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重點企業及發展前景趨勢、發展機遇、市場規模

作者:普華有策咨詢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重點企業及發展前景趨勢、發展機遇、市場規模

1、行業分類及行業标準

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對于供應鍊管理服務的定義,供應鍊管理服務是指基于現代資訊技術對供應鍊中的物流、商流、資訊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控制和優化,将單一、分散的訂單管理、采購執行、報關退稅、物流管理、資金融通、資料管理、貿易商務、結算等進行一體化整合的服務。

供應鍊管理服務的主要行業标準包括《供應鍊管理業務參考模型(GB/T25103-2010)》、《供應鍊管理第1部分:綜述與基本原理(GB/Z26337.1-2010)》、《供應鍊管理第2部分:SCM術語(GB/T26337.2-2011)》以及《供應鍊服務企業分類與評估名額(T/CFLP020-2019)》等。

2、供應鍊管理技術路線

(1)通過将單一、分散的服務環節進行一體化整合,滿足客戶從采購、生産制造、消費流通至末端使用者傳遞的需求,服務具備一體化、內建式的特征。

(2)重視現代資訊技術的運用,并不斷向自動化、數字化及智能化方向發展。其中自動化主要展現在倉儲、運輸等核心作業環節運用 AGV 以及自動化分揀裝置,提升作業效率;數字化主要展現在搭建起包括訂單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結算管理系統等貫穿于供應鍊核心流程的中台業務系統,高效采集及管理作業資料資訊;智能化主要展現在利用大資料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對業務資料進行實時分析及挖掘,以此為包括訂單分派、路由優化、末端資源排程、庫存管理等主要作業流程做出智能化決策。

(3)需要基于對不同行業的業務模式、采銷特征、下遊需求、存貨情況進行深入了解,打造貼近客戶所處的行業需求的服務及解決方案。

3、業務經營模式

(1)供應鍊管理服務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需要将單一、分散的訂單管理、采購執行、報關退稅、物流管理、資金融通、資料管理、貿易商務、結算等進行一體化整合為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以實作對物流、商流、資訊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控制和優化的目标。

(2)由于供應鍊管理服務的流程較長、服務内容廣泛,單個企業通常難以掌握全部服務環節所需要各類基礎服務資源,是以供應鍊管理企業通常會自建核心能力及資源,并通過整合外部基礎服務資源例如基礎倉儲服務、運輸服務以及末端送裝服務,以支援業務的開展。

(3)科技及技術系供應鍊管理服務的基礎也是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以供應鍊管理服務商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重視現代資訊技術在關鍵服務環節的運用,以此提升服務能力。

4、核心技術

通常具備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其核心技術主要聚焦于數字化建設以及自動化、智能化的專有技術的應用,具體如下:

(1)數字化能力的建設:搭建起貫穿于服務全流程的資訊系統,不斷提升資料的收集、整合及分析能力。

(2)自動化、智能化的專有技術的應用:将自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專有技術運用于供應鍊各主要環節,以持續提高作業效率、智能化決策能力,并實作流程優化及營運管理效率的提升。

5、行業代表企業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重點企業及發展前景趨勢、發展機遇、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普華有策

6、行業利潤水準的變動趨勢及變動原因

物流行業的成本主要為倉儲成本、運輸成本、人工成本,近年來,在倉儲、人力、運輸等物流成本要素上漲的宏觀背景下,物流行業整體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合同物流企業及供應鍊服務企業均通過協同各物流節點服務、融入客戶管理營運流程,有效降低了單一環節的作業成本、提升了服務産品的附加價值。與此同時,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在營運過程中廣泛運用包括網際網路、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通過優化網絡布局、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準等措施進一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是以,結合客戶需求提供高附加值的供應鍊管了解決方案,并基于現代資訊技術提升供應鍊營運管理效率的企業,更容易在市場競争中消化物流業自身成本上升的壓力,維持相對較高的利潤水準。

7、機遇

(1)政策支援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整體來看,物流行業作為生産性服務業,貫穿一二三産業,銜接生産與消費;供應鍊暢通則是推動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促進産供銷有機銜接和内外貿有效貫通的重要前提。推動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的加速發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的規劃綱要從國家戰略層面高度肯定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地位,與此同時,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業的提質增效、快速發展。2014 年,大陸印發出台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 年)》明确提出:鼓勵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深化戰略合作,建立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相适應的制造業物流服務體系。鼓勵物流企業功能整合和業務創新,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水準,積極發展定制化物流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物流需求。2017 年,我剛出台的《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鍊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部署了六大重點任務,提出了六大保障措施,旨在加快供應鍊創新與應用,促産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标志着物流業進入新的供應鍊時代。2020 年,發改委亦印發了《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到探索建立符合大陸國情的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模式,培育形成一批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标杆企業,引領帶動物流業制造業融合水準顯著提升。

基于國家戰略方針、頂層制度明确現代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相繼出台一系列行業性政策法規,從完善物流基礎性設施的建設、加快供應鍊在流通及制造領域的創新與運用,以及提升物流業與制造業兩業融合程度等方面鼓勵和引導物流行業結構性調整并轉型更新,為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政策基礎以及良好的行業環境。

(2)後疫情時代宏觀經濟企穩

2021 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 372,575 億元,比上年增長 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9.6%。2021 年,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 18.7%,利潤總額增長 13.4%。

盡管受疫情影響,但大陸經濟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消費對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拉動作用持續增強,由科技賦能和消費更新共同驅動的新型消費保持快速增長态勢,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湧現,并趨于以“智能化産品+持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使用者體驗、增強使用者粘性,同時帶來供應鍊轉型更新及新的供應鍊服務需求。

制造水準是展現一國經濟實力和産業競争力的核心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成功融入全球産業鍊并形成上下遊完備和産業叢集的優勢,以科技發展,驅動産業智能更新、效率提升,同時與品牌、消費端關聯,以需定産,并通過端到端供應鍊整合,提升供應鍊整體響應速度,建構數字化閉環。同時,産業的數字化、高端化轉型,将帶來産業分工進一步細化,這對現代供應鍊服務商的供應鍊營運與資源整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外,随着全球經濟與政治環境變化、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等影響,全球範圍的産業結構将進一步調整,企業需加強供應鍊柔性,應對市場變化。

(3)大件消費品行業線上化,推動供應鍊需求的增長

随着大件消費品網購滲透率的提升,帶來更加高頻的訂單和更小規模的訂單以及對物流時效和品質的更高要求,促進傳統分銷配送模式不斷變革更新,如何靠近終端客戶、降低配送成本、縮短傳遞時間成為核心議題。消費端帶來的配送模式變革将層層傳導到整個供應鍊,供應鍊、網絡、協同模式将衍生出各種新變化。品牌商走向以目标使用者為中心的全管道布局,與數字化融合,并需要通過高效的供應鍊體系及終端深度服務網絡,快速滿足使用者需求。

(4)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及運用為供應鍊管理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5G、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及智能化裝備作為物流與供應鍊發展的根基,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物流産業,在整個物流體系架構中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

5G 具備高連接配接速率、超低網絡延時、海量終端接入以及高可靠性等優點,使得企業紛紛進一步探索 5G 技術在物流園區、自動分揀、物聯網、無人機配送等多個供應鍊應用場景研究。進一步,5G 結合 AI 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能夠推動倉儲環境智能化,助力運輸配送全自動化,支撐供應鍊資料計算平台,幫助區塊鍊技術維護物流安全等,加速智慧供應鍊與智慧物流發展,提升端到端供應鍊營運管理能力。

與此同時,随着數字技術的發展,使用數字技術,收集物流及供應鍊管理的各環節、各要素的多種資訊,借助計算機網絡,通過數字化的形式處理相關要素,有效提升物流及供應鍊作業效率,并且有利于驅動企業建構端到端協同、具備柔性能力的供應鍊,以快速及時響應宏觀環境、使用者及市場需求的變化。

此外,大陸供應鍊與物流自動化技術發展迅速,以 AGV、機械臂、無人配送車/機為典型代表的各類自動化設施裝置逐漸應用至物流及供應鍊管理的作業及服務場景中,有效提升了整體運作效率與數字化管理水準,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供應鍊作業過程中實時追蹤、風險感覺與規避能力,是端到端供應鍊可視化與整體優化的基礎。

上述現代資訊技術在物流及供應鍊領域的廣泛運用以及日臻成熟,構成了供應鍊管理服務重要的技術基礎,加速推進專業化的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的産生與發展。

(5)市場競争加劇的需要

現代企業的競争逐漸轉變為核心競争力的較量,各企業為增強市場競争力,将企業的資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業務上,尋求社會化分工協作帶來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在企業間競争日益激烈以及供應鍊日益複雜的環境之下,非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外采專業化的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有效實作供應鍊的協同以及資源優化配置,并且可以使該等企業減少在自建物流方面的投入,有利于企業集中資源及精力發展核心業務,有望擷取更高的投資回報。是以,市場競争的日益加劇驅動企業更加關注于核心競争力,并通過将非主業的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外包,快速響應市場、實作社會合理分工。

8、行業主要壁壘構成

(1)人力資源壁壘

供應鍊管理服務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資訊等産業的複合型服務業,具有跨行業、跨部門的特性,同時為适應當下全管道融合及制造産業更新轉型,其不斷向專業化、定制化、內建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是以,需要一批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全流程的管理服務能力、深入了解客戶需求,并熟悉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動力。由于該等複合型人才較為稀缺,大多數是經過企業内部長期培養以及豐富的項目經驗鍛煉而成,是以對新進入的企業構成了人力資源壁壘。

(2)技術壁壘

對于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而言,加強現代資訊技術在物流及供應鍊管理的運用是實作資源有效整合、作業優化協同以及提升客戶滿意度的基礎和支撐。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不斷強化網際網路技術、人工智能、大資料以及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運用,并搭建以資訊化及數字化為基礎的物流資訊管理平台,以此加快資訊采集及處理效率,滿足客戶對于物流資訊的實時共享對接以及供應鍊營運管理能力提升的訴求。與此同時,由于大件消費品在商品重量、形狀及規格方面非标化特征較為明顯,對于傳統人工揀選作業以及排程管理均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是以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普遍加大在數字化建設以及智能裝備方面的投入,以保證倉儲、運輸、配送及使用者服務等環節高效銜接協同。部分已經在資訊技術與智慧物流領域投入較多研發資源的企業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領先優勢,建構了相應的技術壁壘。

(3)資金壁壘

供應鍊管理企業的核心競争力是管理能力,以及物流、商流、資訊流、資金流的整合能力,對資産的依賴度較低,盡管部分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采用輕資産運作模式,有效減少了購置土地、倉庫、運輸車輛等的投入,但仍需要較大資金投入物流網絡布局、智能化的硬體設施以及數字化的供應鍊管理系統,以此有效整合排程資源,提升資訊共享及實時對接的能力,進而滿足客戶對于一站式貫穿企業價值鍊服務的需求。是以,該行業對于新進入企業在資金方面仍存在較高的門檻要求,構成了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的資金壁壘。

(4)服務網絡壁壘

随着大件消費品的電商化水準不斷提升,消費場景的多元化以及消費行為的碎片化在持續,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将向更廣泛的 C 端使用者進行傳遞,是以擁有覆寫廣泛、布局合理、管理科學、高效運作的物流服務網絡是供應鍊管理服務的基礎。網絡規模的大小、在網絡建設上的持續投入和網絡組織管理水準,将決定資源排程的能力、服務觸達的範圍、物流履約時效以及服務品質等,進而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收入規模産生重要影響。是以,新進入企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及服務網絡,存在一定的網絡規模壁壘。

(5)客戶服務壁壘

一方面,目前的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日益複雜,僅提供單一服務環節的物流企業已難以滿足企業客戶的需求,是以,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通常會基于專業化的服務能力、豐富的行業經驗以及先進的物流資訊技術,通過資源整合及物流規劃,深度參與企業的産銷協同體系并與企業形成緊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另一方面,由于國内的第三方物流以及供應鍊管理起步較晚,目前存在供應鍊管理需求的客戶大多是大型企業,該等企業對于供應商的專業水準及服務品質要求較高,在遴選合作夥伴時較為看重其行業地位、服務口碑以及過往業績。由于客戶的認可和信賴系建立在該等企業的專業化服務水準以及為其管理決策帶來戰略協同的基礎上,是以容易産生客戶粘性并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由此對新進入者構成了較強的客戶壁壘。

(6)管理壁壘

供應鍊管理的目标,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資源整合為手段,實作産品設計、采購、生産、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并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此過程中,物流及供應鍊企業經過長期的業務探索,通過建立完善的作業管理流程以及供應鍊資訊管理系統,不斷提升對訂單資訊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對物流基礎設施及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此達到精益化的管理标準,并且對新進入者建構了較高的管理壁壘。

9、行業挑戰

(1)經營成本的持續上漲影響行業整體利潤水準

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屬于橫跨多個行業、內建多項服務節點的行業,仍存在大量簡單、基礎、重複的服務節點涉及大量人工作業。是以,人力成本上漲必将導緻大件物流企業經營成本的上升。随着企業業務的迅速發展,導緻用工需求大幅增加,且人口紅利的消失導緻全社會職工薪酬持續上漲,相應的,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另外,供應鍊營運行業主要依托于公路運輸和倉庫存儲,是以,汽油、柴油等燃料價格的波動及土地價格和倉庫租金也會對供應鍊營運行業的運輸成本産生影響。

(2)傳統觀念及認知抑制行業需求

由于供應鍊管理服務深入企業的管理決策,具有明顯的戰略合作特點,是以部分企業認為選擇與供應鍊管理公司合作一定程度會降低自身對于一些非核心業務的直接控制力,同時将原有内部資訊與供應鍊上的其他外部參與者分享,也增加了業務營運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第三方物流以及供應鍊管理服務往往依托于産業鍊的發展,隻有産業鍊發展到一定高度、産業鍊上下遊協同管理日益複雜的情況下才會産生對供應鍊管理服務的規模化需求,由于國記憶體在大量的中小型企業,該等企業的供應鍊結構較為簡單,習慣于原材料采購到産品銷售過程中的一系列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活動依靠企業内部組織自我服務完成。是以,上述對于第三方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外包較為傳統觀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對于供應鍊管理服務的需求,導緻供應鍊管理服務的發展程序緩慢。

(3)資訊化水準仍相對薄弱

資訊技術的運用能進一步提升物流及供應鍊管理企業整合資源、優化流程的效率,加強從生産到消費等各環節的有效對接,實作降本增效的目标。盡管目前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及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快速發展,但大陸的物流及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的資訊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導緻物流及供應鍊企業的整體管理相對粗放,難以快速響應線上線下流通管道融合以及生産制造更新轉型環境下對于物流資訊實時共享、庫存精細化管理以及以銷定産需求,進而導緻供應鍊的柔性化水準較差、整體營運效率較低。

(4)高端專業人才匮乏

相較于發達國家,大陸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起步晚,成熟度較低,服務功能不全,在經營理念、企業管理和營運技術方面還有待于提高,同時供應鍊管理服務的發展需要具備綜合能力的專業人才的指導和推動。由于專業供應鍊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是以,預計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内,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仍将面臨專業人才相對匮乏的情況,一定程度延緩了大陸供應鍊管理行業向專業化、規範化及智能化的發展程序。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咨詢《2022-2028年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同時普華有策咨詢還提供産業研究報告、産業鍊咨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十四五規劃、BP商業計劃書、産業圖譜、産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服務。

目錄

第1章 中國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概述

1.1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界定

1.1.1 供應鍊管理行業分類及标準

1.1.2 供應鍊管理行業技術路線

1.1.3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業務經營模式

1.1.4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資料來源于統計說明

1.2 供應鍊管理發展曆程分析

1.2.1 供應鍊管理産生背景

(1)全球一體化背景分析

(2)産業模式橫向化發展

(3)企業流程資訊化背景

1.2.2 供應鍊管理演進過程

1.2.3 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演變曆程

(1)産品時代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

(2)市場時代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

(3)智慧時代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

1.3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1.3.1 供應鍊管理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行業監管體系

(2)行業相關發展政策

1.3.2 供應鍊管理行業經濟環境分析

(1)宏觀經濟運作情況

(2)宏觀經濟展望

1.3.3 供應鍊管理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1)資訊通信技術分析

(2)軟體行業發展分析

(3)大資料産業發展分析

(4)雲計算産業發展分析

第2章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概述

2.1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現狀

2.1.1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發展現狀分析

2.1.2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市場規模分析

2.1.3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區域分布

2.1.4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競争格局

2.2 全球供應鍊管理領先企業經營政策

2.2.1 A公司

(1)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2)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3)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2.2 B公司

(1)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2)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3)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2.3 C公司

(1)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2)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3)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3 全球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前景

第3章 中國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現狀

3.1 企業供應鍊管理需求分析

3.1.1 企業供應鍊管理的必要性

3.1.2 企業供應鍊管理現狀調查

3.1.3 企業供應鍊管理外包優勢

(1)降低企業成本

(2)形成協同效應

(3)促進技術創新

3.1.4 企業供應鍊外包需求分析

3.2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現狀

3.2.1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市場規模

3.2.2 物流運作環境分析

3.2.3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特點

(1)專業化需求凸顯

(2)類型趨于多樣化

(3)物質基礎較完善

3.2.4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面臨挑戰

(1)經營成本的持續上漲影響行業整體利潤水準

(2)傳統觀念及認知抑制行業需求

(3)資訊化水準仍相對薄弱

(4)高端專業人才匮乏

3.3 供應鍊業務企業分類競争分析

3.3.1 物流服務商競争情況分析

(1)企業主營業務描述

(2)典型代表企業概述

(3)企業發展前景分析

3.3.2 采購服務商競争情況分析

(1)企業主營業務描述

(2)企業盈利模式分析

(3)典型代表企業概述

3.3.3 增值分銷商競争情況分析

(1)企業主營業務描述

(2)企業盈利模式分析

(3)典型代表企業概述

3.3.4 現代物流及綜合服務商競争情況分析

(1)企業主營業務描述

(2)企業盈利模式分析

(3)典型代表企業概述

3.4 供應鍊管理服務企業核心競争力

3.4.1 供應鍊規劃設計能力

3.4.2 供應鍊資源整合能力

3.4.3 供應鍊管理運作能力

3.4.4 供應鍊人才管理能力

3.4.5 供應鍊資訊技術能力

第4章 中國重點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1 汽車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1.1 汽車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1)汽車行業産銷情況

(2)汽車行業經營情況

4.1.2 汽車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1)汽車供應鍊結構

(2)汽車供應鍊特點

4.1.3 汽車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1)汽車産業供應鍊電子商務化管理——E-SCM是汽車産業順應全球化趨勢發展的創新模式

(2)汽車行業供應商體系結構

4.1.4 汽車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1)汽車制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汽車制造行業發展規模預測

4.2 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2.1 工程機械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4.2.2 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1)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鍊結構

(2)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鍊特點

4.2.3 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4.2.4 工程機械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4.3 IT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3.1 IT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1)IT行業收入情況

(2)IT行業盈利分析

(3)IT行業貿易情況

4.3.2 IT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1)IT行業供應鍊結構

(2)IT行業供應鍊特點

4.3.3 IT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4.3.4 IT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4.4 通信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4.1 通信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4.4.2 通信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4.4.3 通信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4.4.4 通信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4.5 醫療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5.1 醫療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1)醫藥制造行業收入情況

(2)醫藥行業盈利情況

(3)醫藥行業發展趨勢

(4)醫藥行業發展影響

4.5.2 醫療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4.5.3 醫療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4.5.4 醫療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1)藥品供應鍊管理将受到挑戰

(2)供應鍊橫向發展是未來趨勢

4.6 家電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6.1 家電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1)家電産品供給情況

(2)家電需求結構

(3)家電市場規模

4.6.2 家電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4.6.3 家電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1)家電銷售管道多元化

(2)由于科技發展迅猛,家電産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

(3)家電業的主戰場正在發生變化

(4)外資的進入

(5)産能的嚴重過剩

4.6.4 家電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4.7 煤炭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7.1 煤炭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1)煤炭行業産量分析

(2)煤炭行業銷量分析

(3)煤炭行業經營分析

4.7.2 煤炭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4.7.3 煤炭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4.7.4 煤炭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與潛力

4.8 零售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分析

4.8.1 零售行業運作态勢分析

(1)行業整體增速分析

(2)消費商品市場分析

4.8.2 零售行業供應鍊結構及特點

4.8.3 零售行業供應鍊管理現狀分析

4.8.4 零售行業供應鍊管理服務需求潛力

(1)總體規模穩步擴大

(2)企業競争力顯著提高

(3)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第5章 中國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商業模式分析

5.1 供應鍊管理服務內建模式解析

5.1.1 供應鍊管理服務內建模式産生背景

5.1.2 供應鍊管理服務內建的概念性模型

5.1.3 供應鍊管理服務內建的實作

5.1.4 供應鍊管理服務內建商業模式特點

5.1.5 供應鍊管理服務內建發展趨勢

5.2 供應鍊管理服務代表企業模式解析

第6章 中國供應鍊管理服務重點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6.1 A公司

6.1.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1.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1.3 企業管理架構分析

6.1.4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主要經濟名額

(2)盈利能力分析

(3)營運能力分析

(4)償債能力分析

(5)發展能力分析

6.1.5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2 B公司

6.2.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2.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2.3 企業銷售管道與網絡

6.2.4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主要經濟名額

(2)盈利能力分析

(3)營運能力分析

(4)償債能力分析

(5)發展能力分析

6.2.5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3 C公司

6.3.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3.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3.3 企業管理架構分析

6.3.4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主要經濟名額

(2)盈利能力分析

(3)營運能力分析

(4)償債能力分析

(5)發展能力分析

6.3.5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3.6 企業供應鍊服務網絡

6.4 D公司

6.4.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4.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4.3 企業管理架構分析

6.4.4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主要經濟名額

(2)盈利能力分析

(3)營運能力分析

(4)償債能力分析

(5)發展能力分析

6.4.5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4.6 企業供應鍊服務網絡

6.5 E公司

6.5.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5.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5.3 企業管理架構分析

6.5.4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6.5.5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5.6 企業經營與發展政策

6.6 F公司

6.6.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6.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6.3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6.6.4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6.5 企業經營與發展政策

6.7 G公司

6.7.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7.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7.3 企業管理架構分析

6.7.4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6.7.5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7.6 企業經營及發展戰略

6.8 H公司

6.8.1 企業基本資訊介紹

6.8.2 企業主營業務分析

6.8.3 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主要經濟名額

(2)盈利能力分析

(3)營運能力分析

(4)償債能力分析

(5)發展能力分析

6.8.4 企業供應鍊服務能力

6.8.5 企業供應鍊服務網絡

第7章 中國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規劃

7.1 供應鍊管理服務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

7.1.1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前景展望

7.1.2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趨勢預測

7.2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7.2.1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進入壁壘

(1)人力資源壁壘

(2)資金資源壁壘

(3)技術壁壘

(4)服務網絡壁壘

(5)客戶服務壁壘

(6)管理壁壘

7.2.2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盈利模式

7.2.3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機遇/驅動因素

7.3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投資風險及防範

7.3.1 商業模式風險

7.3.2 政策風險

7.3.3 競争風險

7.3.4 管理風險

7.3.5 人力資源風險

7.4 供應鍊管理服務行業研究結論及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