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命魚叉——“斯拉姆”遠端對地攻擊飛彈

作者:兵器百科

“斯拉姆”飛彈是美國海軍在機載“魚叉”反艦飛彈基礎上進行改進而發展的派生型,“斯拉姆”是遠端對地攻擊飛彈的英文縮寫。1989年11月試射,計劃1991年8月裝備部隊,由于海灣戰争爆發而提前列裝。

緻命魚叉——“斯拉姆”遠端對地攻擊飛彈

性能特點

1、射程遠,載機生存率高。

2、采用成熟技術,性能穩定可靠。采用“魚叉”飛彈彈體、“小牛”飛彈的導引頭,“白星眼”炸彈的資料鍊和 GPS 接收機組合而成。

3、精度高。命中偏差不超過10米。

緻命魚叉——“斯拉姆”遠端對地攻擊飛彈

識别特征

1、彈頭為由尖角形,兩側為斜面狀交叉于中線,前端形成垂于彈體所在平面的尖角,即在彈頭前方形成了垂直彈體的棱線。

2、改用兩組控制翼面,第一組位于彈d體底端,4片,梯形,第二組弾翼改為2片,位于彈體中部,翼展較大,略後掠。

實戰運用

海灣戰争中,“斯拉姆”表現出了較高的精度。1991年1月18日,2架載有“斯拉姆”飛彈的 A -6E攻擊機和1架 A -7E攻擊機從部署在紅海的“肯尼迪”号航母起飛,進人飛彈發射陣位。其中一架 A -6E首先發射,在 A -7E飛機的控制下,第一枚“斯拉姆”飛彈将伊拉克一個發電站廠房炸開一個直徑約10米的大洞;2分鐘後,另一架 A -6E發射了第二枚“斯拉姆”,這枚飛彈從第一枚飛彈炸開的洞口穿人廠房,從内部将電站摧毀。在“沙漠之孤”行動和科索沃戰争中,美軍也使用了這種飛彈。

緻命魚叉——“斯拉姆”遠端對地攻擊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