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舞蹈:向人民交出了一份精心舞出的答卷

作者:光明網

作者:馮雙白

10年來,中國舞蹈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上,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曆史進步。10年來,一批傑出的舞蹈家奮力拼搏,創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優秀舞蹈作品,一次次完成了黨和國家交辦的大型文藝晚會等重托,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精心寫就的答卷,取得了可喜的藝術成就。

凝神聚氣,塑造新時代的舞蹈新形象

10年來,中國當代舞蹈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景觀是湧現了一批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形象。人們驚喜地發現,一些前所未見的舞蹈藝術形象首次登上曆史舞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藝百花苑增添了鮮明的時代特征。例如,在革命曆史題材創作領域,我們看到了建黨百年曆史上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革命先鋒。如第一部諜戰題材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裡黨的地下工作者抒寫着愛與信仰的永恒,第一部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騎兵部隊戰鬥生活的舞劇《騎兵》裡英雄們高唱凱歌與戰馬同生共死。在現實題材創作領域,我們看到了第一部大工業題材的舞劇《紅旗》中新中國一代勞工階級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與熱血,第一部表現石油戰線的舞劇《鐵人》裡王進喜的英雄故事被芭蕾藝術展現,第一部反映青藏鐵路建設的舞劇《天路》鋪叙着詩意的神聖和蒼茫,第一部刻畫中國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芭蕾舞劇《敦煌》裡激蕩起悠久文明與時代的回響。此外,我們還第一次看到了富有新時代特色的環保工作者,舞劇《鶴魂》裡有人與大自然的心靈呼應,舞劇《朱鹮》裡有時代的反思;我們還第一次看見了農民工的孩子們,少兒舞蹈《爸媽我想你》等感人至深;我們也第一次在群舞《春會來》裡看見了抗疫戰線的最美天使;第一次在群舞《村裡來了新書記》裡看到了令人感動的脫貧攻堅戰裡的村官。在曆史題材創作領域,一批曆史文化名人首次登上了當代中國的舞台,舞動着五千年東方文明赓續的力量:孔子、李白、杜甫、蘇東坡、關公、王昭君、倉央嘉措、秋瑾、朱自清等接續登場,令人目不暇接。2022年,舞劇《隻此青綠》中的王希孟,攜手美妙的女子“青綠”,為舞蹈舞台的人物榜單再添耀眼一筆。

如此衆多的第一次和衆多的新形象,呈現了一些鮮明的富有時代特色的藝術特點:

首先,這些舞蹈形象的精神層面更加豐滿而深邃。黨的地下工作者在暗夜裡高擎熠熠生輝的精神火炬,慷慨赴死的英雄們在槍林彈雨中高揚起高貴的頭顱……高唱主旋律的舞蹈作品中不僅有敢于犧牲的大無畏者,更表現了敢于勝利的精神力量,很多時候,那個在電波裡敲打出“永别了,我愛你們”的李俠,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高爾基筆下高傲翺翔的海燕。

其次,這些舞蹈形象個性更加新穎獨特,現實生活的底色更加鮮明。新時代的新舞蹈裡常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普通勞動者,觀衆們可以從中領略平凡中的高貴,從最不起眼的角色身上感受人物蘊含的巨大力量。藏族的青年男女在《打阿嘎》裡歡快地建設家鄉,彜族的兩兄弟在《紅領巾》裡互相推讓難得的讀書機會,彜族赤腳生活的姑娘們在《情深誼長》第一次體驗穿上鞋子的新奇,蒙古族的老人們在《爺爺們》裡開心地用手機“打卡”合影留念,維吾爾族的小夥子們在《陽光下的麥蓋提》裡享受着無比動人的溫暖與平安……這些舞蹈形象破除了假大空式的概念符号之束縛,使作品更有分量、更有質感,也更有味道。

再次,這些舞蹈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品類多樣、不拘一格。10年來舞蹈藝術創作的主旋律與多樣化關系得到了更好的協同,舞蹈藝術形象的豐富底片上真正顯影出了百花齊放,折射了偉大時代汪洋恣肆的蓬勃生機。如果看一看少兒舞蹈創作中的來自童話世界的《哈哈,龜兔賽跑》、取自兒童夢幻世界的《樂土》、源自納西族兒童夢想的《白雲紅太陽》、發自幼稚園孩子内心成長願望的《向前沖》、被成人世界牽動着夢想的兒童舞蹈《小小冠軍夢》,就會更加感歎10年來中國舞蹈藝苑全新舞蹈形象聯手舞出的新氣象。

這些全新的舞蹈形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呼喚的最好回應,是一個生機勃勃發展局面的藝術折射,展現了當代舞者在新時代的推動下所迸發出來的藝術激情和創造力量。

回顧10年來的舞蹈進步,如果我們在一個更加廣闊的曆史次元中予以觀察,則可以清晰看出新時代的變化中最寶貴的曆史動力。縱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舞蹈舞台上的潮起湧動,如果以1979年的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和1980年全國首屆舞蹈比賽上男子獨舞《希望》《海浪》的出現,标志中國當代舞蹈曆史變革的一個起點,那麼截至2012年的30多年間,中國舞蹈大體上經曆了1980年代的經典舞蹈舞劇作品複排風潮、仿古樂舞大潮、風情舞蹈大潮、傳統古典舞風格的探索定型與突破,1990年代之後舞蹈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變軌與突破,21世紀之後中國現代舞超越模仿西方的覺醒與自我身份辨析、中國芭蕾學派的自我認知與量身定制等重要的曆史變革。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之後,各種樣态的文藝思想不斷湧入,呈現出疊加性的互動作用,在曆史轉折時期,文藝領域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幹問題。如在文藝創作的浮躁之風影響下,有的作品單純追求感官刺激,唯票房、追流量;有的作品單純搞笑、玩噱頭,甚至不惜“娛樂至死”;更有的作品扭曲曆史、消解正義,在追名逐利中喪失了文藝最寶貴的靈魂導引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上司人對文藝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提出,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文藝創作的目的是引導人們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樂的源泉;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文藝是培根鑄魂的工作,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等文藝思想,深刻地改變了整個文藝領域的風氣,也為廣大舞蹈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新的時代條件下,舞蹈工作者們努力思考怎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如何用舞蹈語言展現中華審美風範,怎樣用中國人獨特的肢體語彙表達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審美,如何奮力創作既有時代特點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由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曆史突破。

齊心發力,建構新時代的舞蹈新格局

10年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在文藝領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态成為社會思想建設的重要引導力量,對文藝創作形成了強大指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标激發出當代舞者無窮的創造力,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成為舞蹈藝術的指路明燈,文化強國建設的美好藍圖指引下展現出多方發力、共同建構新時代舞蹈圖景的新格局。

10年來,從舞蹈藝術思潮的角度觀察,最引人矚目的舞蹈創作動向就是現實題材作品的大量湧現及其所取得的不凡成就。長期以來,舞蹈界曾信奉舞蹈長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規則”,是以現實題材的舞蹈創作一度被視為巨大難題。進入新時代,“加強現實題材創作”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為舞蹈創作指明了拓進方向。例如,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世界矚目的全面勝利,如何用舞蹈藝術深刻地反映這一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迹?群舞《遠山不遠》通過舞蹈反映農村失學兒童渴望知識并最終得到了支教老師的溫情關愛,向脫貧攻堅戰中的教育力量緻以了崇高敬意。2021年,在中國文聯、中國音協、中國舞協共同主辦的“各族兒女心向黨”歌舞晚會中,根據中國文聯對口幫扶的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的真人真事而創作的群舞《第一書記》,用富于新意的手法刻畫了一位扶貧書記的形象,演出後大獲好評。在今年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獲得“群星獎”的群舞作品《村裡來了新書記》,把山東民間舞的元素與人物的生活形象結合起來,用富于民間地域特色的肢體語言為觀衆複現了一幅感人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展現了舞蹈藝術獨有的浪漫。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通過載歌載舞的方式,配合影像、動漫等多種藝術語言,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一批優秀共産黨人面對挑戰勇往直前的感人形象,等等。現實題材的舞蹈作品隻有擺脫刻闆地“複寫”生活原貌之束縛,在藝術觀念和手法上進行創新,觀衆才會買賬。如在第十二屆荷花獎現當代舞評獎中獲獎的作品《春會來》,完全超越了對抗疫工作一般化、公式化、模闆化的外在動作模仿,而是用反複出現的富于旋律性的舞蹈動作,塑造了抗疫中勇敢無畏的白衣天使等美好形象,他們面對災難時冷靜自若的身姿和态度,甚至讓人聯想到科學理性精神,舞蹈律動裡透露出“中國必勝”的強大自信。諸如此類,全新的舞蹈創作呈現出積極的工作姿态與精神面貌,突出地表達了舞蹈家對現實社會生活的高度關注和藝術關懷。這些作品直面人生現實、善于捕捉時代亮點,在藝術創新上狠下功夫的立場态度着實令人振奮。

10年來,舞蹈行業發展迅猛、節節向好,其中很突出的一個現象就是中國式現代舞創作思潮的湧現及其與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中國芭蕾舞形成的共存共榮的大格局。改革開放以來,舞蹈界面臨的一個大課題就是如何對待西方現代舞思潮的大量湧入。曾幾何時,西方現代藝術中的非理性主義、象征主義、意識流、抽象主義等思潮對中國大地上的舞蹈創作實踐造成了不小影響,産生了一些新作品的同時也有舞者盲目追随外來觀念,出現了“個人呻吟”“杯水風波”“滿地打滾”等舞蹈現象,食“洋”不化成為一個時期中國現代舞發展的困窘之态。新世紀以來,特别是近10年來,國家飛速發展、民族自信心逐漸增強和文化自信的強勢增長,對上述舞蹈創作現象及藝術傾向形成了強力反撥,冷靜而有思考力的當代中國舞者大聲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們看見了“河岸”!這裡的“河”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作為比喻,我們呼喚着“彼岸”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中國式現代舞作品的誕生。如《看不見的牆》《命運》《不眠夜》《生命演奏家》等,将藝術觸覺深入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用充滿意味的肢體動作勾勒出當代青年人的心理狀态,揭示了他們精神世界裡的期待、懵懂、沖撞與突圍。《生息》以舞者極富表現力的身體呈現出生命的生生不息,讴歌了面對挫折與挑戰不屈服、不退讓的拼搏精神。更難得的是,中國現代舞作品開始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藝術觀照。如男子獨舞《背面》,其創作動機就來自一張國際媒體上廣泛傳播的照片:一個叙利亞難民的孩子在偷渡時溺亡,背部向天趴在海灘上。中國現代舞者用舞蹈演繹着生命悲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目光、淚水與诘問。10年來,中國現代舞的開拓者之一高豔津子連續推出了現代舞劇場作品《二十四節氣·花間十二聲》(2012年)、《十月·春之祭》(2013年)、《十二生肖》(2016年)、《水·問》(2018年)等,這些作品中有二十四節氣的理念與故事,有十二生肖的中國色彩,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符号被轉寫入現代藝術作品裡,古老的農耕文明與當代中國文化之美悄然融彙一堂。

10年來,舞蹈行業發展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在文化自信的時代氛圍裡,以“新文藝群體”名義湧現的一批舞蹈藝術家以獨特的新身份正式登上了曆史舞台,形成了當代舞蹈事業發展的新格局。以舞蹈家楊麗萍為例,1979年,她曾憑借原創民族舞劇《孔雀公主》一舉成名,1986年又以《雀之靈》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正當人們以為這位舞者将會在國家藝術院團裡繼續享受各種待遇時,她卻輕輕一躍飛回雲南大地,繼2005年推出《雲南印象》完成了舞者向編導的轉變之後,于2012年又推出了舞劇《孔雀》,成為一名真正的舞劇創作家。緊接着,她以獨立舞者、獨立編導、獨立舞蹈制作人的身份連續推出了《十面埋伏》(2015年)、《春之祭》(2016年)、《孔雀之冬》(2018年)等一系列劇目,成為中國舞蹈界的傳奇。縱觀10年來楊麗萍的舞劇創作,極其開闊的文化視野、超然卓絕的舞台理念、獨立新穎的肢體語言等已成為其藝術青春不老的證明。

10年來,新文藝群體以其年輕面貌讓人好奇,更以其獨具特色的藝術創作讓人刮目相看,展現了新時代新格局下的青春活力。2012年,趙梁的《幻茶謎經》在德國首演,其營造的撲朔迷離的舞台景觀引起多國媒體熱議。随後,各種新創作層出不窮。史晶歆在2013年推出了《雙城》,上海與北京的變遷被舞動肢體記錄書寫;王亞彬領銜制作的“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第七季”在2015年推出了舞劇《青衣》,打響了獨有品牌的知名度……10年來,在新文藝群體的加持和努力之下,“舞蹈劇場”的觀念與實踐日益興盛。2016年,如今在網絡上已火爆“出圈”的青年舞蹈家唐詩逸推出了其舞蹈劇場作品《唐詩逸舞》,她以詩入舞、以舞化人,受到了年輕觀衆的喜愛。2017年,華宵一的舞蹈劇場作品《一刻》,以當代舞的方式傳達出“刹那即永恒,一刻換一生”的理念。同年,青年舞蹈家胡沈員在“楊麗萍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支援下上演了個性十足的作品《流浪》,用傳統中國音樂的旋律和既有民族特色又現代意味十足的舞蹈語彙,探讨波濤起伏的當代社會生活中年輕人的生存狀态。2021年,由黎星工作室推出的舞劇《紅樓夢》,借助經典IP訴述了當代生活中人的所思所感所想。在全新的舞蹈編排方式和演出探索中,我們還見到了青年舞者朱鳳偉的《25㎡狂想曲》(2022年),其中年輕人奮鬥的欲望和夢想令人眼前一亮。當然,我們也必須提到兩個個性十足的“新文藝群體”:由陶冶、段妮、王好創立于2008年的“陶身體劇場”,十幾年來在系列作品中持續摸索着人類身體的變化路徑;青年舞蹈家謝欣則借“謝欣舞蹈劇場”,多年來在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連續上演肢體交響樂章。

上述舞蹈發展新格局帶來了全新的藝術風格和作品,帶來了新的審美精神。我們必須看到,舞蹈行業的新格局與新的行業推動機制密切相關。正是在國家藝術基金和各地政府青年扶持基金的資助以及各種投融資機構的贊助、各種文化産業扶持政策的支援下,新格局裡誕生了多種創作機制,如合夥人制、獨立制作人制、體制内外結合制等。多種機制并存、多種力量共生,新時代的新舞蹈展現了新的勃勃生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當代中國舞者用出色的工作、全新的舞蹈形象為新時代鼓與呼,為人民踏響舞步,為中華民族複興偉業旋轉出了靓麗的身姿。如今,黨的二十大拉開了一個全新曆史時期的大幕,當代中國舞蹈正整裝待發,要向着新的藝術高峰奮力攀登。

(作者系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

來源: 文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