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随着CPU功耗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在裝機時會選擇散熱性能更佳的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但是以實際情況來說,顯示卡才是更需要水冷散熱的那一位,不過選擇配備一體式水冷散熱顯示卡的玩家卻是寥寥無幾,今天要聊的就是一款配備一體式360水冷散熱器的顯示卡,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顯示卡。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按照之前RTX4090的溫度測試來說,這一代40系顯示卡似乎溫度表現都不錯,有沒有必要推出水冷散熱的顯示卡,還是360冷排規模的,答案是肯定的,有這個必要。

要知道40系目前較好的散熱表現都是通過猛堆散熱實作的,帶來的就是單卡四五斤的一個重量,對于主機闆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更不用說,顯示卡散熱還要受到機箱環境的影響,實際散熱表現有很強的不确定性,即便顯示卡本身散熱沒有問題,顯示卡産生的廢熱始終還是在機箱内部循環,鮮有機箱能高效散熱,CPU、PCH、主機闆MOS供電以及M.2硬碟等都會受到廢熱的影響,而采用水冷散熱,就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包裝不像RTX4080 FE版本那樣充滿儀式感,整體包裝非常的實用,内部附贈了一根8pin*4轉16pin供電線、RGB連線、冷排安裝螺絲和一把螺絲刀。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示卡整體采用銀白色外觀,冷排風扇和顯示卡均有RGB設計,比較适合搭配白色主題的裝機,顯示卡尺寸為24CM*4CM*12CM,為标準的雙槽厚度,水冷管長度為42CM,冷排為标準的360規格,冷排厚度為2.8CM,帶風扇厚度為5.5CM,是以僅适合ATX機箱和少部分M——ATX機箱使用,絕大部分的ITX機箱是無法容納的。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為了便于裝機,冷頭接縫處采用可旋轉設計,金屬材質更佳耐用,并且金屬原色更佳貼合顯示卡外觀設計.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冷排為标準的360設計,風扇為MARTECH「訊碩科技」代工,12V 0.37A的供電資訊,最大功耗4.4W,風扇屬于偏向風壓扇的設計,風扇厚度為2.7CM左右。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冷排一端還有一個Fan HUB,還可以擴充出兩個4pin Fan接口,不過不歸主機闆控制,裝機時可以多一重選擇。

風扇連接配接線部分可以看到已經鏡像了預走線,并且是進行了較為複雜的限位走線,對于裝機來說是非常省事了。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示卡外殼為一體式鋁合金裝甲,左下角一個iGame的logo,上方兩個曲線為流線型的RGB燈帶,細節之處如視訊輸出防塵塞和pci-e防鏽條也做成白色。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示卡頂部右側為16pin供電接口,供電接口的左側為RGB接口,用于實作燈光同步,不接入的情況下也會亮燈,顯示卡左側為iGame的發光logo,同樣支援RGB。

另外,和以往的水冷顯示卡不同,這次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将風扇的線材納入了水冷管之中,在水冷管的編織線内部穿過,降低了裝機時走線難度,使得機箱更加簡潔。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示卡尾部同樣有一些iGame的元素,三個螺絲孔為機箱固定位。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示卡背面也被裝甲完整覆寫,僅對應核心區域镂空,産品的銘牌等資訊也在背面,尾部的裝飾性貼圖也讓背闆不會顯得非常單調。

拆解方面也較為簡單,将背面12顆螺絲卸下即可分離散熱器,需要注意還有三根風扇/燈控線材,一般來說目前也不需要使用者私拆顯示卡「使用者私拆七彩虹顯示卡并不會被拒保」。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散熱底座方面,完整覆寫了主要區域,除了16pin的輸入濾波電容之外,全部供電、顯存、核心都有覆寫,銅片厚度在2.5MM左右,顯存使用的相變矽脂也異于其他元件,想必導熱率會更高一些。

不過目前采用水冷散熱的顯示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用于熱交換的冷頭/微水道僅覆寫了GPU核心區域,相對較熱的顯存上方其實并沒有覆寫,是以大部分的水冷散熱顯示卡,顯存溫度都會高于核心溫度,個别情況下會出現顯存溫度過高的情況。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散熱底座背面有兩根熱管,利于分散供電區域發熱,改善散熱情況,在看不見的内部水管90度轉頭也是采用金屬材質,内部線材也有多次的抗彎折和抗拉設計,細節之處非常到位了。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供電方面七彩虹用料非常豪華,為22+4相,方案較為接近RTX4090 FE或者RTX 4090 水神「水神為24+4相」,控制晶片為UPI的9512R 和 9512U,DrMos采用的是AOZ5311 擁有55A的單項供電能力,整體供電非常豪華,遠超RTX4080的需求,甚至達到RTX4090的供電規格。

整體來說,RTX4080的核心無法完全利用如此恐怖的供電,相對優勢在于工作時溫度會較低,對于超頻或者長時間滿載會更好一些。

RTX4080:我李雲龍就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核心周圍是8顆絲印2PU47 D8BZF的鎂光GDDR6X 顯存顆粒,單顆容量2GB,8顆組成16G顯存,速率為22.4Gbps,顯存帶寬716.8G/S。

核心頻率方面,預設狀态2205MHz~2505MHz,一鍵超頻為2205MHz~2655MHz,當然,使用者也可以手動進行超頻。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Geforce RTX 4080所采用的AD103核心完整規格圖。AD103仍舊是一顆自帶屏蔽的“完整”核心。雖然說起來很繞,但是實際意思就是AD103本該按照規則的形狀填充核心,但是卻執意屏蔽了部分核心并把這個當作“完整”核心釋出給外界。

AD103共計有7個GPC(Graphics Processing Cluster,圖像計算叢集),其中6個GPC是完整的,包含6個TPC(Texture Processing Cluster,像素計算叢集)。剩下一個GPC并不完整,規格隻有原來的三分之二,是以隻有80組SM。AD103僅支援256Bit的位寬,而SM内的規格還是原來一樣的。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示卡背面相對比較簡單,隻有一些控制器和電容。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顯示卡拆解圖一覽,即便顯示卡背面沒有什麼大件元器件凸起,背闆内依舊進行了絕緣處理,細節處理還是非常到位的。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借着亮機圖介紹下這次的測試平台: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CPU采用英特爾酷睿i9-13900K。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主機闆采用華碩ROG STRIX Z790-E GAMING WIFI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散熱采用雅浚EA5 360 白色。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記憶體采用芝奇幻鋒戟 RGB 16Gx2 DDR5 6000,由于華碩主機闆支援在Intel平台開啟EXPO,是以記憶體可以運作在6000頻率上。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電源是鑫谷KL1250G,支援ATX3.0,是以附帶了一根12+4Pin接口,提供最高600W的供電輸出。

測試時環境溫度為26度左右,拆解在溫度測試結束後進行,并不會影響溫度測試結果。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目前GPU-Z 2.50版本還不能有效識别RTX4080,隻顯示部分項目,不過傳感器資料正常顯示,是以部分測試僅用作讀取溫度等參數使用。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首先是aida64自帶的GPGPU測試,因為GDDR6X的恐怖速率,是以顯存内部讀寫速度均超過了2TB/S,并且RTX 4080的大部分性能遠超過了上一代的RTX3090。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溫度方面,使用OCCT單烤顯示卡一小時,顯示卡功耗穩定在375W~380W之間,核心溫度在58度左右「±1度」,熱點溫度在72度,頻率穩定在2610MHz,而此時風扇轉速僅為54%,1600轉左右,較為安靜,顯存為56度,OCCT對于顯存的壓力較小,是以顯存溫度處于比較正常的範圍。

核心方面散熱表現極佳,核心溫度相比FE版本低7度,熱點溫度低5度,并且功耗還要高出65W左右,頻率也比FE版本高出210MHz。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顯存溫度方面,使用負載較重FurMark進行單烤測試,可以看到顯存溫度是明顯高于GPU核心的,證明了上面關于顯存過熱的内容,實際使用來說,除了個别極端壓榨顯存的情況之外,大部分的應用場景顯存溫度都能控制在比較好的範圍内,隻不過顯存的溫度還可以表現得更好。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超頻方面,簡單的拉了下頻率,就可以穩定在3045MHz,通過3D MARK的壓力測試,當然日常如果長期滿載 OR 重體力活,建議少拉一點主頻,不然顯示卡崩了,丢失資料就得不償失了。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理論性能方面使用3D Mark進行測試,分别測試了光追、4K DX12和4K DX11三個項目,首先是Port Rpyal「光追」,顯示卡得分為17934分,Time Spy Extreme 『4K DX11』顯示卡得分14043分、Fire Strike Ultra「DX12 4K」顯示卡得分 17795分 ,均遠超上一代RTX3090旗艦顯示卡。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DLSS部分使用3D Mark自帶的DLSS功能測試項目,針對DLSS 3和DLSS 2進行測試,測試分辨率為4K,DLSS模式為性能,在關閉DLSS 時幀數在40幀左右,開啟DLSS 3之後幀數為136幀,開啟DLSS 2 後幀數為104.88幀。

DLSS 3相對DLSS 2對于幀數有顯著提升,畫質細節部分之前進行過對比,我個人而言基本上是看不出任何差別,有差別的地方實在是太過于細節,在遊戲或者日常使用中,注意力完全集中并不容易發現細節的缺失和差異,是以DLSS對于幀數的提升是利遠大于弊的。

而未來的電子産品實際上是屬于“計算科學”的,手機憑借算AI法優化強化相機功能,而顯示卡則利用AI算法來提高遊戲幀數,純粹的硬體堆料高成本的同時收益也是越來越小。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遊戲測試方面,首先是古墓麗影自帶的性能評估,4K分辨率 最高畫質最高光追,開啟DLSS的情況下幀數可以達到122幀,關閉DLSS後幀數隻有61幀,開啟DLSS後幀數直接翻倍。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以4K DLSS自動 預設光線追蹤:超級 畫質開啟賽博朋克2077 1.6測試版本自帶的性能評估,遊戲幀數為57.72幀,在開啟DLSS 3的情況下即便是超級光追這個選項,也可以較為流暢的進行遊戲。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在微軟飛行模拟中,以4K分辨率 超級畫質「預設最高」,TAA抗鋸齒,以DX12運作遊戲,遊戲全程幀數保持在110幀左右,毫無卡頓非常流暢,不過很遺憾,這遊戲我不太會玩~~~不管啥遊戲裡的飛機,我都開不來。。。起飛基本意味着短期内墜毀。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在瘟疫傳說:安魂曲中,以4K分辨率,預設極高畫質,開啟DLSS「DLAA開啟,簡單了解成自動即可」,平均幀數為90幀,最大幀數116幀,最低76幀。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在光明記憶:無限中以4K分辨率,最高畫質,極高光追,開啟DLSS 性能模式運作遊戲,遊戲平均幀數為249幀,最高310幀,最低185幀,遊戲非常順暢,不論是槍戰還是近身刀戰都是非常的順滑。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在生死輪回中,以4K分辨率,史詩畫質「遊戲内最高畫質」開啟DLSS性能模式運作遊戲,平均幀數為146幀,最高幀數為240幀,最低為0幀(黑屏過場)。

極緻“冷酷”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首發評測

首先,RTX4080毫無疑問的完成了吊打前代旗艦的任務,并且憑借着DLSS 3的AI算法,能夠滿足絕大部分遊戲在4K 144的性能要求,這點毋庸置疑,性能方面提升非常明顯。

其次為了避免上一代RTX3080TI、RTX3090和RTX3090TI之間差距過小,是以這次RTX40系列首發的兩款顯示卡之間手術刀的痕迹非常明顯,核心規格各方面差距都比較大。

再說回七彩虹iGame RTX 4080 16G Neptune OC 顯示卡本身,從供電規格到散熱設計都遠超RTX4080核心需求,甚至達到/超過很多RTX4090的需求,水神無疑是80的旗艦級設計,日常超個3G主頻也沒有什麼問題,即便滿載的情況下噪音遠低于傳統風冷顯示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