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你定目标時,這3個問題需要回答

作者:精讀君
當你定目标時,這3個問題需要回答

沒目标一定随波逐流,有目标不一定達成。目标沒達成,達成之後卻不快樂,可能在定目标時,問題就已經埋下。

當你定目标時,你至少需要回答以下3個問題:

Q1:你設的是哪一種目标?

英語中至少有5個單詞,有“目标”涵義,分别是:

Aim:由本義标靶引申而來,通常指短期、具體明确目标。

Goal:經由思考、選擇而确定的,長期、抽象、最終目标。

Purpose:心中渴望,意圖用堅決、審慎行動去達成目的。

End:心中懷着某種目的,強調目的達成結果,而非過程。

Object:強調基于個人和需求去設定目标,而非外在強加。

從英語中“目标”不同單詞,我們會知道,目标不同于目的,有抽象具象、長期短期、是否與結果關聯、是否強調個性化之别。

如果沒有區厘清楚,就可能錯判,影響行動。例如,如果設的是長期目标,沒有分解成短期目标,就容易失去耐心;如果設的是外在目标,不是内在目标,達成後也未必快樂。

Q2:你的目标符合SMART原則嗎?

SMART原則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提出。SMART是首字母縮寫,分别指的是:

Specific(明确的)

Measurable(可測量)

Attainable(可實作)

Relevant(相關的)

Time-bound(有時限)

例如,增強客戶意識,這不是個合格目标,有些人可能了解為減少投訴,有些人可能了解為禮貌待客。

如果涵義是減少投訴,“将投訴率由5%降到3%”才是一個Specific(明确的)目标,滿足SMART原則中的“S”原則。

5個首字母S、M、A、R、T組合成單詞“SMART”,意思是聰明。據此容易記憶,也提醒我們,想要做一個聰明人,聰明地設定目标,需要了解和掌握SMART原則。

也就是說,定目标時要逐一考察,是否滿足“S”、“M”、“A”、“R”、“T”這5個原則。

當你定目标時,這3個問題需要回答

Q3:你運用WBS将目标分解清楚了嗎?

目标無法達成,一個常見重要原因是,目标沒有分解清楚,沒有将大而複雜目标,拆解成小而簡易目标。

關于目标分解,有這樣一個被經常使用的比喻。這是一個古老問題,問:“你如何吃掉一頭大象?”

粗看起來,大象作為目前最大陸生動物,體型龐大,要吃掉還真有些難度。而回答則是:“一次吃一口。”

類似的,分解目标需要掌握工作分解結構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最早是1960年代由美國國防部和航天局開發,用來進行大型裝備采購項目的采購管理,目前已成為項目管理标準語言和工具。

WBS意思是,遵循成果導向,基于項目的可傳遞成果,對項目任務進行有序拆解、分組并統籌。其基本流程,精讀君梳理成如下4個步驟:

第一步:明确項目目标。

第二步:确定分解标準。

第三步:梳理傳遞成果。

第四步:核實分解品質。

例如,評估分解品質時,要核實是否遵循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互相獨立,完全窮盡”。

當你定目标時,這3個問題需要回答

關于目标設定的3個問題,并沒有窮盡,更多關于目标管理詞條,例如《1237:溝通目标》、《139:目标侵蝕》、《1124:拓展性目标》、《1664:多目标規劃》等,可點選檢視《精讀君通識詞典》。

《精讀君通識詞典》宗旨是:每天一個認知積木,持續精進終身成長。目前已釋出2000+詞條,行動之前,你不妨先查查通識詞典。