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境外蝗災影響幾何?是否将入侵我國?——中國援巴蝗災防控工作組組長回應治蝗熱點問題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标題:國外蝗災的影響幾何?它會入侵我們的國家嗎?中國蝗災防控工作組組長應對蝗蟲防治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

自今年年初以來,東非和西南亞罕見的沙漠蝗蟲疫情對糧食和農業生産構成嚴重威脅。中國農業農村部于2月下旬向巴基斯坦派出了一支蝗蟲防治小組,第一批防蝗物資于3月9日運抵。當地的蝗災呢?沙漠蝗蟲會入侵我們的國家嗎?中巴如何開展防控合作?記者17日采訪了中國幫助巴基斯坦蝗災防控工作組組長、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

蝗蟲對收成作物構成巨大威脅

巴基斯坦最近發生的蝗災呢?

王鳳樂說,總體而言,巴基斯坦的蝗災形勢嚴重。目前,大多數蝗蟲已經進入交配産卵期,雖然目前作物危害不大,但下一代孵化的秋季(雨季)作物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根據巴基斯坦糧食安全和研究部的資料,自2019年3月以來,蝗災一直在持續,适合蝗蟲繁殖的3000萬公頃土地中有38%被入侵,曆史上罕見,蝗蟲數量和危害程度。

其中,俾路支省被蝗蟲襲擊的土地面積達220萬公頃,中國工作組在達爾胡丁省發現大面積的沙漠蝗蟲遷徙和産卵,覆寫了數十多平方公裡的廣袤沙漠和丘陵,将成為下一代蝗蟲爆發的滋生地。

在旁遮普邦,工作組在Sagoda縣和江縣的小麥和鷹嘴豆種植區發現了一大群蝗蟲,每平方米150至200隻,其中70%以上已經交配産卵。随着雨水沖走,蝗蟲卵暴露在沙漠表面。即将到來的雨季有利于蝗蟲卵的生存和孵化。

王鳳樂表示,鑒于目前巴基斯坦蝗蟲産卵量大,遇到适宜的天氣,孵化将形成新一輪的危害,再加上印度、伊朗等國外蝗蟲入侵等控制不力,對秋收作物構成巨大威脅。

亟需建立蝗蟲防治聯合機制

中巴兩國将如何合作抗擊蝗災?

王鳳樂表示,根據實地調查和巴基斯坦的實際情況,結合中國國防蝗災的經驗,工作組提出了"精确監測、區管、有效防控、科技支撐"的總體思路,短期考慮利用飛防和地面機動作戰等高效應用化學農藥應急預防和 控制、長遠考慮協同應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促進蝗災可持續防治。

他說,工作組重點關注的是"大炮槍"、植保無人機等高效噴灑裝置和應急防控藥品。鑒于生物農藥是否适合在高溫和幹旱沙漠地區使用,建議先做小規模的試驗示範。建議巴方關注伊朗、印度等國的蝗蟲防治動态,及時監測和撲滅海外蝗蟲入侵情況。特别是建議加大調查監測力度,集中防控蝗蟲期間化學農藥防治措施。

3月9日,中國首批防蝗物資抵達巴基斯坦,包括50噸馬拉硫酮農藥和14台牽引式高效噴霧器,根據商定的援助計劃,中國将分兩批向巴基斯坦提供滅蝗援助,包括250噸馬拉硫酮農藥和36台牽引式高效噴霧器。

王鳳樂說,工作組建議建立中巴聯合蝗蟲防治機制,将中巴聯合蝗蟲控制機制納入中巴農業合作工作組,就蝗災可持續治理開展政策對話、技術交流和人員教育訓練。建議對巴基斯坦沙漠地區蝗蟲的面積、生物學特征和蝗蟲遷徙及傳播規律進行調查,成立聯合蟲害防治實驗室和巴基斯坦蝗災可持續治理合作項目。

嚴格防止沙漠蝗蟲入侵和傳播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聯合制定并印發了《沙漠蝗蟲與國内蝗蟲監測控制計劃》,要求各地嚴格防範海外沙漠蝗蟲入侵,繼續做好國内蝗蟲防治工作。蝗災會侵入我國嗎?

工作組專家認為,鄰國沙漠蝗蟲進入該國的可能性很低,主要有三個原因:

從生活習性上看,沙漠蝗蟲的生存和繁殖必須依靠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我國西南緯度地區沒有熱帶和亞熱帶沙漠。新疆和内蒙古雖然沙漠遼闊,但氣溫和降雨都不能滿足它們的繁殖條件。

從中國的危害記錄來看,195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蔡邦華在論文中記載,雲南怒江下遊的貢山有沙漠蝗蟲,但沒有危害記錄;

從遷徙路徑來看,如果沙漠蝗蟲遷入我國,西線是從印度、巴基斯坦進入西藏南部,被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阻擋,氣溫很低,沙漠蝗蟲難以飛越和生存;即使發生強季風等導緻少量沙漠蝗蟲進入我國,也難以建立有效的種群,我國的監測控制能力是可以控制的。

王鳳樂說,中國堅持風險意識,制定了防控計劃,加強了雲南、西藏、新疆等地區的邊境監測,在海外沙漠蝗蟲入侵時将立即組織防控,嚴格防止境内擴散和進一步擴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