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作者:部落格天下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田雨飾演的角色大都帶着些喜劇色彩,充滿着小人物的辛酸和智慧。但他們又并不雷同,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風格和記憶點。他的表演十分精準,誰的戲都接得住,他成了國産影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黃金配角。

出品 | 部落格天下大文娛報道組

作者 | 黃钰

編輯 | 丁宇

演員田雨又變身了。

在新劇《大博弈》裡,他飾演的劉必定是一名市場弄潮兒,作為民營企業集團董事長,深谙市場的運作法則,在商業的浪潮裡博奕。

劉必定一出場就頗有喜感。秘書對外說他在接見重要客人,鏡頭一轉,卻是他正在單膝跪地給老婆寫保證書。這個時候,彈幕上出現了網友的評論:原來你是這樣的王啟年!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田雨飾演《大博弈》中的劉必定

觀衆對于田雨角色的熟悉遠超過他本人。這兩年,隻要有新作品播出,總會有人用過往角色的名字來叫他。《慶餘年》中的王啟年、《夏洛特煩惱》中的王老師是最常出現的,當然也有其他的,比如《奇迹·笨小孩》中的護工梁永誠,《精英律師》中絮絮叨叨的律師何賽,或是幾場戲就令人記憶深刻的《飛馳人生》中的駕校教練。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田雨飾演《慶餘年》中的王啟年

田雨飾演的角色大都帶着些喜劇色彩,充滿着小人物的辛酸和智慧。但他們又并不雷同,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風格和記憶點。他的表演十分精準,誰的戲都接得住,他成了國産影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黃金配角。

不過,田雨本人似乎比他的角色要嚴肅一些。電話的另一頭,他在與《部落格天下》聊起表演和創作時格外認真。即使過去很久,他仍然記得很多戲的拍攝細節和塑造人物時的心路曆程。

喜劇是有層次的

田雨這樣形容《大博弈》裡的劉必定——“刀尖兒上跳舞,險境裡找樂兒”。

他不按規矩出牌,雖豪氣但狡黠。新任北方機械廠廠長孫和平(秦昊飾)去找他借錢周轉,表面是老同學間的和氣,内心想的卻是:想借錢,沒門!

作為改革開放的實驗者,劉必定在多變的境遇中面臨着無數的可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電視劇播出沒多久,情節還在深入當中,但田雨賦予劉必定的人物氣質已經非常鮮明。

他延續了以往正諧相宜、舉重若輕的表演風格,充滿喜劇的畫風讓網友把一串串的“哈哈哈哈哈”打到了《大博弈》的公屏上。但這種喜劇色彩,在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中,又不會顯得輕浮,因為田雨也演出了劉必定作為企業家的能力和魄力。

他認為,喜劇應該是有層次的,不是為了搞笑而去表演。塑造一個帶有喜劇色彩的角色,首先應該吃透人物的命運,之後那股生動鮮活勁兒自然就出來了。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田雨飾演的那些角色都足夠有趣,并非因為他多麼擅長演喜劇,而是他對角色的了解足夠深刻。

就像他對《部落格天下》談起《慶餘年》中的王啟年:“王啟年既有江湖的一面,也有小官員的一面。他身上有煙火氣,也有正義感,這也決定了他奉行一種樸素的生存之道。”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王啟年愛财顧家,人物一出場就把“這名聲對王某來說,視如糞土;這錢财對王某來說,重于性命”挂在嘴邊,但當正義和錢财發生沖突時,他其實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捍衛前者。

為了演好這一角色,田雨參考了一些經典作品中的形象,比如有一場戲是王啟年從鞋底掏錢請範閑吃面,就是他從巴爾紮克小說中貪财的葛朗台身上找到的靈感。

《慶餘年》播出後,網絡上有各種網友剪輯制作王啟年搞笑合集,播放量都很高,可見觀衆對這個角色的喜愛。對此,田雨對《部落格天下》說:“觀衆也在參與(創作)每一個人物,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不同的王啟年。”

田雨憑借王啟年這一角色獲得了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也讓他真正出了圈。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實際上,2015年田雨已經憑借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王老師出過一次圈。電影裡,王老師愛收禮,還體罰學生,唯成績論,這些都與他不離手的扇子上“為人師表”四個字構成戲劇性的反差。

這是田雨第一次與開心麻花團隊合作。為了讓表演風格更貼近,他提前看了其他演員已經拍過的一部分戲,發現雖然整個畫面基調質樸,但表演上則偏向于舞台化的風格。

于是,他在說台詞時有意用上揚語調去處理尾音,面對步入社會變成了小混混的往屆學生,語氣裡又帶着恨鐵不成鋼的憤怒。田雨把生活中對老師的觀察也用進了戲裡,王老師被夏洛打了之後,他在參加學校大會時,額頭和脖子上出現了幾道紫印,田雨說,這樣能更明顯地看出他上火了。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田雨飾演《夏洛特煩惱》中的王老師

事實上,田雨在喜劇風格上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更早之前。2010年,他在張猛導演的電影《鋼的琴》中,飾演原鋼廠勞工王抗美。

他是上世紀90年代下崗勞工群體的一個縮影,在學校看大門,因喪偶隻能一個人生活。他幾乎沒有把握自己命運的主動權,隻因偷偷把朋友陳桂林(王千源飾)的女兒放進學校練鋼琴,就丢了飯碗。

但是在這部充滿黑色幽默的電影中,王抗美又帶着點浪漫。他期待愛情,跟淑娴(秦海璐)在一起後整天沉浸在喜悅之中。反轉出現在,他撞見了和淑娴有暧昧關系的陳桂林,可他卻沒有上前,而是撇下自行車,撒腿就跑。

田雨覺得,這是王抗美性格中充滿小心的一面,他總是有不合時宜的尴尬,是以呈現了一種喜劇效果。

話劇舞台的底子

田雨在采訪中提到了一種表演方法,叫“心象說”,即:通過劇本内容分析角色,對人物進行想象,當腦海中有了一個形象之後,最終形成表演。這是焦菊隐先生在北京人藝提出來的理論,對他影響很深。

從大學開始,田雨就對這些理論進行了學習和實踐,又通過話劇舞台上進行曆練。

1995年,20歲的田雨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他記得整個大學期間的狀态都是忙忙叨叨的。大一的功課是觀察動物、做生活練習,大二開始做小說片段練習,大三排練獨幕劇,大四要準備畢業大戲。

小說片段練習需要選取一篇小說的某一個段落,改編成舞台演出的一個片段。小說的文本和劇本不同,後者側重于通過語言構制戲劇沖突,小說則除了對人物語言、行為、心理活動的描寫以外,還有對環境的詳細描繪。

當時,田雨在《小說月刊》上找了一篇小說用于完成作業。小說側重于表現意境,在置景上就要花很大力氣,他用平闆車把外婆家燒煤的爐子拉到了學校當道具。演完自己的作業,同學的戲裡缺演員,他就再跑去客串一個角色。

那是一段忙碌卻快樂的時光。有一次,田雨幫舞美系的同學打下手,一起做置景模型。大家一邊做,一邊聊天,天亮了,他們就跑到樓頂看日出。田雨形容,整個城市像一座小房子,而太陽就像照亮舞台上的燈光。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閑下來的時候,田雨就跟同學去迪廳跳舞。當時,有一位老師在迪廳做藝術總監,時不時會給學生幾張票。晚上,排練場一關門,他們就拿着票,坐上花10塊錢就能跑10公裡的黃色面的去跳舞。

1999年,田雨從大學畢業後,進入前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工作。也是這一年,他第一次以主演的身份出演電影《真心》,在片中飾演青年吳登雲。

這是一次艱苦的拍攝。取景地在帕米爾高原,每一次轉場都要奔波幾百公裡,高原反應也很強烈。但老一輩電影人嚴謹的工作态度讓田雨至今難忘。由于拍膠片電影成本高,主創人員都要提前一天去現場彩排,每一次開拍,所有人都集中起注意力,整個片場聽到的是像點鈔機一樣“刷刷刷”膠片運轉的響聲。

《真心》成為了他入行早期唯一一部擔任主角的作品。田雨對此并無意外,他說:“那會兒小,也沒有那麼多的期待,其實就是完成導演的要求。”

更多的時間,他是在劇院跑龍套。演話劇《欽差大臣》時,田雨演一個送信的小孩,橫穿舞台之後就可以下場,沒有台詞。戲份雖少,但并不是沒有發揮。田雨讓化妝師在自己臉上點上小雀斑,手裡還拿着一塊小毛巾,上台後他撣了撣鞋,然後才飛快奔跑去送信。

那個時候,田雨每個月的工資不高,刨除房租、電話費和生活費,月底幾乎所剩無幾,但那種自由又專注的感覺卻令他懷念。他住在五棵松,每天坐地鐵去劇院排練。有一次,組裡一個老演員開着一輛切諾基順路捎了他一段,他開玩笑說原來地面那麼有趣。後來他又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每天從五棵松騎十幾公裡到東單的排練場,下班再騎回來。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2001年,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合并組建成中國國家話劇院。田雨以平均一年排一部話劇的節奏工作。随着舞台表演經驗的增多,他開始在多部話劇裡出演重要角色。

2006年,他在賴聲川導演的《暗戀桃花源》中飾演老陶和袁老闆兩個角色;2008年,他主演話劇《明》,并參加了莎士比亞戲劇節;2010年,由他主演的話劇《肖邦》獲得了由國家文化部頒發的優秀表演獎。

這些角色已經長在了田雨身上,他也由此對每一部話劇有着獨特的感情。2013年,田雨利用拍戲的閑暇時間,去看了一場《暗戀桃花源》。從第一幕開始,看到江濱柳和雲之凡在上海黃浦江邊蕩秋千,田雨就已經熱淚盈眶。他說自己演了太多遍,也看了太多遍,知道人物的命運會如何變化,可是看到分别的那一幕,仍舊特别感慨。

生活是一個盲盒

雖然話劇是個相對小衆的藝術,但在這個領域,田雨的演技已經得到了認可。影視行業卻不同,初入影視圈時,他的發展并不順利,常處于不被選擇的境遇。

有段時間,他一聽身邊人說有劇組在面試演員,就趕緊過去試一試,再坐公共汽車回家。有時候,見完二三十個劇組的田雨卻等不來一個消息,直到後來發現試過的戲早就開機了。

由于長相成熟,田雨在大學期間常扮演父親和兄長的角色,但20多歲去劇組,他又被人說長得太年輕了,什麼都演不了,等過了30歲吧。可過了幾年,田雨再去試戲發現市場需求變了,偶像劇成為熱門劇集,他又被說年齡太大,演不了。

“隻有少數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能碰上合适的角色,當時那會兒不了解,但是也都走過來了,其實這是一個慢慢來的過程。”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田雨沒有着急。他先在一系列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飾演小角色,一個個角色演下來讓他積攢下了好口碑,他也漸漸地成為了業内公認的值得信任的演員。

翻看田雨的影視作品履曆表,便會發現,有很多多次合作的演員和導演,比如沈騰、靳東、張猛等。近幾年,陳凱歌和張藝謀也分别向他抛出橄榄枝,與其合作。

文牧野早在籌備《我不是藥神》時,也曾邀請田雨出演,因為檔期原因,兩個人錯過了合作。後來在一個電影節上,二人碰面,文牧野主動提起了《奇迹•笨小孩》中的梁永誠這一角色,再一次細聊之後,田雨決定出演。

梁永誠是養老院的護工,也是一個異鄉人。田雨對人物的了解更深一層,因為電影中他和妻子沒有小孩,是以對景浩兄妹有超越血緣的感情寄托,也甘願不計薪酬去給景浩幫忙。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田雨飾演《奇迹•笨小孩》中的梁永誠

今年春天,田雨殺青了一部新戲,叫《打開生活的正确方式》。他跟黃渤搭檔,在劇中飾演好朋友,兩個人互相支撐,在生活的瑣事中一同成長。

他們要演出中年人被責任壓得透不過氣的無力和困惑。田雨形容,那部劇裡中年人的生活狀态就像穿過一層層的雲霧,卻沒有達到撥雲見日的理想狀态,有的隻是四面楚歌。

同樣步入中年的田雨,在生活中也面臨着解決不了的問題。由于長期外出拍戲,他遺憾自己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也錯過了很多孩子們美好的成長瞬間。

大女兒已經換了十幾顆牙,他隻見過其中一次換牙;小女兒問他今年能不能回家陪她過生日,他也隻能說争取回去。拍戲的日子裡,他隻能從妻子發來的視訊中看女兒們的日常生活。

雖然田雨也想休息一下,但太喜歡演戲了,碰到好的人物、好的劇本、好的合作團隊還是舍不得放下想去演。他覺得這是人生中需要面對的沖突,不好解決,也難以計劃。“因為生活就像一個盲盒,每天不知道打開了一個什麼樣的盲盒,接下來又是一個盲盒。”

他火了,不僅因為王啟年

是以,外出拍戲時,田雨習慣帶一些古代的物件兒在身邊,這能讓他感覺到安靜和平和。現在帶在身邊的是一尊有着大約一百年曆史的羅漢。那是幾年前,他在安吉拍攝電影《雲水》時,在酒店附近的一個文物市場淘來的。他覺得這尊羅漢閱人無數,人在它面前就像小孩一樣。

他也喜歡逛博物館和寺廟,因為這樣的地方會讓他去思考并了解我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父輩、祖輩以及每朝每代的人如何生活,建築和文物會讓人産生想象。作為演員,他想保留自己對一個領域的好奇心。

田雨覺得:“拍戲就像畫圖畫,畫完寫上年月日,剩下就交給導演了。”以此類推,人的一生也像畫畫,要想評判一個人,得等到畫畫的人完成他的作品。

當被問及會用怎麼樣的一幅畫去形容自己的生活時,田雨希望可以像萬花筒一樣豐富。萬花筒色彩斑斓、充滿變化,有着無數種可能性。就像他作為演員的期待——嘗試更多的角色,突破更大的自我。他覺得,如果能通過表演讓那些角色美的更美些,醜的更醜些,也是一種演戲可以體會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