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作者:平邑融媒

原創2022-11-09 09:58·鳳凰WEEKLY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這是一個在微網誌上“陰氣”很重的賬号——上面釋出的幾乎全部是逝者資訊,關注的也多是亡者的生前賬号。11年來,三代部落客堅持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給他們在網際網路留下“墓志銘”。網友将部落客們稱為“網絡入殓師”。

被記錄下的大多是一些最平凡的人。他們從前是父親、母親、伴侶,曾經有着夢想、愛情、離别,也被尊重、寵溺、誤會過。可最終,他們死于疾病、自殺,或人生的某場意外。

當他們存在于虛拟世界,生者的每一次翻閱,都如久别重逢。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文 × 林樾

編輯 × 柯南、雪梨王

七月份的最後一天,25歲的阿峰因病去世了。

家人和朋友難以從悲傷中走出來,其中包括他的女友敏敏。男友去世第五天,她把心中的想念全都發到了一個名為“思念星空”的線上紀念空間,并在上面為他建了“星球”。

“整個夏天快要過完了,我的遺憾也留在了這個夏天……我以為很快就能見面,那天沒有好好道别……是你帶給我快樂,也是你奪走了我一輩子的快樂……”

敏敏還邀請了阿峰的家人進來,大家每天在“星球”下與之“對話”。

媽媽說:“剛才收拾了你幾件衣服,都是現在能穿的,一會兒都給你送去。”兄弟稱:“你要想着,你欠嫂子一場婚禮。”敏敏失眠的時候說:“好累,但睡不着,如果你在就好了。”

這個像“樹洞”一樣的虛拟空間,正在吸納着他們的悲傷。

“不過是芸芸衆生中的一粒微塵罷了”

趙磊是“逝者如斯夫dead”的老粉。每隔一段時間,他總要過來看看。

四年前,趙磊的母親因錯誤用藥去世,沒幾個月,父親也病逝了。彼時趙磊正在讀大學,連續的刺激很快将他擊潰,他休學了。那之後,他整宿整宿睡不着,拒絕了所有社交,經常十天半月不出門。

每天吃外賣,加上久不運動,趙磊很快胖起來。為了減肥,他染上了飯後催吐的惡習,一天吃三頓飯,再吐三次。腸胃越來越不舒服,趙磊也不想拯救自己,他想自殺。

但他一直沒敢嘗試。直到有一次,他再次陷入極度焦慮後,先吃了三粒頭孢,又喝了很多白酒,最後出現了胸悶、氣短、嘔吐和幻覺。直到這時,趙磊才知道自己不想死,他憑着僅存的力氣撥打了120。被搶救過來後,他雖然放棄了輕生念頭,但情緒仍不是很好。

彼時他找到了一個個短期救贖的方式——每當狀态不好,就打開“逝者如斯夫dead”,從其他逝者故事裡,為自己尋找“共情”。 早在讀高中時,趙磊就關注這個賬号了。而這個微網誌在2011年7月3日開通,距今已釋出了5600多條微網誌。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逝者如斯夫dead”微網誌。

部落客會根據公開資料或私信,對逝者生前碎片進行整理,然後将“訃聞”發到微網誌上。

比如,“@網眼舒康,男,31歲,心肌梗塞。網名孤龍,如同他的身世一樣,尚在襁褓便成棄嬰。12歲養母去世,南下從東北到深圳,後自學網絡就職在某傳媒。前半年,收養的小狗丢失,給他造成巨大的打擊。去世後,因為戶籍地關系複雜開不出死亡證明,遺體擱置了半年才火化。”

不久前,部落客關注了網紅“@就是周思廷”。這個女孩生于1998年7月12日,2022年8月13日因“突發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異常導緻休克去世”。還有“@薄荷醬小Q”,這位35歲的美妝部落客,在2022年8月31日,因胃癌去世。今年5月22日,她發微網誌:“害怕來不及與你們說再見,趁我還有一點點力氣打字,與你們正式說一聲告别。我一年以來沒有更新,因為我病了,得了不能治好的病,胃癌晚期,現在已經是終末期,随時都可能離開。”

每次看到這些,趙磊都會感到生命無常,對父母突然離開的事也多少釋懷了一些。

在“逝者如斯夫dead”記錄的死亡中,除了病亡,還有意外。這其中,有人是車禍,有人墜樓,有人遭河馬攻擊,有人在宿舍“熱死”,有人在踩踏事件中喪生。

年輕媽媽“@婷姐7”,在發了一條提醒大家注意車禍後的消息後不到兩個小時,自己就遭遇車禍過世了。搜狐财經作者“@安靜的大貓”,被超速計程車撞飛後,大家發現,他在去世前幾天,剛發了一篇思考交通事故死亡率問題的文章。1990年出生的流水線勞工“@許立志LZ”,常寫死亡主題的詩歌表達生活态度,如“我想再看一眼大海,目睹我半生的淚水有多汪洋”。後來,他在富士康墜樓身亡。

這其中也不乏一些輕生者。

一個17歲女孩因抑郁症自殺前,不斷問自己:“我才十幾歲,為什麼就這麼累?甯願每天在房間鎖上門,封閉自己也不想接觸這個世界與任何人,這個世界讓她感到害怕慌張,因為受到過一次次的傷害。”

趙磊覺得,看了太多人潦草的一生後,慢慢覺得,自己不過是芸芸衆生中的一粒微塵罷了,還是要積極去生活。

“冷血”

“逝者如斯夫dead”的創立者名叫林東平,1987年出生于福建農村。2008年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中關村做了幾年程式員,2011年回到福建,繼續從事IT行業。因為想在網際網路領域做出些與衆不同的東西,林東平把“實驗目标”投向了彼時剛剛火起來的微網誌。

2011年7月3日,一位網際網路知名人士的猝死觸動了林東平。當天,他發了三條微網誌:“普華永道上海辦事處的初級審計員,25歲,入職半年,加班累死”;“原鳳凰網總編輯、現百視通首席營運官昨晚突發心髒病去世,享年39歲”;“用友緻遠COO黃骁儉于6月25日在南戴河不幸溺水去世”。

微網誌發出後,林東平就算正式推出了“逝者如斯夫dead”。在早期微網誌中,他還加上了“本微網誌隻關注微網誌灰暗的頭像,陰氣很重,施主自重”的字樣,故意制造恐怖氛圍。

之是以做這樣一個微網誌,林東平說,自己僅僅處于網際網路産品設計思維。他認為,大家會對死亡話題感興趣,并準備以此吸粉。彼時,他對“情懷”二字不是特别看重。

那三條微網誌發出後,沒有引起多大反響,總共才被轉發了17次,所有評論加起來100多條。此後幾個月,林東平發微網誌密度不高,截至2011年12月底時,隻新發了6條“訃聞”。

這些“訃聞”也很簡單,隻有逝者身份、年齡和死因等資訊。而林東平真正被觸發個人情感,是在2012年2月。

當時,有個吉林長春的男孩,一直重複一條求救微網誌:“我叫××,我是一個‘80後’。從小到大身體就有小毛病,因為家裡困難,今晚又被醫院診斷出得了急性肺炎,而且很嚴重。醫生說,再等兩天就治不了了,要我明天就住院。但是治療費得3萬元,希望有好心人能幫幫我。此資訊絕對是真,着急、着急、着急。跪求。”

可沒人願意資助他,不久,男孩遺憾離世,終年25歲。

林東平得知此事後很後悔。2012年2月27日,他更新了一條微網誌:“這是一位在微網誌上很孤獨的網友,他2月10日從淩晨起,絕望地發出十數條微網誌求助。無奈到去世為止,也隻有最高為2的轉發量。我點了關注,成為他第26位粉絲。”

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林東平經常在“訃聞”中發些感慨。介紹因漂流事故遇難的“楊笑侬”時,他末尾加了句:“我一條條翻着他最後一條微網誌的評論,眼睛濕潤了”。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死亡,是個既敏感,又無法回避的話題。圖檔來源:“逝者如斯夫dead”微網誌

2012年3月份,林東平還關注了知名部落客“走飯”的自殺事件。

“走飯”本名馬潔,90後,2012年3月17日淩晨自殺。次日,她通過定時時光機發出微網誌被大家看到:“我有抑郁症,是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3月19日,林東平為“走飯”發微網誌時,稱她“年輕,抑郁自殺。她微網誌裡充滿了調皮和想象,甚至最後80幾頁的微網誌都有網友悼念回複。她走時還耍了最後一個調皮:用時光機在自己逝世後的一天才發。真的,上帝允許你調皮,自由自在的。”

“逝者如斯夫dead”在後續微網誌中,也數次@走飯。一個23歲男孩因抑郁自殺後,林東平在微網誌中寫道:“還是請那邊的走飯同學照顧下吧。”

在林東平的營運下,微網誌關注者越來越多,到2013年1月時,粉絲達到5.9萬。

很多人好奇逝者資訊是怎麼擷取的。林東平解釋說,早期粉絲很少時,他都是自己靠關鍵詞先去搜尋。寫完“訃聞”後,就到逝者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條微網誌上把這段文字評論上去。這樣,來看逝者微網誌的人,就會關注到“逝者如斯夫dead”。

後來,一些粉絲和逝者親友會主動來提供資訊。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林東平營運微網誌時釋出的内容。

至于如何核實真僞,林東平的做法是,對拿不準的消息,先放一段時間,觀察下各方聲音再做決定。隻要不是敏感,且資訊又精确的逝者,他都會發出去。

私信他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既有涉及逝者的資訊,也有想自殺的人來求助,林東平沒時間全部閱讀和回複。很多時候,隻能利用碎片化時間,去發些安慰的話。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網友痛斥他“冷血”。

那是2013年12月中旬,一個關注“逝者如斯夫dead”的男孩,加上林的微信後,兩人談心談了一晚上。末了,男孩表達了要自殺之意。林東平趕緊給他發微信,對方一直沒回複。第二天早晨,林東平收到男孩賬号發來的微信。是男孩姐姐發的,說弟弟已經割腕自殺。

突然“卷入”陌生人的死亡,林東平心理有些複雜。他在微網誌上寫道:“想想生命真的很奇妙,他帶走了和親人一起的未來時光,也讓我們更深思地發問自己:我到底要做些什麼?”

當他把和男孩的聊天記錄發出來後,很多人指責他不去挽救生命。林東平則認為,自己的職責不是去挽回生命。

“我們渡的不就是受難受苦的人嗎”

網絡上,也有人說林東平消費死亡。可他不在意。他覺得,隻要不傷害到大多數人就可以,如果真傷害到一個人,就删掉微網誌說抱歉。

實際上,他很少删微網誌,平台幾乎也沒強制删除過。

正是由于大量微網誌儲存下來,很多逝者親友把跟評當成了一種習慣。清明節時,“逝者如斯夫dead”的評論中,更是會多出一排排“蠟燭”。

2013年,“逝者如斯夫dead”出圈後,林東平想将其做成一個網上紀念平台。為此,他專門找人融資,但由于這個領域既敏感,又無盈利點,融資沒搞成。林東平也隻能像以前一樣,繼續發微網誌。由于天天圍觀死亡,為了能堅持做下去,他偶爾會研究佛學或者哲學,以支撐自己的意志。

其實看着别人靠微網誌掙錢,林東平是眼紅的。于是,他在營運“逝者如斯夫dead”的同時,又營運了個星座微網誌——這個微網誌具有盈利性,目前已有粉絲1700多萬。

有了星座微網誌後,林東平投入到“逝者如斯夫dead”的精力少了許多。多方考慮後,2017年初,林東平将“逝者如斯夫dead”交給了武漢一個團隊去托管。他說,如果不這麼做,這個已開通7年、積累了20萬粉絲的微網誌可能會停掉了。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一位女士去世前寫在紙上的話。圖檔來源:“逝者如斯夫dead”微網誌

接手的新負責人姓徐,作為第二代“網絡入殓師”,他異常低調,也不願讓媒體公布自己的真實名字。

“人生真的是來受難的。可能有人會說,還有很多幸福的人啊。但是我們渡的不就是受難受苦的人嗎?”小徐說,他是以希望微網誌能發揮更多作用。

小徐接手微網誌的2017年,正值汶川地震九周年。一位北川的姑娘發來私信,想借助這個微網誌賬号尋找母親離世前最後的點滴。她說她的媽媽叫彭建,是北川中學高中部的政治老師兼班主任。地震發生時,媽媽正在上政治課。她還說,那年她11歲,媽媽去世後,她一直和外公長大,也一直很埋怨媽媽,“她缺席了我人生最美好的階段”。9年後,女兒想知道,媽媽當場就沒了嗎?還是和她心愛的學生們埋在一起慢慢停止呼吸?她最後的模樣是否完好?

小徐将消息一發,引發上萬熱評,很多明星與大V紛紛轉發,希望幫助姑娘完成心願。

微網誌評論區,很多學生趕來回憶這位老師。女孩母親生前的點滴就這樣,被拼湊起來并在這個世界留存下來。時至今日,這篇微網誌已積累了過千萬的閱讀量。

與此同時,“逝者如斯夫dead”和現實世界一樣,每天仍有逝者出現。

“我的朋友,18歲,2017年3月9日,她和她的未婚夫死于車禍”;“我的好兄弟,2018年2月9日淩晨瓦斯中毒逝世,年僅20歲”;“2019年2月22日,病友娟子,女,39歲,乳腺癌病逝于西京醫院,生前與乳腺癌抗争兩三年,西安人。”

慢慢地,小徐發現,很多人單純從微網誌上去懷念逝者并不足以緩解悲傷。他開始琢磨,能否利用技術,讓使用者更好地紀念呢?于是,他營運微網誌的同時,在2019年推出了簡單版本的微信小程式——“思念星空”。親友們在這個虛拟空間,可以向逝者告别、回憶、傾訴。

這之前,也有不少紀念逝者的網站。但小徐覺得,那些網站普遍灰暗,頁面上充斥着墓碑、祭品,存在鼓勵使用者去消費祭品,采取刷禮物的盈利模式,更像是在消費對逝者的紀念。

“思念星空”在設計時,有意讓主題顯得溫情——以橙黃色為主色調,“讓懷念親人這件事不那麼沉重”。它更像個專屬的社交産品,親友們可以在裡面發文、發圖、發視訊,也不會對沒有這種經曆的人,造成情感打擾。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思念星空”小程式。

想法雖然很好,可“思念星空”上線後,營運得不太好,慢慢被擱置起來。

反倒是“逝者如斯夫dead”的影響力持續上升,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2019年12月,身在武漢的小徐發微網誌:“願前線醫護人員平安,願患者早日康複,願病毒早日被攻克。”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到了2020年夏天,“逝者如斯夫dead”又換人了。新接手的,是還在某高校傳播學院讀研的“95後”女孩吳孜彧。

吳孜彧暑假實習時,先是接觸到了已經被擱置的“思念星空”。她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意思。尤其是考慮到,疫情之下,線上思念類服務正被大家接受。下一步,她開始設想能否将産品更新,更新産品界面風格,強化記憶存儲、思念分享、家族互動等功能,使其社交化、年輕化,做成一個“樹洞”。

小徐覺得這個想法很好,他決定把“思念星空”交給吳孜彧,并出資讓她組團隊、出創意,把這個項目徹底孵化出來,自己隻當合夥人。後來,小徐幹脆把“逝者如斯夫dead”也給了她。自此,吳孜彧成了第三代“網絡入殓師”。

像她的前兩任主理人一樣,吳孜彧在“逝者如斯夫dead”的賬号上繼續記載每一個鮮活的個體和每天都在上演的死亡。有時,她也會寫兩句自己的點評。

2022年8月24日,池州跳水救人女孩胡程婷因病去世後,面對這個18歲的生命,吳孜彧發微網誌說:“美麗的天使,一路走好,天堂不會再有痛苦了,你一定會收獲很多很多幸福的。”面對上海媽媽打賞外賣員後遭網暴自殺,吳孜彧說:“整件事情不得不讓人寒心,網絡暴力沒有任何成本。”

還有些私信被以原貌直接發出來。吳孜彧認為,這些讓人更具沉浸感。

“我親愛的外婆于2021年1月30日晚上七點離世了。最後一次見到她時,還是2019年年底,沒想到之後卻是永别。2020一整年因為疫情,我和表妹都被困在澳洲……我錯過了最好的告别時機。”

“我的兩個寶貝天使于2021年3月26日淩晨1:47永遠離開了我。”

“2021年3月5日,知名美食自媒體人泡泡龍,因為長時間高強度工作,不幸離世,享年29歲。 在他的抖音上,釋出了76篇作品,共200多萬粉絲,大胃王是他的人設,‘爆吃自助餐’是他的絕活,他的短視訊為太多的朋友帶來了快樂。”

經過一段時間運作,“思念星空”也改好了,并于2021年底正式推出。

一個叫武強的男孩,生于1992年12月。2022年6月16日,他因病離世後,媽媽建了“星球”,父親、姐姐、弟弟、舅舅、表姐、表弟都被邀請過來。

武強的媽媽幾乎每天都要在“星球”下發蠟燭,或寫下想念兒子的話。

“今天你二媽抱着XX的孩子過來了,當媽媽抱起孩子時又忍不住哭了,想起了那年媽手受傷,當時你跪在床頭,看着媽受傷的手心疼地哭泣着……”

“媽多希望隻是一個好長的夢,夢裡醒來了,你依然在。”

哥哥也經常上去說兩句話,“此去輪回,彼此勿忘”“你還記得桂花的香味嗎”?

還有個叫許亮的27歲男孩,因急性胰腺炎在2021年11月26日離世。許亮是單親家庭,一直和媽媽一起生活。

他走後,無法接受現實的媽媽每天在“星球”上與兒子對話。

“我兒最愛吃紅紗肉了,等媽媽見到你親手做給你吃。看你吃得香,滿意的樣子,媽媽也很開心”“媽媽這會兒有電視機,先不陪我兒了,媽媽想再摸摸你的額頭,摸摸你的手”“你在那裡冷麼,記得開空調暖風”。

人們都期待着能在“思念星球”裡宣洩情緒。他們也似乎相信電影《尋夢環遊記》裡的那句台詞,“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微網誌上“陰氣”最重的賬号:三代部落客11年記錄5600次死亡,被罵“冷血”仍無償為逝者整理人生

逝者親友在“思念星球”釋出的動态。

“你離開我三年了,我的情緒時好時壞,想起你的時候還是經常淚流滿面,很想你,但很久很久沒有再夢到你了。”

“最愛我的老爸走的第151天,想您,愛您。”

“媽媽晚安,又是新的一周了。”

“1626天,你還好嗎?”

“寶貝,我不太好!”

(文中除林東平、吳孜彧外,其他涉及人員的姓名皆為化名或網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權歸屬【鳳凰周刊冷杉故事】,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