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作者:陶陶讀曆史

1950年9月,美國打着聯合國的旗号,糾集15個國家的軍隊入侵北韓,而土耳其是首批主要參戰國之一,派出了整整一個旅——5000餘名士兵。而他們的部隊也被大家稱為土耳其旅。

按理來說,土耳其與北韓、中國相隔萬裡,一個在遠東,一個在西亞的盡頭,可謂是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土耳其為何會為了北韓這個八竿子打不着的國家,派出如此之多的軍隊呢?

一、土耳其與中國有淵源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真要說的話,土耳其人和中國确實頗有淵源。因為根據土耳其曆史學家“考證”,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那些曾經稱雄于漠北草原的民族,均為土耳其人的祖先。

後來土耳其人閱讀了大陸西漢曆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竟如獲至寶。原來在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頓單于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開啟了他一代天驕的征服曆程,并是以建立了史上第一個遊牧帝國。

是以土耳其軍隊竟将公元前209年,作為本軍隊的建軍之日。甚至他們還将“209”這個數字嵌入他們的軍徽之中。在土耳其人看來,他們的祖先一直在與中國人“作戰”。中國的長城,就是為了防備他們祖先而修建的。他們的直系祖先,則是被唐軍打服的西突厥人。後來這支西突厥不斷西遷,并在安卡拉半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以土耳其人一直以突厥人的後代自居。

不管真實的曆史如何,土耳其人确實認為自己的祖先曾和中國人打過仗。

不得不說,土耳其人還是相當能打的。1453年,土耳其人首先滅亡了東羅馬帝國,然而以此為基地,不斷向歐洲内陸擴張,打得西歐諸國聞風喪膽。經曆了200多年的擴張,奧斯曼帝國迅速衰落,成為了十足的西亞病夫。其廣袤的國土,也被英、法、俄、意等帝國主義瓜分。

雖然國家衰落了,但并不等于他們的軍隊不能打、不彪悍。在某些戰鬥中,土耳其軍隊可比同時期的清軍表現好多了。到了一戰時期,土耳其加入了德奧的同盟國,與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交戰。在加裡波利戰役中,土耳其人大發神威,一戰殲滅英法聯軍25萬人,創造了戰争史的奇迹。

不過好景不長,一戰之後,土耳其作為戰敗國再次遭到肢解和瓜分,最終由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國,龜縮于小亞細亞半島一隅,一直韬光養晦,在世界上也沒什麼存在感。從一戰到二戰,土耳其作為中立國,一直沒有參戰。那麼到了北韓戰争,土耳其為何會心血來潮,向北韓投送那麼多軍隊呢?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土耳其的軍徽,注意這個“209”

當然,土耳其并不是來遠東為他們的突厥祖先“讨回公道”,千年前的過節早就煙消雲散了。土耳其人之是以會這麼做,完全是因為他們的國父凱末爾所留下來的遺囑:

“發生戰争後,必須跟随英國人打仗。”

經過了一戰的慘敗,凱末爾認為隻有站在更強的一方才能擷取更多的利益。二戰爆發後,德軍在歐陸勢如破竹。作為傳統盟友,土耳其人卻拒絕和納粹站在一起。相反,土耳其政府一直和英國眉來眼去,是盟軍潛在的幫手。

二戰之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的霸主。土耳其人謹遵國父的教導,一頭紮入了美國的陣營,并成為了北約的一員。而土耳其也由此成為遏制蘇聯擴張的橋頭堡。

二、土耳其旅“大破”韓軍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在曆史上,土耳其和俄羅斯積怨頗深,曾發生過11次戰争。二戰後,蘇聯更是對土耳其咄咄逼人、蠢蠢欲動。為了防備蘇聯人,拉到美國更多的支援,土耳其政府決定向與自己毫不相幹的北韓派出軍隊。其指揮官,是亞茲吉準将,此人曾參加過前文提到的加裡波利戰役,是土耳其的戰争英雄。由此可見,土耳其對這支部隊是寄予了厚望的。

在北韓戰場,土耳其人的戰鬥力是不容小觑的。無論是志願軍還是美軍,都對他們的彪悍和頑強稱贊不已。

1950年10月19日,土耳其旅在釜山港下船,他們有着兇悍的外表,飄逸的胡須,身上除了槍械以外,還佩戴有傳統的土耳其彎刀,一看就不是什麼善茬。這些士兵大多是高加索邊界的山民,他們善于進攻且毫無憐憫之心,是天生的戰士。

經過短暫的訓練和換裝,土耳其旅很快被他們的美軍上司派往了前線,參與了抗美援朝戰争的第二次戰役。非常不幸的是,土耳其旅一開始就遇到一個強大的對手,他們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38軍,也就是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是林彪手下的頭号猛虎。

一個是來自西亞的野狼,一個是來自白山黑水之間的東北虎,兩軍相撞,又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爆發。彭德懷總司令以38軍為矛頭,向聯軍薄弱的德川方向進行了大規模的迂回,目标直指“聯合國軍”唯一的退路——三所裡。我軍隻要率先奪占此地,20萬“聯合國軍”就将被我們團團圍住、任人宰割。

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的表現并不太好。在戰後的總結會上,38軍和軍長梁興初被彭德懷點名批評。第二次戰役中,38軍全軍上下都憋着一股勁,一定要打好這一仗。

戰役開始後,38軍向一群猛虎一樣,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對德裡的南韓第2軍團發動了猛烈沖擊。僅僅一天的時間,第二軍團就“無可救藥”的崩潰。随後,38軍穿過第二軍團的缺口,向美國第一軍和第九軍身後迅猛穿插。若38軍達成了目标,整個美國第8集團軍将面臨被全殲的危險。

為了阻止38軍的大迂回,美軍沃克中将緊急指令土耳其旅轉移至戛日嶺,試圖堵住這個缺口。隻要守住了戛日嶺,美軍就能夠從容退卻了

對于土耳其旅,沃克中将還是很有信心的。土耳其人的野蠻,即使是美國大兵也心有餘悸。他們好勇鬥狠,飯量奇大,每天口糧比美軍還要多出兩磅的面包。在戰前,土耳其人的士氣非常旺盛。他們摩拳擦掌,一心要打個好仗,好給自己的祖國争光。但事實證明,土耳其旅防守戛日嶺,就像是用阿司匹林的蓋子去堵酒桶一樣,根本堵不住。

11月27日,土耳其旅登上了戛日嶺,并建立了防線。在夜幕的掩護下,眼見的土耳其人突然看到山下有一大堆人影在“蠢蠢欲動”。土耳其旅認為這肯定是中國人攻上來了,他們都是黃皮膚、黑眼睛,準沒錯。随即,興奮的土耳其人開火射擊,将山下的“中國人”打倒了一片,還抓了幾百個俘虜。

美國第九軍喜出望外,于是立即派出聯絡官去檢查戰果。不檢查還好,一檢查可把美國人氣壞了。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被土耳其人擊敗的,是從德川前線潰退而來的南北韓軍人。他們好不容易逃出了38軍的包圍圈,卻被不分敵我的土耳其人稀裡糊塗地打死了。這實在稱得上是戰場上一個殘酷的黑色幽默。

“聯合國軍”自相殘殺的鬧劇剛剛結束,38軍第114師第342團拍馬殺到戛日嶺之下。面對貨真價實的中國人,土耳其人的表現又如何呢?

三、“三猛”對愚勇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此時身處後方的彭德懷正緊密地關注着戰場的動向。當他聽說駐守戛日嶺的,是土耳其旅時,彭德懷感到有些疑惑,于是詢問參謀長解方:

“土耳其旅是何物?”

解方上過軍事學堂,通多國語言,可謂是博聞強識。他從容地說:

“他們大概有5000多人,據說非常兇悍勇猛。”

對此,彭德懷卻不以為然道:“靠野蠻是打不了勝仗的,看我的38軍掃了他。讓他們知道啥叫“三猛”戰術”。

“三猛”戰術,是我軍總結起來的制勝法寶。最早提出此戰術的,是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所謂“三猛”,就是“猛打”“猛沖”和“猛追”。

“猛打”,即使将火力集中配備,用機槍、迫擊炮、大炮向同一個目标射擊,以求在瞬間将敵軍摧毀。

猛沖,即使“猛打”之後,在敵人發呆、發慌之時,使用突擊隊對敵軍發動刺刀和手榴彈的沖擊。以刺刀刺殺敵人,不敢以刺刀刺敵的不算最勇敢的部隊與戰士,我軍必須建立刺刀血戰的威風和随手榴彈的飛出爆炸而猛進的勇氣,這就是我們所謂“猛沖”。

最後是“猛追”,即使我軍用“猛沖”打垮敵人後,就以“剩勇追窮寇”的氣勢,發動排山倒海一般的追擊,将敵人徹底消滅。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所謂的“三猛”,絕非一味愚勇,而是要以“一點兩面”“四快一慢”以及“三三制”戰術相結合,盡量儲存自己,殺傷敵人。

可以說土耳其人的勇猛是不知所謂、魯莽的兇猛,而我軍的勇猛則是建立在智慧和勇敢的基礎上的。在這一方面,土耳其人完全落在了下乘。

戰鬥還未打響,342團的官兵們就已經發現了土耳其旅的存在。當時,土耳其人正一群群地圍坐在篝火旁驅寒,汽車馬達和車燈也沒有關閉。完全是我在暗,敵在明。342團3營7連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向敵軍。戰士們的大頭皮鞋,踩在雪地上嘎吱作響。為了不讓敵人發現,戰士們不畏嚴寒,紛紛脫去了皮鞋,甯願挨凍也不暴露目标。

當我軍接近敵人後,突然躍起向土耳其人投擲手榴彈。突如其來的攻擊,把土耳其人吓懵了。由于毫無準備,土耳其人隻好丢下汽車和大炮,向高地之上逃去,丢下了400多具屍體。到了淩晨一點,我軍成功占領戛日嶺山口,抓了10個俘虜。

為了挽回敗局,土耳其人向山口發動反撲,342團2營以奇兵迂回敵軍後方,殲敵200多人。剩下的敵軍隻好繼續龜縮在山頭之上。

團政委王丕禮讓人向俘虜問話,英語、法語、北韓語都用上了,卻都問不出個啥。這些人長着濃密的胡須,嘟嘟囔囔不知在說啥。在隻言片語之中,翻譯好像聽到“吐而起”“腿兒其”的語音,然後聯系到他們星星和月亮的臂章。王政委終于确認了,他們就是土耳其人。

王政委還發現,這些土耳其人每個人都屁股上都挂着一兩個北韓人的銅勺銅碗,跑起來叮當響,就像挂着一串鈴铛。原來土耳其人以為這些碗勺都是金子做的,準備戰後帶回土耳其賣掉發财呢!我軍幹部再三告訴他們這些不是金子做的,但他們就是不信,舍不得扔。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随後,我軍繼續向被圍困在戛日嶺的土耳其發動猛攻。

出乎我軍意料的是,土耳其人相當的頑固,竟擋住了我軍好幾輪攻勢。換做是美軍、英軍、韓軍,如果被包抄了後路,早就腳底抹油逃走了。然而土耳其人相當執拗,就是死戰不退,而且還還敢揮舞着大刀,向我軍發動反沖鋒。

志願軍戰士普遍認為,土耳其旅雖然裝備一般,但确實是勁敵。他們作戰意志旺盛,勇猛彪悍,是少有能和我軍打白刃戰的部隊。相比于美軍,土耳其人更加靈活,更類似于日本人。

當時負責攻打戛日嶺的,是342團1營的曹玉海。由于多輪進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是以曹玉海撤回了進攻部隊,重新布置作戰任務。曹玉海和指導員一緻認為,土耳其人固然勇猛,但并非不可克服的,因為38軍的戰士比他們更勇猛,是以我軍必須發揚“三猛”精神以及“三三制”戰術,将密集隊形化為分散的戰術小組,将土耳其人趕下山。

主意已定,我軍首先集中機關槍和迫擊炮,對敵軍重點防守的地區進行集中攻擊。火力準備結束後,1營3連的戰士按照以前林彪的規定,分成三個戰術小組,以“三三制”為原則,交替掩護着向土耳其人據守的高地殺去。在短時間内,我軍便攻克了三個山頭。隻要再攻克一個山頭,土耳其人就沒戲唱了。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土耳其人見我軍向潮水一般湧了過來,似乎并沒有非常懼怕。他們的軍官紛紛上前,将軍帽往地上一丢,然後厲聲呵斥自己的戰士:“以此為界,後退一步就殺。”奧斯曼帝國的子孫,其兇猛果然不是蓋的。

而我軍也不甘示弱,3連指導員孫永昌振臂一呼:

“同志們!立功的機會到了!是英雄好漢就跟我沖啊!”

随後,孫永昌身先士卒,端着步槍,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率先殺傷了山頭。而戰士們也不甘示弱,跟着指導員向土耳其人發動了白刃沖鋒。土耳其人見狀,紛紛拔出腰間雪亮的彎刀,發出野獸般的嚎叫。他們瘋狂地向山下反撲,和志願軍戰士打起了血腥的白刃戰。

我軍長期與擅長白刃戰的日軍纏鬥,早已掌握了拼刺刀的技巧。論力氣和身材,我們不如這群“突厥鐵騎”。但論戰術、配合和技巧,土耳其人卻遠不是我們對手。我軍打白刃戰,以三人為一小組,盡量收緊陣型以做到以多打少。是以土耳其人的一把彎刀,往往要面對我軍兩把甚至三把刺刀。由此,土耳其人很快便在白刃戰中敗下陣來。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在一夜之間,土耳其人便在我軍的三猛戰術下敗下陣來。在我軍的猛追之下,5000多人的土耳其旅損失慘重,僅有2個連還保持着完整建制,其餘的部隊皆被打得殘破不堪。

土耳其人見狀不妙,也不顧什麼“後退一步”就殺了,他們趕緊混入“聯合國軍”向南潰退的洪流之中。雖然志願軍和韓軍同樣是黃種人,土耳其人終于用他們的生命體驗到了兩者的截然不同。

戛日嶺也就這樣被英勇的38軍所占領。随後114師大踏步向南進發,和113師一起,向敵軍的後方迅猛插去。

此戰之中,土耳其旅 5,090 人中,741 人被擊斃,2,068 人受傷,163 人失蹤,244 人被俘,另外還有 298 名非戰鬥減員,可謂遭到了災難性的失敗,不過好歹沒有整建制地被殲滅。第二次戰役結束後,土耳其旅得到了兵力的補充,事後又陸續參加了北韓戰争剩餘的戰鬥。

四、真正的勇敢

彭德懷問解方:土耳其旅是何物?了解清楚後下令:看我38軍掃了他

我們從來都無意貶低敵人,作為美國的仆從軍,土耳其的表現不可謂不優秀。即使是愛甩鍋給盟友的美軍,也對土耳其人旺盛的作戰意志稱贊有加。畢竟在第二次戰鬥中,土耳其旅以重大代價稍微拖延了一下38軍的進軍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掩護了美軍。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土耳其旅就是為麥克阿瑟的傲慢和愚蠢買單、背鍋。

而對于我軍來說,土耳其人也是不可不扣的勁敵。一支部隊損失30%以上不崩潰,已經相當不錯了。而土耳其旅損失70%以上,仍有力量與我軍纏鬥,可以算是優秀了。而在後續的戰鬥中,我軍一直将土軍和美軍、英軍相并列。第五次戰役後,毛澤東确立了“零敲牛皮糖”戰術,也是以殲滅美、英、土軍的一個營為目标。

很多朋友都以貶低土耳其旅為樂,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貶低敵人,其實您是在侮辱在苦寒之地灑血的志願軍英烈!

我們能戰勝如此兇悍的敵人,并不是因為敵人弱,而是因為我軍很強,比他們更勇猛。土耳其人來北韓作戰,為的是求财,這從他們屁股後面挂着的銅碗就能看出。他們的兇猛,更類似于他們遊牧祖先一般的野蠻。

而我軍來到北韓,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給死難的北韓人民複仇。正義的勇敢,永遠勝于野蠻的兇猛。而這也是彭德懷總司令對土耳其旅如此不屑的原因。正所謂仁者無敵。

如今我軍武器裝備已經今昔非比,然而“三猛戰術”仍是我們人民軍隊的法寶。狹路相逢,隻有勇者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