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作者:澎湃新聞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有7個城市新晉“國際濕地城市”。至此,在全球現有的43個濕地城市中,中國共占13個,數量居全球第一。本屆大會達成《武漢宣言》《2025-2030年全球濕地保護戰略架構》等多項重要成果。大陸宣布成立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并釋出《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倡議》,協同守護候鳥遷飛通道安全。

濕地作為候鳥重要栖息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百萬的珍稀鳥類遷徙至此繁衍越冬。據了解,全球共有9條候鳥遷飛通道,有4條途經中國。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0月31日,河北承德。秋末冬初,随着氣溫降低,候鳥陸續南遷越冬,一撥撥大雁飛過金山嶺長城景區,向南方遷徙越冬。

冬已至,數萬候鳥應時而歸,飛越關山大地。它們時而成群地在空中盤旋移動,忽而飄散,忽而變幻,掀起一層層瞬息萬變的鳥浪。時而在洲灘上落腳覓食,嬉戲追逐,繪就一幅幅美麗冬日的生态畫卷。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2日,江西九江,鄱陽湖都昌朱袍山附近,冬候鳥飛翔栖息。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3日傍晚,山東東營,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上空,數以萬計的雁鴨鳥群騰空而起、蜂擁而至。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4日,青島,在城陽區河套街道羅家營社群的濱海濕地,一隻琵嘴鹭在淺灘覓食。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6日,在河北張家口宣化區洋河濕地,一群白天鵝“沐浴”在晨光之中。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2日,江西九江湖口縣,一群越冬候鳥集結鄱陽湖,在濕地飛翔、覓食。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國際重要濕地、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栖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0日,雲南曲靖,一群黑頸鶴在湖邊歇息。

近年來,得益于大陸對濕地和候鳥的大力保護,遷徙過境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珍稀瀕危種群數量也顯著增長。朱鹮從1981年的7隻增加到現在的6000多隻,黑頸鶴從20世紀90年代的5000隻增加到現在的1.5萬多隻,東方白鹳從20世紀90年代的3000隻增加到現在的近1萬隻,黑臉琵鹭從20世紀80年代的300隻增加到現在的5000多隻。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4日,山東東營,遷徙而至的候鳥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遊弋覓食。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4日,山東東營,遷徙而至的候鳥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翅飛翔。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2日,湖南常德市漢壽縣西洞庭湖濕地,一群群越冬候鳥在洲灘上悠然自得地飛翔、遊憩、覓食,場面十分奇特壯觀,給人一幅如詩如畫的冬日美景。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7日,重慶市巫山縣大昌湖國家濕地公園,候鳥在湖面嬉戲。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4日,天津濱海新區,在新區北塘甯車沽一帶魚塘,上百隻東方白鹳在魚塘内栖息、覓食,黑白相間的羽毛十分顯眼。自10月23日起首批東方白鹳飛抵新區,截至目前有近3000隻東方白鹳飛抵該地區。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4日,一群黑鹳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洋河追逐戲水。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5日,河北張家口,洋河國家濕地公園内,天鵝、赤麻鴨、毛腿沙雞、黑鹳等候鳥在此覓食嬉戲,為南遷儲存能量。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0日,湖北襄陽,來到漢江濕地越冬的候鳥鸬鹚伫立在水中的枯樹幹上,享受冬日暖陽。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3日,黑龍江大慶,城市森林公園内,越冬候鳥䴓鳥俗稱“藍大膽”,在林中展翅戲果,姿态優美。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3日,山東日照,初冬時節,日照水庫下段付疃河河水清澈,水草變黃;河内候鳥戲水、覓食、飛翔。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2022年11月13日,雲南迪慶,深秋季節,在香格裡拉納帕海,黑頸鶴等各種候鳥栖息飛翔。

美圖|冬已至,雁南飛!越冬候鳥應時而歸

上海南彙東海灘塗東灘濕地的黑臉琵鹭。資料圖檔

根據此次釋出的《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倡議》,今後大陸将與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同開展國際候鳥護翼計劃。協助及時開展候鳥栖息地保護、鳥類監測、宣傳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提高候鳥保護的時效性。

除署名外本文圖檔均為 人民視覺 澎湃影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