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00條可靠性設計原則完整版,感謝辛苦收集的設計師

作者:新蛋産品研習社

A1 在确定裝置整體方案時,除了考慮技術性、經濟性、體積、重量、耗電等外,可靠性是首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滿足體積、重量及耗電即是數條件下,必須确立以可靠性、技術先進性及經濟性為準則的最佳構成整體方案。

A2 在方案論證時,一定要進行可靠性論證。

A3 在确定産品技術名額的同時,應根據需要和實作可能确定可靠性名額與維修性名額。

A4 對己投進使用的相同(或相似)的産品,考察其現場可靠性名額,維修性名額及對這兩種備标的影響因素,以确定進步目前研制産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A5 應對可靠性名額和維修性名額進行公道配置設定,明确分系統(或分機)、不見、以至元器件的的可靠性名額。

A6 根據裝置的設計檔案,建立可靠性框圖和數學模型,進行可靠性預計。随着研制工作深進地進行,預計于配置設定應反複進行多次,以保持其有效性。

A7 提出整機的元器件限用要求及選用準則,拟訂元器件優選手冊(或清單)

A8 在滿足技術性要求的情況下,盡量簡化方案及電路設計和結構設計 ,減少整機元器件數目及機械結構零件。

A9 在确定方案前,應對裝置将投進使用的環境進行具體的現場調查 ,并對其進行分析,确定影響裝置可靠性最重要的環境及應力,以作為采取防護設計和環境隔離設計的依據。

A10 盡量實施系列化設計。在原有的成熟産品上逐漸擴充,抅成系列,在一個型号上不能采用過多的新技術。采用新技術要考慮繼續性。

A11 盡量實施同一化設計。凡有可能均應用通用零件,保證全部相同的可移動子產品、元件和零件都能互換。

A12 盡量實施內建化設計。在設計中,盡量采用固體元件,使分立元器件減少到最小程度。其優選序列為:大規模內建電路-中規模內建電路-小規模內建電路-分立元器件

A13 盡量不用不成熟的新技術。如必須使用時應對其可行性及可靠性進行充分論證,并進行各種嚴格試驗。

A14 盡量減少元器件規格品種,增加元器件的複用率,使元器件品種規格與數目比減少到最小程度。

A15 在裝置設計上,應盡量采用數字電路取代線性電路,由于數字電路具有标準化程度高、穩定性好、漂移小、通用性強及接口參數易比對等優點。

16 根據經濟性及重量、體積、耗電限制要求,确定裝置降額程度,使其降額比盡量減小,便不要因選擇過于守舊的元件和零件導緻體積和重量過于龐大。

A17 在确定方案時,應根據體積、重量、經濟性與可靠性及維修性确定裝置的備援設計,盡量采用功能備援。

A18 設計裝置時,必須符合實際要求,無論在電氣上或是結構上,提出局部過高的性能要求,必将導緻可靠性下降。

A19 不要設計比技術規範要求更高的輸出功率或靈敏度的線路,但是也必須在最壞的條件下使用而留有餘地。

A20 在設計初始階段就要考慮小型化和超小型化設計,但以不妨礙裝置的可靠性與維修性為原則。

A21 對于電氣和結構設計使用公差需考慮裝置在壽命期内出現的漸變和磨損,并保證能正常使用。

A22 加大電路使用狀态的公差安全系數,以消除臨界電路。

A23 假如有輕易獲得而行之有效的普通工以能夠解決題目,就不必要過于追求新工藝。由于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并且最新的花樣沒有經過期間的考驗;應以用度、體積、重量、研制進度等方面權衡選用,隻有為了滿足特定的要求時才宜采用。

A24 為了盡量降低對電源的要求和内部溫升,應盡量降低電壓和電流。這樣可把功率損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高功耗電路,但不應犧牲穩定性或技術性能。

A25 應對裝置電路進行FMEA及FTA分析,尋找薄弱環節,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

A26 在裝置研制的早期階段應進行可靠性研制試驗。在設計定型後大批投産前應進行可靠性增長試驗,以進步裝置的固有可靠性和任務可靠性。

A27 對裝置和電路應進行潛伏通路分析、找出潛伏通路、繪圖錯誤及設計題目。避免出現不需要功能和需要受到抑制。

1000條可靠性設計原則完整版,感謝辛苦收集的設計師

A28 對穩定性要求高的部件、電路,必須通過容差分析進行參數漂移設計,減少電路在元器件答應容差範圍内失效。

A29 正确選擇電路的工作狀态,減少溫度和使用環境變化對電子元器件和機械零件特性值穩定性的影響。

A30 留意分析電路在暫态過程中引起的瞬時過載,加強暫态保護電路設計,防止元器件的瞬時過載造成的失效。

A31 主要的信号線、電纜要選用高可靠連接配接。必要時對繼電器、開關、接插件等可采用備援技術,如采取并聯接或将多餘接點全部利用等。

A32 在設計時,對關鍵元器件、機械零件已知的缺點應給予補償和采取特殊措施。

A33 分機、電路必須進行電磁相容性設計,解決裝置與外界環境的相容,減少來自外界的天電幹擾或其它電氣裝置的幹擾解決産品内部各級電路間的相容。克服裝置内部、各分闆及各級之間由于器件安裝不公道、連線不正确而産生的輻射幹擾和傳導幹擾。

A34 采用故障--安全裝置。盡量避免由于部件故障而引起的不安全狀态,或使得一系列其他部件也發生故障甚至引起整個裝置發生故障。

A35 在設計時應選用其主要故障模式對電路輸出具有最小影響的部件及元器件。

A36 在設計電路及結構設計時和選用元器件時,應盡量降低環境影響的靈敏性,以保證在最壞環境下的可靠性。

A37 選擇接觸良好的繼電器和開關,要考慮截斷峰值電流,通過最小電流,以及最大可接受的接觸阻抗。

A38 在電路設計中應盡量選用無源器件,将有源器件減少到最小程度。

A39 假如可變電阻器有一端未與線路相接,應将滑臂接上,以防止開路。應確定調至最小電阻時,電阻器和額定功率仍然适用。

A40 使用具有适當額定電流的單個連接配接插頭,避免将電流分布到較低額定電流的插頭上。

A41 調整電子管燈絲電流以減低初始浪湧,減小故障率。

A42 避免使用電壓調整要求高的電路,在電壓變化範圍較大的情況下仍能穩定工作。

A43 在關鍵性觀察點應配備兩套或更多的并聯照明光源。

A44 采用必要措施避免采取某些故障模式導緻裝置重複失效。

A45 選擇最簡單、最有效的冷卻方法,以消除全部發熱量的百分之八十。

A46 考慮經濟性、體積及重量等,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傳導、輻射、對流等基本冷卻方式,避免外加冷卻設施。

A47 冷卻方法優選順序為:自然冷卻→強制風冷→液體冷卻→蒸發冷卻。

A48 采用高效能零件(例如:采用半導體器件而不用電子管)和電路。

A49 盡量保持熱環境近似恒定,以減輕因熱循環與熱沖撞而引起的忽然熱應力對裝置的影響。

A50 必須假定所設計的裝置會靠近比環境溫度更高的其它裝置。

A51 在設計的初期階段,應預先研究哪些部件可能産生電磁幹擾和易受電磁幹擾,以便采取措施,确定要使用哪些抗電磁幹擾的方法。

A52 裝置内測試電路應作為電磁相容性設計的一部分來考慮;假如事後才加上往就可能破壞原先的電磁相容性設計。

A53 在設計上要保證裝置同其他裝置滿足地共同工作。

A54 盡量壓縮裝置工作頻率帶寬,以抑制幹擾的輸進。

A55 在裝置中,盡量控制脈沖波形前沿上升速度和寬廣,以減少幹擾的高頻分量,(在滿足電氣性能的情況下)。

1000條可靠性設計原則完整版,感謝辛苦收集的設計師

A56 盡量減少電弧放電,為此盡量不用觸點閑合器件。

A57 在裝置電路中設定各種濾波器以減少各種幹擾。

A58 保險絲和線路等過載保護器件應該使于使用(最好就在前面闆上)。除非為了安全上的需要,應不要求使用特殊工具。

A59 假如要求電路在過載時也要工作,在主要的部件上應安裝過載訓示器。

A60 在前面闆上應安裝訓示器,以訓示保險絲或線路截斷器已經将某一電路斷開。保險絲闆上應标出每一保險絲的額定值,并标出保險絲保護的範圍。

A61 對所使用的每一類型保險絲都要有一個備用件,并保證備用件不少于總數的10%。

A62 選擇線路截斷器,應能人工操縱至斷開或接通位置。

A63 使用自動斷路截斷器,除非使用時要求自動斷路機構應急過載(不斷路)。

A64 必須記住,最有效的電磁幹擾控制技術,應在設計部件和系統的最初階段加以采用。

A65 對裝置中失效率較高及重要的分機、電路及元器件要采取特别降額措施。

A66 內建電路對結溫順輸出負載進行降額應用。

A67 晶體三極管除結溫外,對其集電極電流及任何電壓予以降額應用。

A68 晶體二極管除結溫外,對其正向電流及峰值反向電壓予以降額應用。

A69 電阻器除外加功率進行降額應用外,在應用中要低于極限電壓及極限應用溫度。

A70 電容器除外加電壓進行降額應用外,在應用中要留意頻率範圍及溫度極限。

A71 線圈、扼流圈除工作電源進行降額應用外,對其電壓也要進行降額。

A72 變壓器除工作電流,電壓進行降額應用外,對其溫升按盡緣等級作出規定。

A73 繼電器的接點電流按接負載地降額應用外,對其溫度按盡緣等級作出規定。

A74 接插件除了電流進行降額應用外,對其電壓也要進行降額,根據觸點間隙大小、直流及交流要求不同而進行适當降額。

A75 對于電纜、導線除了對電流進行降額應用外(銅線每平方毫米截面流過電流不得超過7安培),要留意電纜電壓,對于多芯電纜更要留意其電壓降額。

A76 電子管應對闆耗功率和總栅耗功率進行降額應用。

A77 對于開關器件除對開關功率降額外,對接點電流也要進行進行降額應用。

A78 對于電動機應考慮軸承負載降額和繞阻功率降額。

A79 結構件降額一般指增加負載系數和安全餘量,但也不能增加過大,否則造成裝置體積、重量、經費的增加。

A80 對電子元器件降額系數應随溫度的增加而進一步降低。

A81 對于電子管燈絲電壓和繼電器的線包電流不能降額,而應保持在額定值左右(100±5%);否則會降低電子管壽命和影響繼電器的可靠吸合。

A82 電阻器降低到10%以下對可靠性進步已經沒有效果。

A83 對電容器降額應留意,對某些電容器降額水準太大,暢引起低電平失效,交流應用要比直流應用降額幅度要大,随着頻率增加降額幅度要随之增加。

A84 對于磁控管降額的使用,假如陽極電流不加到規定值,降低燈絲電壓使用,不僅不能進步可靠性,恰恰相反,正是犧牲了可靠性。

A85 為了保證裝置的穩定性,電路設計時,要有一定功率裕量,通常應有20-30%的裕量,重要地方可用50-100%的裕量,要求穩定性、可靠性越高的地方,裕量越大。

A86 要仔細設計電路的工作點,避免工作點處于臨界狀态。

A87 在設計電路時,應對那些随溫度變化其參數也初之變化的元器件進行溫度補償,以使電路穩定。

A88 電子元器件往往随環境條件變化而變化,了此,應說裝置和電路采取環境控制和隔離。

A89 正确選用那些電參數穩定的元器件,避免裝置和電路産生飄逸失效。

A90 進行傳動部件強度和剛度裕度設計,要保證在惡劣環境條件下與其他電子部件同時進進“浴盆效應”的磨損期。

A91 對摩擦位置以及機械關節進行密封設計。

A92 選擇耐磨損和抗振疲憊的材料。

A93 采取抗磨損性能的特殊工藝。

A94 電子裝置的元器件,機械零件存在着貯存失效,在設計上應有減少這種失效措施,同時采取正确存儲方法。

A95 電路設計應容許電子元器件和機械零件有最大的公差範圍。

A96 電路設計應把需要調整的元器件(如:半可變電容器、電位器、可變電感器及電阻器等)減少到最小程度。

A97 要盡量選用有足夠溫度要求和溫度系數小的電容器。

A98 當電源電壓和負荷在通常可能出現極限變化的情況下,電路仍能正常工作。公衆号《機械工程文萃》,工程師的加油站!

A99 用任意選擇的電子元器件電路仍能正常工作。

A100 電路和裝置應能在過載、過熱和電壓突變的情況下,仍能安全工作。

A101 設計裝置和電路時,應盡量放寬對輸進及輸出信号臨界值的要求。

A102 電路應在半導體器件手冊上規定的β值範圍内正常工作。

A103 努力降低元器件失效影響程度,力求把電路的忽然失效降低為性能退化。

A104 使用回報技術來補償(或抑制)參數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保證電路性能穩定。例如,由阻容網絡和內建電路運算放大器組成的各種回報放大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在因元器件老化等原因性能産生某些變化的情況下,仍然能符合最低限度的性能要求。

A105 對于重要而又易出故障的分機,電路和易失效的元器件在體積、重量、經費、耗電等方面答應的條件下,經可靠性預計和配置設定後,采用備援設計技術。

A106 接插件、開關、繼電器的觸點要增加備援接點,并聯工作。插頭座、開關、繼電器的多餘接點全部利用,多點并接。

A107 每個接線闆應有10%的接線柱或接線點作為備用。

A108 當轉換開關的可靠性小于單元可靠度50%時,則應采用工作儲備。

A109 當體積、重量非關重要,而可靠性及耗電至關重要時則應采取非工作儲備,非工作儲備有利于維修。

A110 儲備設計中功能備援是非常可取的,當其中備援部件失效時并不影響主要功能;而同時工作時,又收到降額設計的效果。

A111 對于易失效的元器件應采取工作儲備(熱儲備)。

A112 假如資訊傳遞不答應中斷應采取工作儲備。

A113 假如對裝置的體積、重量等有嚴格要求,而進步單元的可靠性又有可能滿足執行任務要求的話就不必采用儲備設計;同時應考慮經濟性。

A114 盡管“并串”比“串并”可靠性高,但考慮便于維修,“串并”也是可取的。

A115 對于裝置(或系統)中的可靠性薄弱環節進行儲備設計而采取混合儲備設計措施是很可取的。這是經過可靠性、經濟性及重量和體積的權衡結果。

A116 在冷儲備設計中,應盡量采用自動切換轉置。

A117 運動狀态下的非工作儲備(冷儲備)可以縮短信号中斷時間,在儲備設計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說明。

A118 保證熱流通道盡可能短,橫截面要盡量大。

A119 在需要傳熱性能高時,可考慮采用熱管。熱管散熱量可比實之銅導體高數百倍。

A120 利用金屬機箱或底盤散熱。

A121 力求使所有的接頭都能傳熱,并且緊密地安裝在一起以保證最大的金屬接觸面。必要時,建議加一層導熱矽膠 以進步産品品質傳熱性能。

A122 将需散熱一瓦以上的器件安裝在金屬底盤上,或安裝傳熱通道通至散熱器。

A123 器件的方向及安裝方式應保證最大對流。

A124 将熱敏部件裝在熱源下面,或将其隔離。

A125 安裝零件時,應充分考慮到四周零件輻射出的熱,以使每一器件的溫度都不超過其最大工作溫度雨避免對準熱源。

A126 對靠近熱源的熱敏部件,要加上光滑的塗上漆的熱屏蔽。

A127 確定熱源具有高輻射系數。假如處于嵌埋狀态,須用金屬傳熱器通至冷卻裝置。

A128 玻璃環氧樹脂線路闆式不良散熱器,不能全靠自然冷卻。

A129 假如玻璃環氧樹脂印制線路闆不能足以散發所産生的熱量,則應考慮加設散熱網絡和金屬總印制電路闆。

A130 選用導熱系數大材料制造熱傳導零件。例如:銀、紫銅、氧化铍陶瓷及鋁等。

A131 加大熱傳導面積和傳導零件之間的接觸面積。在兩種不同溫度的物體互相接觸時,接觸熱阻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必須進步接觸表面的加工精度、加大接觸壓力或墊進軟的可展性導熱材料。

A132 在熱傳導路徑中不應有盡熱或隔熱元器件。

A133 适當采用實體隔離法或盡熱法。

A134 使用透風機進行風冷,倆電子元器件溫度保持在安全的工作溫度範圍内。透風口必須符合電磁幹擾、安全性要求,同時應考慮防淋雨要求。

A135 氣冷系統需根據散熱量進行設計,并應根據下列條件:在封閉的裝置内壓力降低時應通進的空氣量、裝置的體積,在熱源出保持安全的工作溫度,以及冷卻功率的最低限度(即使空氣在冷卻系統内運動所需的能量)。

A136 設計時應留意使風機馬達冷卻。

A137 用以冷卻内部部件的空氣須經過濾,否則大量污物将積在敏感的線路上,引起功能下降或腐蝕(在濕潤環境中會更加速進行),污物還能阻礙空氣流通和起盡熱作用,使部件得不到冷卻。

A138 設計時留意使強制透風和自然透風的方向一緻。

A139 不要重複使用冷卻空氣。假如必須使用用過的空氣或連續使用時,空氣通過各部件的順序必須仔細安排。嘉峪檢測網建議要先冷卻熱敏零件和工作溫度低的零件,保證冷卻劑有足夠的熱容量來将全部零件維持在工作溫度以内。

A140 設計強制風冷系統應保證在機箱内産生足夠的正壓強。

A141 設定整套的冷卻系統,以免在底盤抽出維修時不能抗高溫的器件被高溫熱緻失效。

A142 進進的空氣和排出的空氣之間的溫差不應超過14℃

A143 保證進氣與排氣間有足夠的間隔。

A144 非經特别答應,不可将透風孔及排氣孔開在機箱頂部或面闆上。

A145 盡量減低噪音與振動,包括風機與裝置箱間的共振。

A146 使用無刷交流電機驅動的風扇、風機和泵,或者适當屏蔽的直流電動機。

A147 留意勿使可伸縮的單面式組合抽屜阻礙冷卻氣流。

A148 在計算空氣流量時,要考慮因空氣通道布線而減少的截面積。

A149 若裝置必須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或高密度熱源下工作,以緻自然冷卻或強制風冷法均不使用時,可以使用液冷或蒸發冷卻法。

A150 假如必須用液冷法,最好用水作冷卻劑。

A151 設計時留意使冷卻劑能自由膨脹,而機箱則須承受冷卻劑的最大蒸汽壓力。

A152 留意管道必須合乎要求,裝置必須嚴封,嚴防氣塞。

A153 吸氣孔與過濾塞必須裝置适當。

A154 留意冷卻系統的吸氣孔應在較低部位而排氣閥應在較高部位。在每一個斷開處安裝檢驗閥。

A155 要確定冷卻劑不緻再最高的工作溫度以下沸騰(如有必要,應安裝溫度控制器件),還應確定冷卻劑不緻在最低溫度以下結冰。上述任一情況都會導緻管道破裂。

A156 要避免蒸汽在裝置内冷凝。

A157 設計冷卻系統時,必須考慮到維修。要從整個系統的現點出發來選擇熱交換器、冷卻劑以及管道。冷卻劑必須對交換器和管道沒有腐蝕作用。

A158 布置未經屏蔽的電子管時,其間隔至少應為直徑的1~0.5倍。避免陽極過熱。

A159 為避免電子管輻射熱影響熱敏器件、屏蔽罩的内面的輻射能力要強(塗黑),而外面則應是光滑的,并能将熱傳導到底盤上。

A160 不要把傳熱的屏蔽罩安裝在塑膠底盤上。

A161 當激振頻率很低時,應增強結構的剛性,進步裝置及元器件的固有頻率與激振頻率的比值,使隔振系數接應于1,以使裝置和元器件的固有頻率闊别共振區。

A162 盡量進步裝置的固有振動頻率,電子裝置機櫃的固有振動頻率應為最高強迫頻率的兩倍,電子元件應為機櫃的兩倍。如艦船和潛水艇的振動頻率普遍範圍在12~33赫,機櫃固有振動頻率不低于60赫,元件的固有振動頻率不低于120赫。

A163 應将導線編織在一起,并用線夾 分段固定,電子元器件的引線應盡量短以進步固有有頻率。

A164 電子器件(直徑超過1.3cm或每一引頭重量超過7克)應夾定或用其它方法固定在底盤上或闆上,以防止由于疲憊或振動而引起的斷裂。

A165 焊接到同一端頭的絞合銅線必須加以固定,使其在受振動時,使導體在靠近各股銅線焊接在一起處不緻發生彎曲。

A166 連結引頭處不可沒有支撐物。

A167 使用軟電線而不宜用硬導線,因後者在撓曲與振動時易折斷。

A168 使用具有足夠強度的對準銷或類似裝置以承受底盤和機箱之間的沖擊或振動。不要依靠電氣連接配接器和底盤滑闆元件來承受這種負荷。

A169 抽鬥或活動底盤須至少在前面和後面具有兩個引銷。配合零件須十分嚴密以免振動時互相沖擊。

A170 在門和抽鬥上安裝鎖定裝置,以各沖擊或振動時打開。

A171 避免懸臂式安裝器件。如采用時,必須經過仔細計算,使其強度能在使用的裝置最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滿足要求。

A172 沉重的部件應盡量靠近支架,并盡可能安裝在較低的位置。假如裝置很高,要在頂部安裝防搖裝置或托架,則應将沉重的部件盡可能地安裝在靠近裝置的後壁。

A173 裝置的機箱不應在50赫以下發生共振。

A174 大型平面薄壁金屬零件,應加折皺、彎曲、或支撐架。

A175 子產品和印制電路闆的自然頻率應高于農們的支撐架(最好在60赫以上)。可采用小闆塊或加支撐架以達到這個目的。

A176 所有調諧元件應有固定制動的裝置,使調諧元器件在振動和沖擊時不會自行移動。

A177 在使用一個繼電器的地方可同時使用兩個功能相同而頻率不同的繼電器。

A178 繼電器安裝應使觸點的動作方向同銜鐵的吸合方向,盡量不要同振動方向一緻, 為了防止縱向和橫向振動失效可用兩個安裝方向相垂直的繼電器。

A179 實施振動、沖擊隔離設計,對發射系同一些關鍵電真空器件,要采取特殊減震緩沖措施,要使元器件受震強度低于0.2m/s2(加速度)。

A180 加速力傳到機櫃内部時,它會逐漸變小,能夠經受高加速應力的零部件應要機櫃内安裝,不能經受高加速應力的零部件應在機櫃中心處安裝。

A181 不使用鉗傷和裂紋導線,在兩端具有相對運動的情況下,導線應當放長。

A182 通過金屬孔或靠近金屬零件的導線必須另外套上金屬套管。

A183 對于插接式的元器件(如電子管等)其縱軸方向應與振動方向一緻。同時,應加設蓋帽或管罩。

A184 對于不同的半導體器件安裝方法應不同,對于帶插座的半導體和內建電路應壓上護圈,護圈用螺栓接固在底座上。對于有焊接引線的半導體,可以采取外裝、專用彈簧夾、護圈或塗料(如矽橡膠)固定在印刷闆上。

A185 對于電阻器和電容器在安裝時關鍵在于避免諧振。為此,一般采用剪短引線來進步其固有頻率使之離開幹擾頻譜。對于小型電阻、電容隻有盡可能卧裝。在元件與底闆間埴充橡皮或用矽橡膠封裝。對大的電阻、電容器則需用附加緊固裝置。

A186 對于印制電路闆,應加強和鎖緊,以免在振動時放生接觸不良和脫開振壞。

A187 對于陶瓷元件及其他較脆弱的元件和金屬件聯接時,它們之間最好墊上橡皮、塑膠、纖維及毛氈等襯墊。

A188 為了進步抗振動和沖擊的能力,應盡可能的使裝置小型化。其優點 是易使裝置有較堅固的結構和較調的固有頻率,在即定的加速度下,慣性力也小。

A189 對于特别性振動的元器件和部件(如主振動回路元件)可進行單獨的被動隔振。對振動源(如電機等)也要單獨進行主動隔振。

A190 在結構設計時,除要認真進行動态強度、剛度等計算外,還必須進行必要的模型模拟試驗,以確定抗擊振動性能。

A191 采用新型高分子輕質材料封裝元器件,可以對高沖擊振動下易損壞的部件進行防護。

A192 适當的選擇和設計減振器,使裝置實際承受的機械力低于許可的極限值。在選擇和設計減振器時,緩沖和減振兩種效果進行權衡。須知,緩沖和減振往往是沖突的。

A193 對元器件進行灌封是最有效的對其進行天氣環境防護的措施。

A194 對于不可更換的或不可修複的元器件組合裝置可以采用環氧樹脂灌裝。

A195 對于含有失效率較高及價格昂貴元器傷勢元器件組合裝置可以采用可拆卸灌封。如矽橡膠封,矽凝膠灌封和可拆卸的環氧樹脂灌封等。

A196 為了防潮,元器件表面可塗覆有機漆。

A197 為了防潮,對元器件可以采取憎水處理及浸漬等化學防護措施。

A198 對裝置或元件進行密封是防止潮氣及鹽霧長期影響的最有效的機械防潮方法。

A199 采用密封措施時,必須留意解決好裝置或組合密封後的期熱題目。利用導熱性好的材料作外殼,或采用特殊導熱措施,還必須留意消除可能在裝置内部造成腐蝕條件的各種因素。

A200 為了防止鹽霧對裝置的危害,應嚴格電鍍工藝、保證鍍層厚度、選擇合适電鍍材料(如鉛--錫合金)等,這些措施對鹽霧雨海水具有十分滿足的抵抗能力。

A201 為了防止黴菌對電子裝置的危害,應對裝置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降低溫度和濕度保持良好的透風條件,以防止黴菌生長。

A202 将裝置嚴格密封,加進幹燥劑,使其内部空氣幹燥,是防止黴菌的具體措施之一。

A203 使用抗黴菌材料是電子裝置防黴的基本方法。無機礦物質材料不易長黴;一般合成樹脂本身,具有一定的抗黴性。

A204 對裝置使用防黴劑或防黴漆進行防黴處理,即用化學藥品抑制黴菌生長,或将其殺死。防黴劑的使用方法有混正當、噴漆法和浸漬法。

A205 選擇耐腐蝕金屬材料,也可以考慮選用非金屬材料代替金屬材料。

A206 公道選擇材料,降低互相接觸金屬(或金屬層)之間電位差。

A207 當必須把不答應接觸的金屬材料裝配在一起時,可以在兩種金屬之間塗敷保護層或放置盡緣襯墊;在金屬上鍍以答應接觸的金屬層;盡可能擴大陽極性金屬的表面積,縮小陰極性金屬的表面積。

A208 避免不公道的結構設計。如避免積水結構,消除點焊、鉚接、螺紋緊固處縫隙腐蝕;避免引起應力集中的結構形式;零件應力值應小于屈服極限75%。

A209 采取适當的工藝消除内應力和加厚易腐蝕部位的構件尺寸。

A210 采取耐腐蝕覆寫層。金屬覆寫層(鋅、镉、錫、鎳、銅、鉻、金、銀等鍍層);非金覆寫層(油漆等);化學處理層(玄色金屬氧化處理--發蘭、玄色金屬的磷化處理、鋁及鋁合金的氧化處理,銅及銅合金純化和氧化處理等)。

A211 為了對天氣環緊防護對元器件進行老練篩選是很重要的,對元器件進行密封檢漏對防潮和防鹽霧有效的措施。

A212 電子裝置的機箱上應安裝可靠的聯接片,使能将裝置聯接到機架上,機箱内的底盤應與機箱聯接。

A213 所有位于高功率輻射裝置輻射場内的緊密結合金屬部件,如法蘭聯接、屏蔽罩、檢測闆、接頭都應與底盤相聯接。

A214 所有接觸面在聯接前都應清潔,不得有保護塗層,聯接配合面時,應保證對射頻電流是低阻抗通路,并降低噪音。

A215 永久性直接聯接,可以采用熱焊、銅焊、鍛合、冷焊或拴接。

A216 半永久性直接聯,可采用螺栓和齒形放松墊圈或夾具。防松墊圈和夾具應用較連接配接金屬電化序低的金屬制成或塗敷。

A217 隻有在直接連接配接不可能時才可采用間接或跨線連接配接。例如:當互相連接配接的兩部分之間必須留有間隙或者安裝在防震架上。

A218 聯接片與波長相比越短越好,長--寬比維持在5:1或更低。

A219 跨接線應用寬、薄、結實的金屬條,而勿用編線(這個規定不适用于強電流非射頻跨接線)。

A220 連接配接線布線設計要留意強弱信号隔離,輸進線與輸出線隔離。

A221 可以利用控制導線間距的辦法減少導線間的耦合,導線間距越大越好。

A222 當強、弱信号電平差40分貝以上時,線路間隔應大45厘米。

A223 敏感的線路與中、低電平線路間隔應大于5厘米。

A224 電源線應盡量靠近地線平行布線。

A225 盡量縮短各種引線(尤其高頻電路),以減少引線電感和感應幹擾。

A226 直流電源線應用屏蔽線;交流電源線應用扭絞線。

A227 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使用硬同軸線将脈沖功率便道到下一級(用以保護由同軸電纜的靜電容所産生的波形失真的影響)。

A228 脈沖網絡和變壓器應進行隔離。變壓器的接線與往耦脈沖網絡連接配接,并應做到使這些導線盡量的短。

A229 強幹擾信号傳輸應适用雙絞線或專用外屏蔽雙絞線。

A230 隻要不産生有害的接地環路,所有電纜屏蔽套都應兩端接地,對非常長勢電纜,則中間也應有接地點。

A231 在靈敏的低電平電路中,以消除接地環路中可能産生的幹擾,對每電路都應有各自隔離和屏蔽好接地線。

A232 對于在不同電平上工作的電路,不可用長的公共接地線。

A233 對信号電路 ,要用獨自的低阻抗接地回路,避免用底盤或結構架件作回路。

A234 信号電路與電源電路不應有公共的接地線。

A235 接地引線盡量短,尤其對高頻電路。

A236 在中短波工作的裝置與大地連接配接時,最好限制在裝置發射的?以内;如無法達到上述要求時,接地線也不能為?波長的奇數倍。

A237 對于高靈敏的電子裝置,安裝時要留意,動力供電和避雷地線不可裸露與牆相貼。以方地線電源的一部分經牆壁流過對電子裝置形成幹擾。

A238 兩種和多種裝置連體工作時,為了消除地壞路電源引起的幹擾,可采用隔離變壓器、中和變壓器、光電耦合器和差動放大器共模輸進等措施。

A239 強信号與弱信号的地線要單獨安排,分别與地網隻有一點相連。

A240 盡可能采用短而粗的地線或樹枝形地線每一地線回路不能跨接二支,防止互耦。

A241 一般來說,頻率在1兆赫以下時,可采用一點接地體系。頻率在10兆赫以上時,可采用多點接地體系。當頻率在1兆赫至10兆赫之間提,若地線長度不超過波長1/20,則可采用一點接地體系;否則應采用多點接地體系。

A242 一般裝置中至少要有三個分開的地線:一條是低電平電路地線(稱為信号地線),一各是繼電器、電動機和高電平電路地線(稱為幹擾地線或噪聲地線);另一條是裝置使用交流電源時,則電源的安全地線應和機殼地線相連,機殼與插箱之間盡緣,但兩者在一點相同,最後将所有的地線彙集一點接地。

A243 減小饋線回路的面積,并使得特性阻抗遠小于負載阻抗,可以有效的減小瞬态幹擾和感生的幹擾電壓。

A244 對電磁幹擾敏感的部件需加屏蔽,使之與能産生電磁幹擾的部件或線路相隔離。假如這種線路必須從部件旁經過期,應使用它們成90°交角。

A245 選擇金屬屏蔽,其機械性能需能支援自身。這樣的屏蔽體應有充分的厚度,除甚低頻以外,盡可能獲得良好的屏蔽。

A246 務必盡可能減少屏蔽體的接縫數。

A247 務必把機械斷開處控制到最少,必要時可斷開,但必須使接合處保持點的連續性。

A248 為了維持電的連續性,多接點彈簧壓頂接觸法較其他方法為優。

A249 除引爆裝置與雷達調試器外,為了達到良好的屏蔽目的,排潮氣孔的直徑應小于0.3厘米。這機關事務治理局孔不産生大的電磁幹擾。

A250 如有可能,将屏蔽孔改造成波導,使其截止頻率高于無關信号。

A251 在屏蔽開口處(例如透風口)可用細銅網或其它适當的導電材料封住。

A252 假如金屬網毋須經常取下,可将它沿開口四周焊接起來。屏蔽開口的金屬網不可點焊。

A253 假如為了雔或接近的目的金屬網必須經常取下,可用足足數目的螺釘或螺栓沿孔口四周嚴密固定,以保持連續的線接觸,螺釘間距不可超過2.5厘米。

A254 確定螺釘或螺栓施加的壓力均勻。

A255 確定金屬屏蔽網的交叉點聯接良好。

A256 使用混合電路時,将很多內建電路合裝在一個屏蔽罩内,能降低電磁幹擾。

A257 必須選用有接地靜電屏蔽的電源與音頻輸進變壓器。

A258 将繼電器及其附屬線路裝在金屬屏蔽内,使其順便幹擾最小。

A259 如有必要,對切斷強電流的開關,要進行徹底的屏蔽與濾波。

A260 為防止磁場穿過金屬地闆和屏蔽線外皮構成的回路,通常應将屏蔽線盡量貼在底闆上;若四周環境不存在幹擾磁場,可以采用多點接地。

A261 振蕩器應和其他電路級及天線隔離。

A262 應盡量減少計生振蕩和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A263 對不需要的電信号傳輸,應采用級間往耦電路、環路或涮調諧回路等方法來加以抑制。

A264 調壓電源應設有防止在調節中發生振蕩往耦電路。

A265 訓示器和交變磁場應進行隔離。訓示器、控制器及電源線應使用窒心旁路電容進行專耦。

A266 在使用電子管整流電源時,陽極和陰極引線應使用線路濾波器、靜電屏蔽變壓器和防振蕩扼流圖。

A267 在電子管的陽極和栅極電路中,應避免使用長的接線。

A268 電子管的燈絲電源和輸出引線應有往耦措施。

A269 在開關和閉合器的開閉過程中,為防止電弧幹擾,可以接進簡單的RC網絡、電感性網絡,并在這些電路中加進一高阻、整流器或負載電阻之類,假如還不行,就将輸進和載出引線進行屏蔽。此外,還可以在這些電路中接進穿心電容。

A270 一切屏蔽線(套)兩端應與地有良好的接觸。

A271 用導電良好的金屬絲密織編結的導線屏蔽軟管,其兩端間須保持連續的線接觸。

A272 在幹擾頻率不大于屏蔽體截止頻率的5倍時,将一真個負載與屏蔽體連接配接,并将屏蔽體另一端接地。在感染頻率遠高于屏蔽體截止頻率時屏蔽體兩端接地。

A273 裝置或屏蔽體應盡量少開洞,開小洞。若必須開洞時可以采取如下減少孔洞洩漏措施:在100千赫到100兆赫頻段内加銅網,可采用金屬管做透風管,以衰減低于金屬管截止頻率的電磁幹擾。對裝置上的裝顯示元件的大孔,應附加屏蔽法防止洩漏。

A274 當電磁波頻率高于1兆赫茲時,使用0.5毫米厚的任何一種金屬闆制成的屏蔽體,都将場強減弱99%;當頻率高于10兆赫時,用0.1毫米的銅皮制成的屏蔽體将場強減弱99%以上;當頻率高于100兆赫時,盡緣體表面的鍍銅層或鍍銀層就是良好的屏蔽體。

A275 所有濾波器都須加屏蔽,輸進引線與輸出引線之間應隔離。

A276 安裝濾波器應盡量靠近被濾波的裝置,用短的,加屏蔽的引線作耦合媒介。

A277 敷設濾波器引線要靠緊底闆,不可把引線彎成環狀。

A278 不要因插進濾波器而改變了對信号源的負載阻抗。

A279 隻要能達到預定程度的電磁幹擾衰減,就可以使用簡單的電容器濾波器,而不采用線路複雜的濾波器。

A280 在馬達與發電機的電刷上安裝電容器傍路,在每個繞組支路上串聯R-C濾波器。在電源進口處加低通濾波抑制幹擾也很重要。

A281 在開關或繼電器觸點上安裝電阻電容電路。在繼電器線圈上跨接半導體整流器或可變電阻。

A282 在直流電源的輸出端家大容量的電解電容器和一個小容量的高頻電容器以達到往耦作用。

A283 對每個模拟放大器電源,必須在最接近電路的連接配接處到放大器之間加往耦電容器。

A284 對數字內建電路,要分組加往耦電容器。

A285 雷達調制器内的閘流管應予以屏蔽。

A286 在雷達調制器内的全部電源線都須固定并加屏蔽。

A287 隻要可能,将所有的雷達調制脈沖電纜安裝在與其它電纜至少相距46厘米處。

A288 主要引線,從變壓器直至其離開調制器機箱處,都必須加屏蔽,屏蔽應接地。

A289 采用最可能小的電子管,可将發射機的寄生振蕩減至最小限度。縮短栅極引線,加長陽極引線,可使寄生振蕩電路失諧。

A290 與栅極引線或陽極引線串聯一個小電阻(1至25歐)可以減少寄生振蕩。在下一級電子管陽極引線上加一個扼流器也有幫助。

A291 假如可能,不要在栅極和直流陽極電路中同時串進射頻扼流圈。假如非要不可,要選擇能使栅極諧振射頻高于陽極諧振頻率的扼流圈。

A292 在接受和發射機箱内,可将一限制電阻器安裝在保弧電極的上面,以盡量減少射頻範圍的振蕩效益。

A293 将進進接收機的引線減至最小限度。

A294 在接收機機箱内,補牙安放任何不屬于接收機本身的器件,如天線開關繼電器等。

A295 用電源線濾波器使從高于電源頻率的頻率直至1000兆赫的頻率範圍内産生衰減。

A296 使用天線濾波器以減少天線系統接收基頻的雜波輻射或諧波輻射幹擾。

A297 調整天線方位,以減少電磁幹擾。

A298 假如可能,應用一短而且屏蔽的天線引進線。

A299 隻要能做到采用多級射頻電路,以使将振蕩器與天線隔離,以增加選擇性和靈敏度。公衆号《機械工程文萃》,工程師的加油站!

A300 在設計接收機時,應将接收有用信号所必須的帶寬縮小至最低限度。(留意:假如要用限幅器,應采用較寬的帶寬,使限幅器能有效工作。)

A301 至少90%的幹擾,是從第一級射頻級輸進電路進進接收機的。

A302 射頻及中頻線圈、同軸電容器、和内部天線電路都必須加以屏蔽。

A303 在接收機機箱内的射頻部分應該和輸出部分屏蔽開來。

A304 用一個簡單的旁路電容防止射頻能量自輸出引線進進接收機内。

A305 仔細将射頻放大級和混頻級隔離開來。

A306 本振的屏蔽罩必須盡量連接配接。(留意:也許有必要使用雙層屏蔽)

A307 将本振屏蔽罩固定到四周大支撐物的等電位點上,以防止大面積激勵。

A308 所有進進本振屏蔽區内的電源線均須濾波。

A309 振蕩器應使用單點接地系統。

A310 适當選定振蕩器線圈的方位,以将四周金屬上的感生電流降到最低限度。

A311 假如幹擾信号有大振幅脈沖組成,在接收機的前端應使用限幅器和消隐電路。

A312 假如幹擾信号隻保護單一頻率或一個窄頻帶時,可使用陷波器。

A313 當已經确切知道幹擾信号的特性和進進途徑時,可使用相位消除法以抵消這些信号。

A314 假如幹擾信号隻包括少數固定聲頻分量,可使用聲頻濾波器。

A315 所有控制電纜都須加屏蔽,如有可能均應予以隔離。

A316 在接收機控制電路内,設定低通濾波器。

A317 應提供敏感電路的抗幹擾能力。用小的高頻電容器來旁路電解電容器。使用管狀電容器時,把連接配接外層金屬箔的一端接地。

A318 正确選擇工作信号電平。

A319 應盡量使用負邏輯接收電路及使用高阻抗電路。如CMOS、HTL數字電路、差動輸進運算放大器。盡量采用數字電路。

A320 傳輸低電平信号的變壓器應采用環形磁路和對稱繞組,以進步抗磁場幹擾的能力。

A321 嚴格機加及裝配工藝,減少電源變壓器本身的漏磁場。

A322 在選用元器件時,不僅考慮滿足電氣性能要求,而且應經可靠性艱辛,選擇能滿足可靠性要求的元器件。

A323 盡量采用國家标準和專業标準元器件

A324 盡量不用非标準的元器件,假如必須采用,應确定生産廠共同進行品質控制,并對其進行環境實驗。

A325 采用的外購産品應是經過生産定型或轉廠鑒定,且應是成批生産的産品。

A326 盡量減少元器件的品種,壓縮品種規格比,進步同類元器件的複用率,使其品種規格比率應滿足控制要求。

A327 盡量避免選用已知易失效的元件。元器件在經過長期應用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引起特性參數發生變化,在選用元器件時應考慮其變化的極限。

A328 非經主管部分準許不得選用高失效率的元器件。如簡便電源插頭、香蕉插頭、電池、套筒式軸承。

A329 元器件在經過長期應用和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引起特性參數發生變化,在選用元器件時應考慮其變化的極限。

A330 在選用元器件時,除按加到元器件上的電應力性質及大小選用外,還應留意按作用在極限環境條件下,元器件仍能正常工作選用。

A331 在高壓工作條件 下的元器件除了選擇時留意外,應設有過壓保護裝置及采取防浪湧電流措施,同時雨進行減額應用。

A332 在脈沖工作下的元器件應有較大 的電流富裕量和良好的頻率特性。

A333 經常使用在濕潤環境條件下的電子裝置,選用元器件時要特别留意其密封性和耐潮性。

A334 在選擇元器件時應考慮電磁相容性要求,應選擇噪聲系數小和電磁幹擾影響遲鈍的元器件。

A335 電阻器除了按阻值及額定功率來選用外,高阻值電阻器還應考慮工作電壓是否超過額定值,而低阻值電阻則主要考慮其耗散功率。

A336 金屬膜電阻器斷續負荷比連續負荷苛刻,直流負荷比交流負荷苛刻。

A337 引起電阻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溫度和電流密度。

A338 各類電阻器中,線繞電阻器噪聲最小,合成電阻器噪聲最大。

A339 選用金屬膜電阻器時,假如希看噪聲低些,可以選用噪聲電動勢為A級的,它比B級的噪聲系數小12分貝。

A340 實心電阻器可靠性好,除了對電性能有較高要求的地方外,均可使用。

A341 金屬膜電阻器(RJ)和金屬化膜電阻器(RY)化學穩定性好,它的溫度系數、非線性、噪聲電動勢都比碳膜電阻器優良,額定工作溫度可達125℃;短時負荷及脈沖負荷性較好。

A342 金屬氧化膜電阻器的阻值範圍偏低,可以用之補充金屬膜電阻器的低阻部分。這兩種電阻器可用于穩定性和電性能要求較高的地方。這兩種電阻器特别使用于高額應用,但應留意,在400兆赫及400兆赫以上頻率工作時,阻值将會下降。

A343 在要求高精度及電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可以選用精密線繞電阻器(RX)和金屬膜電阻器。

A344 精密線繞電阻器為密封封裝,可以防止潮氣進進和氧化,其溫度系數可達1~15PPm,經過老練處理後,性能很穩定。

A345 塊金屬膜電阻器性能穩定,溫度系數可達0.5~10PPm,精度可達1PPm,經過老練處理後,性能很穩定。

A346 在使用電容器,應防止電流過載。由于開關動作和瞬間浪湧持續長,且幅度大,将使容量非永久性偏移,密封也可能受到破壞。

A347 在使用電容器時,應防止電壓過載。由于開關動作或負荷忽然中止,在電容器上産生過高電壓瞬變引起内部電暈,導緻盡緣電阻下降。

A348 在使用電容器時,應留意頻率效應。流過電容器的電流與頻率成正比,當将低頻電容器用于高頻電路時,高頻電流會使電容器過熱而擊穿。

A349 在使用電容器時,要留意高溫對電容器影響,高溫會使電容器過熱,使媒體強度下降而擊穿或容量偏移。

A350 在使用電容器時,要留意濕潤對電容器的影響。濕潤會使電容器外部腐蝕或長黴,降低媒體強度、媒體常數以及降低盡緣電阻,産生大于規定值的漏電流,進而降低了擊穿電壓和産生較高的内溫。

A351 某些被稱為“交流電容器”實際上專指産業電網頻率50Hz而言,用于較高頻率是不适當的,除非降額應用。

A352 假如電路需要電容器在很寬頻帶工作時,可以用兩種不同頻帶電容器以解決電容器頻率限制題目。

A353 在一般情況下,固态钽電容器可靠性較好,但應留意在電壓高于60~70伏以上時,固态钽電容器的可靠性明顯下降,一般在63伏以上使用液态钽電容器較好。

A354 應留意液态钽電容在低氣壓情況下不能使用。因其密封性較差,在低氣壓下工作,輕易發生漏液現象,引起性能蛻變,導緻失效。

A355 一般金屬闆薄膜電容器耐受大電流沖擊能力不如金屬箔薄膜電容器。

A356 最然雲母電容器溫度系數較某些陶瓷電容器為好,但其密封性不好,易受潮失效,在經常工作在濕潤環境下的電子裝置不宜采用。

A357 單引出頭的電介電容器,因另一極是不能焊接的鋁外殼,不易保證良好接地,對電磁屏蔽不利,應慎用。

A358 使用瓷管電容器和線繞式半可調電容器時,應把連接配接外層金屬的一端作接地端在(或接交流低電平)。以利電磁屏蔽。

A359 使用可變電容器及半可變電容器時,應把動片作接地端,以利電磁屏蔽。

A360 除了分定片調諧電容器以外,空氣氣媒體可變電容器,應是動片接地型的,相對片間間隙不應小于0.2毫米,間隙小于0.2毫米時應加有防護罩,其片間承受電壓及轉動壽命應符合産品技術要求。

A361 半可變電容器調整完成時,應位于其變化範圍之間。

A362 除非另外有規定外,不應該使用非金屬外殼的紙塑固定電容器。隻是在封裝或密封的元件中,才可以使用非金屬塑膠包裝的電容器。

A363 鋁電解固定電容器,應限制用于電源濾波電路中。

A364 壓縮型可變電容器及紙介電容器不應采用。

A365 為了限制幹擾電平,應選用漏電源小的電容器。

A366 紙介電容器易老化,熱穩定性差、工作溫度低,易吸潮,一般不采用;如采用需采取防潮措施或選用密封紙介電容器(如CZ31)或小型耐熱紙介斷奶容器CZRX等,但僅用在直流及低額電路中。

A367 金屬化紙介電容器,一般用在脈沖電路中,它具有“自愈”能力,但其降額系數不應選的大小,否則“自愈”能力減弱。

A368 縧綸電容器使用溫度最好不要超過100℃,不應用于高頻電路中。

A369 在計算機和數字電路的電流濾波電路中,所采用的鋁電解電容器應考慮脈沖電流大的特點,選用多組電容器并聯或特大容量電容。

A370 對于鋁電解電容器,一般庫存二年以上不要裝機;否則要加低壓,作賦能處理後再使用。

A371 鋁電解電容器長期使用于高溫40℃和鹽霧條件下,會發生外殼腐蝕,容量漂移和漏電流增大。艦載、海岸裝置要慎用。當受空間粒子轟擊時,電解質會分解,空間、宇航裝置最好不用。

A372 在低溫工作的電子裝置最好不選用鋁電解電容器而選用钽電解電容器。

A373 在交流工作狀态下使用钽電解電容器最好是選用雙極性的(即無極性的),但使用電壓和工作頻率不宜過高。振動和沖擊不宜過大。

A374 在滿足電路性能要求的條件下,盡量選用矽管而不用鍺管。由于矽管結溫(150~175℃)較鍺管結溫(75~90℃)高;矽管的13VCBO較鍺管13VCBO高。是以在高溫高壓工作時應選用矽管而不選用鍺管。

A375 在微弱信号放大電路中,應選用低噪聲放大管,應留意半導體手冊所給出的噪聲系數是按其額定頻率測定的,不能盲目套用。

A376 穿透電流小的半導體往往噪聲小,應優先選用。

A377 當用半導體驅動電磁繼電器時,為防止在過度過程中電壓擊穿半導體,應在繼電器的繞組上并聯吸收元件。吸收元件除用二極管、電容器、電阻器外,還可用壓敏電阻器。

A378 帶有接金屬外殼引出腳的高頻半導體,外殼引出腳應接地。

A379 半導體用在強幹擾條件下,為防止它因強烈過載而損壞,應在其輸進端加限幅器。

A380 為了使TTL穩定可靠的工作,留意對TTL電路采取抗幹擾措施:A.每一塊裝有TTL的印制闆電源輸進端接上往偶濾波電容器,盡可能不用外接元器件(如電阻、電容器);B.印制闆包邊、插進金屬彈性導軌與機架相連接配接地;C.用雙扭線作為信号的傳輸線;D.分散供電,地線成網。

A381 所選用的半導體器件應采用玻璃、金屬、金屬盡緣膜、陶瓷封裝或用這些材料複合封裝。盡量不用塑膠封裝的半導體器件。

A382 采用靜電放電敏感的半導體器件時,應該考慮毆打功率或采用有保護元件的器件。

A383 盡量少使用或不使用電位器。對于一經調節的不再經常調節的使用情況,可采用微調電位器。對于調節後不答應再變動的地方,可采用鎖緊式電位器。

A384 盡管線繞電位器電流噪聲小,溫度系數低,耐熱性好,但其繞組有布線電容和電感,不宜用于高頻線路中。

A385 在較高溫度環境下應使用WS-12型而不用WH-118型電位器。

A386 電位器的可靠性與安裝方式有關,任意一隻電位器的安裝點,在任何方向上離開其它任何一隻電位器的安裝點間隔應為電位器直徑的四倍。

A387 所有的變壓器、電感器和線圈均應經過浸漬處理,達到防潮的目的;變壓器、扼流圈必要時應該灌封。

A388 變壓器和電感器在内部工作溫度即是或高于65℃的裝置中使用時,禁止采用封閉或液體填料的方式。

A389 變壓器盡緣級為A級時,溫升不得超過50度,盡緣等級為B級時,溫升不得超過60度。

A390 為了防止通過電源變壓器引人幹擾信号,應采用全波整流變壓器而不采用橋式整流變壓器。

A391 為了消除變壓器的交流聲,應特别留意變壓器鐵芯的構造和制作。

A392 當電路對電感器的Q值穩定性有較高要求時,應盡量控制電感器的環境溫度恒定。

A393 對扼流圈和線圈的電流應加以控制,使其不得超過答應值。

A394 可變電感器解除部分,無論使用轉子還是使用滑動觸頭,在轉動時應保證接觸良好。

A395 裝置電路開關電流大于10A的地方,不應使用繼電器。

A396 負載轉換繼電器,應該是專用繼電器。

A397 在濕潤環境下或在海上及沿海地區應用的裝置盡量使用密封的繼電器和光電耦合固體繼電器。

A398 在大電流應用情況下,不應使用額定容量與工作電流相接近的插頭座。

A399 在高壓應用情況下,要特别留意氣隙結構的耐壓程度,應選用超過實際應用電壓值的插頭座。

A400 留意插頭座的本身材料耐高溫的标稱值,應選用比實際可能出現高溫要高的插頭座。

A401 在應用插頭街頭時,隻要條件答應,就将多線接插件中的所有多餘接點與工作接點并聯。

A402 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特别留意解決連接配接器的導向題目,以保證連接配接可靠。

A403 印制闆連接配接器配合中,應當限制印制闆厚度公差範圍。若印制闆過厚,會使彈性元件彈性變形,過薄則使接觸壓力太小,引起接觸不可靠。

A404 插拔力大的連接配接器,其安裝闆的剛度要高,以免在插拔過程中,因地闆變形而影響接觸。

A405 多線接插件的連線不應附加應力。不應為追求美觀把連線繃直,而應留有一定裕量以防振動時受力,影響接觸可靠。

A406 應盡量選用有鎖定裝置的連接配接器。

A407 若采用沒有鎖定裝置的連接配接器時,則在整機設計時,應加壓闆或鎖定,以防因振動沖擊而造成接觸表面的磨損。

A408 接觸對端接應防止虛焊或連接配接不良。連接配接細線很易折斷,應外加段套管對連接配接處加以保護。

A409 在高頻同軸連接配接器上焊接電纜時,電纜外導體應均勻梳平,内外導體焊完後要修光、焊接點處不能變粗,要保持直徑相同;否則高頻駐波比将增高。

A410 大功率接插件應盡可能裝在金屬闆上,以利散熱。安裝密度大的接插件也應留意這一點。

A411 多線接插件應留有富裕接觸對,除非作為更換、接地及并聯使用外,也可以防止熱門集中。

A412 當使用頻率超過0.1兆赫時,若小型化接插件上同時又高電平、低電平和快速脈沖信号傳輸,這時,應特别留意串音幹擾,必要時在接觸對之間加接地線、屏蔽隔闆或金屬罩。

A413 在接插件的接觸端面上可以塗以很薄的、抗腐蝕能力很強的潤滑劑,大陸生産的接點固體潤滑劑(BY-2)對鍍金和鍍銀接插件是非常适用的。可以降低插拔力,進步鍍銀表面抗硫化能力。但使用環境不宜超過55℃。

A414 要特别留意插件接觸表面的清潔,并盡可能少插拔,以減少磨損。

A415 SL型系列視訊插頭,一般隻适用于300MHz以下。不應用來代替L型系列射頻插頭座來傳輸300MHz以上的信号。

A416 保險絲的額定值應與被保護部位的額定電流值(包括起動電流和工作電流)相當。

A417 保險絲安排,應使得支路中保險絲在主路的保險絲以前熔斷。

A418 所有的面闆訓示儀表,都應有外部零點調整。

A419 隻要有可能,被訓示出正常工作的數值應在滿刻度偏移的1/3或1/4之間。

A420 在有強低頻磁場幹擾的場合,必須選用帶防磁罩的電表。

A421 除了控制用旋轉機,應标明旋轉方向(順時針)。

A422 為了減少電磁幹擾應盡量采用無刷電機。

A423 帶有換向器(整流子)的電動機,在電源線上采用的防火花幹擾濾波電容器中,以穿心電容為最佳。

A424 開關應滿足接觸良好、定位可靠、跳步清楚、阻力适當、轉換壽命長等要求。

A425 電動機、電動發電機和電能變換器應使其噪聲電平盡量低,必要時增設消聲裝置和措施。

A426 經常撥動的開關,禁止使用小型扭子開關。

A427 端子、端子闆、接線條、接線柱及接線片的端頭接點應有适當的間距,在高濕(包括凝暴)條件下,應能防止電暈放電、擊穿和降低漏電阻。

A428 連接配接每一個端頭或接線片的導線數應未幾于三根,端接線總的截面積不應超過端頭或接線片的截面積。

A429 用于互連元件的接線端子闆和接線條,應留有10%,至少不小于兩個備用接線端子。

A430 端子接線闆應用螺栓固定,其安裝位置應便于檢測和更換。

A431 除非另有規定,一般均應采用自動斷路器。隻有要求在過載情況下能緊急使用時,才應采用非自動斷路器。

A432 斷路器能用人工控制通或斷。

A433 斷路器應采取密封措施,保障其内部裝置在濕潤和鹽霧情況下能正常工作。

A434 斷路器在其安裝位置相對于正常安裝位置(垂直或水準)傾斜30度的情況下,應能正常工作,其額定電流變化不應超過正常狀态下的±5%。

A435 斷路器應設定易識别的通或斷的标志。

A436 通常在彎曲狀态工作的導線和電纜,如連接配接在能活動(旋轉的)或移動的元器件上的電纜,應采用絞合多芯電纜。

A437 穿過強幹擾電磁場或用來輿高功率射頻信号的同軸電纜,應選用有雙屏蔽套的同軸電纜。

A438 選擇溫度系數相反的兩個電容器組合。如用聚苯乙烯電容器(具有負溫度系數)與雲母電容器(具有正溫度系數)并聯,何以減少容度溫标。也可用聚苯乙烯電容器與聚碳酸酯電容器并聯。

A439 選擇電阻器與電容器組合。當溫度升高時,電阻值升高而電容量下降,使時間常數Z=RC值不變,達到補償的目的。

A440 選用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來補償半導體參數變化。

A441 選用電容器來補償某些半導體參數漂移。如用單結晶管(UJT)組成的弛張振蕩器可用正溫度系數滌綸電容器來補償。

A442 "應用脈沖磁控管時應留意:

A.調制脈沖波型必須滿足磁控管提出的要求;

B.在應用中必須在其規定應用極限值之間;

C.能量傳輸系統應當盡量減小電壓駐波比,最大電壓駐波比不能大于1.5;

D.在設計調制器時必須使直流電壓能夠控制陽極直流電流;

E.對陽極燈絲進行保護,可采用旁路電容、燈絲電源應有足夠的電阻等以防浪湧燒壞燈絲;

F.燈絲電源最好設計成可調的,以便根據使用要求,在磁控管加到不同的陽極電流時,能夠調整燈絲電壓,保證陰極工作正常。"

A443 "在應用COMS IC時應留意下列題目:

A.COMS IC輸進電壓的擺幅應控制在源極電源電壓與漏極電源電壓之間;

B.COMS IC源極電源電壓VSS為低電位,漏極電源電壓VDD為高電位,不可颠倒。

C.進信号源和COMS IC不用同一組電源時,應先接通COMS IC電源,後接通訊号源;應先斷開信号源,後斷開COMS IC電源;

D.COMS IC輸進(出)端如接有長線或大的積分或濾波電容時,應在其輸進(出)端加串限流電阻(1-10千歐),把其輸進(出)電流限制到10毫安以内。

E.當輸進到COMS IC的時鐘信号因負載過重等原因而造成邊沿過緩,不僅會引起資料錯誤,而且會使其功耗增加,可靠性下降。為此可在其輸進端加一個斯密特觸發器來改善時鐘信号的邊沿。"

A444 "COMS IC中所有不同的輸進端不應閑置,按其工作功能一般應作如下處理:

A.與門和非門的多餘端,應通過0.5-1MΩ接至VDD或高電平。

B.或門和或非門的多餘端,應通過0.5-1MΩ電阻接至VSS或低電平。

C.假如電路的工作速度不高,功耗也不要特别考慮的話,可将多餘端與同一晶片上相同電路的使用端并接。應當指出,并接運用與單個運用相比傳輸特性有些變化。"

A445 對系統維修性名額預計,并對維修性方案進行論證,以确定系統(整機)維修性名額和确定以維修性為準則的最佳構成方案

A446 對系統維修性名額進行權重配置設定,并提出分系統(分機)的維修性保證措施。

A447 根據産品複雜程度和使用地點拟定維修等級,以便确定配備維修裝置、儀表和備件。

A448 盡量使裝置結構簡單以便維修,降低維修技術要求與工作量。

A449 要保證即使在維修職員缺乏經驗、人手短缺而且在艱難的惡劣環境條件下也能進行維修。

A450 做到不需要複雜的有關裝置就可以在緊急的情況下進行關鍵性調整和維修。

A451 隻要可能,應使一切維修工作都能友善而且迅速地由一個人完成。

A452 盡可能設計少需要或不需要預防性維修的裝置,使用不需要或少需要預防性維修的部件。

A453 确定需通過預防維修與監視或檢查的參數與條件。

A454 隻要有可能,盡量使用固定零件與電路設計,以避免維修調整。隻要在裝置使用壽命期内零件的部分值不需要改變,就不要使用可調整零件。

A455 盡量減少冗長而複雜的維修手冊和規程。

A456 盡量采用小型化設計,以減少包裝與運輸用度,并便于搬動與維修。

A457 設計時要權衡子產品更換、原件修複與棄件或更換三者之間的利弊。

A458 應降低壽命周期的維修用度,盡可能采取便宜元器件原材料和輕易的維修工藝。

A459 減少貯存中的維修,保證有最長的貯存壽命。

A460 裝置應具有最輕的重量和良好的可靠性與耐用性。

A461 需要維修的零、部、整件應盡量采用快速解脫裝置,以便于分解和結合。

A462 應盡量減少維修頻數,采用成熟的設計和經過考驗的零、部、整件。

A463 隻使用最省種類和數目的緊固件,分解結合時最好不用工具或盡量不用動用工具。

A464 要精簡維修工具、工具箱與裝置的品種和數目。

A465 應提供簡便、實用的自動診斷故障和核準測試裝置。

A466 在總體設計方案上,應使各分機采取故障隔離措施。

A467 應提供磨損後的調整設施,并便于調整。

A468 保證裝備能滿足維修者對它的各方面要求,符合人類工程學的觀點 ,滿足維修操縱性、人力限度、身體各部的适合性等要求。

A469 裝備上應設有成套的各種備附件。

A470 除棄件式零部件與模件外,均應為可以修複的。

A471 選用各種軸承與密封裝置時,應保證在維修期内,隻需最少量的維修與保養,并可用調整來消除磨損的影響。

A472 所用齒輪的種類和大小,應能滿足過載的要求。根據裝備的壽命周期可适當降低其額定值。

A473 各類裝置的零(元)件,應盡量降低其使用額定值,以承擔實際工作中可能發生的過載。

A474 裝備上應設有充分的保護罩,附件固定裝置以及安裝與包裝的栓系點。

A475 使用在裝置外而易于檢查、擦洗、更換空氣過濾器和射頻幹擾隔闆。

A476 安裝時間累計器,以訓示工作和備用期間耗費的時間。不要用電動機型的。

A477 應提供迅速、确定的故障鑒别方法。如提供計算機判定故障語言或提供故障樹形式的邏輯故障判定表,列出可能産生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排除故障時間等。

A478 為易于尋找故障、易于隔離、易于調整和校準,進行最佳設計。

A479 為了能夠迅速進行故障定位,最好采用計算機或微處理機參與的故障自動檢測、顯示、列印、并自動切換。

A480 如不能采用計算機或微處理機進行故障定位,至少機内設有故障檢測電路,用發光二極管、表頭等訓示故障。

A481 為盡量減少停機時間,應盡可能使用可更換的功能元件,而勿需調整校準。

A482 指以檢測的主要電壓、波形和輸進信号的測試點。測試點應按邏輯順序排列。

A483 在沒有機内測試裝置的地方,應指明測試點和測試裝置接口,并盡可能使用通用測試裝置。

A484 隻要可能,關鍵性測試點應該安置在裝置的面闆上。

A485 當裝置接通于工作位置時,所有測試點都必須輕易接近而勿需更多的拆卸。

A486 對于高頻脈沖等信号測試點,要考慮采用同軸連接配接器。測試點的丈量,應相對于地。

A487 隻要可能,每一測試點都要用符号(如“TP-101”)和專門術語(如“+12Vdc”)标出。

A488 留意隔離,以保證測試電路故障時不緻引起被測試電路發生故障。

A489 在每一主要部分、子產品、分機的輸進或輸出部位,都設定檢測點。

A490 在印刷電路闆上設定測試點時,應使之位于外露邊沿或外路面上,以便插在電路内進行測試。

A491 使用緊固的、盡緣的測試點,以保護測試點不被損壞或發生短路。

A492 保護測試點線路,防止因測試點意外接地而破壞裝置。

A493 提供印制線路延伸闆或測試電纜,最好每一連接配接插腳設一測試點。這樣,在整機通電測試時,正常裝線上路闆上的部件和連接配接器也可以接觸到。留意,長的印制電路延伸闆或測試電纜對高速電路可能引起定時的題目,這種電路在沒有延伸線的情況下是有可能正常工作的。

A494 模件在工作條件下應能自行測試或易于測試,最好能不用特殊的工具或電纜。

A495 "在符合下列任意情況時,應裝置及内測試裝置:

A.當主要裝置進行工作時必須經常觀察的部位(如,面闆上的表頭和監視顯示器)

B.手提式測試裝置不一定總可提供必要的資料(例如,測試天線和射頻采樣探頭)。

C.測試時需要将裝置或傳輸線拆開(例如,定向耦合器、開槽測試線和假負荷波導開關)。

D.複雜裝置的維修(例如,帶波段選擇開關以觀察各點關鍵波形的監視顯示器)。

E.必須作影響使用壽命的丈量。

F.可能縮短均勻維修時間。"

A496 機内監視裝置必須易于拆卸,以便校準和修理。

A497 故障檢測訓示器應位于印制線路闆的外露邊沿或外路面以便及時發現故障。

A498 所有關于正常運轉的訓示燈均應易于檢視。

A499 聲響和視覺警報裝置要輕易進行測試。

A500 假如維修規程必須按特定步驟進行,就将裝置設計成隻能按這種步驟進行維修。

A501 測試流程不應要求技術職員退回原步驟或重複調整。

A502 在測試裝置或其蓋内要留有放置測試電纜、附件和特殊工具的地方。

A503 在一個标準信号發生器内,應有一切必要的标準輸進。

A504 輔助裝置或測試裝置的連接配接器應能迅速而友善地接上并立即工作。

A505 每一調整隻應與唯一的控制器有關。

A506 設計模件和分元件時,需使它們在脫離裝置時易于檢查和調整。在把它們裝到裝置上以後,應不再需要調整。

A507 在旋轉部件上應該安裝旋轉把手,并注明正常的旋轉方向。

A508 保證所有活動部件都能平穩而無聲的工作。将遊隙和扭沖保持在最小限度。

A509 盡可能将運動的機械零件設計得毋需補充潤滑油。

A510 假如必須使用潤滑油,應不必拆卸部件。

A511 每一個測試點應盡量标有丈量的超限信号或容許極限。

A512 測試點應設有彩色标志,其光彩應鮮明而能互相差別。

A513 測試點應按照系統的測試計劃設定。

A514 所有測試接頭在連接配接時應不大于一圈的幾分之一。

A515 測試點的位置應靠近同它們相關的控制器與顯示器。

A516 在調整程式中所用的測試點應隻有一個調整控制器。

A517 在操縱相應的控制器時,在測試點應顯示清楚信号。

A518 為了減少尋找測試點時間應将測試點設定在:靠近主要通道口、适當集中、适當标記、靠近從工作位置能看到的地方等。

A519 在需用探針檢測的測試點上應設有探針固定裝置。

A520 各測試點應參照被檢測器件加以編号,以便指出故障電路部位。

A521 所設定的測試點應能精簡所需的測試步驟。

A522 凡整機、部件、模件、零件、備件、附件、專用工具、測試儀表、應能明确識别區分。

A523 通常采用單元編号的方法,使得同一部件多處使用時,不必變更其内部有關标記。同一部件編号,在各種技術資料中要一緻。

A524 辨別應包含必要的功能說明和性能參數,有的還要注明出廠日期,生産機關。

A525 辨別必須經久耐用,不脫落、不退色和不因腐蝕而變質模糊。

A526 标記度鮮明醒目,輕易看到和辨認。

A527 标記在同一裝置中有同一的格式。

A528 潤滑類型與潤滑周期應在潤滑點四周标明。

A529 凡是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必須拆卸修理或更換的部位都應明顯的标出。間隔時間在月曆或工作時間表上标出。

A530 将維修說明和校準表安裝在裝置的顯眼處以便進行維修,并使它們在裝置的整個使用壽命期都能儲存下來。說明應簡明完備。

A531 零件的标志應位于每一零件的近旁。

A532 選擇多觸點的連接配接器時,應帶有鍵槽、極性(陰或陽)及造形,應能防止不适當的連接配接、錯位或錯接。

A533 設計可移動的零件時,應令其隻能安裝在正确的位置上。為此,可用特定的鍵顔色、編号、尺寸或外形。

A534 假如模件需要對準,或者連接配接器的密度過大,就必須設定引導銷。

A535 連接配接器上的對準銷或鍵銷應該比電插腳伸出的更長些。

A536 在同一盒子内部的部件的正确方向必須設計得易于識别,或适當标出。所有相似插座和相似極性的部件,其方向也應該一樣。

A537 在塑膠或金屬上設定的辨別應該壓印、蝕刻、雕刻、絲網印刷或漏印,并塗上透明漆,不可用紙簽或印花釉法。

A538 電線與電纜都要編号并加标記以便在它的整個長度上都易于識别。

A539 在傳輸線端頭須标明導線的特性阻抗。

A540 蓋子的開關方法須在結構上算得出來,或者在外面标出。

A541 刻度、指針或表頭的所有控制器都應明顯地标出,以便識别控制部位。

A542 假如在進行正常維修時需要将控制器預置,那就應該在裝置上标出訓示記号。

A543 維修時必須拆卸的機械裝置上必須作出記号,以保證重新裝配時各部件的相對部位正确。

A544 接頭與附帶的辨別應安在看得見的地方,所有的接頭插腳都應該标出。

A545 需要經常檢查、維護和分解結合的裝置及零部件,應有最佳的可接近性。

A546 要根據人的因素特性要求,保證能夠迅速達到各維修部位。

A547 應提供檢測性能、猜測、故障定位和進行校準最佳能力的設施。

A548 保證各種調整控制器能迅速夠得着,并設有鎖定裝置。

A549 裝備上應設有能迅速進行觀察、檢查、調整、修理的通道,孔洞采取用堵塞孔、鉸鍊蓋、門或窗等形式進行封蓋,揭開時不需使用工具。

A550 各種儀表闆應采用鉸接或快速解脫的連接配接,并可作為機關卸下進行保測試和校準。

A551 保證能夠友善的到達裝置的各個維修部位、潤滑點和燃料添加口。

A552 在維修制動器與離合器時,應能不解體進行檢查和調整,便于更換零件。

A553 需要經常維修的零部件所處的位置,在不分解其它零部件的情況下就應夠得着。

A554 應考慮防冷措施,并保證職員在露天穿着冷衣、手套時能進行裝備維修工作。

A555 應采用先進川可達性技術,如多采用快速解脫緊固件、機罩、門,少用螺栓緊固件。

A556 所有電子裝置應采用快速解脫緊固件與接頭;在卸下組合件時不應幹擾裝備的其它部分;

A557 保證以最少的時間與職員,能把整套裝置作為一個單件進行迅速更換。

A558 蓄電池所處的位置應便于保養、更換和添加電解液。

A559 向油箱及容器中添加燃料和加注潤滑劑應簡單、友善、迅速。

A560 裝備上潤滑系統中的油杯、油咀的數目應适當,注油應迅速、可達。

A561 裝備上的艙室、油箱、容器和貯槽上應有數目足夠、位置适當的迅速、可達的排洩孔。

A562 應避免要求接近裝置的後面或側面。普通安裝在船上、車上、飛機上的裝置都會使接近這些裝置發生困難。

A563 應該訨零件 可以接近,并留下足夠的空間使手能伸進往測試、拆卸和安裝。

A564 在連接配接器之間留下足夠的空間,以便能握住進行連接配接或拆開。

A565 設計時留意使那些最輕易出毛病的部件最輕易接近。

A566 對帶備用我的元件,如印制電路闆等,采用插進連接配接法以友善更換。

A567 對每個可更換的元件,要盡量減少輸進和輸出的數目。

A568 避免将零件重疊在一起,可更換的元件應安裝在底闆上而不要重疊地安裝在一起。

A569 元件或部件不要被其它大的不易移動的元件、部件或結構阻擋住。

A570 在安裝時,避免使殼體、子產品或接頭受到較大的扭力或壓力。

A571 對于自鎖插銷,考慮用安全鎖擋,為了能快速解脫,而不宜用安全線系。

A572 安裝微部件時要特别小心。由于它們體積小,常誘使設計職員把它們安裝的難于維修。

A573 "為了便于接近,隻要無礙于裝置的性能,應按下列優先次序選用安裝方法:

A.敞開,不用蓋子;

B.假如需防潮或防止異物侵進,可安裝滑動式或鉸鍊式門蓋;

假如有門不能滿足對應力或密封的要求,可采用能迅速打開的蓋子。"

A574 在門上或鍊式蓋上要安裝吊帶、挂鈎、鎖或者闩,使門或蓋能穩定地開着。

A575 底盤要能完全從機箱内取出而不需拆卸。

A576 把需要經常拆卸的大型元件安裝在抽屜式滑闆上。

A577 選擇抽屜式滑闆時須留意能承擔應有的負荷。在拉開的位置上,底盤不答應有凹下、彎曲或搖擺現象。能迅速打開的自動鎖應能将底盤維持在拉開的維修位置上。若采用軟電纜,須能自動随底盤拉出或推進,可帶電維修。

A578 能使抽鬥在垂直面上轉動或鎖定的滑闆,在裝置上仍裝在機櫃上時不妨礙接近裝在抽鬥的頂端或底部的裝置。

A579 不宜采用硬連接配接電纜而宜用軟電纜。軟電纜應有足夠的長度,以便在抽鬥滑闆充分打開時不緻使電路接頭斷開。

A580 在底盤上安裝痛處或環扣,以便将其自箱内移動出來。

A581 設計裝置時,應使其在維修時不易受到損壞。易受損壞的精密零件,在外露時應加防護裝置,當底盤拆下并颠倒以進行維護時,應強網罩或采用其它方法保護零件。

A582 在拆卸或安裝時,應為大型的或粗笨的部件預備底盤座或架子。

A583 設計裝置時,應留意使維修職員能看得見全部零件,以便迅速找出明顯的故障(例如,損壞的零件,燒毀的電阻或斷了的線路)。

A584 "在不妨礙裝置性能的情況下,為了能看得見,應按下列優先順序選用安裝方法:

A.敞開,不裝蓋子;

B.假如為了防潮、防空或防止異物進侵,可安裝透明塑膠窗;

C.假如磨損或化學品腐蝕會破壞塑膠的透明度,可按裝不碎玻璃;

D.假如玻璃不能滿足對應力或其它方面的要求,應采用輕易迅速打開的金屬蓋。"

A585 隻要辦得到,應想法使維修工作不用工具就能進行。

A586 限制工具、附件和備份裝置的數目和種類。

A587 盡力減少對特殊工具的需要。假如非用不可,應在裝置本身裡面牢靠的存放這些工具,并易于取用。

A588 確定可用普通手持工具拆換元件和部件。

A589 有照明的開關和面闆上的照明燈需有在前面即可更換的燈泡。應使用卡頭燈泡,燈泡的型号應盡量同一。

A590 為最大限度地适應優良的電氣和機械設計要求,應使電路部分和分系統局部集中。公衆号《機械工程文萃》,工程師的加油站!

A591 在彈性導體之間應有一定的松弛餘地,以保證至少能更換兩個附件。

A592 在将引線和電線焊接到端頭上時,至少将引線或電線纏繞半圈或一圈以防止焊接時發生移動。焊接到端頭上的電線不要留有外伸部分。

A593 不可将三條以蔔導線安裝在同一個端頭上或同一個封套軸上。

A594 使用有焊接端頭的連接配接器時,這些端頭必須有足夠的長度并互相分離,以免損壞鄰近的端頭、線路盡緣和四周的連接配接器材料。

A595 安裝接線闆和測試點,使其在打開裝置進行維修時不用拆卸電纜或電纜引進闆就能接近。

A596 應盡量使用标準的零部件(或元件),并用标準的命名來标記。

A597 盡量采用單元設計,把一個小系統的各元器件或完成一種功能的各零件組合成一可以缷下的部件,并具有互換性

A598 保證裝置上故障率高的或爾損壞的部分具有最大限度的互換性。

A599 盡量采用通用件。設計裝置時應盡可能采用現有通用的零部件、工具和附件。

A600 "在下列場合,必須使用插頭插座連接配接:

A.在各子系統(分機)、各整件、各部件之間必須使用。不答應用把電纜編成辮子狀直接進進接線盒的形式。

B.在野外條件下需要更換的模件、零件和部件必須使用。不答應采用直接焊接的形式。"

A601 "連接配接優選順序:

徒手操縱-〉卡鎖-〉旋轉幾分之一圈-〉通用工具操縱-〉旋轉多圈-〉需用專用工具。"

A602 盡量用多腳接插件,不用大量的少腳接插件。

A603 采用自鎖式或安全掣子式的接插件,以防止松脫;不要用系以金屬絲的方式防松脫。

A604 插頭的定位銷應長于插腳,以保證插腳進進插座時不緻錯位,防止插腳進進一部分時扭壞插腳。插頭的護銷也應長于插腳,以防接地或短路。

A605 定位銷的排列不要對稱,以免反轉180°誤插,并可兼作“對号進座”的識别标記。

A606 插頭所在的位置應夠得着,便于操縱及維修。接頭之間的間隔,能滿足帶上禦冷手套操縱的需要。

A607 當用其他方法進行測試不妨便時,應在插頭與插座之間設定測試點轉換接頭,以提供丈量個輸進輸出量測試點。

A608 插頭接近或撤離插座過程中,應有友善的通道,特别在需要繞過某些裝置,穿過隔闆等場合,應該操縱友善,并且不使電纜過度彎曲。

A609 采用插頭類型号要标準化。型号要盡量少,應在一定的系統範圍内作統籌安排,具有一定的互換性。

A610 通過采用不同外形、不同插腳、不同定位銷以及編号、圖形、色彩标記等手段,使得各個插頭隻能插進與之相配的插座,不緻發生混亂。

A611 每個插腳應有标記,以防錯插。

A612 電纜上的連接配接件要标明來源,如來自接收、顯示、電源等。

A613 電源上的連接配接件要标明低級、次級或電站系統、電源電壓、額定值等。

A614 不要因外部物件對接頭作用而造成接頭内部短路。

A615 有足夠的強度,不因使用頻繁和粗劣而損壞。

A616 凡能卸下來修理的部件或是活動部件,其使用的接頭在電纜被拉斷前能自動脫開。

A617 應設有蓋帽,在分解狀态時,防止潮氣和異物進進。

A618 遵守一般電連接配接的安全要求。如分離後插頭不帶電、插座帶電;電源切斷後,分解的插座不帶電和積蓄電荷等。

A619 "結構要簡單可靠,操縱便捷,其優選順序為:

A.快速解脫的緊固件:長鎖-〉扣鎖-〉夾持器-〉系留緊固件-〉螺釘-〉螺栓;

B.用手操縱的:能用多種通用工具操縱-〉通用工作操縱-〉專用工具操縱(盡量避免)。"

A620 甯用少量大緊固件,不用多量小緊固件。一般安裝單一構件部應多于4個(對氧氣、液體密封除外)。

A621 采用鉸鍊、限制器、掣子等,減少使用緊固件數目。

A622 鉸鍊、卡鎖、門扣、快速解脫裝置等用小螺釘或螺栓固定,不要用鉚釘。

A623 鎖緊或松開快速解脫緊固件應小于一圈,旋緊或卸出螺釘、螺栓、螺母,應小于10圈。

A624 螺釘的受力螺紋長度不小于直徑。

A625 螺栓不要過長,但要露出螺母2牙以上。

A626 已磨損或損壞的緊固件可更換。為此,避免使緊固件與機殼成為一體的構成部分。

A627 機件上的内螺紋必須有足夠承受螺釘最大扭緊力矩的強度和耐磨的極限。

A628 對緊固件操縱時,不要先卸往其他零件,不受其他構件幹擾。

A629 有足夠的使用工具操縱的空間位置。

A630 部件與組合件裝配時要有導銷保證對準定位。

A631 緊固件安裝孔的口部或其他容納部位應有合适的外形和尺寸,使其開始時易于進進而不用精确對準。

A632 經常要分解結合又難以夠到的場合,要求隻用單手或一把工具就能操縱。例如:有能嵌進螺母或螺栓頭的凹進部位;使螺母或螺栓頭呈半永久性固定等。

A633 在一個系統中,緊固件的種類、尺寸大小、扭矩值要求以及使用工具等的品種數,要求減少到最低限度。

A634 盡量采用标準件,避免專用緊固、裝配螺紋、專用工具等。

A635 經标準化選擇的緊固件要求做到:不同尺寸的緊固件,明顯不同;螺紋尺寸不同的螺釘、螺栓、螺母,在實體尺寸上明顯不同,并标上扭矩值。

A636 左旋螺紋要有左旋标記。

A637 正常維修時,要分解的外部緊固件,應與其所在表面有明顯不同的色彩;其他外部緊固件和緊配螺釘,應與其所在表面同一色彩。

A638 一些特殊的螺栓和螺釘,頭部應塗色或列印記,以保證它們能正确的發放、置換而不會搞錯。

A639 緊固件所處位置對職員、線路和軟管等,不構成危害。

A640 緊固件材料應能保證滿足使用強度和防腐蝕性要求。例如,鋁合金另件不用鋁合金螺釘,可使用不鏽鋼、銅鎳合金做緊固件材料;如使用玄色金屬做緊固件,則表面應作防腐蝕處理;要防止電化偶作用而導緻腐蝕等。

A641 要防止丢失脫落。例如,螺栓安裝應使頭部向上,以免螺母松脫時螺栓掉下,小的活動件要用鍊子系住。

A642 "一個最佳維修性承軸,應具備如下條件:

A.幾乎不需要維護(潤滑、調整等);

B.幾乎不需要定期檢查或檢查最為迅速友善;

C.能良好地克服由于制造、使用以及随時間推移而發生的失調題目;

D.在裝備的壽命期限内工作良好;

E.壽命周期用度最少。"

A643 盡量采用勿需加潤滑劑的軸承。如合成橡膠、尼龍、特氟隆以及纖維材料等制成的軸承。這些軸承最宜作為儀器軸承以及片簧端部、推杆端部、驅動軸方向接頭和油門等軸承。在類似場合,盡可能采用這種軸承。

A644 在不宜用不加潤滑軸承的地方,可考慮采用油浸的,材料為青銅(或類似的)的軸承,并設定注油咀和防污染的密封。

A645 密封軸承最宜用于要求在最小限度的空間内承受高負荷的場合。但也還需要提供在必要時重加潤滑劑的措施。

A646 盡量不要采用套筒軸承,如采用它時,要盡可能提供軸承表面高壓潤滑措施。

A647 "滾珠(柱)軸承是不可調整補償磨損的,是以,隻有在沒有其他軸承更為适合的時候使用,并且必須:

1.軸承的壽命長于産品的工作期壽命;

2.采用滾針軸承時,軸的硬度至少為40RC;

3.在經常補給潤滑劑的封閉軸承套碗内工作。"

A648 "錐形滾珠軸承維修性最好,适用時應予以優先選擇。但初始用度可能高一些,是以應同采用其他類型軸承(在産品壽命周期内區要更換)的總用度加以比較權衡。

錐形滾柱軸承可以利用螺紋零件或楔形墊片來調整。要盡可能使用螺紋調整,以免儲備墊片。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必須迅速友善。"

A649 所有的軸承應降額使用,以保證它們具有動态的安全系數。這一安全系數是防止超載所必要的,降額應用保證了較長的軸承壽命和較少的維修,進步了維修性。

A650 顯示器盡可能與操縱職員的視線垂直,以免産生視差或反光。

A651 對于表示方位或變化率的資訊,用标量顯示器以反映定性資訊。

A652 假如隻需反映量的關系,則用數字顯示器,以便讀數精确迅速。假如隻需顯示可否的,則用可/否訓示器。

A653 顯示器上的變化要輕易看清。不要對人的視覺有過高的要求。

A654 标量顯示器的分度應該精确,但不應追求不必要的精度。

A655 分度與刻度之間應有适當的間隔,以便精确辨讀。應根據人的眼睛對點或線間辨認間隔進行設計。

A656 為避免視差,同時考慮指針能可靠訓示,刻度旋轉時,端面跳動應小于0.5mm;刻度盤端面指針的間隔應在0.5-1.2mm範圍内;和刻度盤處于同一平面上的訓示盤與度盤之間的間隙應為0.25-0.5mm。

A657 設計指針還應留意,不要讓指針遮住數字和刻度。

A658 假如在同一平面上有一個以上的指針,要注明何針指何刻度。不可在同一根軸上安裝兩枚以上的針。

A659 假如需同時讀幾隻儀表(如校準讀數時),最好将所有指針的正常工作位置安排在同一指向(最好在類似時鐘9點或12點的位置),對于多圈數表面,0°應位于類似時鐘整點整處。研發實驗有困難,找嘉峪檢測網,客服電話4008180021

A660 在同一控制闆上,所有表面宜用同樣的計數與刻度進位法則。

A661 标尺進位用1、5、10……。避免用不規則或非線性進位法。

A662 表盤上的标準勿用分數和小數。盡量避免要求工作職員對對機關或符号進行運算。儀表上的讀數應可以直接使用。

A663 隻顯示那些必要的資訊。除在實際應用中确屬必須者外,勿顯示重複資訊。

A664 顯示器必須輕易看到和差別,不要讓操縱職員到處尋找。

A665 盡量減少過多的目視顯示,假如要觀察的時候,就按一下開關顯示一下。有的裝置隻需要顯示超過正常範圍的內插補點。

A666 固定顯示器上的數位應該是垂直豎寫時。

A667 數字應該是自左向右遞增或自下向上遞增。

A668 假如儀表的标尺刻度是有限的,應在0°與标尺末端畫出端點。

A669 不要将臨界限度置于标量顯示器的兩端點上。

A670 儀表面和文字應該用差别最大的顔色。

A671 顯示器上要避免陰影。

A672 對于沒有過渡階段,沒有不明确的情況的跳躍式儀表,采用識别标志或可否訓示器。

A673 采用數字跳動訓示器。

A674 假如整數間間隔太大,勿用計數器型的顯示器。

A675 計數器應自左向右讀。計數器的變化速度應稍慢,以便閱讀(每秒兩字以下)。

A676 計數器和儀表面要安裝在靠近面闆視窗處,以免被架構開口處的陰影使數字模糊不清。

A677 除數字調諧訓示器外,開窗式調諧儀表的開口至少應能看清兩個數位。

A678 固定标尺移動指針較固定指針移動标尺好。

A679 标志應該清楚、簡短、易讀,在操縱職員所在的位置上能看得見,使用标準縮寫。标鑒是訂在控制器和顯示器上面還是下面,要同一起來。

A680 标鑒上要用大寫字母,但說明部分用大寫字母開頭的小寫字母。

A681 選用最佳的字母和數字的高--寬--筆劃比。标尺與數字的設計須視閱讀者的間隔而定,應适應人的視覺要求。

A682 要适當考慮标鑒上相鄰的文字是否輕易辨認。

A683 每一種功能應分别用不同的訓示燈。

A684 在符合資訊要求的條件下,目視顯示器越簡單越好,以便于迅速正确地閱讀。

A685 對于旋轉開關的度盤應留意不應采用首尾不分的刻度方式,以免混淆正常的初始位置。

A686 儀表與訓示器燈光應按人的感覺習慣和服從國際慣例。如:紅色閃光表示緊急情況;紅色表示裝置失靈;黃色表示運作不能令人滿足,性能下降;綠色表示裝置正常;白色表示不存在“正确”、“錯誤”的題目;藍色表示備用顔色等等。

A687 盡量減少顯示器的數目,可以在一種顯示器上顯示多種訓示。如在雷達的PPI顯示器上同時顯示裝置的故障部位及屬性等。各色光亮度要平衡。

A688 顯示裝置排列的跨度不要太大,以防止操縱者監視的時候,動作幅度太大而引起疲憊,可分成多行排列。

A689 不必要的訓示裝置盡量不要放在面闆上,以防止幹擾人的視線,使視覺疲憊。

A690 将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四周的照明以亮度控制在0.1毫朗值左右。

A691 位于高照明度内的陰極射線管要加罩,以免強烈反光,加濾光照是很可取的。

A692 熒光顯示器四周四周表面均應褪光,使人眼睛集中在顯示資訊上,而不被四周的光線所幹擾。

A693 使用玻璃應不變形,不眩眼,不易碎。

A694 陰極射線管的亮度要均勻。

A695 目視顯示器不宜顫抖,以免眼睛疲憊。

A696 目視訓示器各部位亮度要均勻。

A697 顯示器應該在照明度于8.5米--燭光(白)至1.0厘米--燭光(紅)範圍内都能看清楚。

A698 所有光源都應有遮光控制,能個别調整或成組調整,可使用光學方法或電學方法,能由最小可見度調到最大亮度。

A699 防止光源發出刺眼眩光。

A700 在低照明度下,考慮使用發光記号。

A701 對整個照明系統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以免以後不得不采取權宜措施(如外加挂燈)。不可任意假定一般照明能适合各種特定任務,應考慮在最壞情況下仍能看得清楚。

A702 設計燈罩,防止光線外洩,最好取用光波導。

A703 需暗室作業時,隻用紅光(波長在620微毫米以上)。

A704 在反光面上,為防止反光或眩光,可采用最低限度照明,隻要看清楚就行了。

A705 除非設計上有特殊需要,有圖形符号的訓示燈較簡單的訓示燈好。

A706 塗褪光漆以防止反光。不要用反光面或光亮的金屬面。在透明的儀表蓋上,隻要可能都塗上防眩光層。

A707 系統的 操縱控制器應由系統設計者按其功能同一考慮。

A708 顯示器和控制器之間的活動比應适度。

A709 控制闆上的标記要一看就懂,應按照國際慣例和我職員的同一标準進行設計。

A710 控制器上要标明操縱方向。同一個裝置上的控制器運動方向必須一緻。

A711 凡是按電鈕操縱,要能訓示動作效果(如跳動感、聞聲喀嚓者,或發光)

A712 撥動式控制器,按習慣應為上、下撥動控制,一定不能有明顯的中間位置。

A713 按鈕不要用凸端面或平坦而光滑的端面。這種端面在操縱時易滑脫。應選用粗糙的平端面或凹型端面。

A714 按鈕端面不應過于小,圓形直徑最好不要小于9.5毫米,矩形面積不應小于9×7毫米2。

A715 揿按鈕的壓力不要太大(284-1134克)。不要不友善。

A716 對于在一般情況下不答應按動的按鈕,除要有明顯标志外,還應設計的使其不易按動或鎖定。

A717 有些控制器需要操縱者不用眼睛看就能找到。是以,應把它們安裝在操縱者的前面,而不要在其側面或背面。

A718 那些經常要用到的控制器的高應,應該在人的肘彎和肩膀之間。

A719 控制器之間的間隔,既要便于操縱,又不可太靠近,以免誤動。

A720 保護敏感的調節器和關鍵性控制器,是不受意外震動(可用鎖定裝置,機械防護,或電器連鎖),而影響裝置的正常工作。

A721 使控制運動朝着預期的方向,也就是說,假如想使被控制量增加,向前運動、順時針方向、向右或向上等,那就使控制器向前,順時針、向右或向上。

A722 校準控制器不可太細緻,以緻轉了很多轉還得不到預期的值,也不可太粗,以緻很快就把峰值錯過。

A723 設計搖桿,要看轉動它們的速度和負荷面定。就是說,需要手腕迅速運動的輕負荷,可用小于肘彎高度的搖桿;對于需用整個胳膊運動的重負荷,就要用大搖桿。公衆号《機械工程文萃》,工程師的加油站!

A724 "一般控制機構手輪及旋轉搖桿的調節用力限度為:

用手腕時:1kg以下

用手肘時:4kg以下

用全胳臂時:8kg以下"

A725 假如波動控制器到有限數目的不連續位置上就能調整好,那就使用能跳進有限幾個位置的控制器。留意不要讓開關可能停止在兩檔位置的中間。

A726 開關轉動位移要足夠大,以便輕易确定其位置或狀态。

A727 主要用手指操縱的旋鈕,應突出控制台表面1.3-2.5厘米。

A728 主要用手指操縱的調整旋鈕,直徑宜在1至10厘米之間。旋鈕的扭矩要小。

A729 旋鈕、操縱杆、手輪均應易握易操縱。需要穩定連續運動的,就用圓形柄。需要節跳式旋轉的,就用棒針或針形柄。

A730 旋轉式控制器上的記号和指針必須清楚可見。

A731 設計控制器時使用控制動作要平穩、确定,不要澀滞或生硬。

A732 假如不止一個控制器,要将它們排列得便于平穩靈敏的操縱。控制器上要安裝終點啟動器,使運動到終點時能夠自行停住。

A733 将控制器與訓示器的數目限制到最低限度。

A734 操縱杆要設計得向各方向的運動都能操縱自如。安裝台式小型操縱杆時,要使操縱者的手有個依托的地方,以便平穩操縱。

A735 不但要讓不同的控制器能用眼睛分辨出來,還要能用手一摸就能差別。不同的控制器要能從顔色、大小、外形和位置上差別得出來。

A736 用前後一貫的顔色标示來确定操縱和危險範圍,并簡化标準讀數。

A737 隻要不妨礙工作,應使控制台布局的越簡單越好,減往一切多餘的元件。

A738 安排好插座,使電纜不緻幹擾控制器與顯示器。

A739 面闆上不應有商标、廠名、或任何與工作無關的記号。

A740 需要定期校準的調整控制器,應安裝在可以迅速接觸到的闆或門後面。

A741 在裝置打開進行維修時,常用的控制器應很輕易接觸到進行修理。

A742 甯可标出機關名稱,而不标出訓示器名稱。例如,甯可标“rpm”(每分鐘轉數),而不是标“轉速計”;甯可标“伏”,而不标“電壓表”。

A743 假如是要站着看的垂直安裝的儀表,其與地面的間隔應為104-188厘米,最好是127-175厘米。

A744 假如是要坐着看的垂直顯示器,其距椅面的高度應為15-122厘米,最好36-94厘米。座椅的高度和操縱台的尺寸要一起規定好。

A745 假如是站着操縱,控制器距地面高度應在86-188厘米之間,最好在86-145厘米之間。

A746 坐着操縱的控制器,距椅面的高度應在20-89厘米之間,最好在20-76厘米之間。

A747 常用的控制器與操縱者的肩膀的間隔不宜超過71厘米。

A748 操縱應雙手均勻分攤,最重要的控制動作最好讓右手往做。(由于右利者占人類的大多數)。

A749 "控制台和裝置布局上應考慮到人的上肢的正常工作區域:

正常工作區域:1200×400毫米(約)

最大工作區域:1500×500毫米(約)"

A750 最佳工作位置的選擇不僅與操縱精度與操縱速度有關,而且也與人體所能施加的控制力有關。最大拉力是發生在離座位靠背570-660毫米之内。

A751 面闆上控制器和顯示器的布局,須适應操縱使用和内部結構布置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内部元件排列應服從面闆布置的要求。

A752 不可要求操縱職員同時做太多的工作。不能希看它們太快的處理資訊。必須記住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A753 設計時要留意不要讓手和胳臂妨礙了眼睛的工作。一般來說,控制和顯示的互相位置應該是顯示器處于中心,眼睛平視的高度,而控制器則在下方或四周。

A754 假如要求在工作台上寫字,那就需考慮桌面高度,工作面的寬度和深度,放膝蓋和腳的地方。假如不止一人,還要考慮胳臂肘的空間。

A755 假如多個人-機結合體集中到一起了,須確定各個操縱職員的基本操縱活動不互相影響。

A756 假如一同工作的職員須共用一個中心顯示器,須確定大家的視線不因人或裝置的安排不當而受到阻礙。

A757 集體操縱要按照相同的工作或工作順序來安排,如有可能,有關的顯示器應朝着同一個方向。

A758 誇大按功能将顯示器和控制器編組并對稱配置,還可考慮安裝在不同的平面内。

A759 顯示器和控制器上都要有适當的标志或标簽,說明哪個控制器管那個顯示器,并表明控制器的運動方向。

A760 假如不會和别的操縱要求沖突,應把管某一顯示器的控制器安放在它四周。

A761 在操縱調整控制器時,信号和改變要能看得清楚。

A762 假如控制台是要坐着操縱的,就要遵照良好的坐姿原則。例如,适當的職員密度。還要考慮靠胳臂和放腳位置,以及坐墊和活動空間等。

A763 "把手放在便于操縱的地方。不帶手套進行操縱的把手的最小尺寸如下:

把手直徑:11公斤以下的0.6-1.3厘米

11公斤以上的1.3-1.9厘米

指間間隔:5厘米

把手寬度:10-13厘米"

A764 雙向話音通訊信道,在最不利的環境噪聲中,其清楚度指數至少應為0.35。

A765 假如可聽度至關重要,則在可聽頻帶内的背景噪聲要最低,信噪比應為10分貝。

A766 一切開關應具有順序性、節奏性,把一切枯燥乏味的重複的繁重的動作交給機器往完成。

A767 在設計裝置時,當使人工控制和目視顯示減少到最低限度,使用自動控制和資訊自動傳送。

A768 報警燈閃光每秒3至5次,發光與熄滅的間歇時間大于相等。

A769 報警信号隻用于報警,不要太長,能喚起留意就夠了。要安裝一種裝置來停止有聲音信号并使閃光信号穩定下來。

A770 選擇報警燈時,應保證能與環境照明水準相協調。太暗了在大白天就會看不到,太明亮了又可能對暗适應有害。如有必要,可采用光度調整器。

A771 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把關鍵性報警燈與其它不重要訓示燈分離開來,增加其亮度,引起留意。

A772 音響報警器的頻率範圍應在250-2500赫之間,這是由于2000赫以下的音頻分量輕易厘清。各個信号應有不同的強度、音調和節拍。

A773 音響警報的聲壓至少應比預期的環境噪聲級高20dB。警報不可超過安全暴露水準,不要吵得人不得安甯。

A774 重要警報與非重要警報要易于分辨,重要警報應該既看得見又聽得見。重要電路斷開,或裝置無電,須能自動發出聲響和可見的警報。

A775 假如主電源出了故障,報警系統和主要控制器應立即接上應急電源。

A776 防止報警系統和有關電路發出假警報。設計時,應确報警系統的可靠性。

A777 顯示器或顯示電路的任何故障或毛病都應能立即表現出來,并提供必要資訊。

A778 裝置的電源應易于切斷,設定各種電源開關以防意外。

A779 對高壓電路,應設定電流限值電阻以保障安全。

A780 所有外露金屬零件,操縱杆 、套管均須接地。

A781 保護操縱職員不緻接觸有效值或直流電壓在30伏以上的電壓。調整螺釘以及其它經常操縱的部件,嚴禁安裝在未經保護的高壓電四周。

A782 凡通向電壓高于30伏部位的通道門或機蓋均應設定聯鎖開關。當打開罩時能自動接地。

A783 洩放電路至少應包括兩個相同的并聯電阻,以確定危險電流洩放可靠。

A784 直流電壓或有效值在70-500伏之間的接觸點、端頭以及類似器件,均應裝防護器(注明高壓)、聯鎖旁路、自動放電裝置、接地棒等。

A785 聯鎖旁路裝置應有清楚可見的訓示器(發光寶石或燈泡)。在進口封閉時,旁路裝置應能自動恢複。

A786 凡直流電壓或有效值超過500伏的組建均應裝在箱裡,箱外用醒目字型标明:“高壓危險(最大電壓)伏!”用白色或銀色寫在紅底上。如有可能,應安裝無旁路的聯鎖、自動放電裝置、以及接地棒等。

A787 盡力使裝置漏到地面的電流不超過5毫安,假如更強的漏電是無法避免的,就應該釘上一塊警告牌,上寫:“危險!除非裝置機架和所有外露金屬部件均接地,切勿通電”。

A788 有峰值電壓超過300伏的測試點,丈量電壓要用電表或分壓器。分壓器中至少應有兩個以上相同的并聯電阻串聯在測試點和地面之間。

A789 在電路中,凡當電表發生故障就會在電表和面闆之間産生高電壓的部分,都不可接電表。

A790 使用有非金屬零位調節器的闆面電表,為最大可能的安全計,高雅電路電表應裝在玻璃或厚塑膠視窗後面。

A791 凡須在高電或高溫四周工作的調整點,或不易尋找的調整點,都應設定解錐導向裝置。解錐柄應不受阻礙,不引起危險。

A792 隊在高壓電四周操縱的工具,要用專用工具或适當盡緣的工具。

A793 透風孔要小,以免手指或丈量探頭不小心時插了進往,發生觸電危險。

A794 插頭或插座上外露插腳不可通電。隻有插孔型的觸電才可以在未連接配接在一起時通電。

A795 所有插在使用電源插座上的電纜元件均須接地。将三腳插頭的接地腳接到三芯電纜的綠線上。

A796 在需要制止動作的地點設定人們輕易清楚感覺到的各種适當的警鈴、警報器、振動裝置、警告燈以及其它信号裝置。在需要時,應同時設定各種警告手段。

A797 對于高壓電路(包括陰極射線管能接觸到的表面)與電容器,除非它們放電在2秒或更少的時間内達到30伏,就應當為它們的放電提供放電裝置。這些保護措施必須作用确實、高度可靠、并在機殼或機樞打開時能自動發生作用。

A798 在設計時,應使控制電路與危險報警電路不相混淆,以免報警電路出現虛警。

A799 應使危險電壓器件闊别内部控制器。如,開關和調制螺杆之類。

A800 内部調整元件應安裝在易于人手接近,而不會被觸電燒傷。

A801 在設計裝置時,應考慮當裝置封閉後,将那些仍帶電的元件和火線設在計時職員和操縱維修職員按不能(偶然)碰到的地方。

A802 要仔細選擇盡緣材料,使其在各種環境下和裝置壽命期内盡緣良好,以防漏電威脅人力安全。

A803 不答應将裝置的架構作為直接接地的導體使用;不答應将屏蔽線鋁包線電纜的金屬隔離層作為公共接地線使用。

A804 當裝置總電纜置于“斷”位時,除主電源輸進線外,進進裝置的全部電源均應切斷。

A805 電源供給電路應分别在輸進或輸出端加裝保險絲,必要時建議加裝故障自動警告裝置。

A806 裝置全部高壓電路(對地電壓超過250V)系統,應具有電氣控制的或同時有電氣與機械控制的高壓閉鎖裝置。當某一保護機門打開或将可抽出部分抽出時,高壓應自動切斷,直至将它們恢複到原來位置時,方可重新接上高壓。

A807 供維修使用的照明電源,應為安全電壓。

A808 裝置在露天使用部分(如,天線),應設定避雷裝置。

A809 "在進行電路設計和結構設計時,應按下述優選順序進行安全性設計:

A、設計使危險最小;

B、使用安全裝置;

C、安裝警報裝置;

D、使用安全操縱規程和留意符合;"

A810 "安全性設計,應遵守的原則:

A、裝置的操縱者或維護者不具備電的基本常識,仍能保證最大安全性;

B、裝置的操縱者或維護者最大的粗之大意面仍能保證最大安全性;"

A811 大型旋轉裝置,應裝局部電源安全開關(例如在天線上)。

A812 諸如齒輪、葉片、皮帶等機械運動零件,均應加防護闆以保護職員安全。

A813 機箱、門和有鉸鍊的蓋子都要用圓邊和圓角。向外伸出的邊沿長度越短越好。

A814 保護工作職員不受鋒利的邊、毛刺、尖角的傷害。凡向外突出東西都應盡量避免或予以包墊,或明顯标明;

A815 最好使用凹進型把手而勿用外伸型,以節省空間,避免傷人,也免得易絆上其它元件、線路或結構。

A816 門或抽鬥均應裝鎖,以免松開時傷人。也要防止鎖因意外而打開,由于這可能傷人或損壞裝置。

A817 在任何時候隻要有可能,各種防護設施應設計的不用卸往即可進行檢查。

A818 當需要留有維修旋轉、擺動機件的通孔時,最好在護蓋或機殼上安裝安全開關或聯鎖裝置。機蓋或機殼上應帶有警告信号。

A819 應設支撐杆或插銷,以便在維修操縱時固定住連結和滑動零件、部件、整機,以防偶然滑動引起人身事故。

A820 應在抽出或折疊伸縮裝置配有限制器,否則會引起傷害事故。

A821 會産生危險操縱的開關或控制器,例如點燃、吊裝開關或控制器等,應事先調整或鎖定控制。

1000條可靠性設計原則完整版,感謝辛苦收集的設計師

A822 重型彈簧機械零件應設計的使彈簧不能錯位、脫開以免傷害人或元件。

A823 在承受恒應變和載荷的機械元件中,關聯裝置和彈簧應安有告警片。

A824 陰極射線管應設有防爆設施,以免陰極射線管爆炸是傷害人和裝置。

A825 當人體暴露在輻射功率密度大于10毫瓦/厘米2微波的輻射中,就應加以防護。應使用衰耗裝置把各元件與部件的輻射控制在這個水準以下。

A826 為防止對人危害的微波照射,應嚴格遵守正确操縱與維修步驟和方法。

A827 凡磁通量密度超過1000高斯的這類裝置應安裝聯鎖開關以保護使用及維修職員的安全。

A828 當超過1000高斯而職員又有可能暴露在其中時,則在一切可以卸往的防護設施上均應加有警告标志,指明存在危險場并規定答應的暴露時間。暴露在5000高斯以下磁場的時間限定為每年3天,5000-15000高斯之間為每年15分鐘。

A829 凡使用放射性物質的裝置,均須特殊警告操縱職員,防止職員暴露在危險的輻射之下。

A830 保護操縱職員不受例如雷射等強烈光線的照射,并設定适當的警告标志。

A831 裝備器材暴露在射頻能之下,可導緻裝備子系統或其元器件的損壞,也有可能使工作狀态惡化,為此應加設屏蔽與防護裝置。

A832 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内的微波輻射均勻功率密度應小于0.01毫瓦/厘米2。

A833 雷射進進眼睛的密度應小于5×10-6焦耳/厘米2。

A834 X射線每周累計照射量應小于100毫倫琴。

A835 應當采取一切适當措施,使火險減至最低限度。

A836 任何可能引起火險的電容器、電感器、以及電機等,應當用不燃材料封裝起來,封裝物上隻能留最小限度的孔。

A837 有些材料在不利的工作條件下,會開釋出氣體或液體,而這些氣體或液體又會和四周的大氣組成可燃混合物時,應避免使用這些材料。

A838 所設計的裝備必須在工作和貯存時不會放出可燃的蒸汽。工作時假如有這類蒸汽逸出,則應設定警告信号或自動封閉裝置。

A839 若已知存在火險,或裝置本身可能發生火險時,必須事先提供用手操縱的攜帶式滅火器。

A840 滅火器的位置應設定在便于迅速取用的地方,而又不是在火焰的起源地。

A841 "根據下述類型火險,采取相應的撲滅措施。

A.有普通可燃物質(如木材、智與布類等)引起的火災,可以用水或水溶液撲滅;

B.由可燃性液體(如汽油與其它油料、各種溶劑、油脂及類似物質)引起的,可用稀滅火器以及覆寫法撲滅;

C.在電氣裝置内發的火險(如電機、變壓器以及開關等),必須用非導電物質來撲滅。

根據上述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種類滅火器。滅火器上應标明能安全有效的撲滅的火險的種類。有一些滅火器可作幾種用途,如A-B-C或B-C,有的隻能做一種用途,如A。決不可使用滅火器種類不對口的滅火器,也不得使用水往撲滅B類或C類火險。"

A842 規定在易燃易爆氣體中操縱要使用不引出發點火花的工具。

A843 對那些自稱抗火焰、抗燃燒、或自滅火的塑膠必須嚴加留意,不可輕信。假如為了安全計确實需要這樣的性能,應先對材料實地進行實驗。

A844 車載電子系統應設定合适的防護措施,以防止當拖車使用易揮發或易燃原料時引起火花、起火或爆炸等情況。

A845 内燃機的排氣管應朝上,以便使管内的易燃液體不會流進地面或地闆上造成起火的危險。

A846 防止有毒火焰、腐蝕性氣體、易燃物、易爆炸氣體接近人身,保證即使在零件受損或破壞時也不緻出現上述現象。

A847 對人或裝置有害的液體、氣體和蒸汽管道應标志或畫出标志符号。

A848 當内燃機是裝置的一部分時,應将廢氣公道的排出,以防止在室内(車内)集聚一氧化碳氣體。

A849 當裝置包含對人體危害的氣體,當氣體接近危險的濃度時,應設定報警裝置。

A850 在設計車箱或有關裝置時,所選用的材料在運作時不會造成對人有危害的環境(有些材料,如鉛、镉以及四氟乙烯在高溫下會開釋出毒氣或毒液等)。

A851 放在危險氣體中的裝置需适當封閉起來(封在不透氣的箱裡、放在抗爆炸箱裡、灌封或充氣等),并且要接地。

A852 設計時應使一切外露部分,包括機箱,在35°環境溫度下,它們的溫度不超過60°C。面闆和控制器不應超過43°C。

A853 不要在經常工作的部件旁安置高溫零件。

A854 凡是須在極熱或極冷條件下使用的工具或控制器,都不要安裝金屬把手。

A855 應對裝置内各種噪聲源進行控制,同時應增設消音裝置。

A856 應對使用和維護裝置提供溫度适宜的環境,過冷或過熱都是不答應的,應增設空調裝置

A857 要控制振動,大振幅、低頻率對人體是有害的,應采取措施。

A858 選擇的印制闆基闆公用事業箔抗剝強度,電擊穿強度、盡緣性能、熱穩定性、抗張強度、吸水性等名額能滿足要求。

A859 印制闆銅箔不應脫開盡緣基闆,不應分層,不應撓曲變形;

A860 印制闆面應均勻光滑,無氣泡,無劃痕

A861 印制闆刻蝕後,不應有過蝕及殘留現象

A862 電鍍層應均勻,不答應有局部腐蝕現象。

A863 在一般情況下,所有元器件都應放在基闆不焊接的一面,以便于安裝,調試及維修。

A864 闆面上的元器件應按原理圖按順序成直線排列,并力求電路安排緊湊,密集以縮短引線,對高頻寬帶電路尤為重要。這樣布局有利于安裝、調試及維修。

A865 各級放大器最好成直線排列,使輸出級與輸進級相距成交較遠,進而減少輸出級與輸進級間耦合。

A866 放大器中有推挽電路和橋式電路等,則應留意其元的對稱性,使電路雙臂的分布參數盡可能一緻。

A867 排列元件其間距應考慮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高電位梯度,以防止飛弧和打火。

A868 一個闆面盡量安裝上整個完整電路,若電路複雜或者由于屏蔽要求而必須将整個電路分成幾塊安裝時,則應使每個完整的有獨立功能的電路安裝于同一闆面,以便調試和維修更換。

A869 為了便于公道地布置元件、縮小體積和進步機械強度,可以在印刷闆外,在安裝一塊“輔助電路闆”,将一些粗笨元件(如變壓器、扼流圈、繼電器、大電容器等)安裝在輔助電路闆上,這樣做也利于加工和裝配。在主機闆上還可以安裝子闆,将裝置相同的标準電路構成同一的子闆,這樣不僅有益于進步批量生産的效率,而且減少了裝置的備件數。

A870 元器件放置的位置與相鄰印制導線成較大角度的交叉,特别是電感器,以防止電磁幹擾。

A871 發熱的元器件應放大利于散熱的位置,必要時可以單獨放置,以降低對往返元器件的影響。

A872 大而重的元器件盡可能安置在印制闆的固定端四周,以進步裝配闆固有頻率,增加防振的能力。

A873 在保證電性能的原則下,元器件布局應互相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潔美觀并便于維修。

A874 多級放大器如增益不大,可以放置在一塊印制闆上。如增益大,則一般應分成多塊并分别進行屏蔽。

A875 對于發熱量大的元器件不能緊卧在印制闆上,由于印闆闆溫度升高後期抗剝強度降低,同時抗擊穿強度也降低,必要時在元器件與印制闆之間加隔熱材料。如考慮空間的限制和耐振性能,在豎立安裝元器件時可以采用不同的襯墊

A876 一般将公共地線布置在印刷闆最邊沿,便于印制裝配闆安裝進導軌和機殼上,也便于與機殼地相連。電源、濾波、控制等低頻導線靠邊沿布置,高頻線布置在闆子中間,以減少它們對地線和機殼之間的分布電容。導線與印制闆的邊沿留有一定間隔,此不僅便于機械加工,而且還可以進步盡緣性能。

A877 單面印制闆上的導線不能交叉,是以某些導線就要繞着走或平行走線,緻使導線過長,不僅使引線電感增加而且導線之間,電路之間的寄生耦合也增大。是以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加用外接導線。

A878 在設計布線時,必須保證高頻線、管子各極的引線及信号線輸出輸進線短而直,并避免互相平行,這對抵制各種耦合幹擾是有益的,頻率越高越應留意。

A879 用雙面印制闆時,兩面印制線避免互相平行,以減少導線間寄生耦合,婓好垂直或大角度斜交。

A880 印制闆上每級電路的地線一般應自成封閉回路,這樣可以保證每級電路的高頻地電流主要在本級地回路流通,不流過其他級地回路,是以減少了級間的地耦合。每一級電路的四周都是地線,便于接地,可以減少引線電感。當外界有強磁場時,地線則不可做成封閉回路,以免封閉的地線成為一個線圈而産生電磁感應。

A881 印制導線需要屏蔽時,如要求不高,可采用印制屏蔽線。印刷闆面元件若需要屏蔽時,則可在元件外面套上一個屏蔽罩,在闆另一面留有覆銅箔,将它們在電氣上連接配接起來并接地。也可以将另一面印制成網格狀。

A882 為了減少電源線耦合引起的幹擾,布線時,盡量使電源線和地線緊密地排列在一起。

A883 印制導線寬度取決于導線的附着力。寬度太小,導線輕易脫開機闆。例如,擦傷會使導線附着力喪失,濕潤也會引起導線脫開基闆。但過寬也不行,過寬易引起在焊接時熱分布不均勻而導緻脫落。其優選序列為0.5mm,1mm,1.5mm。其中0.5mm主要用于微小型化電路。

A884 印制導線寬度取決于載流量、溫升。對于特定印制導線,當工作電流超過其最大安全電流值時,會引起溫度上升,以緻引起導線從闆上剝落。

A885 印制導線工作溫度一般不宜超過85°C,若環境溫度為45°C時,則導線溫升不宜超過環境40°C。

A886 考慮到塗“三防”漆後散熱性能變差和浸焊及波峰焊後銅箔粘貼強度降低以及刻制水同等,應加35%的安全系數。一般導線在任意一點有效寬度縮減超過35%就被看作是很大的缺陷。

A887 為了避免信号電壓的損失,應控制導線的電壓降。電壓降與線寬成反比,線越寬越好。

A888 在高頻應用時,應考慮到流過地線的高頻電流由于趨膚效應,使地線産生高頻地阻抗,導緻高頻壓降面造成高頻耦合,為此印制的公共地線應盡量寬些,以減少地阻抗。

A889 為了減少分布電容,減弱導線間的互相幹擾,印制線以薄為宜,但又不能太薄,否則由于擦傷和刻蝕易造成開路失效。

A890 印制導線厚度要均勻,否則載流流到薄處易形成緻熱區,造成導線與基闆的粘結性退化。

A891 在高頻應用時,仔細設計印制導線間距,線間間隔将影響分布電容和互感的大小,進而影響到信号損耗,電路穩定性及引起信号互相影響。為此,導線間距應大于1毫米。

A892 當導線間存在着電位梯度時,必須考慮線周間隔對抗電強度的影響,否則印制導線間打火和擊穿将導緻基闆闆面碳化、腐蝕以緻破裂。在高電位梯度時應盡量加寬導線間間隔。

A893 印制導線間距的選擇還與氣壓、頻率、塗覆厚度、溫度、濕度有關,這些都影響抗電強度,是以在導線間間隔選取時應由一定的安全系數。

A894 應盡可能避免導線分支。有導線分支時,分支處應圓滑,其半徑不小于2厘米,否則将使導線本身與粘貼層産生附加應力,使導線破裂或翹起,并産生附加電場,易産生電擊穿。

A895 導線分支不應小于90°。

A896 印制導線不應有急劇的彎曲和尖角,否則将導緻電應力集中引起電弧、電暈和電騷動。

A897 假如闆面上有大面積銅箔,應镂空成栅欄狀。寬度超過3mm的導線可分成雙支、三支平行走線。這樣浸進焊錫槽時,導線部分可以迅速加熱,并能保證焊錫均勻覆寫,還能防止闆體受熱變形及銅箔翹曲和剝落。

A898 對于某個接點或連接配接線較短的兩個弧立接點,應增加輔助加強線,以增加焊接強度。

A899 對于不同的電子元器件,其引線粗細不同,設計焊盤的直徑應考慮引線裝配孔直徑,同時考慮偏鑽孔差。否則機械強度不能保證,焊接時易受熱剝落。

A900 除雙面印制電路不能适應電路密度及複雜性要求外,不要使用多層印制電路闆。

A901 在沖擊振動環境比較惡劣的場合下使用的印制電路闆闆面尺寸不宜過大。否則,應采取結構強固措施(如加設肋條等)。

A902 在組裝前必須對其要組裝的對象進行具體分析了解,配備相應的得心應手及齊全的組裝工具和工裝模具,确定工具使用對象

A903 檢查要進行組裝的所有零部件的品質,諸如裂紋、劃傷、凹陷等機械操縱及塗覆層是面遭破壞等。超過有效期的外購件、外協件及長期庫存件應進行重新檢驗。

A904 零件在裝配前必須先經清洗,以消除附着的雜質碎屑、油脂或密封的場合及對組裝工作職員淨化的物質條件。

A905 有些精密零部件應預備好能保護一定溫度、濕度清潔或密封的場合及對組裝工作盒淨化的物質條件。

A906 為了使裝置具有良好的環境适應性和可靠的工作,對未經防腐防鏽處理的零部件和緊固件在裝配前應進行工藝處理。緊固用的圓錐銷、圓柱銷均應經過一定的熱處理。

A907 在裝配前,對工作時易産生不應有的振動的旋轉零件,應按技術條件進行平衡檢查。

A908 裝配螺釘時,用力要巧,先慢後快,先輕後重。

A909 軟和脆的工作面上使用螺栓時不應直接墊彈簧墊圈。在長孔的工作面上也不應該直接加墊彈簧墊圈。

A910 在裝配中,擰緊螺紋零件時,應按一定的順序,對稱分布交叉地分布擰緊。

A911 螺釘、螺栓堅固後,螺紋尾端外露長度一般不得小于2扣。螺釘連接配接有效長度一般不得小于3扣。

A912 對有鎖緊定為裝置的産品,在調整好後,應将其上的鎖緊螺母、螺釘或其它鎖緊零件擰緊或固定牢靠。

A913 采用的緊固零件螺釘的螺紋圈數要足夠,螺帽要正,螺杆要直;螺母的孔要正,面要平,陰螺紋圈數要足夠;平墊圈大小要合适,表面平整;彈簧墊圈大小合适,剛度符合要求。

A914 彈簧墊圈壓緊程度以切口被壓平為準。

A915 裝配圓錐銷和圓柱銷時,兩端突出或沉進的長度應大至勻稱,開口銷連接配接需保證連接配接緊密,兩邊分開應大于90°。

A916 可拆卸的緊固件,不僅要保證連接配接可靠,達到規定的機械強度,而且要保證在拆卸時沒有什麼困難。

A917 木螺釘必須正直擰進,不得敲打攻進,釘突不過露。木螺釘擰出重擰不應多于一次。

A918 "在任何裝置内面都不可塗镉,下列零件假如是裝在機箱内,也不可塗镉:

A.在油脂内或泡在油箱内的零件;

B.放松墊圈;

C.螺紋零件。"

A919 用在惡劣環境和至關重要的部件裝配上,為了防止裝置在使用中緊固件松脫,在用緊固件裝配後進行兩三次冷熱處理(如20°C、±40°C),随即進行兩三次複緊處理。

A920 擰緊螺釘、螺栓時,根據螺釘、螺栓的尺寸選用适當的工具。避免擰傷螺釘、螺母。

A921 在安裝帶有強恒磁場部件與器件時,應采用逆磁材料(如不鏽鋼、銅、環氧夾布膠木等)制作的工具。

A922 在搬運安裝磁控管時,磁控管應間隔磁性材料大于10厘米,間隔其它磁場大于15厘米。

A923 搬運磁控管應當小心謹慎,決不答應抓着陰極帽、輸出法蘭以及調頻部分,以免造成損傷。

A924 在安裝、調整及清潔對磁化敏感的元器件(如錄音機磁頭)時,不得采用普通鋼質工具。否則,工具上的剩磁會劣化磁頭的性能。

A925 連接配接波導時,應使接觸部分自然接觸,避免受到不應有的扭力。特别是同軸線連接配接,更要防止内導體受力而造成破壞,也要防止由于内導體接觸不良造成打火。

A926 在永久性機械組裝時,要保證牢固可靠。對于鉚釘(包括空心鉚釘、擴鉚螺紋襯套、翻邊螺母等)不應有松動和歪斜現象。

A927 在熱焊中,不答應有裂紋、夾渣燒穿和氣眼等。

A928 鉚接時,應按對稱交叉順序進行。鉚合後,鉚釘不應松動。

A929 焊接加工也應采用對稱交叉順序進行,以免産生有害的變形。

A930 焊前對焊接件進行清潔處理,焊後應清除焊渣、焊劑和氧化層等雜質。

A931 傳動機構的組裝應靈活、正确,勻滑地工作,要有良好的齧合,不得有卡住和跳動現象。機構傳動(或移動)的聲音應勻調,不答應有沖擊聲、振動聲和刺耳的噪聲。

A932 止動銷、止動釘和跳步機構能精确工作,保證止動可靠,跳步聲音清楚,不得發生作用失靈和卡住現象。

A933 導向零件(導軌、滑塊、拖闆、導柱等)應保證在正逆方向平穩移動而無卡滞及跳動現象。

A934 傳動機構的搖桿和旋鈕不得在軸上發生晃動和滑動。

A935 一切運動裝置,在運動過程中不應和相鄰的零件相碰撞,并必須儲存适當間隙,以保證即使在更換備份件以後,也不應當發生碰撞。

A936 轉動軸承裝配後在正常工作情況下,聞聲不得超過40°C。

A937 兩種不同材料緊密結合時,要留意可能産生電化學腐蝕題目,如存在應采取措施。

A938 含硫的橡膠零件,不應靠近鍍銀零件和銀制品,以免發生硫化反應破壞銀制品。

A939 不可對鋁制齒輪齧合而進行陽極氧化處理。

A940 所有位于高功率輻射裝置輻射場内的緊密結合金屬部件,如法蘭接頭、屏蔽罩、檢測闆、接頭與底盤(闆)相聯結時,要特别留意緊密接觸,所有接觸面在聯接前都應清潔,不得有保護塗層。聯接配合時,應保證對射頻電流是低阻抗電路。

A941 組裝後如發現表面塗複層被破壞,應進行補塗。電鍍層可以補塗盡緣清漆或硝基透明漆,塗漆零件應補塗于原來顔色盡量一緻的漆,氧化處理的零件的氧化膜若被破壞,應塗上潤滑油。

A942 經氧化和氮化的鋼制件,裝配後需要塗油防護。齒輪、渦輪、蝸杆、軸承及軸套在裝好後,應加潤滑油(脂)。

A943 裝置組裝完後,應留意檢查是否有金屬屑及任何其他雜物掉進裝配産品中。可以用工藝振動方法進行檢查,采用壓縮空氣清除内部雜物、灰塵等。

A944 對于螺釘、螺栓、銷等裝配、調試後,可在其末端點漆,以防止自松和任意拆卸。

A945 凡是組裝所用的電子元器件,必須預先檢查其品質。外觀檢查包括機械損傷、鏽蝕、标記等;性能檢查包括通電檢查和老練篩選等。

A946 凡是組裝用的電子元隻有件,在裝配焊接前都要進行清潔處理,浸錫要保證其可焊性。元器件引出線需進行整形折彎,折彎點與引線根部的間隔至少應為引線直徑的2倍,最省折彎半徑應大于引線直徑的1.5倍。同類元器件整形應一緻。扁下半年封裝的內建電路引線折彎點與引線根部間隔至少為1mm,折彎半徑不小于引線厚度的2倍。

A947 導線的選用應根據電路性能、電流大小、耐壓高低、頻率特性、環境溫度、機械強度等,公道地選用導線規格、品種及顔色。

A948 在下料前應仔細對導線進行外觀檢查,導線的盡緣層不得損傷變質,内部芯線不得鏽蝕,并檢查芯線是否導通。

A949 導線在組裝前要進行預先加工,其中包括減線、剝頭、浸錫、印字、紮捆及鍍銀線拉直。

A950 對導線剪截長度應留有一定的撫育量,以便在調試和維修中改焊。對于捆進大線束的導線更應留意。

A951 剝線頭時,留意不要損傷芯線,是非要适當,盡緣層剝除後,應及時扭緊浸錫,以防氧化。不答應将盡緣層燙帳。

A952 鍍銀線拉直時應留意,将其彎曲部分拉直為止,決不可過分引伸,否則線徑縮小、鍍層變薄(嚴重時損壞),導線内應力增加,對機械性能和電氣性能會引進不良影響。

A953 在捆紮線束時應留意線間互相耦合,增加電磁幹擾。

A954 印制電路闆元器件引腳焊接處最好采用金屬化孔。

A955 根據被焊接元器件耐高溫特性,選用不同熔點的焊錫,所用助焊劑,不應含有酸堿之類對金屬有腐蝕性的物質。宜采用中性焊劑,在選用低熔點焊錫時應留意所焊部位在工作時高溫的極限及長時間的高溫作用。

A956 手工焊接應一次焊成,一般應取“露骨”焊接。需要重焊的焊點應待冷卻後再焊。

A957 軟導線與硬導線之間的連接配接應設定中間接點(接線柱、接線闆等)。不答應用螺釘螺母直接固定不待焊片的導線。

A958 屏蔽線、裸線及多接點器件等凡有短路可能,都應加以盡緣管套。當導線、電纜及線紮穿過金屬闆時,為了保護不受機械損傷,應裝盡緣套或襯墊。在導線及線紮沿結構銳邊轉彎時,銳邊應倒角,先紮外層應加以防護措施。

A959 為滿足所有電纜、線紮及較重的元器件(每個引線腳支撐重量超過7克)都應牢固地固定在殼體上。

A960 跨線長度不應過長,過長應采取轉借措施。

A961 對于需要機械固定較重的元件,應該先固定後焊接,否則因配置公差而拉脫焊盤。

A962 元器件不宜繃得太緊,以防止溫度變化對焊接點或元器件産生拉應力或剪應力。

A963 電氣安裝應嚴格執行文明生産的規定,保持工作環境清潔衛生。裝焊鍍銀、鍍金、印刷闆、被銀瓷件等,應戴細紗手套。裝焊銀件時,嚴防汗污及與橡膠物接觸。

A964 元器件及導線等應排列整潔美觀,一切有自身規格标志的元器件及導線印号,裝配後其标志均應向外,并且力求觀察方面同一,以便檢查和維修。

A965 元器件引線與連接配接導線需聯接在各種焊片方焊柱上,根據具體情況分别采用搭聯、穿聯、鈎和聯及繞聯法進行焊接。

A966 嚴禁用刀刮氧化了的元器件引線腿,可用化學除鏽劑清除氧化層。最好采用高可焊性的純錫鍍複引線腿的元器件。

A967 焊接管座及插頭座短接線時,不能改變原插腳的相對位置,以保證插拔順利和接觸性良好。焊接波段開關時,不應折彎或撥動焊片。

A968 "元器件引腳浸錫的時間和溫度應不超過元器件标準規定的溫度。不耐熱元件引線浸錫時應采取散熱措施。典型的焊接溫度如下:

A.烙鐵焊接(烙鐵頭溫度):300°C-350°C

B.波峰焊(錫鍋溫度):240°C-260°C

C.元器件引腳搪錫(錫鍋溫度):200°C-300°C

加溫時間一般不大于2秒。"

A969 焊接表面應光潔、平滑、無虛焊、氣孔、針尖、拉尖、橋接、挂錫、濺錫等缺陷,最好的潤錫腳為:0°<θ≤30°,其次為30°<θ≤40°。合格焊點的剖面應呈凹錐狀。

A970 除非預備裝機,不要随意啟封元器件的密封包裝。多個元器件合裝的大包裝,一次或短期使用不完,剩餘的元器件應重做密封包裝。重做密封包裝必須在潔淨、幹燥、無有害化學氣體、溫度适宜的環境下進行。

A971 電解電容器在倉庫中儲存或者擱置備用,應進行靜老練,即将其正負極短路。這個措施尤其适合高壓、大容量電解電容器和各類钽電解電容器。

A972 在焊接非密封型接插件時,即使采用中性助焊劑,也應避免焊劑流進接觸點部位,否則影響良好的電接觸。

A973 應該留意電容器在裝配焊接時,焊接時的溫度、助焊劑、洗淨液等,對電容器性能及可靠性均有影響。将耐熔劑性差的聚苯乙烯電容器和立式小型電解電容器安裝在印制闆上時,必須留意洗淨液和助焊劑中的氯離子從橡膠封口處滲透内部而産生腐蝕效應,使陽極接頭斷線。無外殼封裝的聚苯乙烯電容器焊接後若采用三氯乙烯等熔劑清洗,會使作為電媒體的聚苯乙烯薄膜溶解而造成短路,而錫焊時,焊劑也會使電容器性能劣化。為此,在裝配電容器時,除要對焊接溫度及焊接時間适當控制外,還要正确地使用助焊劑及洗淨液。

A974 COMS IC在儲存、運輸、倉庫收發、裝配預備個環節如無其他防護措施,應完整地儲存原包裝。在裝配前,切忌将其移進普通塑膠盒中存放。

A975 在裝焊COMS IC前,操縱者不應穿着化纖制的工作服和工作手套。工作台面不宜敷設盡緣闆(如橡膠闆、塑膠闆),最好敷接地金屬闆。

A976 在裝焊COMS IC時,操縱者在操縱前應對地放電帶接地手镯。電烙鐵外殼必須接地良好,或采用斷電焊接法。

A977 通過雙列直插插座與印刷闆連接配接的COMS IC插好後檢查是否接觸良好。

A978 不答應在帶電條件下裝拆COMS IC。

A979 測試COMS IC的儀器儀表,其外殼接地與采用COMS IC電路的“地”接到同一個基準電位上。

A980 在裝焊前存放場效應管時,三個極務必短路,不要開路,不要接觸栅極,管子應存放于金屬盒内,避免靜電感應。

A981 在裝焊前須用萬用表量栅極(g)與電源極(s)之間的直流電阻,該直流電阻應為無窮大。

A982 焊接場效應管時,用加有接地線的電烙鐵,接地必須良好。

A983 焊接場效應管時,先用金屬絲将管子三個極短路,先焊電源極,再焊栅闆,使栅-源極之間先連通再焊栅極(b)。拆焊時,其順序正相反。

A984 産品裝焊後應清除灰塵、雜物、線頭及錫渣等。

A985 經檢驗合格的焊點及緊固件應點漆和塗漆固封。

A986 組合及裝置裝焊後,經調試合格應及時噴三防漆,此時對接點中不應噴漆的部位還應采取防噴措施。

A987 焊接後進行超聲清洗可能損壞某些零件,特别是半導體,是以予以避免。

A988 "在焊裝完之後應進行焊接品質及虛焊點檢查。對于印刷電路闆,焊裝完之後,其檢查方法及順序如下:

A.用肉眼進行外觀檢查;

B.進行溫度試驗:0°C(兩小時)<==>55°C(兩小時)5次循環;

C.在45°C環境下進行72小時功率老練。

D.使用工作性能試驗裝置對每塊電路闆進行全面焊裝品質和電性能檢查。"

A989 不論是電氣組裝還是機械組裝及其檢查,都應采用自動化裝置(如:計算機或微機控制)予以完成。這不僅保證組裝品質,進步裝置使用可靠性,而且可以進步效率和降低本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