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作者:藝述史

1

1978年6月20日,大寨的上空有一架飛機,低空飛行三周後向梯田揮灑了一些骨灰。

而大寨的群衆自發聚集在虎頭山為其送行。

這個人就是近代最受“争議”的人物之一 ,—— 郭沫若。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八寶山作為一座公開的墓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便埋葬了衆多對國家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

其實論郭沫若做出的貢獻以及他自身的文化修養,完全可以下葬于八寶山。

但他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将骨灰撒在大寨?

明明是近現代中國文學的開創者之一,為何還會經曆”談郭色變“的時期?

2

郭沫若出生于一個地主家庭,殷實的家庭背景支援着郭沫若進行學業的研究,是以他自小便接受了很多新興思想。

他一直都走在革命的第一線,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對于文學方面更是一直都走在第一線,不僅參與創辦了上海文學學社“創造社”,還發表了自己的詩集《女神》,富有浪漫主義的風格,使他成為了新詩的開創者。

1927年的時候參與彈劾蔣介石,之後便一直受到通緝,并逃亡去到日本。

不過也正是在日本的時候,開啟了他遭人诟病的情史。

其實他在老家的時候,就已經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一個從沒有見過面,也沒有讀過書的女子結婚。

不過因為對封建婚禮制度不滿,并且懷着對自由戀愛的向往,結婚五天之後就離開了家鄉。

在日本留學初期,郭沫若便結識了佐藤富子,并對她一見鐘情。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他對佐藤富子的信是這樣寫的:“第一次見到您,我就産生了仿佛遇到聖母的感覺,您的眉宇之間散發的光芒,仿佛有着讓人放松下來的魔力,您的嘴唇仿佛像櫻桃一樣,我愛上了您。”

兩個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郭沫若因為有佐藤富子的陪伴文思泉湧,浪漫主義詩人的的魅力也開始初顯。

不過由于佐藤富子家的信仰問題,父母便一直無法接受其與郭沫若在一起,至此佐藤富子因為愛情與家人決裂。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郭沫若給她起名叫安娜,兩人還育有孩子。

本以為兩人就會這樣相敬如賓地度過一生,但在二十多年之後,“37事變”發生,郭沫若便抛棄妻子悄悄回到祖國。

留安娜自己一個人在日本承擔着來自政治和生活上的壓力。

當再次穩定與郭沫若聯系上之後,卻發現他早已在家鄉與于立群再次結婚。

是以郭沫若的感情生活才會一直所為人不齒吧,可他當時離開日本不也是一心救國。

對他的“非議”隻因如此嗎?

3

郭沫若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家,更是近現代聞名的考古學家。

在近現代,為了更好地對曆史進行研究,考古學家便想多發掘一些古墓。

郭沫若就因對明代典籍有着深入的研究,便一心想要發掘明代皇陵,因為古人對厚葬文化的重視,是以皇陵中的文物應該是更加具有曆史研究價值的。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由于技術和思想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夠保證皇陵的完整,如果真的遭到了破壞,那就将是大陸曆史文化的損失,是以不出意外遭受到了很多的質疑和反對。

郭沫若之後便将目光移到了定陵身上,定陵的規模是比較小的,經過他們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定陵的入口。

但畢竟他們還是發掘經驗不足,并未察覺到地宮内外的氧氣差别。

等他們發現問題的時候,很多文物早就已經氧化了。

也是因為這次失誤,對大陸的文物研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都說郭沫若熱愛“掘祖墳”,可他本意卻也隻是為了使中國曆史的研究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不過倒是也不必用後人的眼光和技術來看待過去的事情,畢竟科技和時代也一直都在進步。

盡管郭沫若是這樣的引人争議,但是他為文壇和新中國發展作出的貢獻,卻也是不可磨滅的。

新中國誕生之後,郭沫若更是擔任了中國科學院的首位院長,不僅身兼數職,還多次代表中國去參與外交活動。

1964年,一篇《大寨之路》出現在人民日報上,周總理也以此為例子在大會上進行方針指導,而坐在台下的郭沫若,也是以記住了大寨。

這便也是他與大寨不解之緣的開始。

4

郭沫若曾為大寨寫過這樣一首詩:“傳統作風雪裡梅,大寨精神從此來。已見黃河清澈底,要教宇宙共春回。”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在他看來,大寨之是以能夠改造成功,就是因為大寨人民繼承了延安的精神,能夠依靠集體經濟的力量去戰勝毀滅性的災害。

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新中國發展的标杆。

而他三番五次地去參觀大寨,想必也是希望全國上下都能夠重視農業發展。

盡管當時郭沫若不僅僅工作繁忙,身體也不是很好了,已經73歲高齡的他還是在寒冷的12月去大寨進行了參觀學習。

雖然在12月沒有豐收的景象,但大寨人民12年來艱苦努力的付出,展現在他們開墾出的一片片荒地,展現在每個農民手中厚厚的老繭,展現在盡管辛苦也未曾開口向國家要過一次救濟。

大寨人民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郭沫若,而大寨曆經的傳奇色彩也喚醒了他骨子中的詩人情懷:“全國學大寨,大寨學全國。人是千裡人,樂以天下樂。狼窩成良田,兇歲奪大熟。”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他在大寨的一間辦公室裡,用最灑脫樸實的文字,書寫了他對于大寨最深的感悟。

而也有人猜測,郭沫若之是以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跟兒子郭世英離世脫不開關系。

郭世英曾在北大學習哲學,而之後卻迷上了種植土地棉花,在西北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汗水,也在年僅26歲的時候,從窗戶躍下永遠投向了土地的懷抱。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之後郭沫若每每午夜,便獨自一人俯在書案前謄寫着兒子在勞動期間所有的日記,一絲不苟地抄寫了整整八本,可能正是通過這種行為來寄托對于兒子的哀思吧。

而在看到大寨之後,便也将對兒子的一些思念,承載在了土地之上。

之後的郭沫若将對大寨的愛一直放在心裡,直至去世,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

5

郭沫若在人生最後四年的時間中,身體一直都不太好,肺部帶來的疾病持續折磨着他。

甚至在最後的一段時間内,因頻頻發燒不斷進出醫院。

盡管身在病中,但還是會在寫詩、提字的時候頻繁表達出對于大寨的思念。

1978年6月12日,這位文學界的的傑出人物至此就走完了他人生全部曆程。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他會被埋葬在八寶山下時,他的妻子于立群帶來了這樣的遺言。

“我死後把我的遺體捐出去做研究,不要保留我的骨灰,把我的骨灰灑向大寨,肥田。”

6月18日,郭老的追悼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稱他為“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堅貞不渝的革命家”。

20号的時候,他的妻子和孩子便帶着郭沫若的骨灰,飛往了大寨。

飛機來到大寨的上空後,低空飛行三周才将骨灰全部撒完,也算是完成了郭老先生最後的心願。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而這時在虎頭山上也聚集了大寨的群衆,紛紛自發前來為郭老先生送行。

在大寨人看來,郭沫若将大寨的精神傳遍全國,他的内心一定也是對大寨的土地充滿着熱愛。

在郭沫若死後,大寨人在虎頭山上為郭沫若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郭沫若死後沒有墓地,還将骨灰撒向大寨,臨終遺言出人意料

這位偉大人物将自己永遠留在了大寨的梯田中,與自己熱愛的土地和精神融為了一體。

縱然這一生郭沫若受到的争議頗多,但他在文學、革命領域所做出的卓越貢獻也是不可埋沒的。

青山處處埋忠骨,郭老先生對國家和人民深沉的愛會永世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