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在近日發表的5G邊緣計算領域調研報告中指出,5G與邊緣計算結合所帶來的新型服務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其中就包括遊戲。同時長江證券研究所對于遊戲領域的研究報告中可以發現:國内3G時代開啟時,遊戲行業的火熱集中在于主機遊戲、PC頁遊和PC端遊,當時的任天堂、傳奇等都是各自遊戲領域的翹楚;而在4G時代中,改變最大的就是移動遊戲的發展。

圖1 畢馬威關于5G邊緣計算生态體系未來價值的預估
從圖2中可見,移動遊戲從其他三類遊戲中奪得了相當大的市場佔有率。國内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手遊的火爆印證了技術是遊戲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2019年開始的5G時代,雲遊戲是否會和當時的移動遊戲一樣成為未來遊戲市場中的龍頭?
圖2 長江證券研究所對遊戲市場中遊戲類别占比的劃分
追本溯源,雲遊戲的本質是一種技術操作,利用雲計算技術将遊戲用戶端從終端載體轉入雲端伺服器,而後通過網絡傳輸将遊戲界面投放回終端中。這種技術操作在4G時代難以成功,5G通信技術給了這種操作成功的可能。雖然這種虛拟轉移表面上看僅僅是服務模式的改變,但玩家通過雲遊戲不再需要為遊戲去配置一個昂貴的移動、PC或主機終端,更不再需要繁瑣的安裝程式,一些高品質遊戲也能夠在圖形處理與資料運算能力相對有限的輕端裝置中運作。遊戲廠商也可以将大部分精力專注于遊戲的研發項目。
圖3 雲遊戲運作本質
然而,雲遊戲的商用并非一帆風順。移動遊戲的成功除了技術革新的原因,還在于其提高了使用者遊戲體驗、抓住了使用者時間碎片化等需求。而雲遊戲要想取得成功,不僅對遊戲廠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離不開網絡營運商的配合。對遊戲廠商來說,5G的雲遊戲使玩家能夠在一台終端裝置上運作之前僅存在于主機或PC端的遊戲,那麼在雲遊戲的背景下PC端遊、PC頁遊、主機遊戲等這些标簽将不複存在。這種重度化趨勢增大了遊戲廠商的競争壓力,對遊戲的設計和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盡管雲遊戲有着很多挑戰,但其未來前景難以否認。近些年來,國内外遊戲廠商、營運商甚至許多并非主打遊戲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都開始了對雲遊戲的布局。
圖4 國外雲遊戲平台
在雲遊戲領域中,國外方面的英偉達、索尼、微軟、谷歌四大巨頭布局較早。索尼作為老牌遊戲廠商,其雲服務平台PlayStation Now于2014年便已上線,但截止目前,該服務隻能在PS4/PS TV及少數索尼電視上實作,且遊戲庫中并不包含索尼的主打第一方遊戲。此外,PlayStation Now總監于2019年11月表示主要精力仍然在遊戲設計上。由此可見,索尼在雲遊戲領域的戰略仍在于遊戲設計和遊戲體驗上。
谷歌作為其他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入局雲遊戲十分迅速。2019年11月19日谷歌雲遊戲平台Stadia正式釋出,該平台可以使使用者在不下載下傳遊戲的情況下,就能夠在電視、浏覽器甚至手機端暢玩3A遊戲大作。谷歌并不研發遊戲,但谷歌利用自身大量使用者資源的基礎,整合管道集結了一批上遊遊戲廠商來增加Stadia平台中的遊戲資源,成功的建立了雲遊戲平台。雖然Stadia經過評測後并未獲得想象中的好評,但仍然是一個成功的雲遊戲平台。
英偉達作為圖像顯示領域的龍頭企業,在雲遊戲的布局上絲毫不輸索尼等老牌遊戲廠商。早期的NVIDIA Shield是和索尼PlayStation Now同時代的産物。在經過了長時間的内測後,英偉達又于2020年2月5日正式釋出了GeForce Now雲遊戲平台。英偉達同樣不是遊戲廠商,但它直接打通了Steam、Origin、Uplay等遊戲提供商使GeForce Now平台擁有豐富的遊戲資源。此外,英偉達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為使用者提供了RTX光線追蹤功能以使普通輕型終端獲得強大的圖形算力,使使用者的一款手機都能享受到精美流暢的遊戲畫面。可以說,英偉達抓住了雲遊戲的畫面傳輸這一步驟,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了雲遊戲領域。
此外,還有一直倡導将自身傳統遊戲平台Xbox Game與雲遊戲平台Project xCloud共存的微軟。這樣的戰略一方面保證現有的使用者不流失,一方面又不放棄有未來前景的細分領域,顯然是更折中穩健一些。結合近日蘋果公司與微軟發生糾紛,并單方面在IOS裝置上禁止了xCloud的下載下傳,可知微軟這樣的平穩過渡戰略也是有備無患。值得注意的是,微軟還聯合了南韓營運商SK電訊一起入局xCloud平台的測試,這使雲遊戲産業鍊中十分重要的網絡傳輸環節得到了專業保證。
國外的雲遊戲入局如火如荼,國内的遊戲廠商也一直在積極準備。國内巨頭騰訊基于雲遊戲終端類型建構了兩個雲遊戲平台。一個是2019年3月與英偉達進行的基于PC和主機遊戲的START雲遊戲平台測試。另一個是與英特爾聯合推出的适用于PC和智能手機的雲遊戲平台“騰訊即玩”。由于國内對主機與PC遊戲的研發設計較少,在遊戲資源上相對劣勢,很多時候不得不與外部公司進行合作。騰訊與國外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是為了遊戲資源的擴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利用合作商在所處領域的技術優勢來優化雲遊戲平台的營運水準。
除了騰訊,國内網易互娛也進行了雲遊戲平台的建設,于2019年11月釋出了網易雲遊戲平台測試版。相比于騰訊,網易雲遊戲平台的遊戲資源較少,且更關注于移動遊戲的雲化。這與國内的遊戲市場環境有關系,國内遊戲市場一直是移動遊戲占大頭。是以國内的雲遊戲平台很多時候都偏向于對移動遊戲的雲化營運。類似的還有順網雲玩等平台。相比之下,國内國外的雲遊戲平台因為遊戲資源、營運水準、外部遊戲市場環境等差異,有着不同的布局戰略。但唯一相同的是,這些企業都在雲遊戲布局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遊戲一直不是營運商的主打業務,但在雲遊戲領域内,營運商所處的網絡連接配接環節十分重要,這給了其入局雲遊戲的機會,比如移動的咪咕快遊、聯通的沃家雲及電信的天翼雲遊戲。其中,移動的咪咕快遊進展迅速,2020年5月,移動釋出“雲觀戰”、“雲助戰”、“雲對戰”功能來加強5G互動體驗;2020年6月,咪咕快遊迅速上線多款遊戲,其中不乏國外3A大作;2020年8月,移動與中航文化,完美世界,東方明珠文化等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從這一系列的操作中可知,移動正在利用自身電信營運商的身份整合管道,将一些遊戲公司拉入陣營,凝聚力量共同建立入局雲遊戲。雖然很多測試表明現在的咪咕快遊服務還不夠完善,但大多數人都認為該平台未來可期。此外,電信的天翼雲遊戲平台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電信聯合視博雲、TCL電子、完美世界等公司,首發了TV版4K雲遊戲平台。電信利用自身的IPTV服務,将雲遊戲與寬帶服務融合,直接進入使用者的生活之中。在雲遊戲本質下,終端淪為顯示屏,而電信利用高品質的畫面傳輸,穩定的寬帶服務,大幅度提升雲遊戲體驗,進而滿足使用者對雲遊戲的期望。正如電信天翼雲劉世偉所說的那樣,雲遊戲是非常适合營運商特點的網際網路産品。
對營運商來說,布局雲遊戲有以下兩條戰略:
1
營運商可以專精自身長處,擔任其中網絡硬體支撐的角色,成為雲遊戲産業鍊中的關鍵一環。雲遊戲對網絡有着更高要求,不僅展現在網絡傳輸穩定性,更要求有充足的網絡寬帶資源。在國外入局雲遊戲的企業中,不乏有高管認為雲遊戲無法成功,給出的理由都是網絡連接配接的延時等因素,這反而證明了營運商的重要性。營運商入局雲遊戲,不需要将過多資源投放到上遊的遊戲研發設計之中,隻要做好保證使用者與雲端的高品質連接配接即可,這恰恰是營運商的強項,且更能解決雲遊戲落地的巨大難題。
2
營運商還可以做全産業鍊,擔任起行業引導者的角色。各大營運商都有專精遊戲業務的子公司以及龐大的移動使用者資源,如果營運商對上能夠整合管道、擴充遊戲資源,對下能夠連接配接使用者,完善連接配接品質,就能補全雲遊戲的整體營運鍊條。但相對不利的是,營運商會直面風險,不僅有遊戲廠商的遊戲資源競争,更面臨着相同平台對使用者的競争。在雲遊戲發展仍不明朗的早期,盲目的進行全産業鍊戰略會使營運商陷入各方資本的圍剿之中。
正如電子遊戲興起的那樣,玩家從最初的搖桿、街機,到主機、鍵盤,再到手機、VR裝置,不同的技術給玩家帶來了不同的體驗感,也許在雲遊戲成熟的那一天,每個玩家都能享受其帶來的快樂與滿足。
-THE END-
文章作者 I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黃信乾
文章内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智未來公衆号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