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十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關注點

作者:光明網

作者:李夢雲、方濤(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闡述了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裡程碑意義。深刻領會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征程上堅定曆史自信、把握曆史主動的關鍵環節。

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評價黨的十八大後的五年時,曾使用了“極不平凡”一詞。五年後,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評價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時,不僅繼續使用“極不平凡”一詞,還增加了“極不尋常”一詞。這足以看出,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五年,我們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形勢和更大的風險挑戰。

為什麼“極不尋常、極不平凡”?這是由黨的十九大後五年所處的“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期的方位決定的,加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各種巨大的風險挑戰接踵而至。

為此,報告在回顧五年來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以及開展的重大工作後,用“五個面對”從四個方面總結了五年來攻克的難題和辦成的大事要事。一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争、總體戰、阻擊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二是面對香港局勢動蕩變化,制定實施香港特别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香港局勢實作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三是面對“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幹涉台灣事務的嚴重挑釁,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幹涉重大鬥争,進一步掌握了實作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四是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特别是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在鬥争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

新時代十年經曆的三件大事

在回顧黨的十九大以來五年的工作後,黨的二十大報告緊接着提出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任務,實作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

之是以提出這三件大事,報告指出了其中的重大意義,具體表現為“三個曆史性勝利”,即這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赢得的曆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曆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曆史性勝利。其中,第一個曆史性勝利,揭示了黨和人民團結奮鬥的極端重要性;第二個曆史性勝利,揭示了三件大事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第三個曆史性勝利,揭示了三件大事的世界意義。

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發生邏輯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如何發生?報告客觀、真實、全面地再現了這一曆史過程。

客觀分析十年前面臨的嚴峻形勢。2021年11月,黨的第三個曆史決議在第四部分關于新時代重大成就的總結中,每個方面成就的開頭部分在肯定改革開放的成就後,都指出了同時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挑戰。在此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把這些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沖突和問題作了綜合,分别從黨的上司和黨的建設、經濟、政治、文化、民生、生态、國家安全和國防軍隊、“一國兩制”等方面加以概括。還特别指出,當時,黨内和社會上不少人對黨和國家前途憂心忡忡。

指出了十年來治國理政的精神狀态。面對這些突出沖突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敢抉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幹、風雨無阻向前行,義無反顧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在對各方面變革的回顧中,還使用了“脫貧攻堅戰”“改革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掃黑除惡專項鬥争”“備戰打仗”“反腐敗鬥争”等提法。報告還強調:“新時代的偉大成就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可見,報告特别呈現出了黨中央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的鬥争精神、奮鬥精神,表明新時代的偉大變革是偉大鬥争的結果。

概括“四個一系列”的應對之策。新時代以來的十年,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有時甚至是驚濤駭浪,其複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讨論時指出,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這10年,有涉灘之險,有爬坡之艱,有闖關之難。如何經受住這些風險挑戰考驗呢?報告用“四個一系列”概括了實行的對策,即“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作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此,黨和國家事業才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推動大陸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新時代十年“十六個方面”的偉大變革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有哪些具體表現?報告從十六個方面作了新概括,分别涉及黨的理論創新、全面加強黨的上司、戰略部署、實作小康、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對外開放、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建設、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外交、全面從嚴治黨等。從具體内容看,這十六個方面涵蓋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和标志性成果,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相比第三個曆史決議,增加了三個。其中,第一個——“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三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第四個——“實作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這三個是新增的。“對外開放”從之前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獨立出來,第三個曆史決議中的全面依法治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并入政治建設中。

在順序上,第三個曆史決議中的全面從嚴治黨,這次在報告中被放在了最後;第三個曆史決議中擺在第一位的“堅持黨的全面上司”,在報告中放在了第二位,在表述上有所變化,即“全面加強黨的上司”,以從實踐上突出偉大變革。調整後的順序,更加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的内容。其中,第一、二方面的變革,蘊含了“兩個确立”的重大政治成果,具有統領意義,這是新時代偉大變革發生的最根本原因。

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九個方面不足。報告堅持問題導向,在充分肯定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從九個方面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涉及高品質發展,糧食、能源、産業鍊供應鍊和金融風險,改革,意識形态,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配置設定,民生,生态保護,黨的自身建設,腐敗等方面。這充分展現了黨中央的問題意識、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這九個方面的不足中,擺在第一位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品質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正因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對未來工作的重大部署中,首先就是要“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明确提出“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還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具有裡程碑意義

報告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這裡,為了突出“裡程碑意義”,除了此前一直強調的“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外,還增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

那麼,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裡程碑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對于中國共産黨來說,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程序中始終成為堅強上司核心。對于中國人民來說,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大陸發展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程序。從世界意義來看,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作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來源: 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