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大走紅網絡多年,竟是因為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2013年底,王麗紅突然曝光了這段婚姻,讓"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這個關鍵詞施壓,攀升到各大網站和社交媒體平台的頭條。随着時間的流逝,許多人認為高溫最終會成為過去。

令人驚訝的是,2014年春天,劉雯東正式公開了與妹妹的戀情。巧合的是,兩人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相遇。是以,哥倫比亞已經成為中國年輕人眼中的"女神"的愛情,而火光繞了出去。

01.

追溯到哥倫比亞

如果你認為這是通過這種娛樂形式引起公衆關注的原因,那你就錯了。中國和大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從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平均年齡12歲的120名幼兒,分四批到美國進行15年的官研,以期"尋找擅長技能的外國人, 但對于中國的自我完善地圖來說。

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已有50多名幼兒進入美國大學。其中二十二人去了耶魯大學,八人去了麻省理工學院,三人去了哥倫比亞大學,一人去了哈佛大學。

哥大走紅網絡多年,竟是因為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哥倫比亞大學有許多院系,其中東亞系與中國有着深厚的曆史。哥倫比亞東亞系不僅是美國最早的華文系,也是中國文化在海外傳播和研究的高地。

十年前,在美國當仆人的中國勞工丁龍捐出了他所有的積蓄12000美元,希望在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建立一個中國研究系,傳播中國文化。他的主人Cabentier捐贈了近五十萬美元來實作丁龍的願望。

在随後的幾十年裡,胡石、馮有蘭、徐志摩、宋子文、馬玉初、陶行志、陳恒哲、潘廣丹、文一堂等中國學者在這裡留下了足迹。

可以看出,哥倫比亞大學曆史上有許多知名的中國校友。随着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美國學習,校友名單不斷增長。

而哥倫比亞大學學生的吸引力在于其綜合實力,法律、商貿、醫學、工程等專業領域,都是世界頂尖水準。在網際網路不發達的時代,如果任何一個城市的學生就讀于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頂尖大學,他們甚至可以享受報紙上一半的篇幅。

在群衆眼中,他們是别人家裡的孩子,但他們都是有天賦的學生嗎?事實上,大多數被美國前10名錄取的學生都有一個漸進的學習和成長過程,很多學生一開始并不符合名校的要求,他們正在為下一步接近名校做好了充分的規劃和準備。

02.

認識哥倫比亞

有人說,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每天都在這樣做:"在聯合國學習政治,在華爾街學習金融,在百老彙看戲劇,在林肯中心聽音樂。哥倫比亞位于繁華的紐約市中心地帶,已經接管了這片土地和人民,也繼承了紐約市的獨特個性。

一個笑話在美國很普遍:"哥倫比亞大學需要多少學生換燈泡?"答案是76。其中,一名學生更換燈泡,50名學生舉行集會,争取不更換燈泡的權利,25名學生舉行集會,反對前者的要求。"雖然這個笑話有點笑話,但它确實反映了大學獨特的辦學理念。

像紐約一樣,一個高度包容的城市,哥倫比亞樂于接受不同的想法,并鼓勵他們互相碰撞,激發更前衛的精神。

哥大走紅網絡多年,竟是因為站在宇宙中心呼喚愛?

有一個關于哥倫比亞的小故事。2007年9月,該大學宣布将邀請當時的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内賈德在該大學發表演講。很快,這個消息在哥倫比亞大學引起了另一場轟動。

一些激進的學生在校園裡組織了各種抗議活動,以對抗他們所謂的"嚴重威權主義"演講者。為了抗議總統博林格同意邀請,一些化名為"Nejad"的學生甚至在網上釋出了博林格的訃告,以表達他們的不滿。

布林格對這場鬧劇相當執着,他親切地告訴同學們:"即使對方是一個與我們的價值觀不一緻的人,彼此的想法也值得交流。既然每個人都說這個人不好,為什麼不給這個"壞人"一個機會說幾句話呢?"

最後,布林格頂住壓力,向艾哈邁迪内賈德發出了邀請。他的做法得到了當時的總統喬治·W·布什的回應:"邀請艾哈邁迪内賈德發表演講,如果哥倫比亞大學認為這不算什麼,我不認為它是什麼。"

事實上,除了艾哈邁迪内賈德之外,布林格仍然在腦海中浮現出一份令人震驚的邀請清單。"我們應該對所有既定的思想抱有懷疑的精神,"他說。是以,我們将繼續邀請各行各業、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觀點的人士來學校讨論各種活動,甚至進行激烈的辯論。我認為這是哥倫比亞最自豪的地方。"

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也是"老大哥"的忠實粉絲。當奧巴馬還是個大三學生時,當他得知他的學校和哥倫比亞大學有一個交流項目時,他決定去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從那時起,他作為交換生成功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

聽過他演講的人發現,他的許多思維方式和信仰都帶有兄弟的烙印。他是一個非常開放的人,思維嚴謹,有極好的判斷力,處處都充滿人文關懷,這是哥倫比亞大學一貫的作風。

03.

走進哥倫比亞大學

這樣一位慈愛的哥哥,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那麼,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是什麼呢?是在象牙塔裡學習學術,還是在華爾街,還是在辦公室裡說話和笑?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對校園惡霸的刻闆印象,真正的校園惡霸是立體多方面的,有廣度和深度。真正的學習者是有趣和有愛心的人。

無論是對中國有着深厚愛戴的平凡英雄丁龍,還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還是追求多元化和自由的博林格總統,都以先見之明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正如大學的校訓"靠着光,看見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他們都有相同的精神核心。

愛情聖地也不錯,世界名校也一樣,上帝會繼續發飙熱,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站在宇宙的中心呼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