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萬物和諧共生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看!萬物和諧共生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看!萬物和諧共生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栖息在國家濕地公園綏甯花園閣的白鹭 李永智攝/光明圖檔

看!萬物和諧共生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藍天白雲下的邵陽資江兩岸 唐明業攝/光明圖檔

【美麗中國萬裡行·湖南邵陽】

南山國家公園内,喜歡熱鬧的白頸長尾雉呼朋引伴來相聚,習慣獨處的黑熊不受打擾地自在覓食;黃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紅腹錦雞悠然地散着步,白鹇則警覺地引頸四顧;世界自然遺産地崀山上,“丹霞瑰寶”風光旖旎,猕猴在峭壁間跳躍攀緣……這一幕幕萬物和諧共生的生動圖景,競相上演于長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三湘大地之上的湖南省邵陽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邵陽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讓美好生态環境為群衆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宣戰污染,天藍水清成常态

“三湘四水”之一的資江,一路自西向東流入邵陽城區,到了雙清公園亭外亭處,突然來了一個九十度急轉彎,折而向北。一江碧水繞城區,在此形成了一個寬闊的轉彎深潭,吸引着衆多攝影愛好者蹲守岸邊,樂此不疲地捕捉水鳥嬉戲的精彩瞬間。

近年來,鴛鴦、小鷿鷈、野鴨等水鳥相繼在資江水面安家。“藍天白雲,清水綠樹,水鳥在河面悠閑覓食或貼水飛翔,那畫面美得讓人心醉!”新華書店邵陽分公司退休幹部易江石告訴記者,不論春夏秋冬,他風雨無阻,每天都要背着相機來“打卡”。

誰能想到,昔日的邵陽曾經是另外一番景象:由于粗放無序的發展以及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生态環境一度惡化,霧霾天氣頻現、黑臭水體難聞,甚至天空中不見麻雀飛過、河流裡難覓魚蝦蹤影。

痛定思痛,是時候改變了!借助中央生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湖南省環保督察回報問題整改的東風,邵陽向污染宣戰,高标準、嚴要求持續推進整改效果。一方面,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改善生态環境品質;另一方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民生扛在肩、揣在心,全市生态文明建設迎來一次攻堅克難的“全面體檢”和“深度治療”。

——加強工業廢棄物治理,建設綠色交通體系。5家水泥熟料生産企業全面完成煙氣治理更新改造,142家燒結磚廠全部安裝脫硫除塵裝置,先後投入新能源公共汽車1546輛。

——重拳出擊重金屬污染現象。完成重金屬行業落後産能淘汰項目15個,解決曆史遺留問題15個,完成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資金支援項目36個。

——重點整治污水處理排放。2021年6月底,洋溪橋、江北及紅旗渠三個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标改造,出水排放标準提升至一級A标準,部分名額優于國家一級A标準。

——積極開展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首創“一河一警長”機制。完成包括楓江溪在内的6條黑臭水體治理,關閉水源保護區内采砂場30餘個,清理一二級飲用水保護區内“僵屍船”200餘艘;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道警長2908名,覆寫全市所有河道……

2016年以來,邵陽共查處各類環境信訪舉報投訴11217起,法定期限内辦結率100%,已辦結的信訪件回複回訪率100%,滿意率在90%以上,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環境問題。2020年,邵陽交辦重點生态環境問題整改辦結率為97.3%,名列湖南省第一。2022年,邵陽的公衆生态環境滿意率達93.53%,人民群衆的生态環境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科技賦能,生态環保有作為

不好!一群孩子誤入景區珍稀野生植物保護點!

2022年10月6日,邵陽市生态環境局的從業人員通過監控視訊發現了這危險的一幕。事發地自然環境複雜,孩子面臨一定危險,也可能給附近的珍稀野生植物帶來傷害。監控人員立即啟動響應機制,景區從業人員接到資訊後,3分鐘内趕到現場,及時排除了這起社會和環境隐患。

“在邵陽,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被納入‘智慧城市’管理範圍,并與公安‘天網’全部聯網。通過監控中心,我們可以實時觀測全市城鄉的環境保護問題。”邵陽市生态環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一介紹。

科技賦能,讓邵陽的生态文明建設有了一道安全可靠的屏障。如今,邵陽已經初步建立起市、縣兩級大氣、水、土壤等主要環境要素監測網絡。從2020年起,邵陽對全市51家年度重點排污機關實施線上監控,聯網率、傳輸率均達100%。全市核定地表水環境品質監測斷面(點位)52個,完成長江經濟帶14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13個土壤環境監測點位設定,并按要求有效開展監測。

今年8月,邵陽市北塔區陳家橋現代農業綜合産業園頻繁響起土壤濕度警報——原來,由于持續幹旱,産業園内的蔬菜處于嚴重“饑渴”狀态。獲知警報後,産業園的生産機構立即啟動應急措施,鑽出一座蔬菜灌溉專業井,確定每天都能為當地保供9噸以上的新鮮蔬菜。

近10年來,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邵陽高度重視生态功能區建設,嚴守生态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目前,該市已有包括城步在内的7個縣被列入國家或省重點生态功能區;2020年,新甯縣被生态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稱号,綏甯縣被授予“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稱号;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順利通過國家林草局組織的第三方機構綜合評估驗收。

群衆參與,“邵陽灘主”成美談

在邵陽,每天清晨和傍晚,總會有一群“紅馬甲”活躍在城區的資江和邵水兩岸。除了撿拾垃圾,他們還時常提醒垂釣者和鍛煉身體的市民:“請把垃圾帶走,保護河灘環境。”這些“紅馬甲”,正是邵陽特有的“邵陽灘主”。

此前,在開展巡河護河行動時,邵陽市生态環境保護志願者聯合會的從業人員發現,古城邵陽(地處資江和邵水交彙處)在守護水美岸清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守護母親河,2021年5月,該聯合會創新推出“邵陽灘主”制度,即以各大橋梁為界,将資江、邵水城區地段劃分為27個相對獨立的網格,動員協會骨幹成員自願認領,擔負起保持“灘位”良好面貌的責任。其間,各個“灘主”還自掏腰包,在當地環境、河道、市政等管理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下,制作和豎立起醒目的“灘位”标志牌。

一年多來,“邵陽灘主”們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和節假日,到各自“攤位”撿拾垃圾,并針對河岸傾倒、河灘種菜、偷排污水、私建圍擋、随意野泳等河流管理的“頑瘴痼疾”開展“随手拍”活動,有效形成了全民保衛“母親河”的良好局面。

朱加援和楊潤君夫婦經常帶着3歲的小孫子參加淨河護灘行動,如今,小孫子已經成為年齡最小的“邵陽灘主”;計程車司機簡波雄攜妻子王亞平和一雙兒女,常年用心地維護責任區域的環境衛生和生活秩序,在“邵陽灘主”中堪稱楷模……随着淨河護灘活動的深入開展,“邵陽灘主”中相繼湧現出一大批“夫妻檔”“兄弟連”“父子兵”“姐妹花”“祖孫軍”“鄰居隊”和“同學族”,傳為美談。

今年5月27日,“邵陽灘主”淨河護灘志願服務項目獲評環境保護湖南省“十佳公衆參與案例”。“想不到,我們‘邵陽灘主’果真‘攤’上為子孫後代謀福祉這件大事了!”邵陽市生态環境保護志願者聯合會會長李志明感慨。

據悉,邵陽市現有登記在冊的環保公益組織100多家,成員30000餘人。他們與專業環境保護工作者攜手并進、互為補充,發展壯大為一支不可小觑的環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