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班牙兒童文學:用想象締造的世界無限廣闊

作者:光明網

作者:蔡潇潔(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1從謠曲到寓言詩

西班牙兒童文學的曆史可謂源遠流長。有人認為最早可以追溯至中世紀民間文學謠曲;也有人認為,在詩人貢薩洛·德·貝爾塞奧所寫的若幹文字中呈現出兒童文學的雛形,而貝爾塞奧正是第一位在西班牙文學中留下名姓的詩人。歐洲最古老的英雄史詩之一《熙德之歌》,最初由遊吟詩人四處傳唱,那時的聽衆雖然主要是成年人,但其中也不乏兒童的身影;而且據研究者從兒童文學史的角度分析,在中世紀平民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民智質樸天真的背景下,隻有那些簡潔生動、朗朗上口的作品才能獲得廣泛流傳,而《熙德之歌》所具備的這一特點無疑與兒童文學的特征高度吻合。

文藝複興時期的一些文藝作品具有教育目的,勸誡公衆保持信仰、養成良好習慣等,這類書籍也成了兒童的讀物。在堂胡安·馬努埃爾的《盧卡諾爾伯爵》和拉蒙·柳利的《動物集》中,有很多能夠吸引兒童讀者的内容。16世紀流行的騎士小說以及口頭講述的民間故事等也将兒童作為潛在的聽衆群。羅德裡戈·卡羅在其撰寫的《開心又好玩的日子》中記述了大量生動有趣的遊戲,17—18世紀在西班牙兒童中十分流行。另外,黃金世紀戲劇大師洛佩·德·維加、詩人路易斯·德·貢戈拉等都寫過一些精巧别緻的童謠。

西班牙最早的兒童文學報刊《兒童報》由堂約瑟夫和堂伯納貝·坎加·阿圭列斯創辦,于1798年在馬德裡首次出版,總共發行24期。17世紀後半葉至18世紀,英國和法國的兒童研究理論書籍和文學作品得到譯介,如盧梭的《愛彌兒》、夏爾·佩羅的《鵝媽媽的故事》及其他作品。受他們的影響,當時西班牙的宮廷和貴族也開始邀請作家們為兒童寫書,托馬斯·德·伊利亞爾特的寓言詩集《文學寓言集》和費利克斯·薩瑪涅戈的《道德寓言集》由此誕生。他們秉承古希臘羅馬寓言的傳統,以動物為主人公,講述具有寓意的故事,語言清新簡潔,幽默風趣。例如,伊利亞爾特的著名寓言詩《吹笛子的驢》,用生動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勸誡引導兒童,同時又似乎隐約觸及藝術創作的規律,越是琢磨,越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在我那個地方/一片草地旁,/一頭驢子過去/隻是碰巧而已。/草坪上一支短笛/驢子瞧得仔細,/牧童将它忘記/隻是碰巧而已。/正是這頭毛驢/湊近去聞短笛,/籲出一口氣/隻是碰巧而已。/氣息吹入笛腹/爾後又穿出,/笛聲頓時響起/隻是碰巧而已。/‘哦’,驢子高聲叫:/‘我吹得多奇妙!/看誰還敢說/驢子總跑調!’/不通藝術法則/有一些小毛驢/偶爾蒙對一次/隻是碰巧而已。”

西班牙兒童文學:用想象締造的世界無限廣闊

小老鼠佩雷斯的青銅紀念牌匾圖檔為資料圖檔

2收乳牙的小老鼠佩雷斯

19世紀上半葉,西班牙浪漫主義文學激發了人們對于童話世界的想象,這一時期的不少作家創作出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如費爾南·卡瓦列羅将傳說、民間故事改編為适合兒童閱讀的文本在報紙上發表;路易斯·科洛馬創作故事集《休閑讀物》《瑣事》《海羅明》等面向兒童讀者的作品,同時,西語世界著名的虛構形象小老鼠佩雷斯就是在他的記述下推廣開來。故事情節顯然受到歐洲民間文學的影響,其源頭難以确認:當兒童的乳牙脫落,他們會把牙齒放在枕頭下面,小老鼠佩雷斯的任務就是趁孩子們睡覺時把牙齒換成糖果、硬币或者其他小禮物。然而正是通過路易斯·科洛馬的作品,小老鼠佩雷斯在西班牙和美洲西語世界變得家喻戶曉。另外,西班牙著名作家佩德羅·安東尼奧·德·阿拉爾孔、佩雷斯·加爾多斯、克拉林等也都有精彩的兒童文學作品問世。

在19世紀,歐洲兒童文學的發展對西班牙的影響依舊不容忽視,德國的格林兄弟、E.T.A.霍夫曼和丹麥作家安徒生等編撰、創作的童話故事紛紛得到譯介。1876年,薩托尼諾·卡耶哈在馬德裡成立卡耶哈出版社。該出版社發行的《卡耶哈故事集》系列畫冊對大量世界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進行改編,如《一千零一夜》《格列佛遊記》《魯濱遜漂流記》等,并邀請著名插畫師繪制精美插圖相配,且售賣價格低廉實惠,收獲了大量的讀者,其影響并未局限在西班牙,而是擴充到美洲西語世界,對促進兒童文學在西語世界的推廣及兒童教育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班牙兒童文學:用想象締造的世界無限廣闊

《匹諾曹與恰皮特》圖檔為資料圖檔

3“西班牙的匹諾曹”和率真少女賽莉娅

20世紀初,随着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發展,兒童文學被視為具有重要教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嚴肅體裁。西班牙兒童文學也參與到世界兒童文學創作和發展的高潮之中。不少著名作家、詩人為兒童寫作,例如巴列-因克蘭的戲劇《龍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辛特·貝納文特的《從書中學到一切的王子》,以及愛德華多·馬奎那的《不會壞的娃娃》等。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作家當屬薩爾瓦多·巴托洛齊、埃琳娜·福通和安東尼奧·羅布爾斯。

薩爾瓦多·巴托洛齊作為卡耶哈出版社的藝術總監,為《卡耶哈故事集》系列繪制了大量精美插圖。他于1925年創辦兒童周刊《匹諾曹》,繪制以意大利作家科洛迪創作的經典形象匹諾曹為主人公的系列漫畫,但巴托洛齊筆下的匹諾曹除了名字相同,人物性格和故事情節其實大為不同,是具有原創性的寫作。他筆下的匹諾曹是一個具有理想主義精神和冒險氣概的木偶,他還為這個木偶增添了一個夥伴,名叫恰皮特。恰皮特與匹諾曹性格迥異,恰皮特保守膽小,喜歡安于現狀,卻又常惹麻煩。這一對逗趣幽默、對比鮮明的活寶頗有西班牙文學經典形象堂吉诃德與桑丘·潘沙的影子,在20世紀20—30年代成為西語世界十分流行的兒童文學形象。

埃琳娜·福通的“賽莉娅”系列小說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由阿吉拉爾出版社出版,講述少女賽莉娅的日常生活及其成長經曆。“賽莉娅”系列的寫作持續了30多年,盡管作者福通先後在西班牙、阿根廷等地輾轉生活,但她一直堅持創作,不斷推出新的系列作品,直到去世。性格大膽而率真的賽莉娅因其勇于挑戰的姿态和現代性思想成為20世紀西班牙兒童文學史上一個具有标志意義的形象。

安東尼奧·羅布爾斯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家。他與《匹諾曹》等多家雜志合作,并于1930年創辦兒童文學雜志《狗、鼠與貓》,與埃琳娜·福通、亞裡士多·泰勒茲、拉蒙·加亞等作家或插畫家合作,推出形式新穎美觀的作品,他還将荒誕元素引入兒童文學創作,代表作有《三》《玩偶群島》等。

西班牙内戰及佛朗哥統治時期,兒童文學發展相對遲滞,直到40年代博裡塔·卡薩斯創作出“神奇的安東尼塔”這一兒童形象,它最早在廣播節目中出現,後被搬上舞台,并出版成書。安東尼塔充滿想象力的孩童視角,融合了現實與幻想,為西班牙内戰後艱難的生活帶來溫暖和樂趣。

西班牙兒童文學:用想象締造的世界無限廣闊

《尤利西斯号的偷渡客》圖檔為資料圖檔

4“小視角”看大世界

20世紀50—60年代,“世紀中一代”作家葛洛麗亞·富爾特斯和安娜·瑪利亞·瑪圖特等為兒童文學的新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葛洛麗亞·富爾特斯創作了《兒童之歌》等大量童詩,也為兒童戲劇和電視節目撰寫劇本,她的作品大多主張捍衛女性與兒童的權利,讴歌和平,支援環境保護。安娜·瑪利亞·瑪圖特撰寫了《綠蚱蜢》《小瘋馬》《尤利西斯号的偷渡客》等優秀作品,其中《尤利西斯号的偷渡客》獲得1965年拉撒路文學獎,并被改編成電影。主人公琥琥是一個吉普賽男孩,被善良的獨身三姐妹收養,從小生活在小鎮,由三姐妹悉心照料和教導,直到平靜的生活被一個不速之客打亂。在琥琥看來,這是一個“偷渡客”,搭乘自己在閣樓上搭建的“大船”尤利西斯号,而他自己正是這艘夢想之船的船長。兩人建立起秘密的友誼,并計劃出逃,一起去看世界。小說一波三折,富有張力,孩子真實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然而由想象締造的世界卻無限廣闊,而豐富的想象力、敢于實踐的勇氣和敏感的心靈則是開啟夢想之門的鑰匙。雖然夢想可能會受挫,友誼可能遭到背叛,但那些經驗和美好的回憶仍然是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收獲的無可替代的财富。

20世紀70—80年代,西班牙民主政治得到提升,經濟狀況也有所改善,兒童和青少年文學顯著發展,童書産業擴大,兒童書籍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小等教育機構、公共圖書館和圖書市場。這一時期作家輩出,成果豐碩,比較突出的有奇幻文學作家康斯蘿·阿米霍的《巴塔烏托人》、科幻作家瓊·曼努埃爾·吉斯伯特的《托克蘭島之謎》《夢之博物館》,以及胡安·法裡亞斯的《幾個孩子、三隻狗及其他》等。此外,西班牙插畫業也在20世紀80年代獲得了蓬勃發展,湧現出一批擁有高超技藝和國際知名度的插畫師。

從20世紀90年代至當下,随着社會文化環境的改變,西班牙兒童文學面對童書市場化、閱讀電子化、兒童閱讀趣味日益多樣、關注的問題越發複雜等新現實,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這一時期獲得較大影響的兒童文學作家有阿爾弗雷多·戈梅斯·塞爾達、塞薩爾·馬約基、伊利亞·巴塞羅以及艾爾薇拉·林多等。艾爾薇拉·林多的代表作是《四眼田雞小瑪諾林》,書中主人公小瑪諾林是一名家住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的小男孩,因為戴着一副大眼鏡而得到了“四眼田雞”這個綽号。該作品以孩子的第一人稱叙述,描述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趣事,并從孩童的“小視角”觀察和思考身邊的世界。小瑪諾林是個話痨,愛問為什麼,也不時惹些小麻煩,他就像日常生活中的鄰家小孩,淘氣天真、真實質樸,讓人覺得親切可愛。作品語言充滿童趣,時常令人忍俊不禁,同時又敏銳細膩,含有反諷和社會批判的意味。該系列小說已經成為當代西班牙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也在2017年被譯成中文,受到很多中國讀者的喜愛。

西班牙兒童文學:用想象締造的世界無限廣闊

《文學寓言集》圖檔為資料圖檔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10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