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我已經66歲了,可能會病死,也可能會坐飛機遇難而死,又或者是會被蔣介石的某些特務分子暗殺,然而怕死是沒有用的,怕死不能制止死亡,隻能導緻死亡。我并不希望死,我希望親眼看到帝國主義的末日,但是如果我不得不死,我也不害怕。”

這是一代偉人毛主席在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說的原話。縱觀古今偉人,沒有一個不對生死之事極為忌諱的,但是毛主席的态度讓蒙哥馬利是敬佩。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毛主席

毛主席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士,他對生死觀的認知一如既往地貫徹了唯物主義的種種觀點。他一直相信生死之事是自然規律,沒什麼可避忌和不能提的,是以他還說過:“中國人的閻王就是西方所說的上帝,我距離73歲隻差一個五年計劃了,到時我要去見我的上帝了,我的上帝就是馬克思,說不定我還能跟他聊聊天。”

這樣豁達的态度折射出毛主席淡然的生死觀,那麼,一代偉人對生死如此透徹,他去世的前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

毛主席幾次置之死地

1976年9月9日,中國人民最敬重的領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時年83歲。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毛主席追悼會

作為一個在物質世界活着的人,走向死亡是人的必經之路,毛主席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堅定的無産階級戰士,毛主席這一生中親眼見過許多人的消失和死亡,就連他身後的家人們也因為沖在革命的路上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看慣了諸多風景,毛主席的感悟自然要比其他人更深一點,至于普通人非常忌諱和看中的生死觀,毛主席卻有自己的另一番解釋:看透生死。雖然這四個字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可是真正能夠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也隻有我黨的領袖毛主席了。

在毛主席去世25年之後,他的小女兒李敏公布了父親生前最後時刻的種種狀況和護理過程,那些不為人知的細微密節通過李敏打開的閘門也讓世人感覺到,這讓許多中國人民掀起了對毛主席的無限懷念之情。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李敏

毛主席是國家上司人,也是中國革命領頭人,他在遵義會議之後确立了軍事地位之後,那時他便有帶動和指揮千軍萬馬的能力。那些奮不顧身沖鋒在前的戰士們正是受到了黨中央的派遣才一往無前,為人民獻出生命。毛主席雖然無意決定他們的生死,但是他們的生死也被中國革命的路途相支配。

那些抛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戰士們都為新中國的成立而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就連毛主席的家人也有七位為社會主義建設而獻身。

在早年時期,他的結發妻子楊開慧因不願脫離與毛主席的婚姻關系,更不願意脫離黨派而被湖南的軍閥慘遭殺害。後來他的妹妹毛澤建等人相繼死在了戰場上,而弟弟毛澤民被新疆的軍閥所殺,倒在了黎明的前夕。甚至在建國之後,毛主席最心愛的長子毛岸英也死在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楊開慧與岸英、岸青1924年在上海合影

見慣了如此多家人為革命而獻身,毛主席自己早就已經做好了為新中國事業而犧牲的準備。盡管在心理上已經有了大義凜然之心,可是在行動上,毛主席還是懂得一定要儲存有生力量,堅決不能和敵人硬碰硬的。

他不僅将這一方針貫徹到帶兵、帶軍隊的過程中,還貫徹到自身的行動中。1927年四月,在北伐戰争失敗之後,毛主席曾在湖南被國民黨士兵逮住了,他急中生智,送與敵人幾塊大洋,并哄騙他們放棄自己。

是以在那一次危險中,他珍惜自己的寶貴生命并離開了險境。1947年,胡宗南帶20萬大軍圍剿陝北地區,黨中央必須馬上轉移,毛主席随部隊離開的時候還給自己起了一個“李德勝”的别名。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毛主席

為的就是躲避敵人的視線讓自己逃出升天。屢次的死裡逃生不僅僅鍛煉了毛主席的心智,也更加沉澱了他内心對于生死的看法。作為名堅定的無産階級革命戰士,死是最終的歸宿,卻并不可怕,而生是幹革命的本錢,萬不能有“殺身成仁”沽名釣譽的做法。

他一直教導大家不要盲目的和敵人沖鋒陷陣,一定要用戰術遊刃有餘的和敵人開始作戰。在黨内左傾錯誤彌漫的時候,毛主席及時地寫文章,發表演講,讓一些氛圍不好的氣氛懸崖勒馬。後來在反圍剿失敗之後,大家才意識到,直面敵人的沖鋒是不可取的,有必要儲存有生力量以待來日才是正确的。

由此可見,毛主席并不怕死,但是卻惜命。1935年五月,紅軍剛剛度過大渡河的時候,老蔣的飛機就在紅軍戰士們的頭頂上盤旋。在炸彈剛要落下來之時,毛主席的衛士長将他撲倒在地,毛主席活了下來。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毛主席

後來,毛主席對斯諾說:“我這輩子沒有太多希望,我快見上帝了,我準備了好多次,可是我就是不死,有什麼辦法?”由此可見,毛主席對于生與死已經采取十分淡然的态度,他知道死亡是人的必經之路,是以他早已準備好。

偉人的生死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毛主席自然知道生老病死是任何物質世界的人都無法違背的自然規律,作為叱咤中國革命的政治家和豁達的豪邁詩人,毛主席生命不止,奮鬥不息,是以他對待生死一直持有一種樂觀豁達,透徹深沉的人生态度。

某一次毛主席過生日的時候,他的生活管理者吳連登給毛主席端來了一碗長壽面,并且給他說了一番吉祥話:“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毛主席聽後哈哈大笑,他說:“你這就是不符合客觀定律了,同志。”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毛主席與吳連登合照

“萬歲,人哪有萬歲的?能活到100歲的就很少,秦始皇千裡求藥,漢武帝迷戀金丹,他們哪一個又真正的萬歲了呢?我們是客觀事物中的人,生老病死才符合唯物辯證,活上千歲萬歲都是不能實作的。”說完之後,毛主席樂呵呵地将那碗面吃了,吳連登心中的敬佩無以言表。

哪怕經曆了26歲喪母,37歲喪妻,57歲喪子種種事情經曆過後,毛主席仍然沒有一直地消沉下去。在1963年,羅榮桓元帥逝世之後,毛主席卻感慨至深。他跟自己的醫生吳世軍長談了一次:“不要認為世界上隻有自己行,别人就都不行,如果世界上沒有自己,難道地球就不轉了嗎?黨也就沒有了嗎?”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羅榮桓

1965年1月,毛主席在北京接見了他的好朋友斯諾,兩個人長時間地談了一次,而難免繞不開的主題就是死亡,毛主席說:“或許我這輩子沒有希望了,我好像馬上要去見上帝,也許你們有希望,按照辯證法來說,生命總是有限的。”從這些對話裡不難看出,毛主席一直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在有限的生命裡發揮極大的能動作用就算是無愧于自己的人生。

後來斯諾回憶,在這次他和毛主席談話結束之後,毛主席的表現和之前的樂觀豁達不太一樣。或許随着年紀的增大,他對自己的身後事越來越不放心,而不是擔憂自己會走向死亡。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斯諾(左)與毛主席(右)

即使毛主席已經看透了生死,可是人民群衆對他的敬仰之情卻不允許毛主席那麼快地走向死亡,人民群衆自發的喊出了“毛主席萬歲”的口号。毛主席并沒有過多的反對,他隻是提醒大家“沒有人是萬歲的,在我離開之後,你們就成了我,人民萬歲!”

人民将他放在心上,他将人民高高舉起,這樣一個深得大家愛戴的領袖,自然不會辜負他的人民,而這樣把人民放在心上的偉人自然也不會拒絕人民愛戴他、要他萬歲的方式。

1956年,在簽署遺體火化倡議書時,毛主席和周總理商量是否應該死後被火化,因為土葬還浪費土地資源,周總理對此事大加贊同。和毛主席一樣,周總理也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周總理與毛主席

毛主席表示:“我是湖南人,生前愛吃魚,你們把我火化,然後把骨灰撒到長江裡喂魚,然後告訴那些魚就說,我給他們賠罪來了,生前吃了他們,現在他們吃我,魚吃肥了好繼續為人民服務。”

在一旁的外國使者和從業人員聽後也不禁地笑了起來。中國古代有莊子鼓盆而歌,陶淵明的托體同山阿,毛主席的境界似乎比他們更高一層次,他還要讓魚兒吃肥好繼續為人民服務。

生命中的最後時刻

雖然毛主席生前已經做好了準備,可是人民根本無法接受毛主席的離去。1976年的9月9日,這一天對全國人民來說是十分的悲痛且難忘的一天,因為毛主席真正地離開了大家,去往了另一個世界。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悲痛的群衆

在毛主席生命中的最後時刻裡,他身邊的醫護人員和警衛一直緊緊地看護着他,在李敏的著作《我的爸爸毛澤東》中曾經提到:“根據醫療記錄,在八日那一天,醫護人員曾幾次将他從死神手裡搶救過來。當他精神稍好的時候,還要堅持批閱檔案和讀書,甚至在呼吸一度停止的時候,他的手裡還拿着書。”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即使身體狀況已經到了那樣的地步,毛主席仍然手不釋卷。

在九月八日那天,毛主席身體出現劇烈的危機,甚至好幾次都直接休克,醫護人員每次都替他進行緊急的搶救,他一次又一次的從死神回到了人間。當時很多人詢問他有什麼要說的時候,毛主席隻是伸手比劃了一下,而大家都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後來毛主席在木頭上敲擊了三下,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毛主席所說的意思是“三木武夫”。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三木武夫

三木武夫是日本大選中的一個選手,對于中國他始終采取交好的态度,因為他認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以如果能和三木武夫牽線搭橋,讓他主持日本政事,或許會對中國的發展有所益處。

那一天非常短暫,毛主席還是堅持要求讓自己的秘書将三木武夫的情況讀給他聽。可是在讀的過程中,毛主席經曆了幾次呼吸停滞。在下午的時候,葉劍英元帥來看望老戰友,毛主席艱難地與他進行了最後一次交流。

葉帥緊緊握住毛主席的手,淚如雨下,毛主席還是沒能完整地說出一句話來,而葉元帥成了毛主席人生中見到的最後一個戰友。在7點10分的時候,毛主席幾乎用極其微弱的聲音說:“我很難受,叫醫生來”。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毛主席

在一旁的護士孟錦雲不敢耽擱,馬上拉來候在一旁的醫生。隻可惜他說完這句話就陷入了昏迷狀态,這句話成了毛主席生前所說的最後一句,之後他老人家雙眼緊閉,再也沒有醒過來。

9月9日淩晨10分,偉大領袖毛主席心髒在北京停止,他永遠地離開了他深切熱愛的人民。那一刻,舉國同悲,山河灰暗,日月無華。

毛主席的一生是将“為人民服務”踐行的一生,不管是在湖南當農民還是身居高位的國家上司人。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改初衷,一直砥砺前行。他的态度在“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中就能夠得以展現,他高度贊揚了張思德的偉大精神,極力地表彰了張思德的奉獻價值。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張思德雕像

這就說明毛主席十分認可這樣活着的方式,死亡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總是堅定地選擇前者。有了李敏書籍的披露,大家才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世前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即使知道自己似乎要離開這個世界,毛主席仍然在堅持關心國家大事和國際工作。

這樣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是常人很難擁有并且很難貫徹到底的,尤其是毛主席,他最怕在自己死後中國革命和發展建設貫徹不到底。在生前他曾經說:“我和恩來同志都看不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了,未來的日子要靠你們年輕人,不光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是這樣。”

毛主席的态度仍然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他老人家不怕死,隻是怕他的人民再受苦,他害怕國家發展追不上人民生活想要的生活。是以在離開的前一刻,他仍然在關心着國家的發展和變化,關注着國際上的風雲詭谲。

毛主席看透生死,逝世前一天怎樣度過?女兒李敏公開其護理過程

正如毛主席評價張思德那樣:“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句話既可以說張思德,也可以用來評價毛主席,因為他終其一生都是在為這個目标而奮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