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作者:無錫史志

作者:耿晨亢

“内閣奉上谕,浙江甯紹台道員缺,著薛福成補授”。光緒十年正月初十(1884年2月6日),紫禁城裡新年的爆竹聲還未散去,一封加急文書便出現在了薛福成的桌上。

薛福成走到桌前,緩緩打開文書,告别将近二十年的幕府生涯并沒有讓這位“慨然欲為經世實學,以備國家一日之用”的洋務重臣感到欣喜,反而是長歎一聲:該來的終于來了。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一、“釁自彼開”:山雨欲來風滿樓

“釁自彼開,不得已而用兵”,1884年8月26日清政府發出上谕宣布:下诏與法國開戰。短短十個字的谕旨,充滿了荒唐與屈辱,“不得已”三字更是凸顯兵臨城下被迫迎敵的無奈。

實際上法國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山雨欲來”,一直想以越南作為跳闆威脅中國腹地。1883年8月,法國海軍攻占越南首都順化,強迫越南簽訂《順化條約》,規定越南承認并接受法國的保護權,越南曾兩次遣使來華,請求清政府支援抵抗法國侵略。

薛福成對法國侵略者的野心早就洞若觀火,“法國上下之謀議,不可不審明”。兩年前的冬天,他就根據當時的局勢寫了《與法蘭西立約通商保護越南議》,一針見血地指出抗法護越“關系全局”,為“中國盛衰強弱之機括”,并提出了“和戰二事虛實相濟”“滇、粵各軍不可驟撤”等建議,可惜清政府昏庸無能,并未加以重視。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此時的邊境“風已滿樓”,法國不斷往中國沿海增兵,雙方沖突的規模不斷擴大,清政府終于開始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從各地抽調幹吏前往沿海重鎮任職,鞏固海防。于是,便有了我們文章最初的一幕。

可面對法國侵略者的不斷挑釁,清政府依舊發出“彼若不動 我亦不發”的可笑指令,直到1884年8月23日法國遠東艦隊突襲福建水師,擊沉中國七艘艦船,擊毀馬尾船廠,清政府才“不得已”向法國宣戰。1885年3月,法國艦隊攻擊招寶山炮台,中法戰争中具有決定性的一戰——鎮海保衛戰正式拉開序幕。

二、臨危受命:上戰伐謀助大捷

浙東地區華洋雜處,外國僑群眾多,戰争在即“奸細”傳言四起,法國僑民如何處理?

“軍亡導,或失道”,沒有衛星導航的時代,向導事關戰争勝敗,如何杜絕唯利是圖的“引水”?(引水是領港人員的稱謂。鴉片戰争之後,不少外國人在各通商口岸充當引水)

福建水師潰敗,軍事力量薄弱,定海、鎮海唇亡齒寒,主力防守鎮海,定海又如何守衛?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文莊公甲申浙東海防圖。圖檔來源:中新網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薛福成上任後诘戎治兵,整頓軍務的同時冷靜分析敵我局勢,發現面對的無一不是棘手的問題。

薛福成(1838-1894年)字叔耘,号庸庵,江蘇無錫人,是晚清著名的政論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同治四年,曾國藩剿撚北上,沿途張榜招才,薛福成洋洋灑灑數萬餘字《上曾侯相書》,以“慨然欲為經世實學,以備國家一日之用。”表達自己經世緻用的理想,并力陳“養人才、廣墾田、興屯政、治撚寇、澄吏治、厚民生、籌海防、挽時變”八條針砭時弊的對策,曾國藩“閱畢嘉賞不已”,入曾相幕府為“門下晚學生”。曾國藩死後,赴蘇州書局任職。光緒元年(1875年),新皇登基廣開言路,薛福成上《應诏呈言書》,包含“治平六策”與“海防密議十條”呼籲“欲圖自強,先求自治”,引起朝野重視,被李鴻章招入幕府,九年時間裡提出《上李伯相論與英使議約事宜書》等許多極有見地的謀略,為李鴻章的重要幕僚。至此次下诏,薛福成已經在幕府度過了将近二十年的光陰。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江南第一豪宅:欽使第·薛福成故居

不同于那些“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腐朽的封建社會傳統官員,薛福成近二十年的幕府生涯與慨然欲為的經世實學,終于等到了國家的“一日之用”。《孫子兵法·謀攻篇》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自古文人從軍,不在鬥勇,而重鬥智。薛福成臨危受命之際充分運用“謀”與“交”,以“鬥智”巧妙化解一系列難題,為鎮海保衛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01

水來土掩:靈活處理保護外國僑民問題

薛福成就任後主要籌防浙東地區,外國僑民(包括傳教士)衆多,當時城内建有法國天主教堂七處,在馬尾海戰打響後人心惶惶,坊間甚至傳言:法國教堂内藏有大炮,數千名教徒在教堂操槍練習以為内應。根據國際法,保護中立國的僑民是交戰國的責任。但如何對待在華的法國人,是一道橫亘在薛福成面前的難題。

清廷雖有下旨表示,戰争期間将保護法國僑民在内的各國僑民的合法權益。但如何實施,并未詳細說明。事實上,在清政府頒發谕旨的前一天,即1884年8月25日,薛福成就要求法國僑民“即将人口、家具、雜務一并移往江北岸,以便稽查保護”。可法國主教趙保祿以“人口不便遷移”為由,拒不搬遷并指責薛福成不遵旨保護教民。

對于趙保祿别有用心的刁難,薛福成予以層層駁斥,他指出:“如這些教會人士不肯遷移,官府也不會強迫,但在這兩國交戰之際,日後如發生損失和人員傷亡,一切後果自負。”

由于薛福成堅持原則,加上此時溫州又發生了焚毀教堂的事件,僵持一個多月後,法國主教隻能按薛福成的意見行事,将全部法國人遷移到指定地域,在整個鎮海保衛戰期間都接受中國方面的“保護”。既避免了法國僑民教衆充當奸細的可能,也客觀上消除了因外國僑民傷亡而引發外交争端的可能性,同時在國際上占據了道德制高點,可謂一舉多得。

02

“引水”無源:運用國際法杜絕向導問題

在法國艦隊即将進攻鎮海前,薛福成就考慮到法國人攻擊中國的港口必然需要“引水”,如何杜絕“引水”為法國軍艦導航關乎戰争勝敗。

面對這一難題,薛福成充分運用外交手段,以國際法中的中立法概念與各國領事交涉。中立法是指一個國家在與其他國家之間發生戰争時,中立國不采取支援一方反對另一方的政治态度和具體措施,不參加軍事聯盟,拒絕在本國領土上設定外國軍事基地或駐紮外國軍隊,以及不偏袒任何國家等。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當得知法人欲在上海雇傭引水,以圖猛攻鎮海時,薛福成立即電請上海道台邵友濂,請其“設法禁阻,并叮囑各國洋人嚴守局外之例”。當得知美國人根甯汗在法船受雇引水,薛福成及時照會美國駐甯波領事官司提文,要求其“設法撤回,以符公法,而敦睦誼”。同時,薛福成還照會英國領事固威林,要求其“電緻駐滬之貴總領事,妥速設法撤回法船之引水,并谕饬貴國商民、水手人等,嚴守局外之例,以後勿再受法人引誘贻累洋商,庶符公法而昭睦誼”。外交上的努力與經濟上的利誘雙管齊下,有效杜絕了“引水”的問題。

整個鎮海保衛戰期間,法國軍隊“引水”無源,找不到一個人能為之導航,無奈之下派小艇偷偷深入港口測量港道,結果被清軍炮火擊退,最終法國軍艦始終隻能在港口外圍炮擊,而無法進入港口。

03

死水活用:利用中英舊約,阻止法國侵占定海

從地圖上看,定海與鎮海隔海相望,作為甯波的門戶孤懸海外,一旦被法國攻下,用作駐軍屯糧的前進基地,北上可進攻京畿,南下可直取沿海諸省,進而卡斷漕運,威脅中國的經濟中心,其後果将是災難性的。而此時中方兵力嚴重不足,福建水師已在馬尾海戰中被法軍摧毀,如何防守定海成了關乎勝敗的棘手問題。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薛福成想到了利用中英之間曾經簽訂的一個關于舟山的不平等條約。這本是一個損害民族利益的屈辱條約,但事急從權,薛福成将之死水活用,成為扭轉戰局的重要棋子。他分析英國決不會将舟山白白讓給法國,因為一旦法國占據舟山将大大加強其在遠東地區的實力,對英國在上海和香港的利益會産生潛在的威脅,這是英國絕不希望看到的。

在《禀南北洋大臣督撫院夾單》中,薛福成提議根據中英舟山舊約及公法,請英國保護舟山。薛福成稱,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英之間曾訂立保護舟山條約五款,其中第三款規定:中國依允英國之兵退出舟山後,亦不讓與别國。第四款規定:英國依允日後有别國攻打舟山一帶地方,英國必為保守,務當舟山送還中國;此事系兩國交誼和好,不須中國出款等語。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為了加強輿論效果,薛福成還讓幕僚作《英宜遵約保護舟山說》一文,并請當時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心腹甯波海關稅務司葛顯禮翻譯成英文,寄往英國各大報紙,引起英國朝野上下的關注,對英國外交政策産生很大影響。英國政府一改之前偏袒法國的做法,于1884年11月26日承認中法正式交戰,并禁止法國艦隻在香港裝煤修理。1885年2月底,英國領事再次向薛福成緻電表示:英國願意保護舟山,如果法國确實占領普陀,英國可以幫助驅逐法國軍隊。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圖檔來源:睽睽舊照

正因中英兩國政府達成的默契,中國軍隊可以将主要力量用于防衛鎮海而法國方面也不敢動定海分毫,失去了陸地作為依托的法國艦隊,無力在中國沿海地區長久堅持,最終在總司令孤拔被擊斃後悻悻離去,吞下了軍事上落敗的苦果。

END

晚清硬骨頭薛福成,打赢中國近代史唯一全勝海防戰

耿晨亢,工作于無錫市檔案史志館方志部,主要從事無錫地方曆史研究,參與過《江蘇省明清以來檔案精品選——無錫卷》《無錫同業公會資料選編》《百年徽章的曆史見證》《無錫老照片》《無錫工商園林老照片》等多部書籍編纂,并有多篇文章在雜志發表或被收錄。

轉載來源:公衆号“方志江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