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作者:觀察者網

導讀:中國在持續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跟各國多交往。而同各國交往的方式當中,旅遊是一個很好的民間交往管道。雖然疫情讓外國人難以前往中國旅遊,但我們也可以為日後的開放做好準備。 鑒于中國人前往其他國家的文章,研究,乃至中國普通旅行者的見聞記錄已經非常多了,我就不再狗尾續貂——此處反向說說外國人來華的各種記錄。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平章】

今年下半年亞洲最熱新聞應該就是佩洛西竄訪一事了,除了越南,東南亞絕大多數普通網民的反應都很一緻——“佩洛西啊佩洛西,你跑來惹這趟子事幹什麼啊!我們就想過好小日子你在這裡攪什麼渾水!”

不得不說中國的政策和形象基本上還算深入人心,威武而不暴力,拉着大家一起做生意,這種形象也是東南亞對華基本沒有敵意的基礎。

我在建立HiChinaTravel旅行網的過程中碰到過大量來華、在華的旅客,我個人也有相當數量的外國好友,是以我們對于外國旅行者和常駐在中國的外國人擁有大量資料和研究,對這些外國人群體算是略有了解。本次我們就先從東南亞國家開始說起,力圖為大家展示我們可以通過旅遊為國家做些什麼。

越南:打勞工非常多,最愛桂林、昆明

以越南做一個例子,該國一直對中國有極為複雜的感情——親近和畏懼交織。曆史上兩國既有老一輩革命領袖并肩作戰的交情,又有兵戎相見的流血戰争;他們既有自诩“小中華”的傲氣,又有擔心北方大國“自古以來”的恐懼。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HiChinaTravel在海外的Facebook首頁因為發了漢服照片,被越南人認為是越南服,于是上千越南人前往HiChinaTravel刷差評

随着最近一二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在同越南接壤的雲南和廣西兩地,國境線兩邊的生活水準差異之大已肉眼可見,導緻大批越南群眾對中國産生敬仰情緒。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越南作為一個人口近億的國家,它隻是相對中國比較小而已。其内部的南北差異、城鄉差異非常大,類似中國北上廣深和西部鄉村的差異,是以絕不可簡單概括它的情況。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河右岸是中國河口縣,左岸是越南老街市 B站up@洞海cen山 的視訊截圖

越南人農閑時前往雲南、廣西打工的非常多,他們一般來自接壤中國的老街還有太原、海防等地的農村,月工資在一千二百到兩千元之間(2019年水準)。由于資金不足,他們很少旅遊,掙來的錢絕大多數要在邊界附近換彙補貼家用(邊界民間換彙匯率比官方匯率劃算)。

不過據我們疫情前在廣西北海、防城港等地的走訪調查,對多數在邊境省份打工的越南人而言,心中最理想的中國旅遊目的地是桂林和昆明。因為聽說這兩地風景很好,而且對他們來說,成本也還算可以接受。如果要到這些地方旅行,疫情前主要的出行方式是大巴和火車,最近通過高鐵前往桂林和昆明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是,尋找住宿對他們來說是個問題,很多國内酒店不接待外籍客人,是以他們大多選擇有接待能力的七天、如家等連鎖酒店。平均下來,玩個三四天,人均消費一兩千元,還是能夠接受的。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越南打工者一半來自老街、太原、海防三地的農村

在華越南留學生的統計資料我們公司收集的較少,但就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接觸(比如觀察招來的越南實習生等方式)來看,普遍學習是較為刻苦的,絲毫不輸于中國國内的“做題家”們,是以獎學金是很重要的生活費來源。

越南學生來華多數可以得到兩國政府和在華大學的獎學金(為了獎學金就能選擇一個大學的基本上是非洲學生,他們一般還是會選個好學校申請),但一般來講,他們的住宿和學費比中國學生高得多,是以獎學金與其對抵,扣除之後人均手上每月能剩餘1500-2500元,通常家裡再每月贊助幾百千把元,據我了解最後的數字基本上和現在一線城市的中國大學生生活費差不多。雖然離花天酒地那還差得遠,但在華生活是不愁的。

他們旅行一般選擇周末+沒課的一兩天,總計三到四天的中短途旅行,跟團的汽車和火車遊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越南留學生 圖檔來源:越南時報

從越南本地出發的旅遊者,如果是來自河内、胡志明市這樣大城市的中産階層或是以上,基本在旅行上就跟普通中國人沒什麼差别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文化憑借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台以及國内網劇平台等大舉輸出至東南亞地區,使得中國明星、中國劇和網紅目的地在越南基本上也算家喻戶曉,是以中國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大舉對外輸出旅遊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人前來旅行。

HiChinaTravel在2019年做越南市場調研的時候,15-25歲女性群體絕大部分最想去的中國旅遊地是重慶和鳳凰古鎮,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是因為TFboys彼時在越南的知名度極高,而三位團隊成員的家鄉分别是重慶和懷化(離鳳凰古城近),這也算是大陸文化輸出帶來了經濟上的一點好處。

其他越南人群體對于中國的旅遊印象,則更多偏向于北京、上海、西安這一類最著名的經濟或是文化古城,說明大陸其實有很多好地方并不為越南人所知,哪怕對方是來往密切的鄰居。在認知輸出方面我們可能有,但遠遠不夠。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中越邊界友誼關,此處原名鎮南關,筆者個人旅行時拍攝

緬、老、柬、泰:天然親華,以近邊境旅遊為主

至于中南半島的緬甸、寮國、高棉、泰國四國,天然跟中國要更加親近。他們不僅在貿易上高度依賴中國,實際在安全上也非常倚仗中國。

因為越南在南北統一後爆發出極高的侵略性,一口吞掉高棉,附庸寮國,甚至開始同泰國在柬-泰邊境交戰。我在和泰國老一輩商人閑聊時,對方就表示,感謝中國當年出兵,在北方策應泰國的反侵略戰争。此話一出,我當時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後來經過解釋才知道這一“美麗的誤會”——當然如果國家當年決策時确實考慮到了這個,那着實是深謀遠慮。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是以中南半島國家除越南外,民間對華友好度不分貧富、城鄉,普遍比較高——就是因為有越南的存在。熟悉東南亞的人都知道當地有一個奇妙的比喻:東南亞老鄉們覺得越南是大哥,不服他就要被揍;但因為北面有一個中國大老闆,是以大哥現在也不敢輕易動手打人。

在華的這四國人,緬甸人、寮國人有相當大一部分是聚集在芒市、臨滄、景洪、蒙自、個舊等地從事邊境貿易和打工,買賣玉石、木材、橡膠制品(跟中國普通人關系最大的應該是乳膠枕頭)等等。能來華的這四國人士基本上也算是吃苦耐勞的,是以差不多跟中國人同工同酬。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緬甸、寮國人一般聚集在芒市、臨滄、景洪、蒙自、個舊等地

在疫情前他們在華人數不少,常駐的有數十萬。旅遊的話,基本上也是近邊境旅遊為主,每次花費在2000元以下,時間也基本上是五天之内。

如果我們的旅遊部門宣傳更到位一點,對應旅遊開發和服務做得更到位一點,哪怕是雲南的麗江、大理、香格裡拉、騰沖等地對于東南亞各國而言都應該是不錯的旅行目的地。再加上,中南半島正在鋪設的泛亞鐵路會極大友善人員往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結束後有更多的東南亞人會來中國,他們在賺錢的同時也能玩到更好的地方。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中老鐵路及泛亞鐵路示意圖

新、馬:偏愛尋根之旅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作為典型的華人國家,那裡的人們在中國工作生活學習已經非常熟稔,他們對中國社交網絡、媒體娛樂平台的使用同普通中國人幾乎一模一樣,語言了解幾乎毫無障礙,在旅行方面能跟中國旅客的種草-打卡流程幾乎完全重合,是以就旅行消費而言,這兩國人跟中國普通人幾乎沒有差別。

像國内的各種境内遊報告,如果把“中國”兩個字替換成新加坡/馬來西亞,報告也是成立的。自駕遊之類的旅行方式,隻要在中國常駐,他們基本上也是用本國駕照加考科目一就可以領取中國駕照,難度不大。

對他們來說,唯二的限制是前往西藏必須提前申請入藏函并跟團出行,以及國内相當大部分酒店并不接受外國旅行者。這兩處是我們收到來自新、馬二國旅行者最主要的回報,略微麻煩,而且以中國旅遊行業的實力暫時不能解決這一問題。

另外就在華旅行目的地而言,新、馬兩國旅行者有個特點:喜歡尋根旅行。

鑒于東南亞華人,尤其是馬來西亞祖上基本來自于中國潮汕、閩南、海南三個地區,不少馬來西亞華人基本上在中國都有遠房親戚,有些還能在族譜上找到自己名字,是以廣東、福建、海南三地毫不意外的成為新、馬旅行者的必去目的地。

馬來西亞華人,在當地是法律意義上的二等公民,但從未放棄過自己對于中華身份和文化的認同,這一點難能可貴。抗戰時大批南洋人士回到中國參戰,南洋抗戰捐款不計其數;後來馬來西亞政府直接拒絕承認和資助華文學校,當地華人也咬牙辦下了衆多獨立學校,堅持中華文化教育。他們不負中華,我們也不應該把他們拒之門外。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尊孔獨立中學,馬來西亞吉隆坡,筆者個人旅行時所攝

東南亞,國内旅遊業大有可為

印尼、文萊、菲律賓三國,我個人了解程度有限,也不敢妄言太多。比如,菲律賓人旅行和在華的僑民絕大多數都在上海,這可能跟中菲兩國簽訂的服務貿易協定有關系,等等。

東南亞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不可能用三言兩語就能完全概括。畢竟東盟十國加起來小十億人,人口體量跟中國算一個級别的;中國出海的商業和政治行為多如牛毛,但如果我們不去主動或被動的了解我們的對象,完全不知道當地的社會運作規範。對當地文化和曆史淵源沒有深刻了解,那很多事情就是無根之萍。

李平章:對東南亞人而言,來中國意味着什麼?

東南亞各國有什麼民族?各國之間、各國派别之間政經關系如何?老百姓如何看待彼此(以及中國)?如果中國做了A事情,某國的老百姓的反應可能是B還是C?這一點是需要大學的東南亞各語言院系發起、商界政界配合的,系統性地研究他們,真正去和各國老鄉們下地打交道,而不是坐在房間裡面搞翻譯,這樣我們才可以真正的把這一票國家拉到中國的戰線上來。

除此之外,我作為一個旅遊工作者,一直“吐槽”大陸的旅遊簽證明在是太難拿以及太貴了。東南亞隻有新加坡和文萊是可以免簽入境中國旅遊的,這一點在接下來蓬勃發展的APEC和RCEP架構下着實有些不大夠看,旅遊業界也在民間和官方層面一直推動旅遊簽證簡化、甚至免簽旅遊。

既然中國的目标是在東亞、東南亞區域進行整合,那必然不能隻有政府間的交流,老百姓之間的交流同樣、甚至更重要。一個東南亞老哥隻要到過中國,親身來中國走一趟,了解了中國的美景和美食,體驗了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和中國人多聊聊,談天說地——那英美系媒體對中國的抹黑基本上都會成為廢話,畢竟眼見為實。

北京天安門城樓上除了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還有一句“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旅遊作為一個讓各國人民能夠溝通交流起來的好方式,我們認同這一點,并且在這個方向上,争取為共和國的偉大理想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