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佛教裡的男色文化:由“稚兒灌頂”談起

作者:她的雜學筆記

#頭條群星9月榜#

01

日本佛教的密宗

佛教分顯宗和密宗,而灌頂是密宗的規矩。

日本的密宗主要有兩大宗派:天台宗和真言宗。

日本天台宗的祖師是最澄,當年東渡唐朝學法時,在浙江的龍興寺的順曉和尚那裡接受了密教的灌頂儀式。

最澄回到日本後,空海也從唐朝學習回到日本,最澄發現自己在唐朝從順曉那裡學到的密教比較淺薄,于是又再向空海學習密宗,接受了空海的結緣灌頂。

是以,日本的天台宗是以法華經為基礎,融合了戒律、禅、念佛以及密宗的佛教宗派,而中國的天台宗屬于佛教顯宗。

中國沒有真言宗這一宗派,真言宗的祖師是空海。空海曾東渡長安,在青龍寺從惠果那裡學到密教,以此為基礎創立了真言宗。

日本佛教裡的男色文化:由“稚兒灌頂”談起

《妖貓傳》染谷将太扮演的空海

02

何謂稚兒灌頂?

前面說過,灌頂是密宗的規矩。日本最早的灌頂儀式就是最澄在高雄山的神護寺進行的。

所謂灌頂,是指向頭上澆水,以證明僧侶已進入悟道境界的儀式。原為古印度帝王即位的儀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引入密宗。

從平安時代開始,真言宗、天台宗等大型寺院中,開始出現少年修行僧,他們也被稱為稚兒。

所謂稚兒灌頂?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舉行的一種儀式,接受了“稚兒灌頂”儀式的美少年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僧侶與之發生肉體關系,便可往生極樂世界。

當然,現代的主流觀點認為這是日本的和尚為了滿足自己的性欲而制造出來的借口。讓稚兒通過灌頂儀式升華為觀世音菩薩,與之發生關系就升華為“與佛交流”,這樣就不犯了佛教律條了吧!

真言宗、天台宗等寺院因為是修行場所位于山區,另外,由于禁止女人,這樣的稚兒可以說是“男性社會中的女性存在”,經常被當作男色的對象(但“上稚兒”不在此範圍内)。

而之後,禅宗和華嚴宗等宗派,也出現了稚兒、喝食這類角色。其中,據說日本華嚴宗東大寺的宗性和尚,曾與100多名稚兒有肉體關系。宗性的學識很高,但他也是當時日本僧人堕落的代表。

03

稚兒的劃分

稚兒是不剃發的,進寺院的目的也并不是成為僧侶,隻是學習、修行一段時間。

皇族和上層貴族的子弟被稱為“上稚兒”,頭腦聰明則是“中稚兒”,因為有才藝等才能而被雇用或被賣給腐敗僧侶的則是“下稚兒”。

這些稚兒長大成人後大多還俗,但也有出家當上住持的。

04

稚兒的裝扮

  • 稚兒的發型

稚兒的發型主要有垂發或者梳着類似中國古代女子的雙環髻。

日本佛教裡的男色文化:由“稚兒灌頂”談起

稚兒的發型

  • 稚兒的化妝

一般來說,稚兒需要剃眉毛,用墨汁畫眉,敷白粉,還會把牙齒弄黑,把指甲染成淡紅色。

日本佛教裡的男色文化:由“稚兒灌頂”談起

稚兒的眉毛

  • 稚兒的服裝

穿着色彩鮮豔的和服。另外,也有穿女裝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很難分辨出是少女還是少年。

日本佛教裡的男色文化:由“稚兒灌頂”談起

05

關于稚兒的文學作品

稚兒在日本一些文學作品中登場,比如《秋夜長物語》《今昔物語集》《宇治拾遺物語》《稚兒》(今東光)等。讓稚兒灌頂儀式廣為人知的,就是今東光于1936年寫的小說《稚兒》。在這些文學作品裡,稚兒的形象大都是神秘、纖細、優美、典雅、清秀、可愛、脆弱等。另一方面,也有因為年幼而不合時宜的發言引起衆人失笑的場面的描寫。極少的情況下,也有描寫成與可愛完全相反的精悍人物。

《宇治拾遺物語》裡記錄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話說從前比睿山有個稚兒,某天,僧人們決定做年糕。

這位稚兒聽了滿懷期待,決定先睡一覺再說,心想僧人們做好了,一定會喚醒我的吧。于是就沒跟着僧人們一起做年糕,而是先去睡覺了。年糕做好後,果然有一個僧人喊他:“喂,醒醒吧”。稚兒很高興,但又覺得“人家隻叫一次我馬上就回答了,會被認為是在等着吃吧”,于是決定“等他叫我一聲再去吃”。

稚兒滿懷期待地躺在床上聽,就是沒聽到有人再叫他,隻聽見狼吞虎咽地吃東西的聲音。

無奈,過了很久,稚兒才回答“是”,僧人們聽到後,笑得停不下來。

06

稚兒出身的曆史名人

日本曆史上,稚兒出生的曆史名人主要有源義經(鞍馬寺、牛若丸・遮那王)、武蔵坊弁慶(比叡山→書寫山、鬼若丸)、足利直冬(東勝寺的喝食)、桃井直诠(比叡山、幸若丸)(幸若舞的創始人)等。

日本佛教裡的男色文化:由“稚兒灌頂”談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