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已經落下帷幕了,但對于電商來說,即将到來的雙十二也是不可忽視的。為了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戰役,複盤必不可少。複盤就是對這場戰役的全面總結,總結的好與壞決定了下一場戰役的勝負。如何做好雙十一的複盤總結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每年一度的雙11大促落下帷幕。資料顯示,今年雙11全網GMV達到11154億元,同比增長13.7%。
雖然雙11已經結束,但雙12、元旦、春節等節日接踵而至,商家又将投入到下一輪的備戰之中。不過有件事更為重要,那就是複盤。
如果把雙11比作一場戰役,那麼複盤就是對這場戰役的全面總結,總結的好與壞決定了下一場戰役的勝負。
話雖如此,但很多商家在複盤時往往容易陷入幾個誤區:
複盤的寬度不夠:隻簡單羅列幾個重要資料,結論非常單調,不能作為接下來決策的依據;
複盤的深度不夠:例如某款新品轉化率低就想淘汰,完全不考慮引流效果、競品行情等其他因素;
複盤不夠及時:等雙十一結束後才開始複盤,效果大打折扣,應該在第一波預熱後及時複盤,及時調整。
正确的複盤應該是多元度的,包括産品分析、競品分析、團隊複盤等。有足夠多的次元,我們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并做出相應的調整。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如何做好雙11複盤👇
01 産品分析
既然是複盤,就要有一個參照,拿出雙11之前定下的活動目标或是去年的資料,看目标是否達到預期,沒有達到分析具體原因。
如果超出預期,研究哪些部分是可借鑒沿用的?具體可參考的子產品有:
1)銷售資料
作為最基礎的資料,銷售資料主要回報商品的銷售情況,也直覺反映了整個大促的成績如何。包括:成交額、成交單數、成交人數、客單價、轉化率、毛利率、雙11活動ROI。
如果要再具體分析,可以分為下單資料和支付資料。例如下單資料高,但實際支付人數差距大,分析其具體原因,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問題。
2)直播資料
直播資料包含直播時長/小時、當場的PV和UV、銷售額、客單價、評論人數占比、線上人數峰值、平均線上人數、粉絲人均觀看時長、新增粉絲數、轉粉率等。
需要重點關注平均線上人數、平均停留時長、互動率,直覺反映了賬号直播的是否具備變現的能力,直播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
3)商品詳情資料
商品詳情頁是下單支付前的重要頁面,也是決定了使用者是否會下單的關鍵。主要記錄使用者對商品的浏覽情況,包括頁面浏覽UV和PV、商品收藏資料、商品加購資料、點選購買資料。
如果商品收藏、加購資料不及預期或之前,分析找到問題。例如優惠券有無設定好?活動力度是否最低?使用者互動引流動作有沒有做好?
4)優惠券資料
大部分店鋪的營銷活動都包含了發優惠券,需要關注的資料名額包括領券人數、領券數量、用券人數、用券數量、用券下單數量、用券下單金額、優惠券ROI。
優惠券的領取率和用券率可以幫助營運發現漏鬥問題,是使用者不領券還是領完券不用券下單。
5)支付資料
支付頁是下單支付流程的最後一個頁面,也是成交的關鍵,使用者隻有最終成交了才意味着GMV的提升。具體資料包括支付頁UV和PV、支付訂單點選UV和PV。
很多平台在收銀台還會開放其他功能,例如選擇不同支付方式,支援選擇分期支付并選擇不同分期數,可以通過使用者的點選去觀察使用者的支付喜好。
6)爆品資料
針對活動中的爆品可以做針對性複盤,該産品的營運打法、核心賣點、價格政策、詳情頁包裝等做對比分析,找出可借鑒點。
比如說:xx款風格外套今年賣得特别好,可以将相關資訊同步到開發部門,分析當下使用者喜歡的元素,對開發部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另外,銷量不及預期的産品,可以在之後的活動做清倉活動,及時回籠資金。
7)售後資料
售後形式一般包括退款、退貨和換貨。關注的資料包括售後單數量、售後單人數、售後單成功數量、售後單失敗數量。
如果售後單量過高,說明商品品質和服務存在問題。同時還要關注售後單的結果,判斷是否為使用者提供了良好的售後服務。
02 競品分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分析完自己後,就需要開始分析競品,不僅能讓自己明白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和狀态,同時也讓可以清晰掌握自己相較于競争對手存在的優勢或不足。
特别在雙11大促結束後,通過對競品的營銷玩法、核心賣點、價格政策、詳情頁包裝等做對比分析,找出可借鑒點。
1)如何找競品?
通常在電商平台内,我們找直接競品即可。這類競品所處行業/賽道、目标使用者、産品滿足需求、産品核心功能都高度相似。
我們選出産品核心引流詞之後,在平台内搜尋,按銷量排序,這時就卡一下人氣最高的價格區間。
例如關鍵詞「吹風機」,人氣最高的吹風機價格區間在80-200元,假設自家産品定位在100元,就選擇客單價、屬性較為接近的産品。細分要求越多,相似度越高,選擇的優先級也就越高。
2)如何分析競品?
可以從幾個關鍵次元入手:
- 競品店鋪:店鋪建立時間、主營類目、主銷産品、店鋪銷量
- 競品産品:産品價格、産品銷量、收藏量、評論量、浏覽量、轉化率
- 産品詳情頁:主圖的品質(曝光度、對比度、色調等),商品描述的異同點和獨特亮點
- 運費政策:采用何種運費形式以及運費價格
- 營銷政策:競品在雙11中采用了什麼樣的營銷手段,是立減、滿減、優惠券還是禮品
- 投放情況:競品投放的主要詞和次要詞的分布及排名
在把所有這些情況了解清楚後,接下來無論你是要進攻還是防守都變得簡單了。
例如分析他們的政策為何會特别的好?商品組合的目的是什麼?主推産品是為了清庫存還是成交額?
我們需要取長補短,去沉澱最佳的政策,為自己所用。隻要在充分了解對手的前提下,才能夠制定出符合本店鋪長期發展相應的經營計劃,這也是充分展現競品分析的重要性。
03 團隊複盤
電商團隊要想長久地發展,在激烈的内卷環境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一個健康高效的團隊。
尤其在長達近1個月的雙11大促期間内,甚至在雙11前2-3個月就要開始逐漸準備,需要每個崗位緊密配合,包括營運、客服、美工、物流、攝影等等。
在雙11結束後,需要每個人對自己在大促期間的工作進行全面的複盤,總結自己做了什麼,有什麼成長。
這是屬于一個團隊的沉澱,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寶貴的經驗會成為之後在雙12,年貨節等等活動的高效方法論。
尤其當活動效果沒到預期,或是出現了諸多問題時,更應該進行盤點和反思,找出問題所在。
對于個人複盤,主要有4個步驟:
- 回顧目标:回顧當初的目的和期望的結果
- 評估結果:對照原來的目标,找出執行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
- 分析原因:分析成功的關鍵因素和失敗的根本原因
- 總結經驗:通過反思,總結心得體會、找找規律,并做出行動計劃
建議團隊專門留時間組織會議,每個人輪流進行複盤,所有人一起查漏補缺。
當然,不要太過糾結結果,結果是好是壞,它終歸是一個結果而已,應該注重過程,在團隊裡一定要找出問題才是關鍵。
04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總結出來的活動複盤思路,以及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出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而不是一籌莫展。尤其對電商來說,雙11做得好不好決定了生死,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隻有慢慢做好積累,不斷改善,才能更上一層樓。
專欄作家
晏濤三壽;微信公衆号:晏濤三壽;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數字化營銷專家,私域流量與超級使用者增長方法論首創者。著有《超級使用者增長》、《微網誌與微信營銷實戰兵法》等。
本文由@晏濤三壽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