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作者:澎湃新聞

張藝謀1988年的電影《紅高粱》在30年後重新上映。在10月12日重新開放的第一天,超過1,000家電影院排練了1,771次,評分為0.5%(來源:Cat's Eye Pro),規模非常小,顯然不是針對普通觀衆,而是針對進階粉絲。因為還是一個工作日,影片的上座率也相當一般,票房成績相對于大市場來說,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紅高粱"海報(左:1988年;右:2018年)

可以肯定的是,電影《紅高粱》的重新上映與電影的創作者關系不大,而對于電影的主要發行商全國藝術和電影放映聯盟來說,更多的是關于情感,而不僅僅是為了利潤。但是,在企業中,大規模再放療的醫院線,經濟賬目應始終得到清楚的核算。觀衆隻能關心感情,發夾人和醫院線不能不擁有這項業務。随着電影重映越來越成為一種頻發現象,梳理近年來再發行電影的市場表現,仍将有助于厘清門。歸根結底,觀衆希望在大銀幕上看到更多多樣化和更好的電影,電影院線希望獲得更高的票房收入,如果他們能兩全其美,他們自然會感到高興。

如果不考慮電影節等活動的小規模再映/展覽行為,全國最早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大型電影重映,是2008年重映的動畫電影《葫蘆兄弟》(1986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當年票房收入971萬元的電影版《葫蘆兄弟》現在看似一文不值,卻在2008年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58位。此後,2009年重映的《東方邪惡西部毒藥》(終極版)和2010年翻拍的《黑貓警長》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表現。

2012年再版的《泰坦尼克号》(3D)票房收入9.5億元,成為當年票房亞軍。在這種成功的鼓舞下,多部電影以3D形式重返大銀幕,如2013年重新上映的《大皇宮》《2012年》、《侏羅紀公園》、2012年重新上映的《冰河世紀2》、《世代大師》和《功夫》等,都是在2D轉換為3D後上市的。

在這場熱潮之後,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懷舊"香港電影成為發行商的熱門翻拍者。如2015年重新上映的《甜蜜》、2016年重新上映的《命運》、2017年複上映的《失業學生》、2018年再版的《阿飛正生》。《紅高粱》的重新上映,是否會引領新潮流,幫助公衆"搶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内地優秀電影,也是未知數。

如果你對近年來重新發行的電影進行排序,那麼最大的功勞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動畫電影

2008年翻拍的《葫蘆兄弟》,2010年翻拍的《黑貓警長》,2012年翻拍的《天大殿》和《大王曆險記》——巧合的是,這四部電影都是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嚴格來說,除了《天大殿》之外,不能算是"重映", 但在原版動畫系列的基礎上,經過修複和剪輯的"首映式"。這四部卡通片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而《大皇宮》作為最高票房,取得了4951萬元的票房成績,當然部分原因在于《大雄天宮》采用了更高的票價3D系統。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經典動畫系列海報

如果以上四部卡通片,相當一部分觀衆,還是想去電影院找孩子的"叔叔阿姨"大人,那麼2017年重新上映的《麥克杜爾》和《麥杜爾如心》,或許打動的意圖主要是"兄妹"的年輕人:"麥杜爾環"和"麥杜爾時我的心", 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釋出。兩部電影選擇了"背靠背"翻拍:《瘋狂的麥克斯》于2017年3月17日重新上映,《瘋狂的麥克斯》于2017年4月7日重新上映,前者票房收入8307萬美元,後者并不弱,票房收入為4891萬美元。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瘋狂的麥克斯》和《麥當作為我心靈的伴侶》的重制版。

除了國産/港産卡通片的重映外,也有嘗試重映進口卡通片:《冰河世紀2:冰雪融化的災難》是2006年的電影,但在2014年以3D方式重映,并邀請黃磊父女畫外音,最終票房成績8045萬元, 相當不錯。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冰河世紀2:冰雪融化的災難》重新上映,由黃磊的父女配音

重新歸還總是在有限的池子裡尋寶。池子漸漸幹涸,抱着經典IP制片商,如央視和上海藝影院,選擇"重新開機"經典,以原版動畫人物為基礎,"故事新"。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假期上映的動畫電影系列《大兒子和小頭爸爸》、《黑貓警長的翡翠星》和《阿凡提曆險記》都是新故事,雖然名氣喜憂參半,生意效果也不差。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大量平淡無奇的兒童向動畫電影靠攏,也通過聚焦于電影,"收獲"年輕觀衆。例如,僅在2017年,幾部動畫電影,如《海底機動5:時間盒》,《超級兔子隊》,《龍騎士》,已經重新發行了成人觀衆從未聽說過的電影,票房結果相對于制作成本來說可能是有利可圖的。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動畫電影"嘻哈熊",它在國慶節假期期間發行。這部電影于2017年5月28日上映,是2017年票房收入第二低的電影,票房得分僅為255美元。不過,咬牙切齒進入國慶節期間,10月4日重新上映後,雖然收視率隻有1.5%,但上座率卻達到了19.6%,單日票房134.5萬元,可以說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嘻哈熊》重新釋出海報

電影商品是絕大多數觀衆的一次性消費品,兒童觀衆也不例外。兒童觀衆的特色在于,他們對動畫電影的消費需求比較僵化,動畫電影的品質不那麼"挑剔"。此外,雖然兒童觀衆将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快速增長,并轉向更多的成人電影類型,但中國等人口衆多國家的兒童觀衆總數仍然可觀,消費能力仍在增長。是以,兒童電影的重新發行仍然對電影的發行商具有誘惑力。大工作室喜歡羽毛,不要過度消耗自己的聲譽;較小的工作室重視商業利益,缺乏耐心來打磨他們的工作。

然而,對于這個細分市場來說,翻拍的時機以及翻拍能獲得多少空間,直接影響翻拍的票房表現。而這部分市場在非特殊假期期間的市場規模,大約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再版的動畫電影都沒有突破億元票房大關,上面提到的《海底機動5:時光盒》、《超級兔隊》、《龍騎士》都選擇在5月28日重映,顯然是針對"六一兒童節",但最高總收視率不到10%,總票房不到6000萬元。動畫電影的最高票房紀錄是2018年春節期間的《熊出沒:變形》,突破了6億元,這不僅是從春節期間的"牛市"借來的,而且因為競争率,一直保持在近10%。

總體來看,卡通片的重新上映,熱度正在消退,市場反應正在逐漸降溫。動漫電影市場對觀衆的競争正在回歸"以質取勝"的良性發展道路。

二、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的重新上映,标志性的事件是2009年重新上映的《東方邪惡西部毒藥(終極版)》。《東惡西毒》(終極版)計劃于3月26日上映,這一時期通常不被市場看好。但影片最終票房收入超過2700萬元,在2009年票房排行榜上排名第43位,而1994年上映的《票房毒藥》情況,天下。

《東西方毒藥》(終極版)之後,大量香港電影得以複辟,出現在内地大銀幕上。影片相當一部分,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再版",畢竟原本是供内地觀衆欣賞的頻道,大多是影音廳、CD光牒租賃市場、地方電視台等等。是以,香港電影經常以"歸還電影票"的口号重新上映,以吸引觀衆為感情買單。

雖然人們認識到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但並非所有香港電影都有同樣的尊重和重新上映的機會。市場更喜歡知名度高、粉絲衆多的"精品"電影,如周星馳、張國榮、王家偉、陳可欣等明星演員和明星導演。

張國榮的電影,近年來頻繁再版,如《失業學生》、《命運》、《神奇女俠》、《英雄本性》、《阿飛正》、《東邪西毒》等。但即便是像張國榮這樣的超級巨星地位,也不是所有的再版電影都能由"榮粉絲"(張國榮粉絲)買單。今年夏天(2018年6月25日)重新上映的《阿飛正軒》票房評分1973萬元,去年秋天(2017年9月8日)重新上映的《失業學生》,是張國榮的早期作品,是以雖然該片還有陳百強、鐘保羅等明星主演,但票房成績僅為609萬元。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張國榮的電影,近幾年重新上映

也有類似的"冷"邂逅,還有陳可欣的經典電影《甜蜜》。《甜蜜》有張萬铟、黎明兩星主演,該片在豆瓣網的評分也高達8.7分,但重映依然是"雷雨點小",最終賬面票房超過1200萬元。

即便是近幾年市場吸引力重大的周星馳,2014年10月24日兩部電影分别在《大話西遊月光盒》、《大話西遊》大聖婚,票房表現僅為1000萬元。然而,2017年4月13日,《大西部巡回演唱會大聖婚》以加長版的形式重新上映,而隻有《速度與激情8》在同一時期進行了一場截然不同的"大局觀"比賽,是以獲得了最高15%的收視率,最終票房成績為1.89億元,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Big Talk West Tour的Moonlight Box"和"Big Talk West Tour"海報

總體來看,香港電影的重映、懷舊政策,相當一部分觀衆是資深粉絲。這些觀衆通常也是主要電影節上最受歡迎的電影觀衆之一。而且,由于很多香港電影已經被翻播了很長時間,即使它們很有名,也有相當多的觀衆"隻聞到自己的名字",并沒有真正享受過它們。對于這樣的觀衆來說,重新上映的香港電影也可以算是一部"新片"。雖然這些電影可以在視訊網站上以更便宜,更友善的方式線上觀看,但觀衆仍然願意在大螢幕上觀看它們。然而,同期新片是否更具吸引力,以及重新上映的時間和票價,将對電影的商業成功産生決定性影響。或者,隻有天地,不可能創造票房奇迹。

香港電影重映的另一個特殊現象,就是為翻拍新片宣傳"炒冷飯",或者宣傳新片翻拍。例如,2011年《神奇女俠的幽靈》的重新發行恰逢顧天樂、劉亦飛主演的新版《神奇女俠的幽靈》的上映,而2017年《英雄本性》的再版恰逢《英雄自然2018》的上映。新老電影的上映恰如其分地交錯了時期,避免了前線"打台",也起到了互相營銷的作用。

三、改版後電影的轉換

3D技術在商業電影中的大規模使用是通過2010年推出大片《阿凡達》開創的。在商業大片之後,3D技術逐漸成為"标準"。2012年重新發行的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國市場獲得的熱情遠遠超過北美。即使3D電影票價更加昂貴,《泰坦尼克号》(3D版)9.5億元的票房成績,仍然震驚了業界。2012年也是電影市場全面擁抱3D技術的一年,除了《路上的人》,作為3D電影票房排名第2-10位。另一部好萊塢電影《2012年3D》于年底重新上映,北美市場持平,國内票房成功1.4億元。這種勢頭一直持續到2013年的"侏羅紀公園"(3D版本),票房收入達到了理想的3.49億美元。

3D翻拍好萊塢大片的背後,商業成功的背後,是觀衆對視覺奇觀的追求,以及"力量"的釋放。《泰坦尼克号》(3D版)以43.5%的收視率首次亮相,這是許多頂級大片不敢期待的壓倒性收視率優勢。在2012年(3D版)翻拍期間,隻有3D電影"The Fantasy Drift of The Teens"可以在視覺效果上與之匹敵。随着3D技術在電影制作中變得司空見慣,觀衆的消費心态也越來越理性。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泰坦尼克号 (3D), 2012 (3D)

早些年,優秀的華語電影大多靠劇情取勝,而不是靠特效取勝。徐珂的電影在視覺語言上是獨一無二的,但徐珂近年來不斷制作新作品,是以他沒有聽說過3D老作品的計劃。2015年,王家偉的電影《世代大師》和周星馳的電影《功夫》上映3D版。然而,盡管兩部電影都享有"金字"标志,但重新上映後的票房表現并不令人滿意。2004年上映的2D版《功夫》票房收入1.6億元,而2013年上映的《一代大師》2D版票房收入2.89億元。2015年《功夫》(3D版)和《一代大師》(3D版)分别票房隻有2000多萬元和6000萬元。可以看出,觀衆不會因為電影體系的完善而重新進入電影院。重溫經典電影,絕大多數觀衆的選擇,可能仍然是視訊網站的高清線上播放等"居家"方式。

張藝謀《紅高粱》昨重映,看老電影重映的情懷與生意經

"世代大師(3D版)"和"功夫(3D版)"海報

電影重映并不總是"一百萬利潤"甚至"無利潤"的業務。特别是對于需要重建和恢複的電影。而對于大型影院線重映需要付出的營銷成本,也不容小觑。例如,公開資訊顯示功夫(3D版)已經轉換,投資超過2000萬元,宣傳成本相當。顯然,功夫(3D版)的票房回報遠遠不足以支付投入成本。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近年來電影一直重新上映,在選擇電影時更加謹慎,而發行政策也越來越保守,逐漸成為小衆狂歡節,而不是一場大規模沖擊的行業盛會。

至此,我們可以對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重新上映的現象做個總結。對于絕大多數電影來說,快消品和一次性消費品的性質決定了電影商品的生命周期往往較短。新片不斷進入影院線,而老片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映周期後,退出影院市場,走向CD光牒市場和線上播出平台。然而,高品質的薄膜産品,具有不斷吸引新老觀衆的藝術魅力。當需求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存在重新釋出的商業可能性。

近十年來,國内電影市場經曆了幾次重映的小熱潮,市場反響不僅關系到電影本身品質太強,也嚴重影響了電影重新上映的市場環境。雖然普遍認為,線上播放平台和視訊下載下傳軟體的發展會降低觀衆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意願。從實際的市場反應來看,觀衆還是願意享受進入電影院,為影院提供的獨特視聽效果付出溢價。是以,電影重制仍然有可能在做好生意的同時滿足消費者。而健康和有聲電影市場,也應該是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種觀影選擇。

(本文資料根據社會資訊編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