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龍亞科
海王龍(又名瘤龍、節龍意為“鼻部呈球狀的蜥蜴”,在阿拉巴馬州的Eutaw組與Mooreville白垩層中,海王龍偏好淺水、近岸的環境;但在其他環境中,海王龍則适應深水環境,例如美國西部的尼奧布拉拉白垩層。海王龍的主要食物是蛇頸龍、劍射魚、菊石、黃昏鳥與其他小型滄龍類,從它的胃部發現相當多樣化的當時海洋動物的化石,海王龍在晚白垩紀的西部内陸海道裡面是頂級掠食動物。為了保持頂級海爬的優勢,海王龍還特化出其它滄龍沒有的有圓筒狀的前上颌骨,可用來撞擊、打昏獵物,也可用在物種内打鬥。此外、很多紀錄片中的滄龍屬其實是以海王龍屬為原型的,而非真正的滄龍屬。
2
自從BBC的衛星甲龍導緻一些對古生物不太了解的,覺得甲龍是戰力很強的肉食恐龍克星,後來甲龍的尾錘被證明了不能大副度擺動,力量也不足以傷到大型恐龍體型又小這點,又有一堆人說什麼疊甲就是死路一條,甲龍是廢物什麼的。這真有些二極管了哦,其實甲龍這物種并不失敗,因為當時角龍和鴨嘴龍占據了食草動物的主要生态位,甲龍在數量和多樣性雖不如他們,但也避免了與暴龍的正面對抗。像霸王這種頂級掠食者基本上都被三角龍和埃德蒙頓龍吸引走了,而甲龍的配件足以對付像矮暴龍和達科塔盜龍這樣的次級掠食者,這難道還不能算成功嗎?雖說甲龍沒有像角龍和鴨嘴龍那樣巨大的數量,但是他們的政策也足以保證自身種群不滅亡,這難道還不夠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