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環境、城市建設、文化溝通……中日韓三國學生“雲端”連線,共同為創造更好的世界“支招”

作者:文彙網
地球環境、城市建設、文化溝通……中日韓三國學生“雲端”連線,共同為創造更好的世界“支招”

為了增進中日韓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互信,增進三國青年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中日韓大學生可持續發展交流會"今天舉行。活動主題為"實作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新一代努力",來自中國、日本和南韓的六組大學生分享和交流話題,來自上海中文大學和複旦大學的三名學生參加了交流。

聯合國大會在2015年9月25日第70/1号決議中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确定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标,并呼籲各國采取行動,到2030年實作以下目标。三國青年學生分别解讀了目标,對國際合作、分享經驗、加深了解提出了建議。

《最後一條地鐵》講述了在第二大道上修建地鐵線路運輸的故事,為政府克服政治僵局的障礙提供了一堂課,反映了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僅是資金問題,還涉及各種因素的互相作用和協調。結合目前環境,複旦大學學生彭太忠認為,中日韓兩國可以攜手發展高品質、可靠、可持續、抗災的基礎設施,加強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有利于三國經貿經濟發展。

不僅城市建設,中國、日本和南韓的大學生也讨論了教育領域。上海華僑大學學生詹燕亞認為,目前全球範疇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亟待完善,終身教育和學習是人們生存不可或缺的途徑,對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三國可以促進東亞終身教育體系的發展,促進教育資源共享,提高人民素質。上海華僑大學學生楊玉軒發現,中日韓兩國在教育相關領域有三個共同點:經濟發展互補、重視教育的傳統、各階段學生的資格待遇。這也為中日韓教育合作提供了基礎,可以通過各領域的資源互補來實作。

如何應對全球變暖?中國、日本和南韓出台了不同的措施:中國釋出了"碳峰"、"碳中和"目标,日本啟動了"綠色增長戰略",南韓于2020年7月推出了"綠色新政策"。應對全球變暖需要各國之間的合作。東亞大學學生李謝赫認為,可以通過"元宇宙"技術進行交流,即沒有任何偏見,沒有任何時空限制的交流。"我相信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并幫助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來自日本的學生對建設一個良好的多元文化社會也有自己的看法。長崎大學學生明仁佑志認為,通過教育來解決,不斷改變人們的意識和了解,比如從小就通過畫書等方式培養孩子多元文化共存的意識;

交流會由南韓釜山國際交流财團發起,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南韓釜山韓日文化交流協會、日本長崎縣國際文化旅遊部國際支部、佐賀市NPO企業地球公民理事會共同主辦。 日本。

作者:詹月

編輯:王萬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