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相信這幾年負責過上架應用市場的 App 開發,或多或少都躺過上線稽核的坑,經曆過的各種問題也是千奇百怪,今天就給大家做個彙總,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少走彎路,争取做一個“優雅”的用戶端開發。

首先,近年來為了 “淨化” App 環境、保護使用者隐私和優化使用者體驗,各部委大緻出台過如下所示的相關法規:

内容 時間
​​《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備案管理辦法》​​ 2019 年 11 月 13 日
​​《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行為認定方法》​​ 2019 年 12 月 30 日
​​《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必要個人資訊範圍規定》​​ 2021 年 03 月 22 日
​​《個人資訊保護法》​​ 2021 年 11 月 1 日
​​《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個人資訊保護治理白皮書》​​ 2021 年 11 月 22 日
​​《網際網路使用者賬号資訊管理規定》​​ 2022 年 1 月 1 日
​​《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辦法》​​ 2022 年 9 月 1 日
​​《網際網路彈窗資訊推送服務管理規定》​​ 2022 年 9 月 30 日

可能還有一些我不知道的遺漏,那不知道這些法規你是否都聽說過,這裡舉一些常見例子:

  • 《網際網路使用者賬号資訊管理規定》 的第十二條就是在 App 展示使用者 IP 的要求相關條款。
  • 《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必要個人資訊範圍規定》就規定了 App 類目所能擷取的權限範圍和個人資訊索取範圍,例如新聞資訊類、浏覽器類、安全管理類、應用商店類等無須個人資訊,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務。

針對上面這個無需權限和個人資訊也要提供基本功能服務,如下動圖所示,今日頭條、知乎和懂車帝就是很好的參考例子,在不同意個人隐私協定的情況下,會有僅浏覽的模式,在這個情況下依然可以閱讀内容而不是退出 App 。

是以嚴格意義上講,現在 App 按照類目的規定,如果你的 App 在某些類目就隻能擷取對應權限,多了就是違規,而且一些類目必須使用者在沒有提供權限和同意協定的情況下,也必須提供服務。
  • 《網際網路彈窗資訊推送服務管理規定》裡就有:彈窗推送廣告顯著标明“廣告”,一鍵關閉,提供取消管道等。

如下圖所示,從意見稿開始之後,基本大部分 App 的啟動廣告就限制了有效點選範圍,産品經理也不能拍着腦袋讓你加各種奇奇怪怪的跳轉。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 《個人資訊保護法》 這個大家肯定就不會陌生了,我在之前​​《個人資訊保護法》更新究竟是什麼​​ 也聊過,其中最主要就是提供個人資訊的導出機制和廣告推送相關内容。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首先使用者必須同意了你才能收集,不同意是不能收集,是以 App 裡各式各樣的彈出框就來了,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合規方式”。

而導出個人資訊的功能普遍是通過郵箱發送實作,事實上目前還有不少 App 沒提供類似支援,還有 App 必須提供使用者登出功能,這也是現在 App 開發的必選項,另外 App 還需要提供個性化推薦的開關能力,不然也有稽核風險,當時有時候隻是需要你放個按鍵。

另外,在《個保法》的提案裡也提及了不能以使用者不提供個人資訊為由不提供服務,當時實際執行往往還是要看應用類目。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而在使用者個人資訊認定裡,裝置id (Android ID) 絕對是重災區 ,因為幾乎是個 App 就會使用到裝置 ID,特别是接入的各類第三方 SDK 服務裡普遍都會擷取。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而處理方法也是普通粗曠,使用者不同意隐私協定,就不初始化各類 SDK ,當然,有時候你可能還是會遇到某些奇葩的稽核,明明你已經做了處理,平台還認定你違規,這時候可能你就需要學會申訴,不要傻傻自己一直摸索哪裡還不對。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總的來說上架問題一般是和個人資訊隐私相關的問題最多,而常見的問題有:

  • 未經使用者允許手機個人資訊
  • 所需資訊和服務無關,過度收集
  • 未提供導出和删除個人資訊的功能服務
  • 存在個人資訊洩漏風險
  • 未明确公布個人資訊收集的目的和使用範圍

最後這一條也是經常出現問題的點,例如現在會要求你提供哪些 SDK 使用了哪些權限和資訊,收集規則是什麼用于做什麼 ,這也就需要 App 裡提供更詳細和豐富的隐私政策内容,當然 SDK 提供方也要。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而一般情況下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觸發整改的,就是裝置ID,MAC 位址等相關内容,或者說你的 App 其實根本不需要這些也能提供服務,就如前面 《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必要個人資訊範圍規定》裡的要求一樣。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這裡還有個關鍵,那就是使用者在同意隐私條款時,你不能預設勾選,也就是有需要使用者同意☑️的 UI 時,預設時不能選中,需要使用者手動勾選同意。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當然,随着稽核顆粒度的細化,越來越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出現了,例如 Apk 裡的資源檔案存在安全洩漏問題 ,而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就是:混淆和加強。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加強和混淆也适用于以下相關問題的解決,當然,加強的話建議選用第三方付費服務,免費加強的坑實在太多了。

  • 《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辦法》 裡針對資料出境也做了要求,其中最直覺的例子就是:高德 SDK 無法在以外地區範圍服務。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當然,不隻是相關法規,平台有時候也有自己的規定和了解,比如有幾位群友,先後在小米因為 App 裡提供 UI 和商店截圖一緻被打回,理由是應用截圖與應用實際功能不符 ,相信遇到這類問題的兄弟是相當郁悶,因為不一緻這個認定其實很主觀。

另外小米等平台還有以沒通過Monkey 自動化測試為理由拒絕上架 ,一般這種情況推薦自己上傳 testit.miui.com ,通過小米自動化測試後在上傳稽核時把你通過截圖作為附加,這樣可以解決稽核時的扯皮問題。

有時候一些平台也會有安全掃描,例如華為就會掃描同名的包名,然後附上 git 連結告訴你風險 。

另外,華為稽核時可能會對你的産品邏輯提出他們的想法,比如空白頁面,添加引導,沒有客服傳回管道等等。

還有另外一個高風險點就是自啟動,相信我,如果你要上架平台,2022 年了就不要再想做什麼保活相關的邏輯了。

2022 年 App 上架稽核問題集錦,全面踩坑上線不迷路

除此之外,如果平台說你存在問題,盡量想辦法要到檢測報告,因為有時候一些平台委托的第三方可能會不是很“靠譜“,然後需要你自己出錢區做”二次付費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