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外交學院院長:密集元首會晤,展現更有抱負的新時代中國外交

作者:澎湃新聞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踏上新征程。

10月30日至11月4日,越南、巴基斯坦、坦尚尼亞、德國四國上司人先後訪華,中國主場外交開新局,創下多個“首次”和“第一”,意義非凡。

緊接着,11月14日至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備受矚目的東南亞之行。6天5夜裡,習近平主席出席30多場活動,成為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在多邊場合開展的最密集、最亮眼的元首外交。

“整體來看,無論是其他國家來訪,還是我們‘走出去’,新時代的大國外交已展現出更大的抱負,顯示出更強的創新活力與責任擔當。”外交學院院長王帆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指出,在目前俄烏沖突仍在持續、逆全球化思潮回流、部分國家搞“封閉的小圈子”的國際形勢之下,中國聲音與中國方案為全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國際媒體則評論稱,二十國集團( G20)峰會、APEC上司人非正式會議成為中國的“外交派對”,習近平主席“旋風式會見”(a whirlwind of meetings),有助于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分歧,重新開機溝通管道。

專訪|外交學院院長:密集元首會晤,展現更有抱負的新時代中國外交

外交學院院長王帆

6天5夜,逾30場活動

澎湃新聞:在剛剛過去的G20峰會和APEC非正式會議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同多國上司人開展了密集的會談。從拓展全球夥伴關系的角度來看,如何了解中方參與的這些雙邊會晤,主要有哪些考量?

王帆:可以看到,在這兩大多邊外交峰會期間,與我們會晤的國家既包括印尼、泰國等周邊國家,也有美國、法國、澳洲等發達國家,還包括南非、塞内加爾、阿根廷這樣的開發中國家,覆寫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既具有全面性也具有代表性。

是以,我不認為我們參與的這些會晤是有“選擇性”或是特别的意圖,我們的目的主要還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态來全面拓展全球夥伴關系。同時,我們的夥伴關系不針對第三方,不搞意識形态劃界,沒有排他的“小圈子”。

不過,合作也是有前提的,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如果某些國家不尊重中國的主權和核心利益,對中國的制度以及國家發展道路橫加幹涉,在這樣的情況下基本上不具備合作的前提,也不符合國與國之間應有的交往準則。

澎湃新聞:在6天5夜的行程裡,習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場活動。整體來看,我們向世界傳遞出的最主要信号是什麼?

王帆:最重要的一個信号是,面對目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面臨和平、發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加重,有些國家又推責卸責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曆史和使命擔當。中國在這兩次外交活動中提出的倡議主張、宣布的務實行動舉措,正是責任擔當的展現。

與此同時,也展現出我們将繼續高水準開放的态度。近年來,中國提出了“雙循環”發展格局,讓少數國家誤讀或故意曲解為中國要關閉開放的大門。在這兩次峰會期間,中方都強調了要繼續開放,而且是高水準的開放,這對世界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積極和建設性的資訊。

差別于美國近年來所奉行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優先”,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申維護全球供應鍊、産業鍊的完整性與穩定性,這也為目前世界經濟複蘇與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正能量和确定性。

專訪|外交學院院長:密集元首會晤,展現更有抱負的新時代中國外交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16日,印尼巴厘島,二十國集團(G20)上司人第十七次峰會于印尼巴厘島正式閉幕。圖為巴厘島峰會媒體中心外景。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圖

更多國家期待與中國合作

澎湃新聞:在衆多雙邊會晤中,中美元首之間的會晤關注度很高。不過,對比雙方釋出的新聞稿可以發現,中方介紹的内容非常豐富,白宮釋出的内容則相對簡短。如何看待這一差異?

王帆:美國政府或許有其難言之隐,首先拜登政府明确了把中國定義為“最主要對手”和“最嚴峻長期挑戰”這一主基調。再加上美國内兩黨形成的對華強硬的共識,是以其國内對這次會晤的期望值不高。考慮到美國國内的政治生态,即使拜登總統想強調此次會晤的成果,也不敢大張旗鼓。

不過,與此同時,美國政界也逐漸意識到要避免中美這樣的大國競争走向失控,不希望在這一階段把關系搞僵。是以,即便美國聲稱要“脫鈎”,但考慮到全面“脫鈎”成本太高,隻能是部分“脫鈎”。

需要指出,美方在看待中美關系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固守霸權心态,不願意接受中國的發展,不承認中國在中美關系中的平等地位和合理訴求。這具體表現為:把中國捍衛自身主權核心利益污蔑為“擴張示強”;把中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強化捍衛主權的國防能力,視為中國變得更有“侵略性”“攻擊性”,甚至看作是中國将挑戰美國地區主導地區和霸權;而中國強調的“不沖突不對抗”則被視為是韬光養晦之策。

美國不改變對華戰略的錯誤認知、不真正放棄冷戰思維,将對中美關系造成根本性損害,也終将傷及美國自身。

相比之下,中方則更強調中美關系中的合作面,強調雙邊合作對于兩國、地區和全球的重大現實和深遠意義。通過這次會晤,我們再一次向美方表明了我們對雙邊關系及其全球影響的重視,希望美方回到中美關系發展的正确軌道。

澎湃新聞:在中美上司人會晤之後,中方也與美國傳統盟友澳洲、南韓、日本分别進行會晤。在此之前,部分美國的盟友也對華釋放出一些積極信号,這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在與澳、韓、日會晤過程中,中方所做的外交工作有什麼不同的側重點?

王帆:中方堅持和平發展,堅持開放的地區主義,推動開放的地區格局。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合作架構下發展與亞太國家關系。

要注意到,美國的盟國并非“鐵闆一塊”,各有訴求,都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實際上,他們并不想完全按照美國的意願“選邊站隊”。盟國也逐漸意識到,美國關注的更多是自身利益,這也讓他們考慮增強其戰略自主性。

澎湃新聞:在中法上司人會晤中,兩國上司人都提到了堅持“獨立自主”外交。這一點在中法、中歐關系的發展中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王帆:中法兩國都具有獨立自主的傳統,兩國建交也是在兩大陣營對抗的時期做出的獨立自主的選擇。隻有在獨立自主的原則下,保持戰略自主性,并且尊重其他國家根據自身特色的選擇,才有利于自身發展,也有利于國家間合作。

無論是法國,還是歐洲國家,都已經或将深刻地感受到被裹挾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政治、民生和安全上的傷害。同時,歐洲(發展)的希望也在于繼續保持開放與合作,根據自身現實、安全訴求和利益做出最佳選擇。

專訪|外交學院院長:密集元首會晤,展現更有抱負的新時代中國外交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0日,泰國曼谷,班嘉琦缇公園内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标志。人民視覺 圖

“亞洲時刻”與“中國方案”

澎湃新聞:G20峰會和APEC上司人非正式會議的召開,預示着全球治理迎來“亞洲時刻”。針對目前全球和區域發展面臨的挑戰,我們提出了怎樣的“中國方案”?有哪些關鍵詞和要點?

王帆:在兩大外交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再一次對全球發展議題進行了引領,為時代之問提供中國答案:呼籲各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推動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韌性的全球發展。

在這之中,“包容”是一大關鍵詞。這意味着我們主張各國應該攜手共進,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以鄰為壑,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

同時,“普惠”也是我們強調的重點。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之上,我們應該關注開發中國家的利益,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産品,助力其發展。中方提出的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支援非盟加入G20,以及中方對開發中國家緩債總額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最大,均展現了這一點。

澎湃新聞:我們注意到,針對拜登因私人原因缺席APEC會議,美國國内有輿論稱,拜登這是在把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如何看待這種評論以及目前亞太地區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的作用?

王帆:美國的此類輿論還是反映了其“零和競争”的心态,即認為一方影響力的擴大,則意味着另一方影響力的削弱。實際上,在亞太地區,我們對所有國家都持開放态度,也歡迎美國在該地區發揮積極的作用,中國絕不搞“拉幫結派”那一套,也絕不在這一地區搞排他性的小圈子。我們的戰略意圖明确而透明,我們的行為光明磊落,那就是開放包容、互利共赢,互相借力、互相成就,共同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無論美國上司人是否出席APEC會議,亞太地區合作的潮流都不可逆轉。近期,多場重要國際會議相繼在東南亞國家召開。除了G20峰會、APEC上司人非正式會議,還有稍早前高棉金邊的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這都說明東南亞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從全球層面來看,東南亞的經濟複蘇穩中向好,未來很有可能出現諸如東盟和其他新的地區間合作架構。在地區架構層面,東盟中心地位不斷形成機制化安排,為其發揮“超級聯系人”角色作用提供了可能。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一系列的會晤表明亞洲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區域,也是互聯互通的示範區、世界經濟穩定的助推器。我也希望亞洲不被戰亂所擾,不被危機所困,給世界和平與發展留下最大的希望。

澎湃新聞:在APEC上司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宣布中方考慮明年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此前,習近平主席和佐科總統還共同觀摩雅萬高鐵的試驗運作。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形勢緊張的情況下,如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王帆:把“一帶一路”做實、做深、做細是我們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訴求。從這一點來看,“一帶一路”推動的合作是不可阻擋的。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形成了廣泛國際合作共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準不斷提升,一大批互利共赢項目成功落地。以處于試驗營運階段的雅萬高鐵為例,作為東南亞首條高鐵,它的建成将為該地區的整體性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促進旅遊發展、增進人文交流,加深經貿合作。

不過,也需要看到,此前有少數國家試圖“妖魔化”該倡議,炒作“債務陷阱”等,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也面臨着一些新的難題和挑戰。在海外投資、國家海外利益保護方面也存在一些新的風險和不确定性。

在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一帶一路”的發展應延續創新,同時更加注重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高新技術的運用。總體來看,堅持互利共赢原則,對合作項目進行更加科學、專業的設計,“一帶一路”将會給沿線國家帶來長久、深遠的建設性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