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戰國人物5武田勝賴

作者:SLI先生

上一篇為大家介紹了武田信虎,這一篇為大家介紹下武田家的末代家主存在争議的武田勝賴。提到勝賴大家多會想到長筱之戰,人為勝賴魯莽使武田家衰敗,真像真的如此嘛?接下來為大家深入了解勝賴。

武田勝賴,原名诹訪四郎勝賴,為日本戰國時代甲斐武田氏末代家督。武田勝賴為武田信玄與其側室诹訪禦料人所生,為武田信玄的四男。由于信玄的妹妹武田祢祢與诹訪賴重所生的兒子寅王丸夭折,勝賴進入高遠城改姓诹訪氏繼承诹訪家,名為诹訪四郎勝賴。娶織田信長的養女遠山氏(苗木城主遠山勘太郎的女兒,信長的侄女)為妻。

永祿十年,信玄幽禁中的長子武田義信自殺死于東光寺。因次子海野信親為盲人,三子早逝,而後面的兒子們又都已過繼給他人,是以武田信玄便将四子勝賴重新召回,立為繼承人。雖然在甲陽軍鑒裡面聲稱是以武田信玄是認孫兒信勝為養子(就是立嫡),在信勝成年之前,以勝賴擔任“陣代”。但考證文書,武田勝賴應是正式的家督繼承人。元龜元年,勝賴離開高遠城回到甲府,複名為武田四郎勝賴,其後追随信玄進攻駿河、相模各地屢立戰功,成為軍中猛将。

天正元年(1573),信玄病逝,武田勝賴遂繼承當主之位。信玄遺命三年内不發喪,不随意征戰。家康、謙信等探知信玄死訊後,做了多方試探。九月,家康奪回長筱城,為了報複,勝賴進攻東美濃諸城,并占領遠江要沖高天神城。此時的武田家勢力一度超過信玄時代,然而勝賴信任近臣迹部勝資和長坂長閑等,也是以與信玄時代穩重的宿老不斷發生沖突,家内不穩,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其實在三方原之戰後,武田家即陷入于織田、德川和北條這些強大勢力所組成的“武田包圍網”之中,處境十分尴尬。而武田家和織田家的實力也在嚴重分化:織田家的經濟基礎是商業,而武田家的經濟基礎是農業和礦業;商業的增長是資金的積累,而農業的增長是要靠領土的增加,加上信玄時代引以為豪的甲州金山的金礦儲量不斷減少,武田家不對外擴張的話,也就隻有等着被織田和德川蠶食。勝賴并不是那種甘願坐以待斃的君主,唯一的出路就是先吞并當時實力最弱的德川家的三河、遠江地區,然後再尋找機會和織田信長一決高下。勝賴特意選擇了在梅雨季節出兵,就是為了限制織田家鐵炮的使用,但這個決定需要付出代價:武田家的軍隊主要由農耕兵組成,而當時正處于農繁期,武田家的募兵工作受到很大的影響,隻招募到15000人(三方原時信玄共出動45000人);織田家已經實行了兵農分離,軍隊由農民家中的二子、三子組成的傭兵為主體,并經常進行訓練,其動員力和作戰力自然不是武田家可比的,加上長島一向衆被鎮壓後,此時沒有後顧之憂的信長要調兵遣将,已不像三方原時的捉襟見肘了。

勝賴領軍從甲府出發。攻城戰開始。武田軍包圍長蓧城攻打各門,一切都在勝賴的掌握之中。五天後信長親率與德川家康的聯合援軍35000人在設樂原布陣,勝賴在得到消息後,留下3000人繼續攻打長蓧城,将本營移至設樂原的オノ神丘,想在織田、德川聯軍立足未穩時給予緻命打擊。與此同時,織田、德川聯軍迅速在陣的兩側設起防馬栅,酒井忠次率4000人奇襲隊向鸢巢山砦進發。其實多數老臣建議勝賴撤兵,勝賴不聽,決定出擊進行決戰,然而等待他們的是織田家的新武器3000支國友鐵炮。武田精銳騎馬軍團死傷達七千人,幾乎全軍覆沒。老臣不死的鬼美濃帶領幾百人殿後有效阻止敵軍後全員戰死。勝賴逃回信濃,而武田家老臣名将大部份都抱定了戰死的決心,山縣昌景、内藤昌豐、馬場信房、土屋昌次、真田信綱與真田昌輝等大将戰死。信長重奪美濃岩村城,秋山信友被殺,武田家受到極大的打擊。

以為長蓧之戰後,武田家急速衰弱,此後武田勝賴緻力于國力的恢複。天正五年,勝賴娶北條氏政的妹妹為妻,與北條結成同盟。但轉年上杉謙信猝死,上杉家發生“禦館之亂”,謙信的外甥上杉景勝和北條家來的養子上杉景虎争奪繼承權。氏政請勝賴出兵相救自己的弟弟景虎,而景勝則以黃金一萬兩、割讓一部分土地、娶勝賴的妹妹為妻建立姻親等條件與勝賴結為同盟,加上德川家康進攻遠江的武田家領地,使勝賴決定居中調停景勝跟景虎争端。

然而在武田軍撤出越後時,上杉景勝旋即毀約出兵,景虎兵敗自殺,景勝獲勝,也使甲相同盟解體,武田勝賴遂與上杉景勝維持同盟,和織田、北條家開戰。勝賴收納上杉景虎派在上野的将領北條高廣,擴大在上野的影響力,并且在天正七年七月派武田信豐攻下武藏廣木城,跟北條氏政在黃濑川對峙。天正八年,武田勝賴在三月于伊豆沖海戰擊破北條水軍,六月時指令真田昌幸奪下北條家的沼田城并消滅了沼田氏,武田勝賴也拿下了膳城、大胡城、山上城、伊勢崎城,還讓真田昌幸在幾年間攻下中山、尻高、 小川、名胡桃、沼田等城池,在八月時和北條氏政在伊豆對峙,天正九年策反北條家的伊豆戶倉城主笠原氏。

然而武田家對德川、織田家的戰事卻不甚順利。天正八年,德川軍經過三個月激戰,奪回高天神城,守将岡部元信本已取得武田勝賴的首肯而決定暫時投降,不料在織田信長授意下,德川家康故意拒降,使武田勝賴的威信受到重創。

天正八年,德川軍經過三個月激戰,奪回高天神城。為防備信長、德川、北條的進攻,武田勝賴令兄弟仁科盛信移居至高遠城。天正九年東,勝賴移居至建立的新府城,并以建築新府城為名,向領地内新征賦稅,此舉導緻武田家凝聚力盡失,人心浮動,不少老臣最後也叛離了勝賴。

天正十年,信長策反了勝賴的妹婿木曾城的大将木曾義昌,打開了信濃甲府的門戶,武田勝賴為讨伐木曾義昌而再度舉兵,而此時駿府的一門衆穴山梅雪突然倒戈投靠德川家,家康向甲斐進發。武田軍撤軍中在鳥居峽被木曾義昌擊敗,随後松尾城的小笠原信領反叛,飯田城主保科正直放棄了城池逃往高遠城,聽聞飯田城淪陷的武田信廉戰意頓失,亦自大島城出逃。德川家康自濱松城出發進入挂川城,包圍了依田信蕃據守的田中城,并遣使勸降,依田信蕃于是開城,三枚橋城、興國寺城等駿河城池也在武田家滅亡後歸于德川家。北條氏政則派遣先鋒進入相模和甲斐邊境的小佛嶺與禦坂嶺,并在2月下旬進攻駿河東部。北條軍攻陷了武田在駿河、伊豆邊境的戶倉城,接著在3月攻陷了位於沼津及吉原的泉頭城等地方。上野方面,北條氏邦對廄橋城的北條高廣持續施壓,并威脅到真田昌幸的領地。勝賴節節敗退,回到新府時隻剩下千餘人。

在信領引導下,德川信忠軍包圍了高遠城,途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信忠宣布解除與武田松之間的婚約,并要仁科盛信投降,卻沒得到回應。高遠城破盛信自殺,甲斐國内騷動。武田勝賴拒絕真田氏的邀請,放棄新府投奔小山田信茂的岩殿城,織田德川軍緊緊追趕。不料最後信茂也反叛勝賴,勝賴一行轉往上野,部下相繼逃散。衆叛親離的武田勝賴,于天目山田野與妻子及嫡男武田信勝等人一起自殺身亡,享年三十七歲,名族甲斐武田氏嫡系到此滅亡。後由信玄次女見性院向德川幕府二代将軍秀忠推薦,由信玄次男海野信親之子武田信道繼承武田氏,甲斐武田傳承着清和源氏正宗之名再興于相模伊豆,信道曾孫武田信明後轉封大和郡山國。

武田勝賴并不是一個庸才反而很有作為。其父武田信玄留下一個外交信譽糟糕,内部家臣人心惶惶的武田家,他也曾力挽狂瀾。試圖通過戰争重整一門衆的士氣,提高自己的威望。一直以來,勝賴被認為是武田滅亡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有二:一是長筱會戰的慘敗;一是在上杉家禦館之亂中的立場。但在這兩件事中,勝賴的選擇雖然不是最佳的,但并沒有錯。真正導緻武田家衰落的其實是兩個原因:第一是甲州金礦的枯竭,第二是内部的權力鬥争。

首先信玄留下的衆多大臣猛将無一人是勝賴的家臣,接任的勝賴隻好倚重信濃衆,而唯一能夠确立自己在武田家的地位的,隻有武勳。事實上,正是因為攻陷了遠江高天神城,勝賴才有足夠的威信動員衆老臣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遠征。指責勝賴在這場遠征中的無謀表現是不公平的,畢竟存在一個客觀因素,就是甲斐金礦的枯竭。信玄公說的好:“人就是堤防,人就是城牆。”而武田家缺少的正是人。是以,在人口因戰争銳減,生産力因之大受影響的情況下,甲州金礦的枯竭,無疑是緻命的打擊。與之相對,織田家的實力卻在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向織田發動遠征,很大程度上是在以攻為守,将戰場引向敵占區。選在農忙季節出兵,事實上是企圖通過小規模精銳部隊對織田領地進行騷擾,破壞對方的生産力,同時為後方生産力的恢複赢得時間。長筱會戰的慘敗,無疑是過于沉重的代價。但事實上恢複國力的戰略意圖卻已經初具成效。勝賴能在武田名将十去七八的情況下對北條家屢戰屢勝,除了證明勝賴有相當的軍事才能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這種成效。

為了解決财政問題建築新府城,這裡有良港有效促進商業發展,更大量引進火铳加強軍隊實力,多次擊敗家康和北條的軍隊。

武田勝賴依然得到了來自織田信長的高度評價:“勝頼、信玄にまして、油斷ならず”(勝頼勝于信玄,不可大意)。當時誰也對抗不了織德聯軍,武田家滅亡不能怪勝賴無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