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綜述: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之路

作者:每日

視訊加載中...

新華社埃及沙姆沙伊赫11月9日電 綜述: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之路

新華社記者段敏夫 陳夢陽

數字成像、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正在此間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展區現場,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成果成為各國參會人士關注焦點。

在土耳其館,兩位數字工程師主創的環保視覺作品“遙遠的家”吸引了衆多參會人士駐足觀看。現場矗立的4塊液晶螢幕分别展示了4隻在土耳其海灘孵化的海龜過去10年在全球留下的動态足迹。項目主創之一蘇萊曼·耶爾馬茲向新華社記者介紹說,他們利用政府環境部門提供的衛星系統定位資料,運用數字技術完成海龜足迹的可視化呈現。

綜述: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之路

11月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人們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展區内的土耳其館觀看環保視覺作品“遙遠的家”。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孵化溫度會影響海龜性别,是以氣候變化直接關系到海龜的生死存亡。”耶爾馬茲介紹說,“土耳其有很多美麗的海灘,人與海龜和諧相處,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激發大衆關注應對氣候變化的公共意識。”

作為下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主辦國,阿聯酋的展館主打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展示了多領域、多元度低碳減排技術新成果。據展館從業人員介紹,阿聯酋聚焦氫能開發,設立了力争到2030年占據全球氫能市場25%份額的目标。展館還展示了近年來阿聯酋衛星技術在助力氣候監測、災害勘查、危害評估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中東三大航空公司之一阿聯酋阿提哈德航空集團展示了其“科技書寫民航新未來”的相關舉措。該公司正着力推動借助電子技術取代機隊内的紙質消耗,并運用數字化導航、人工智能等技術制定最為節能高效的飛行計劃。

綜述: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之路

11月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一名參會者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展區内的印度館參觀。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資料顯示,2021年10月23日,阿提哈德航空集團一架由倫敦飛往阿布紮比的航班成功實作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2%,創下該公司低碳飛行新紀錄。得益于多項航空環保技術,阿提哈德航空集團承諾到2025年将碳排放強度降低20%,并在2050年實作碳中和。

印度館重點展示了該國近年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資料顯示,過去七八年間,印度可再生能源産能提升了約290%,40%的電力供給由非化石能源承擔。截至今年9月,印度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到164.93吉瓦。

綜述:科技賦能應對氣候變化之路

11月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人們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展區内的阿聯酋館參觀。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據介紹,印度自2010年啟動國家太陽能計劃以來,太陽能裝機容量迅速增長,截至今年9月該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已增至60.81吉瓦。印度風電裝機容量在過去7年多時間内提升了1.9倍,截至9月風電裝機容量已達41.67吉瓦。在氫能領域,印度從2021年起開始實施國家氫能計劃,力争到2030年實作年生産500萬噸綠色氫氣等目标,以期進一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助力經濟脫碳。

COP27于6日至18日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面對氣候變化挑戰,大會旨在團結各方,聚焦“落實”,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程序。(參與記者:姚兵、沈丹琳、餘福卿、隋先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