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鹽堿荒灘變身“生态綠洲”中新天津生态城綠化面積五年翻一倍

作者:MtimeTime.com

天津新華社10月23日電(記者張道正)随着秋季種植期的到來,中新天津生态城企業總部園區周邊綠化、寶龍城周邊綠化、楓林景觀、京湖西岸綠化帶景觀等在建綠化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總面積超過92萬平方米。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開發建設中,"綠色"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态城市,曾經是鹽堿荒地,經過一圈創新探索,逐漸轉變為"生态綠洲"。

截至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累計綠化面積為1065萬平方米,是2016年550萬平方米的近一倍,加快建設以城市為中心、居城的"花園城"。

從13年前自然植被匮乏,生态環境脆弱,到如今綠化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生态城始終堅持"生态優先"的發展理念,穩步推進生态環境建設,不僅創造了層次分明、季節性顯著、色彩缤紛的生态景觀植物群落,形成了具有生态城特色的沿海鹽堿地生态綠色景觀, 同時也逐漸建構了"湖水-河流-濕地綠地綠地"複合型生态系統,使該地區有了一步一步"的"面子"和生态系統的自律性,自然保護的"内在",在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展現了"生态城市"的發揮。

在特色植物群落建設中,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之初的本地植物指數不低于70%的名額,以全國柏樹、白蠟、刺猬、山核桃、金銀木、骨木等當地植物不僅适應當地氣候,而且展現了當地風采為骨幹樹種。同時,引進了fascience、皂角、銀杏、紫絢、華麗海獺等适應性強、适應性快的樹種,豐富植物多樣性,并适當點綴花、葉、觀果植物、配置火炬、蘆葦、堿性等耐鹽漬植物,打造了層次分明、季節性顯著、多彩的生态景觀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不僅要"好看",而且要"實用"。生态城充分考慮動物對食源性樹種的偏好,在老運河區域種植桑樹、樹種等,為候鳥提供充足的果實,在城市公園種植山楂、杏樹、桉樹、桃樹、石榴樹等,以滿足荊棘動物的食用需求, 野兔和松鼠,同時,通過水系連通工程,将中央大街東側的水系、貝殼路堤公園、南堤濱水徑、印象海堤公園連接配接起來,形成總長約8公裡的"活"水,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到今年年初,生态城的植物物種數量從最初的66種增加到265種,生态城及其周邊地區記錄了191種鳥類,甚至黑天鵝也"飛"進了城市公園,與居民成為鄰居。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将繼續探索生态保護、環境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確定城市品質繼續走在前列,努力打造宜居宜居美麗的海濱城市、幸福城市。(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