,進而增強母嬰關系嗎?

11月23日,荷蘭萊頓大學的神經學家Elseline Hoekzema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apping the effects of pregnancy on restingstate brain activity, 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e, neural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and grey matter architecture》的研究論文。

研究顯示,妊娠可能會使母親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而這些變化或許導緻了妊娠期間和産後的母性行為,如母胎依戀、築巢行為、對嬰兒信号的生理響應以及母嬰依戀。

這項研究稱,雖然動物研究已經證明了生殖可能會改變母體神經,但我們對懷孕對人類大腦的影響知之甚少。而此次研究,對孕期女性靜息狀态(受試者清醒、平靜、無劇烈頭部活動時的狀态)時的腦活動、腦白質結構(大腦内部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腦灰質結構(大腦皮層、大腦皮質)以及腦部神經代謝物濃度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懷孕導緻了女性神經結構和神經網絡組織的選擇性變化。這些神經變化與妊娠激素,尤其是妊娠晚期的雌二醇激素相關。此外,母親大腦結構變化與母性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實驗表明,選擇性的腦部結構變化有利于正向母性行為的産生,是加強母嬰聯結的關鍵因素。

研究也表示,内分泌因素并不是母親大腦結構變化的唯一影響因素。雖然實驗結果表明母親大腦結構變化與内分泌的極端改變相關,但對于産後早期因素是否也促成了腦部結構變化,還未有定論。同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計意願等因素也可能影響着母親大腦結構變化。

總體而言,妊娠使得母體的神經代謝物增加、母親的腦灰質層減少,這些改變從心理和生理層面影響着孕婦,幫助孕婦為嬰兒的到來做好準備。同時,也持續影響着産後母嬰關系的發展。

對此,澎湃科技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周濤和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産前診斷中心主任孫慶梅。他們均認為孕婦自身激素水準的變化,以及胎兒本身帶給孕婦的變化,都會導緻母親的腦部結構發生改變,進而使母親産生母性行為。

同時,周濤認為懷孕對母親腦部結構的影響不會持續終身,一般在孕期及産後半年到一年,孕婦腦部會有較明顯的變化,随後會漸漸恢複。孫慶梅認為,積極正向的母性行為有助于嬰兒成長,也有助于母嬰關系的加強,異常的母性行為則會對孩子成長産生一定負面作用。

以下是澎湃科技與周濤、孫慶梅的對話。

懷孕會影響孕婦腦部結構嗎

澎湃科技:研究指出,是懷孕導緻了孕婦神經結構和神經網絡組織的變化,比如對孕婦大腦的白質微觀結構,神經代謝物濃度等造成影響。能具體幫我們講解一下這些影響是如何産生的嗎?

周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這種影響主要是兩方面造成的:孕婦和嬰兒。首先懷孕後孕婦的激素水準會産生劇烈變化,而這些變化會通過血液傳輸到大腦,導緻上述影響。比如産後抑郁症的産生就是因為生産後,激素水準劇烈變化,影響了大腦結構,進而影響到孕婦精神狀态。第二,嬰兒本身的成長也會造成孕婦大腦結構發生變化。比如如果是男嬰,随着他在母體内的不斷成長,其雄性激素也會分泌得越來越多,這也會對孕婦腦部結構産生影響。

澎湃科技: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會影響母親大腦結構性變化嗎?

周濤:首先壓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會加劇這種大腦結構性變化。其次,喂養方式和分娩方式也會造成影響。具體來說,由于母乳喂養會讓産婦與嬰兒産生直接的肌膚接觸,是以相比奶粉喂養,它對産婦激素水準的影響更大,進而對産婦腦部結構的影響也就更大。至于分娩方式,如果生産過程時間較長,出血較多,或者剖腹産創口較大,産婦的腦部結構可能會産生較明顯變化。

澎湃科技:這種對腦部的影響大概會持續多久?

周濤:一般來說影響最劇烈的時期是孕期以及産後半年到一年。

母性行為是什麼

澎湃科技:什麼是母性行為?

孫慶梅(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産前診斷中心主任):母性行為是親代撫育後代的重要行為之一,這個詞最早用來描述雌性哺乳動物在快分娩及分娩後,對子代産生的舔舐等行為。放在人類身上,就是指母親在孕期及産後産生的諸如大量給孩子買東西等行為。母性行為與激素對母親腦部神經的調控、母親心理狀态的變化等因素息息相關。正向的母性行為對子代的發育成長起到促進作用,異常的母性行為則不利于子代的生存和身心健康。

澎湃科技:母性行為的形成因素?

孫慶梅:母性行為最主要和直接的形成因素還是激素導緻的母親大腦結構性變化。具體來說,孕期及産後産生雌激素、催産素等因素都會增加母親大腦的興奮度,使得母親對與嬰兒相關的事物變得更敏感,以此導緻母性行為。

當然母性行為形成的原因很多,視覺、觸覺、嗅覺等都會助推母性行為産生。比如觀察他人的母性行為,也會激發自己的母性行為,但是總體來看,母親大腦結構變化是導緻母性行為最直接的原因。

澎湃科技:母性行為會産生什麼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嗎?

孫慶梅:當然會。正向的母性行為有助于母嬰關系的良好發展,異常的母性行為反而可能造成子代的不健康成長。比如如果一個母親在産後能經常擁抱、親吻孩子,可能孩子在情緒管理、社會感覺等方面就會做得更好,這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母嬰關系,反之,如果孕期孕婦情緒低迷,狀态不佳,則嬰兒的出生體重可能會更低,若成長過程中也未感受到正向的母性行為,長大後患孤獨症的機率也會更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強調孩子一出生,就要盡可能早地與母親接觸,通過皮膚感覺建立一種紐帶,以此來加強母嬰聯系,進而觸發正向的母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